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聲嘆息!

[複製鏈接]

1650

主題

5369

帖子

7679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6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CM 發表於 2010-11-6 00: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看物價便知當今中國遠非所謂盛世  這兩天讀《長生殿》,第二出男主角唐明皇上場便云:「且喜塞外風清萬里,民間粟賤三錢」。不僅有所感觸。感觸何來?前日六塊錢買了五頭蒜,猶記前年此時四塊錢買了兩「辮子」(編好的蒜,一辮子約兩斤重),不僅生出物是價非、通脹似虎之慨。

  查「資治通鑒」可知,開元十三年,「是歲,東都斗米十五錢,青齊五錢,粟三錢」。可見唐明皇深知物價關乎民生,物價漲落是判斷是否為盛世的標誌之一。當年國民黨敗退大陸之際,物價一天就翻好幾個跟斗,百性苦不堪言。何為盛世?唐明皇的上場詩說的明白:「韶華入禁闈,宮樹發春暉。天喜時相合,人和事不違。九歌揚政要,六舞散朝衣。別賞陽台樂,前旬暮雨飛」。

  這樣的盛世是如何得來的呢,還是用唐明皇自己的詩來說吧。在「賜諸州刺史以題座右」詩中,唐明皇告誡即將赴任的地方官員應該這樣做:「賢能既俟進,黎獻實佇康。視人當如子,愛人亦如傷。講學試通論,阡陌勸耕桑。虛譽不可飾,清知不可忘。求名跡易見,安貞德自彰。訟獄必以情,教民貴有常。恤惸且存老,撫弱復綏強。勉哉各祗命,知予眷萬方」。

  觀古思今,今天的世道是這樣的嗎?僅以物價論,蘿蔔青菜辣青椒,一年來的漲幅何止百分之百,汽油柴油食用油歷來是漲多跌少,更不用說水電氣總是虎視眈眈,伺機而漲了。俯瞰神州大地,漲聲一片。

  唐明皇在遊玩之後還不忘降低國內中等收入人家的稅收:「薄暮賞余回步輦,還念中人罷百金」(全唐詩卷三李隆基《春台望》)。兩相對照,盛世不再,不言自明。央視「新聞聯播」每天都理直氣壯地告訴我……

  通脹來襲

  與食品價格為代表的物價指數相比,更讓人擔心的是資產價格泡沫。

  天剛蒙蒙亮的時候,一輛從山東開來的卡車,緩緩地停在了毛勇習的商鋪門口。不一會,剛才還是空蕩蕩的倉庫,立即堆滿了三十多噸大蔥,頓時,一股特殊的混合氣味,在11月的清晨里瀰漫開來。

  這裡是新發地農產品中心,北京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距南四環還有兩里多地。毛勇習在這裡賣了快十年大蔥。再過一會兒,城裡來的菜販子們,就會流水般地涌到她的鋪子里。最近半個月,她每天都能賣出30多噸大蔥。

  大蔥還是像往年葉綠桿白,兩根加起來就差不多有一市斤,不過今年的批發價已經漲到了兩元錢,比去年貴了一半還多。毛勇習幾乎每天都要不厭其煩地告訴菜販子,又漲價了。

  「萬物飛漲」

  在新發地,幾乎所有農副產品的價格都在飛漲。

  「大白菜去年最便宜才兩毛錢一斤,現在這裡的批發價是五毛八。」一位前來上菜的河南菜販子說,早市上他的顧客都是拖著小摺疊車來買白菜,一買都是十幾棵。

  隨著收穫期的到來,11月大白菜將集中上市,但新發地的批發商預計,即便大白菜價格隨後會小幅回落,但總體高過去年已成定局。

  在新發地糧油交易區,某品牌的東北大米,去年58公斤裝每袋賣90多元,到了今年,包裝改為30公斤,價格卻漲到了每袋100元左右。

  此外,一些知名品牌的大豆食用油的價格,在最近的一個月里也普遍上調了一成多。在過去的三個月里,進口大豆的價格上漲五分之一。9月份,花生價格已經上漲了十個百分點,預計未來花生油的價格也會上調。

  海通證券11月1日發布的報告稱,過去半年來,全球小麥和玉米價格已經漲了57%,大米漲了45%,糖漲了55%,大豆價格漲到了過去16個月以來的最高值。

  冰糖葫蘆和糖炒栗子,這些冬季街頭熱賣的零食,也要漲價了。早在10月底,新發地里的山楂和油栗批發價格,都比去年翻了一番。北京懷柔產的油栗,每市斤批發價已經賣到六元多。由於今年西南大旱,甘蔗減產,年均產糖量佔全國六成以上的廣西,產量下降了一成,推高了糖價。

  吃水果似乎也成了一種奢侈愛好。在新發地,山東產的富士蘋果,每市斤的批發價已經漲到三元多,而目前超市的零售價普遍在六元以上,一個中等偏大的蘋果折算下來差不多值五塊錢。按照北京市民政局去年核定的410元低保標準計算,每個低保戶的月收入可能還不夠買100個大蘋果。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從新發地農產品交易網上看到,僅10月30日當天,從大白菜、蘿蔔、蓮藕等日常蔬菜,到蘋果、臍橙等應季水果,乃至日常必需的大米、麵粉、食用油,價格信息表上均顯示「漲」。

  食品漲價,殃及民眾,「吃不消,吃不起」一時成為網路流行語。金融界網站在10月底進行一項調查顯示,85%的網民認為,「物價全面上漲唯獨工資不動,活不起了。」

  溫和的CPI

  與菜市場里的「漲勢逼人」相比,統計數據顯得溫和得多。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今年9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3.6%,儘管漲幅創23個月以來的新高,但與民眾對現實物價的感知仍存在一定落差。

  不過,無論是政府還是商業機構,均認為未來中國物價水平仍將持續上漲。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從長遠來看,農產品價格包括糧、油、肉、蛋、菜還有一定的上漲空間。央行在新近公布的三季度宏觀經濟分析報告中也寫到,「糧價明年仍可能繼續上漲。」

  近日,多家券商及投行機構近日發布的報告,對下半年物價漲幅均不樂觀。高盛中國經濟學家喬虹近日在媒體見面會上表示,目前通脹的壓力正在加大。平安證券發布的宏觀經濟月報稱,預計10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增長將跳升至4.3%。

  此前,中國經濟在2004年和2008年,也曾經歷過類似的物價上漲局面,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分別達到3.9%和5.9%,均高於當前的統計數據。自上世紀80年代,中國政府放開一般商品的價格管制以來,在物價上漲最為猛烈的1994年,當年物價同比上漲了近四分之一,家庭突擊囤積米面油鹽醬醋茶,成為一代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眼下,類似的一幕又要上演了嗎?不過,一些政府官員和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當前的通脹仍處於溫和範圍內。

  「這幾天常去的幾個超市豆油價都漲起來了。」在超市購物的瀋陽市瀋河區市民王桂香向記者反映,「那以後還會不會繼續漲下去呢?用不用現在多買點油備起來啊?」

  昨日記者在走訪市場時發現,瀋陽大部分超市零售的食用油價格已經開始上漲,漲價幅度大都在10%左右。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食用油價格上漲呢?油價會不會一直漲下去?帶著以上疑問,記者對此次食用油漲價問題進行了調查。

  原因:成本上漲+遊資炒作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食用油價格的上漲呢?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大豆的收穫季節,食用油階段性價格是不應上漲的,因為這不符合農產品的季節性規律,也不符合市場規律,這種價格上漲是反常的。其主要原因可能在於以下兩點:物價上漲原因導致食用油生產和流通成本增加,再加上最近國家提高了小麥最低收購價,因此受到比價關係影響,國內其他農產品價格上漲預期也可能會進一步加強,與國際通脹預期形成聯動進而拉高了價格。此外,國內各行業人力成本的普遍上漲也是成本上漲的重要原因。總之產品成本的上漲和通脹因素應該為油價上漲的主因。

  而期貨分析師李晟則表示,目前國內大豆產量與整個市場供應量相比很小,大豆的供應主要來自國外,因此國產大豆小幅的增產對原材料的供應情況影響也很小,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大。消息面上來看,美國農業部10月報告將大幅調降2010年大豆產量預估,另外拉尼娜氣候對南美大豆生產的潛在威脅也加大了市場的擔憂。再加上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進口大豆均價自7月份起已連續上漲,短短3個月每噸上漲600多元,已高於進口大豆產地價格。所以市場分析認為,此種情況可能推動後期大豆價格持續走高,極有可能吸引遊資或者大資金加入對通脹預期的炒作。

  漲價應該只是短期現象

  那麼這輪食用油價格上漲行情會持續多久呢?今後價格還會繼續上漲嗎?

  對此期貨分析師李晟表示,根據海關統計,大豆進口價格雖然自7月份以來連續3個月環比上漲,但自5月份以來同比仍是連續下降態勢,進口均價在每噸 430美元至470美元之間窄幅波動,9月份進口均價為每噸460.5美元,同比下降4.4%,考慮到從大豆的採購到完成豆油銷售周期一般在半年左右。預計進入食用油銷售最旺的春節前後時,實際生產成本不會高於去年同期,因此不必太擔憂價格會持續上漲。同時,儘管美國農業部下調本國大豆產量和庫存量,但全球食用油供求基本面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供應仍較充裕,加之今年以來我國食用油產量仍呈增勢,所以從市場規律來看此輪價格上漲只不過是短期現象,不必擔心會長期大漲。

  但是李晟表示,雖然從規律來看,食用油漲價只是短期現象,不會持續上漲也不會大幅上漲,但是在當前通脹預期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遊資的介入可能會導致市場的反常變化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9: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