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又是犧牲農民利益:中國經濟陷困境 政府開始對農村掠奪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0-11-3 00: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11/2  消息來源:倍可親網訊

  近日,重慶多所大中專院校被指強制學生「農轉城」招惹爭議。10月28日下午,重慶市教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對於大中專院校將轉戶與學生畢業證書和評優評先等掛鉤的現象,將堅決糾正。但調查發現,部分大中專院校因學生幹部未帶頭轉戶遭撤職。而更可笑的是,事隔一日,重慶高校官員就招認了:學生農轉非都是政府要求。這讓重慶政府狠狠的挨了一耳光。

  然而,為了緩解已經日益枯竭的財政,並從中獲取個人利益,地方政府掠奪農村,從農民身上獲取利益並非僅重慶個案,在中國,多個省市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對農村掠奪行動。在地方政府的強權之下,農民的脆弱顯然無法做任何抵抗。於是,悲劇開始誕生,失地的農民開始為自己的生存無力的掙扎,如失去控制,將成為中國的一場巨大災難。

  



  9月15日,山東諸城枳溝二村,一名農民在瓦礫上吃午飯。他當天在整理建築垃圾,尋找可用的材料。本報記者 塗重航 攝


  多省市正「撤村」換取建設用地,利用政策漏洞擴大土地財政;失去宅基地農民「被上樓」

  一場讓農民「上樓」的行動,正在全國二十多個省市進行。

  拆村並居,無數村莊正從中國廣袤的土地上消失,無數農民正在「被上樓」。

  各地目標相同:將農民的宅基地復墾,用增加的耕地,換取城鎮建設用地指標。他們共同的政策依據是,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

  記者調查發現,這項政策被地方政府利用、「曲解」,成為以地生財的新途徑。有的地方突破指標範圍,甚至無指標而「掛鉤」,違背農民意願,強拆民居拿走宅基地。演變為一場新的圈地運動。

  宅基地轉化后的增值收益,被權力和資本「合謀」拿走。農民則住進了被選擇的「新農村」,過著被產生的「新生活」。

  專家指出,這是一次對農村的掠奪,強迫農民上樓並大規模取消自然村,不僅與法治精神相違背,對農村社會也將帶來巨大負面影響。

  10月,走在山東、河北、安徽等地,會發現一些高層小區在農村拔地而起。

  在河北廊坊,2006年被評為河北省生態文明村的董家務村,如今已成一片廢墟,大片新修的村居在鏟車下倒塌,剛修好的「村村通」水泥路被剷平。

  山東諸城市取消了行政村編製,1249個村,合併為208個農村社區。諸城70萬農民都將告別自己的村莊,搬遷到「社區小區」。

  如今,像諸城這樣的「拆村並居」,正在全國二十多省市進行。

  今年8月份在海口舉行的「城鄉一體化:趨勢與挑戰」國際論壇上,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指出,和平時期大規模的村莊撤併運動「古今中外,史無前例」。

  此前,今年兩會期間,陳錫文指出,在這場讓農民上樓運動的背後,實質是把農村建設用地倒過來給城鎮用,弄得村莊稀里嘩啦,如不有效遏制,「恐怕要出大事。」

  拆村並居風潮

  各地規模浩大的拆村運動,打著各種旗號,例如城鄉統籌、新農村建設、舊村改造、小城鎮化等。

  也有對應政策推出,諸如「村改社」、「宅基地換房」、「土地換社保」等等。

  各地都在規劃著,要在一個很短的期限內,將域內農村「大變樣」,民居改樓房。

  這樣的運動熱情,與各省市對國土資源部(下稱國土部)一項政策的「歡迎」密切相關: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

  2006年4月,山東、天津、江蘇、湖北、四川五省市被國土部列為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第一批試點。

  國土部2008年6月頒布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增減掛鉤辦法),2008、2009年國土部又分別批准了19省加入增減掛鉤試點。

  按照國土部文件,「增減掛鉤」是指,「將擬整理復墾為耕地的農村建設用地地塊(即拆舊地塊)和擬用於城鎮建設的地塊(即建新地塊)等面積共同組成建新拆舊項目區,在保證項目區內各類土地面積平衡的基礎上,最終實現增加耕地有效面積……節約集約利用建設用地,城鄉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標。」

  也就是,將農村建設用地與城鎮建設用地直接掛鉤,若農村整理復墾建設用地增加了耕地,城鎮可對應增加相應面積建設用地。

  該政策得到地方政府盛情歡迎,各個省市、各級政府均成立了以主要領導牽頭的土地整理小組。對應的地方政策、措施也紛紛出台,目的明確:讓農民上樓,節約出的宅基地復墾,換取城市建設用地指標。

  去年,河北提出在全省開展農村「新民居」工程。據介紹,「新民居」與山東「村改社」一樣,都是在增減掛鉤框架內,增加建設用地指標。

  據河北省國土資源廳透露,到2012年,保守估算,新民居工程將為該省增加建設用地50多萬畝。

  土地財政的「稻草」

  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之前,嘗到土地財政甜頭的地方政府,都在辛苦「尋找」土地中。

  近年來,我國耕地保護與經濟發展用地的矛盾發展到很尖銳的程度。如何「找地」,也成為各地國土部門的首要任務。

  以河北省為例,2009年需要新增用地約為21萬畝,但國家指標17萬畝。如何填補4萬畝的缺口,成為河北投資項目落地的難題。

  「增減掛鉤」一經出台,立即成為各地破解土地瓶頸的「金鑰匙」。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必須獲得國土部批准,得到相應周轉指標后,才能開展。指標是「借」,3年內要以復墾的耕地「歸還」。

  根據媒體報道,去年3月,河北、遼寧等13個省份新獲國土部「增減掛鉤周轉指標」15.275萬畝,當年國土部還有第二、第三批指標下達。

  河北申請到1.2萬畝指標,成為解決土地缺口的一個有效途徑。

  山東肥城市國土資源局局長翟廣西說,肥城每年用地需求3000至4000畝,每年的用地指標僅400至500畝。他說:「如果不是增減掛鉤試點,我這個國土資源系統的『生產隊長』真就為難了。」

  山東諸城市土地儲備中心主任安文豐稱,將農民全部集中居住后,保守估計,諸城將騰出8萬畝舊宅基地。通過土地級差,政府每年土地收益有兩三億元。

  被奪宅基地的農民

  根據國土部的試點管理辦法,增減掛鉤嚴禁違背農民意願、大拆大建。但在一些地方,強拆民房,強迫農民「上樓」的事例,已有發生。

  管理辦法要求,要在農村建設用地整理復墾潛力較大的地區試點,現實中,不顧實際情況,「一刀切」拆並村莊的做法,非常普遍。

  管理辦法還要求,妥善補償和安置農民,所得收益要返還農村,「要用於農村和基礎設施建設」。但在有些地方,政府拿走宅基地利益的同時,甚至還要求農民交錢住樓房。

  在江蘇省邳州市壩頭村,村莊被整體拆遷,當地建設了數十棟密集的農民公寓,要村民補差價購買。

  因補償款購買不起足額面積樓房,壩頭村35歲女子徐傳玲去年10月自殺。今年1月,當地強制農民上樓,十多人被打傷住院。

  今年1月18日,壩頭村村民王素梅告訴記者,她的丈夫被拆遷隊打傷,后又被村幹部拉到湖邊要求立即簽字,否則沉湖。

  就在近期,山東也發生了毆打農民的暴力事件。

  除被要求交出宅基地之外,今後,農民要獲得宅基地,將成為難題。在全國多個地方,宅基地上建築不再批准動「一磚一瓦」,也不另批宅基地。村民如有住房需求,需要拿宅基地住房換樓房。

  失去宅基地的農民,還將面臨生活、生產方式轉變。對於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來說,生活成本增加和耕種不便,成為最現實問題。

  增減掛鉤是「無奈選擇」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郝晉珉參與了「增減掛鉤辦法」的制訂工作。他認為,國土部開展此試點也是無奈的選擇。

  「經濟發展用地要保證,耕地和糧食安全也要保證,空間就這麼大、土地就這麼多,該怎麼解決?」郝晉珉稱,經過多方比較選擇,增減掛鉤是比較有效的解決辦法。

  2004年,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提出「鼓勵農村建設用地整理,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要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

  2006年,國土部確定了首批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省份。2008年底,國家4萬億經濟刺激方案出台之後,國土部也推出了一系列制度,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加大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周轉指標。

  國土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鄖文聚說,大規模「借出」周轉指標,是國土部的策略,是為應對近兩年用地壓力和許多不可測因素。

  今年7月,在大連召開的國土資源廳局長會議上,國土部部長徐紹史稱,解決地方經濟發展對土地需要的迫切問題,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增減掛鉤試點。

  國土部官員在該座談會上通報稱,增減掛鉤從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地方對經濟發展帶來的用地需求。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國土部法律中心首席顧問楊重光曾對媒體說,要保持住宏觀經濟發展,就一定會造成土地需求的緊張。

  今年6月26日,國土部總規劃師胡存智在「中國房地產2010年夏季峰會」上透露,通過增減掛鉤,大約有2700萬畝的農村建設用地,將納入城市建設用地當中。

  截至今年6月底,國土部新批了增減掛鉤試點第三期18個項目。與第一期和第二期不同的是,國土部將周轉指標下達給了省,由省確定試點項目報國土部批准。

  「漏洞必須堵住」

  今年5月底,國土部的9個調研組,對現有24個增減掛鉤試點省份進行了快速調研,發現了不少問題。

  試點要求指標「三年歸還」,那麼,到2009年底,第一批試點周轉指標應已全部歸還。但第一批試點僅拆舊復墾5.58萬畝,約佔下達周轉指標的80%。

  在6月份的一次部長工作會議上,國土部部長徐紹史說,當前的掛鉤試點中,還存在地方在批准試點之外擅自開展掛鉤,以及違反規定跨縣域調劑使用周轉指標等問題。

  徐紹史再次強調,增減掛鉤后的土地級差收益,要返還,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國土部土地勘察院副總工程師鄒曉雲曾對媒體表示,在增減掛鉤指標的使用上,存在一定漏洞,本末倒置,導致地方政府以獲得建設用地指標為唯一目的,「這樣的漏洞必須堵住」。

  2008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就下發通知,要求嚴格執行有關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法律和政策。其中國辦關注到,一些地方利用增減掛鉤試點,擅自擴大建設用地。

  記者在各地調查也發現,有的地方利用「掛鉤」政策,再次佔用耕地,並擴大建設用地範圍。

  在6月份的會議上,徐紹史強調,下一步周轉指標將被作為各省年度用地計劃指標的一種,納入各地用地計劃統一管理。各地再也不能將周轉指標作為「天上掉的餡餅」。

  溫家寶總理曾說,「在土地問題上,我們絕不能犯不可改正的歷史性錯誤,遺禍子孫後代。」這是溫家寶2007年為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所說的一句話。

  對於各地圈走農民宅基地、大拆民居的做法,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在今年兩會時就疾呼要「急剎車」。

  在今後的「十二五」期間,如何在保障農民利益前提下,真正城鄉統籌發展,將是擺在各地政府面前的一個嚴峻課題。(本報記者 塗重航)

  焦點個案:山東諸城一刀切除1249個村 每年土地收益數億

  全市1249個行政村合併為208個萬人社區;政府預計每年土地收益兩三億。

  據了解,諸城市政府為了吸引村民快速搬遷,出台優惠政策,如果一次拆遷能夠超過30畝地,那麼每戶居民一畝宅基地的補貼標準將達到20萬元。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0-11-3 00:4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Hanxin 於 2010-11-3 00:52 編輯

悲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08: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