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人分幾大群落: 廣州人,潮州人和客家人,其先輩都是不同時代的中原漢人移民.
近代以前由於交通條件的限制,文明民風,沿水傳播發展,遇山則停滯持守. 逶迤的南嶺在古代儼然成為阻擋文化交融的一道天然屏障. 有趣的是這道屏障使得兩廣閩南的文化相對獨立於中原(原指長江以北黃河以南之地,然實指南嶺以北,北嶺(秦嶺)以南的十八省份)文化的發展.廣東人幾大群落的方言也成了華夏語言變遷的見證.
潮州人屬閩南人的一枝,是商周時代的移民.最早的移民可能是不食周黍的商民.有學者(容庚教授)認為潮州話保留了不少古音古詞,是商,西周時代的『官話』. 如稱『鍋』為『鼎』, 稱『筷子』為『箸』等. 潮州話有八個聲調,先秦文獻用潮州話(閩南話)讀起來尤為優美動聽.
廣州人的來由牽涉到秦始皇帝的一個夢.秦始皇統一中國后曾有一夢,與神人交談,問及帝國之終.神人回復『滅於胡』.當時的東夷西絨南蠻北狄有別於中原漢人,而由於地理上的大環境,南北是進侵帝國的首要選擇.因而秦始皇定下基本國策:南守五嶺北築長城.於是派大將任囂副將趙陀率60萬大軍鎮守南嶺, 遣太子扶蘇猛將蒙栝築守萬里長城.可是秦始皇沒參透神喻,也沒料到歷史自身(天賦)的意志. 始皇帝離世后權臣趙高廢太子扶蘇而立次子胡亥為二世皇帝.秦帝國終於胡亥.古詩云: "竹帛煙消帝業虛,關山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詩中的'山',南嶺也. 到南嶺后任趙與以冼夫人為當家的土著修好,築建韶關鎮南諸關,以番禺為郡治,節制嶺南南海、象郡、桂林三郡. 公元前206年秦朝滅,囂死在任上,趙陀繼之. 群雄中原逐鹿時趙陀顯出了其國家職業軍人的高尚品質,按兵不離邊防.因軍需無源,還解散了大批的軍隊.解甲將士因中原戰亂難回,多就地與原珠江三角洲的土著結婚成家,是為現在廣州人的先人.廣州話中也保留了很多歷史行為的蹤跡.如用『傾蓋』表聊天,是因古代士大夫出門乘坐馬車,道上相遇時,停車傾蓋而聊也.
客家人主要有兩批.一是宋末不願與蒙古人共戴天的中原人移民.二是明末不願與滿人共戴天的中原人移民.兩批客家人說的話頗為相近,也與現在的北方話比較接近.到了廣東后因平原,三角洲等流著奶蜜之地已有居民,而多聚於貧瘠的山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