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猶抱琵琶半遮面——《兩代軍人的對話》讀後[下]

[複製鏈接]

472

主題

1469

帖子

131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對風憶塵 發表於 2010-7-31 12: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四、1950年代軍隊的精簡整編
彭德懷主持軍委工作的時候,讓副總參謀長張愛萍「大刀闊斧」抓軍隊的精簡整編。張晚年回憶說:「那時的機關,是按蘇聯編製搞的,共8個部,除總參、總政、總後外,還有訓練總監部、總幹部部、總財務部、總軍械部、武裝力量監察部。此外,還有軍委辦公廳和總參辦公廳兩個辦公廳。總參內部又有十幾個部、局。」「我還是認為按我們傳統的司令部體製為好,提出撤銷它5個,恢復到司、政、后三大部。總乾和總政合,財務和後勤合,軍械、裝備合,軍務部和隊列部合,訓練總監部合併到總參,監察部乾脆撤掉,沒什麼可監察的!軍委辦公廳和總參辦公廳合,沒有必要搞成兩個。」「其他同志都贊成我,但粟裕不肯去彙報,說你去和彭說去。」「彭老總基本同意我的設想,但還是有些顧慮,他對我說:總干正在評軍銜,工作任務很重,合併會不會影響工作?訓總部長是葉劍英,弄到總參下面是不是合適?最後,彭老總決定保留總幹部部和訓練總監部,其他部合併。」

「機關合併還是比較順利,但牽扯到軍種就遇到問題了。當時是陸、海、空、防空、公安5個軍種,防空軍是按蘇聯模式搞的,它分戰略空軍和國土防空軍。但我們的防空軍沒有飛機,機場、雷達、氣象、勤務都要靠空軍,一旦要用都得向空軍借,這樣的防空軍沒有意思。公安軍也沒必要搞,我在浙江省軍區工作時,就認為把大批野戰軍改成公安軍不合理,並向陳老總反映過。到總參后,調查得多了,更是認為邊防有省軍區,內衛有內衛部隊,再搞個公安軍,純屬多餘。」「這些想法是我和粟裕、陳賡討論后,報給彭老總批准的。但討論時,不是很好統一,都在爭。」「搞大海軍沒有那個條件。根據近海防禦的原則,以發展水面中小型艦艇,和潛艇為主,然後是航空兵。」「我是沖了些,特別是面對蕭勁光那樣的老資格,還有葉帥。海軍最後還是提空、潛、艦。我想算了,他們已經放棄大艦了。」張勝寫道:在討論海軍問題時,兩個上將拍了桌子。「在座的一位佩戴上將軍銜的司令員冷冷地摔出句話來:張愛萍,我看你沒有後台就不敢這麼硬!顯然,這是一句帶有責備味道的話。會場上沒有人說話了,沉默。這是什麼話啊?父親頓時勃然大怒,用手指著他喊:『那我今天就告訴你,我的後台就是共產黨!』這回可真是鴉雀無聲了。」書中既然已經指明了在整編問題上張愛萍與粟裕、羅瑞卿、蕭勁光、葉劍英這些大將和元帥的矛盾,又有什麼必要遮掩他與一位上將的衝突。上將軍銜的海軍副司令員,歷史上只有王宏坤一人,點名和不點名又有什麼區別呢?

五、與兩個反面角色的恩怨
《兩代軍人的對話》中有兩個沒有點名的反面角色,其一涉及人品素質;其二則涉及誣陷犯罪,張愛萍直到晚年也不能原諒他。

1950年代前期,張愛萍先後擔任七兵團司令員、浙江軍區司令員、第三野戰軍暨華東軍區參謀長等職。上面原來準備讓張兼副司令員,他自己推辭了。司令員陳毅基本上是挂名的,原副司令員粟裕出任副總參謀長后,反面角色之一調任副司令員。在張愛萍兼任浙東前線指揮部司令員兼政委期間,與其頂頭上司屢屢發生矛盾。大陳列島登陸作戰有三個方案:先攻上下大陳,先攻一江山島,先攻披山。張愛萍領導下的參謀人員根據對「諸軍兵種的合同作戰」的研究推敲,主張先攻一江山島,卻受到軍區首長的呵斥:「你們吃了幾碗乾飯?給老子上課啊!」「我他媽操你姥姥的!不他媽就是兩萬嗎,老子一仗就消滅了他十幾萬。不要在這裡長別人的威風。我就不信,還有操不開的X!」最後,上面還是決定先打一江山島。

1954年11月30日,軍委電告華東軍區,12月20日攻佔一江山島,以迫使美蔣不能把浙閩沿海島嶼包括在《共同防禦條約》範圍之內。12月9日,華東軍區報告,作戰行動準備完畢,請示按原定日期發起攻擊。11日,華東軍區接到上峰來電:不必太急於攻佔一江山,可延至1955年1月,也可不必選擇一江山為目標。此間發生了什麼事?原來,「戰鬥即將發起之際,華東軍區的一個領導同志向總參報告,兵力不夠,時間倉促。」1955年1月17日晨,浙東前線指揮部司令員張愛萍父和參謀長王德從寧波出發,抵頭門山前沿指揮所,準備指揮部隊發起攻擊。他們再次接到華東軍區轉來總參謀部的緊急通知:「立即停止作戰行動。」這一次「還是華東軍區自己內部不同意見所致」。張愛萍當即打電話給副總參謀長陳賡,「陳賡迅速向總參謀長粟裕彙報。粟裕遂要陳賡速報彭德懷。此時的彭德懷正在中南海參加政治局會議,在得到報告的同時,即打斷會議,向毛澤東報告前方指揮員的判斷和決心。毛澤東沒有馬上表態,當即徵詢了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的意見,然後對彭德懷說:授權你來下這個決心吧!」彭「當即表態『相信前線指揮員』,他說:我們都是打過仗的,按愛萍的意見辦,戰鬥照原計劃進行!」一江山島作戰結束,南京軍區(戰後華東軍區撤銷)黨委向軍委上報了《黨委常委對張愛萍同志的意見》的報告。報告里說他驕傲自負,自以為是,獨斷專行,不好合作,看不起其他領導同志……

「文革」期間,獄中的張愛萍對自己的遭遇百思不得其解,他在看到九大選出的政治局名單后,「終於恍然大悟」。不算毛澤東,政治局24人,「江青、康生、陳伯達、張春橋、姚文元、謝富治;以及林彪、葉群、吳法憲、李作鵬、黃永勝、邱會作。每組6人,共12人。」「剩下12人的構成是,毛澤東身邊的汪東興;『文革』中支持造反組織的領導幹部典型紀登奎;三支兩軍的代表李德生;三個黨內元老中,朱德、董必武年事已高,劉伯承雙目失明;剩下的人中,有歷次黨代會都是政治局委員的;有的幾乎沒有文化,連《參考消息》都要秘書謄寫成大字才能看的;再有……真正有治國治軍才幹的,歷史上做出過傑出貢獻的,在黨內軍內享有威望的,同時身體尚可,能主持日常工作的,只有兩個人,周恩來和葉劍英。」沒有點名的3個政治局委員是李先念、許世友、陳錫聯,顯然,「幾乎沒有文化,連《參考消息》都要秘書謄寫成大字才能看的」那一位是許世友,當年的華東軍區副司令員也是許世友。書中除了在彭德懷錶態「按愛萍的意見辦」后,提及作戰處長石一宸的回憶:許世友副司令員正在作戰室,他聽說軍委已批准了,大聲說:「堅決支持張參謀長的意見,不要再干擾張參謀長的行動。」通篇沒有說過許世友一句好話。

反面角色之二在撤銷防空軍時,就與張愛萍結了怨。張愛萍說:「我兩次登門徵求他們的意見,做說服工作,但人家都拒而不見。」在議案上會討論時,對方摔出話來:「吃我?歷來是老子的部隊吃掉人家!」張愛萍一聽,頓時就炸了。他拍著桌子喊道:「老子今天就是要吃掉你!」滿座嘩然。會議再也無法開下去了。後來,1957年1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確定撤銷防空軍,將防空軍併入空軍,建立空防合一的新體制。歷來「吃掉人家」的防空軍司令員果然被張愛萍「吃掉」了。

1965年底,總參謀長羅瑞卿下台,這位冤家對頭升任代理總參謀長,成了副總參謀長張愛萍的頂頭上司。1967年1月,解放軍測繪學院(屬總參領導)造反組織抄了張愛萍家,並將其扣押。2月15日《關於批判張愛萍的請求》報告:「張愛萍反對『文化大革命』,反對毛主席,反對林副主席,問題性質十分嚴重,要求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對他進行追斗和揭發批判。」「簽名。上面有林彪圈閱」。雖然張勝隱去了簽名者的姓氏,但誰能代表總參黨委簽名呢?張愛萍本人就是黨委副書記,簽名者只能是已於1966年12月被任命為總參黨委書記的代總長楊成武。12月18日,以楊成武為首的軍委辦事組向中央報告:「將張愛萍隔離審查」,因為「張愛萍問題專案小組審查張反黨罪行和歷史問題時,發現張愛萍有特務嫌疑和假黨員問題,他還和潘楊案件有直接牽連……軍委辦事組討論,同意總參黨委的建議,將張愛萍交由北京衛戍區看管,隔離審查」。林彪批示:呈主席批示。林彪28日。毛澤東圈閱。12月26日,張愛萍被宣布正式逮捕。

現存的1968年1月4日、6日的電話記錄上,記載了楊成武的話:「對張愛萍的問題應當明確是個特務問題」;「追特務要從張見彭入手,怎麼樣與彭認識,治癒后又怎樣出院的。」「張愛萍的審訊要一下能突進去」,使他「跑不了」,「要連續作戰,不讓他喘息。」根據楊的具體指示,專案組去上海先抓了彭(彭豐根大夫,曾在上海醫治過張愛萍的槍傷)的女兒、兒子,然後逼迫彭寫下把張愛萍介紹到日本特務機關——福民醫院,見了特務頭子頓宮寬的口供。3月5日,專案組向總參黨委和中央專案第二辦公室寫出報告(張愛萍專案組組長、總參黨委書記和中央專案第二辦公室主任,均為楊成武):「張愛萍的日本特務分子問題基本可以定案。」但是彭被迫的偽證有個時間上的漏洞,「於是下一個陰謀出現了。專案組向上海市公安局提出要求,將所謂彭豐根1933年出賣情報的事提前到1930年。他們對負責此項工作的人說:『從保衛毛主席革命路線的高度上看,這樣做也是有過先例的。』」沒想到19天後,楊成武本人也被逮捕,專案組大換班,「張愛萍的日本特務分子問題」最終沒能定案。

與羅瑞卿關係非常密切的楊成武,在批鬥羅的時候上綱上線,嗓門特別高。輪到從大西北核試驗場回到北京的張愛萍「表態」,他張口就說:「對中央的決定我沒有異議,但我就是看不慣有那麼一批投機分子,人家在台上的時候拚命巴結,出了問題就落井下石,從什麼時候起,我們共產黨內搞成這種風氣了!」後來他在回憶往事時對兒子說:「我從心裡鄙視那些政治投機者,都是些無恥小人!」「我最鄙視的就是這種兩面的風派式人物!」在紀念劉少奇的座談會上,張愛萍激憤地發言:「有些人,在『文革』中壞事做絕,又毫無悔改之意,到現在還在寫文章為自己塗脂抹粉,到處招搖撞騙!」在場的方毅喝彩:「愛萍同志講得好,就是要這樣講!大聲地講!公開地講!」關於原來專案組的人,張愛萍對張勝說:「這是不能原諒的!我絕對不會對這種人說一句原諒的話!這不是我和他個人的問題。不行!絕對不行!」

六、「作戰決定編製」
張勝寫道:父親在總參主管我軍編製長達10年,他搞編製的主導思想是「作戰決定編製」。他說:「不先研究透戰爭,不對未來打什麼仗、和誰打、怎麼打,有個基本的思路,就談整編,談精簡,談編製,談裝備,那是天方夜譚!」「一上來就喊,給我減掉100萬。為什麼?減誰?為什麼不是120萬,也不是80萬?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平攤。」張愛萍這是在批評誰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在批評鄧小平瞎指揮。難怪鄧說他「惹不起」,既要用他,卻與他不親近,不像與王鬍子(王震)和楊尚昆的關係。張愛萍本人也反對別人說他和萬里、胡耀邦、周榮鑫是鄧小平1975年搞整頓的「四大幹將」。他忿忿然:「什麼鄧小平的四大幹將?他們是不是我不知道。我不是!我誰的人也不是!」「說我是鄧小平派,是他手下的四大金剛,這是對我的侮辱!一個人怎麼能成為某一個人的工具、信徒呢?這是把自己的人格都貶低了。對的、正確的,我能跟著你,不對的、錯誤的,我怎麼能跟著你呢?」

《兩代軍人的對話》援引了原軍委副主席張震回憶錄的一段話:「80年代中期以後,國家集中財力發展經濟。軍隊服從國家經濟建設的大局,貫徹要『忍耐』的方針,軍費有所減少,各項經費的缺口較大,不足部分需要軍隊自籌解決。這種形勢下,以盈利掙錢、彌補經費不足為目的的經營性生產逐步發展起來。1988年前後,當時一位中央領導提出,要給軍隊一個政策,叫作『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從此,部隊便辦工廠、建礦山、搞公司,搞生產經營的積極性更為高漲,幹了一些按社會分工不該由軍隊乾的事。」張愛萍是反對這樣做的,他在軍委常務會議上說:「軍隊和政府經商,勢必導致官倒,官倒必然導致腐敗。穿著軍裝倒買倒賣,是軍隊的恥辱,國家的悲哀。提倡部隊做買賣賺錢,無異於自毀長城。」「我們在軍委工作的人,如果連這些都制止不了,這樣搞下去,將來發生了戰爭,該殺誰的頭?首先該殺我們的。殺了我們的頭,還要落下罵名、醜名、惡名!連屍首都要遺臭萬年!」「到時候,怪不得別人要打倒你!」軍隊要「忍耐」,這是鄧小平的意思;軍隊要「自我發展,自我完善」,這是哪位「中央領導」提出來的?1988年可以稱為「中央領導」又能「給軍隊一個政策」的,只有鄧小平、趙紫陽、楊尚昆。如果是鄧小平說的,張震不敢批評。雖然鄧小平讓趙紫陽參與管理軍隊事務,但趙從來不插手,如果是他說的,早就被批得狗血淋頭了。那麼,只剩下楊尚昆了……再聯繫到當時的總政治部主任是楊白冰,後來又兼任軍委秘書長;張震和劉華清是從楊氏兄弟手中接管軍隊大權;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七、兩代軍人對審查弊端的分歧
張勝寫道:「我相信,父親所受的苦難,並不是最駭人聽聞的。肯定有人比父親遭受的折磨更加殘酷,肯定有比審訊父親的這個專案組更加罪惡的審案組織。這種做法,在黨的任何文件中都找不到依據,但它確實是真真切切地存在著。1974年,我在福建見到和父親一起養病的羅瑞卿,經過『文革』非人的折磨,他昔日的光彩已蕩然無存。我就這個問題請教了這位前公安部長,這種毫無人性的審查的潛規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但我沒有得到明確的答案。這大概已經不能簡單地歸咎於哪個個人了。但父親似乎不完全認同這樣的解釋。我們和他談到這種現象應該歸於體制的弊端時,他說:『什麼體制?是人!是用人上出了問題!不要一出了問題就全往體制上推,把自己開脫得乾乾淨淨!』」弊端應當歸咎於某些壞人、小人,還是歸咎於(可能是壞人也可能是好人締造的)體制,這大概是兩代軍人「理念」上差異的集中體現。

儘管有上面已經提到的一些不盡人意之處,但這些半遮半掩的敘述恐怕主要不能歸咎於作者。所以最後還要說一句話:《兩代軍人的對話》是本非常耐看的好書。

(相關簡介:沈大民,自由撰稿人。)
沙發
匿名  發表於 2010-8-3 03:14
很有意思。。。有空一定找來讀一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11: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