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灣高中歷史課綱引發統獨爭議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0-11-2 08: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11-01)
  
  
● 庄慧良
台灣內望

  台灣的「高中歷史教科書課程綱要草案」(簡稱高中歷史課綱)9月上網公告,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的比例將從現行的1:1:2,修訂為1:1.5:1.5,中國史的比例將會提高,並強調台灣屬於「中華民國」,以及加入1949后的兩岸關係史,引起獨派「中國殖民教育的去台灣化」的抨擊。

  高中歷史課綱召集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長黃克武向本報表示,新的歷史課綱還要經過教育部審議委員會討論,最快明年初公布,應該是後年才會正式實施。

  國民黨政府自大陸遷台後,大約每十年修一次課綱。2000年政黨首次輪替,民進黨政府於2004年底通過,2006年頒布實施「九五(註:民國九十五年)高中課程暫行綱要」(簡稱九五暫綱),2007年又草擬「九八高中課程綱要」,擬於2009年中實施,但內容爭議過大,且國民黨政府在2008年重新取回政權,此議遂寢。

  除了課綱修訂頻繁外,九五暫綱對史觀的取捨及解釋更引起軒然大波。例如:認定開羅宣言無效,舊金山合約未明言「台灣屬於中國」,強調「台灣地位未定論」,「去中國化」之意甚明。統派人士屢屢抗議無效。

  而且,台灣史從過去屬於中國史中的幾個重點,逐漸擴張成為幾個章節,在九五暫綱頒布后,台灣史更獨立成冊。高一學生從上學期就須先學習台灣史,過去與中國關係密不可分的台灣史,如今是從南島民族談起,明顯切斷與中國的關連。

  相對地,五千年中國史則濃縮為一冊,在高一下學期教授,分量比過去足足少了一半以上,許多內容只能點到為止,對高中老師的教學造成嚴重困擾。許多老師反映,無法在一個學期內教完中國史,「現在高中歷史連灌輸歷史知識都不夠」,遑論「培養學生探討歷史問題,提升歷史思維能力的課綱目標」。

  為了符合課綱要求,還要應付大學考試,許多學校各行其事。有的老師在半學期就教完台灣史,緊接著上中國史,勉為其難地趕完進度,甚至有老師用課餘時間,借大禮堂集合數個班級一起瘋狂補課,教育部則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再者,硬將台灣史從中國史中割裂,老師們反映「自今而古」的教法,本末倒置,很難解釋台灣史上重要事件的淵源及演變過程。因此,有的老師不顧課綱規定,先教中國史,再教台灣

 黃克武在受訪時也說,「台灣現在很強調主體意識,沒有人敢說要減台灣史的時數,也沒有人敢說台灣史不重要,只是一個學期要教完中國史太難了」。
  於是,教育部上個月陸續在北中南東四區舉辦「高中歷史課綱公聽會」,要擬出新的高中歷史課綱,結果各場次公聽會上炮聲隆隆,不僅「統」、「獨」交鋒不斷,「不統不獨派」大表立場,甚至「回歸美國派」也摻一腳。

  聖心高中歷史科老師宋文惠在會上有感而發地說:「歷史課綱最近被弄得非常政治化,希望還給我們歷史一個專業」,她並指出,我們應該教給小孩的是「文化中華、政治台灣」或「政治中華民國」,明年「中華民國」要一百年了,「如果我們不要這個,那明年要怎麼慶祝? 」

  歷史是塑造國民國家意識最重要的工具,台灣內部的統獨爭議在這次新的歷史課綱擬訂過程展露無遺,隨著政權更換而出現截然不同的史觀,在世界上非常罕見,缺乏共同的歷史意識,這個國家也難以穩定。

  「台灣很複雜,這個課綱只是妥協的產物」黃克武有些無奈地這麼說,「台灣作為主體的意識已無法動搖,這是統獨人士的共識,台灣史已很難回到放在中國架構來教了」。

  新的高中歷史課綱於焉產生,不過,統獨人士仍不斷透過媒體表達意見。

  高中歷史新課綱修訂專案小組委員、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曉波在大陸《中評社》專訪時明白指出,現行草案不可能會有「去中國化」的問題。他說,歷史新課綱明確將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寫入教科書,確立台灣主權;二戰後,根據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中日和約,台灣屬於「中華民國」,沒有所謂的「台灣地位未定論」;並列入日據時代台灣人抗日史,包括日本人屠殺台灣人、慰安婦等;在中國史部分,加入1949年後的兩岸關係史。

  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擔任國史館長的張炎憲,接受獨派色彩《自由時報》專訪時批評,台灣史上溯至三國的「夷洲」,在民進黨執政時期已經被推翻了,如今又重新放在教科書里,非常不當;而且,課綱強調「兩岸關係」和「抗日」,都是為了凸顯台灣與中國有密切關係,這都是有「終極統一思想」的總統馬英九進行政治指導所致。

  在新的高中歷史教科書未付梓前,統獨勢力仍會持續角力。張炎憲就呼籲,為了阻止新的歷史課綱被寫成教科書,民眾必須關注課綱審議委員會的組成及審議過程。王曉波也提及目前的審議委員會是陳水扁時代聘任的,教育部應重新聘任,否則仍有變數。

  黃克武則認為,外界不應把「文化中國」與「政治中國」混在一起。他說:「中國作為一個國家與中華文化傳承是另一回事,中華文化有其意涵與深度,那是資產,而非負債,如果放棄了,是非常可惜的。」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4 03: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