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海已經成了戰略窪地 中國該有航空母艦了(組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南方周末 2010年7月29日

[導讀]中國海或許有當今世界最複雜的波詭雲譎,被蠶食的中國海洋權益,還有周邊國家不斷更新的軍事裝備,讓中國海日益成為區域政治的一塊戰略窪地。或許,現在該是夢醒時刻了。


想象中的中國航母 (高山/圖)

2010年的夏天,一艘航母牽動了西太平洋。

7 月25日,美韓聯合軍演在日本海展開,這是自1976年以來,美韓進行的最大規模軍演。在韓國「天安」號事件的餘波下,軍演的意圖顯得十分微妙。但中國民間與專家卻把更多的關注給了那艘近300米長的大傢伙——美軍惟一一艘前沿部署的航母:「華盛頓」號。在中國專家眼中,全副武裝的「華盛頓」號出現在中國近海,將會是「對中國領海和海岸線的直接威脅」。「華盛頓」號航母最終出現在了日本海海上。沒有人知道,「華盛頓」號的航海圖在美國、中國、韓國之間經過了多少拉扯,才得以確定。有軍事觀察員評論說,韓國泄露了航母行蹤引發了中國民間強烈反應,這讓美國覺得,不該給世界留下它正在把中國逼進死角的印象。

航母是東亞國際關係的一支晴雨表。當它默默無聞時,亞洲晴空萬里;反之,則是山雨欲來。但誰都承認,航母就是一種話語權的體現。美國在戰後歷次國際危機中的經驗是,美國的強權離不開航母。

現在,提到航母,越來越多富裕了的亞洲國家都會兩眼放光。一位不願具名的海軍軍官向記者感慨,當中國還沉浸在善良、平和之中時,周邊的國家早已在悄悄磨著自己的刀。

中國海已經成了戰略窪地

提到在亞太-印度洋活動的航母,美國、俄羅斯兩個傳統海洋強國就不必多說了,這片區域內的國家在航母上的戲份正在加重。

印度是戰後唯一一個長期保有航母的亞洲國家。「維克蘭特」號雖然是英國的淘汰貨,但其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取得巨大戰果——據印度自己的統計,共擊沉巴基斯坦艦艇8艘,擊沉、俘獲巴商船近百艘,讓印度海軍從此對航母愛到無法自拔。

2009 年末,印度咬牙同意了俄羅斯對「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的新要價。從11億美元到23億美元,這艘二手航母的報價翻了一番,但習慣了咖喱口味的印度人還是強忍著喝下了這碗俄羅斯紅湯。除了外購,印度自造3.75萬噸航母的龍骨已在2009年2月鋪設,印度對外宣稱自製航母將在2014年下水。

除了印度,泰國也擁有一艘西班牙製造的輕型航母「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該航母的入役標誌著航母決不只是大國海軍的專利,而是國家威力的象徵,一度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頗為心動。

至於東亞的幾個強國,雖然至今還沒有航母,但卻心照不宣地玩起了門檻戰略。

日本曾擁有西太平洋最強大的航母戰鬥群,二戰結束至今,雖然日本一直沒有突破擁有航母這一道檻,但卻不妨礙其無限接近。2009年9月,日本「日向」級第二艘「伊勢」號級直升機驅逐艦下水。按照日本的習慣,這艘擁有直通甲板的戰艦被稱為「護衛艦」,但最重要的探測和綜合指揮系統,直接採用了航母的標準。解放軍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江新鳳研究員對此深感憂慮,「日本海上軍備大型化發展,目前為止還是說堅守防務,實際上已經突破了不少,說是直升機驅逐艦,其實造的就是一艘航母。」算上「大隅」級兩棲攻擊艦,日本已擁有5艘堪稱准航母的大型艦船,但日本造大艦勢頭不止。

今年,日本更是將「日向」級後續艦修改成長達248米、排水量超過24000噸的巨艦,這使它幾乎比「日向」級大50%。最新出版的日本《世界艦船》雜誌披露,「巨型艦艇無論在噸位還是技術上,都已經超越英國、西班牙等國現役航母。」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日向」號還是「伊勢」號,這些先進戰艦的命名無一例外地取自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海軍戰沉的戰列艦。這給人的印象是,日本將堅定不移地走發展「准航母」,再過渡到真正航母的道路。

另一個造船大國韓國,海洋雄心也在與日俱增。2007年,韓國兩棲艦「獨島」號下水。這艘裝備有美國進口宙斯盾系統、18600噸級的「兩棲攻擊艦」,從設計到主戰能力指標,處處都瞄著日本的准輕型航母。這艘連艦名都充滿著強烈民族主義色彩的軍艦還有一個值得玩味之處,以韓國的造船能力來說,「獨島」號絕不是終點,它使得韓國海軍實力也早非吳下阿蒙。

航母已經出現在亞洲多國的海軍建設規劃中,這種對巨大政治軍事能力的期待讓專家驚呼,「難道這是亞洲新一輪軍備冷戰的先兆?」

中國的問題出在海上

對於亞洲的海上軍事態勢,美國人過去十年一直未放棄過有針對性的部署。美軍亞太戰略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補強關島。這可以說是美國保持在太平洋地區軍事影響力的底牌。

關島,是距離中國最近的「美國」。最近這些年,美軍在關島大興土木一直沒有停過。按照美國國防部公布的報告,美國要擴建安德森空軍基地,使其能夠容納海軍陸戰隊空中聯隊,還要新建一座海軍陸戰隊基地;另外,還要打造阿普拉港海軍基地,新建一座深水碼頭,使之在不遠的將來能夠滿足核動力航母駐泊和補給,同時成為美軍新型瀕海戰鬥艦和三叉戟潛艇的母港。

因應關島基地的強化,美國前沿部署的武裝力量也在強化之中。B-1B戰略轟炸機、最新改型F/A-18「大黃蜂」戰機、全球鷹、戰略核潛艇等等過去的關島過客,現在已經變成了常客。



中國周邊現役的航母、准航母 1.美國「華盛頓」號 2.翻新中的前烏克蘭「瓦良格」號 3.日本「日向」級及後續22DDH級 4.韓國「獨島」號 5.印度「維拉特」號 6.印度「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改造中) 7.日本「大隅」級 8.泰國「差克里納呂貝特」號 (向春\製圖)

以前的關島,是美國和前蘇聯爭奪西太平洋的前線基地,前蘇聯解體后,關島也沉寂了很久,近些年的熱鬧,顯然不是為了現在的俄羅斯,西太平洋沿岸的主要國家和地區基本都和美國保持著盟友或友好關係,只有兩個國家除外:朝鮮和中國!

沒有人會相信美國把那麼多的先進武器擺在關島,是為了嚇唬幾乎拿不出幾艘像樣艦艇正常航行到關島的朝鮮。中國軍事專家彭光謙少將說,美軍此舉是為了阻止中國在太平洋地區勢力的不斷擴張和壯大。當然,也不排除關島美軍力量的不斷增強的可能原因之一,是等待中國傳說中的航母。

好在在這一點上,美國「很誠實」從不諱言,「那就是遏制中國的戰略。」美國軍方經常以無限誇大中國威脅的方式,為持續增強駐關島的軍事力量尋找借口。

美國的軍事思維可以從美國前駐華大使普里赫嘴裡找到答案,多年前的台海危機時,命令兩個航母戰鬥群向台海出動的,並不是當時的柯林頓總統,而是他本人!當時,普里赫到夏威夷美國太平洋司令部上任剛剛5周。他回憶說:「華盛頓的時間比夏威夷早6個小時。」

美國的行事風格是先把航母戰鬥群擺在台海附近,再停下來看中國的反應,在他們認為該出動航母戰鬥群的時候,一刻也沒有遲疑。在美國的將軍們認為需要做出作戰部署的時候他們會毫不猶豫,直到接到總統有另外指令的指示,否則會按他們認為有利的戰場態勢一直推進。「我們現在已經超越該不該建航母這個時段了。」軍事專家戴旭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09年中國的商船被劫,暴露了中國的三大短板:第一沒有全球定位系統,船員被劫了不知道在哪兒,沒法追。第二沒有航空母艦,用船隻追不上,艦載機可以直接過去攔住他。第三沒有遠洋基地。「中國威脅論?你連8個海盜都威脅不了,你能威脅誰?中國的問題都出在海上。」戴旭說。

中國的底線在哪裡?

解放軍上周已經成功地在黃海劃下「美軍航母禁入」的紅線,彭光謙少將認為,美國的妥協只是在試探中國的底線。中美力量對比的變化,使得美軍開始加強了對中國的圍堵,重返東北亞就是實現這一動作的具體體現。

對於中國而言,保護自己海洋權益的問題越來越緊迫,航母或者是不得已的選擇。

當下,南海問題依然如鯁在喉。南沙海域被分割佔領,南海島礁中,越南佔了29個,是佔據最多的國家;菲律賓佔了8個,是佔據最早的國家;馬來西亞佔了5個,是佔據最肥區域的國家。此外,還有印尼和汶萊分別佔了2個和1個。這些國家在南海本來應該屬於我國管轄的海域實施海洋資源開發,年產石油數千萬噸。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平解決海洋領土糾紛的難度可能加大。

南沙距離本土最近的機場超過1000公里,這個距離大大限制了中國戰機對南海的控制能力。而據專家估算,航母編隊在24小時內可以有500多海里的機動作戰範圍,可以控制的作戰區域在300公里左右,而且其作戰的能力也是普通艦艇編隊的十幾倍以上。

2007年9月,中國海軍兩艘軍艦在北大西洋海域,首次參加了英國航空母艦演習。這種演習活動對中國海軍是有價值的——現代航母的綜合能力,更是今非昔比。

可以說,在當今世界的主要大國里,只有中國不擁有航母,而且也只有中國還有那麼大面積的海洋領土爭議。中國打算建造航母作為「藍水」海軍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不是什麼意外的事,事實上,中國早已經為之努力了數十年。

從蕭勁光做第一任海軍司令開始,就已經著手航母的準備工作,用後來的劉華清海軍司令的話說:「那時候國力不行。」中國在海洋戰略上曾經發生過一些搖擺,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中國分別用「商業拆船」手段,向澳大利亞、烏克蘭與俄羅斯採購了「墨爾本」號(1985年)、「瓦良格」號(1998年)、「明斯克」號(1998年)與 「基輔」號(2000年)四艘舊航母。按照原計劃中國本可以獲得1艘比較完整的前蘇聯航母,但是由於美國干涉,烏克蘭當時迫於美國壓力單方面撕毀了合同,炸毀了包括2級以上建築在內的幾乎全部設施,實際上中國買的僅有1艘「瓦良格」的空殼子。

美國媒體就曾不打自招地說,中國航母計劃「被美國在1994年-1999年之間攔截了多次」。未來十年航母仍是美國海軍中堅,但中國不能擁有。

今年7月,公布在互聯網上的一張照片顯示,停泊在大連的「瓦良格」航母正在被塗覆上某種塗料。

中國的航母夢,蕭勁光做過,劉華清做過,無數期盼中國強大的中國人做過。去年3月20日,帶著懷疑的態度看待著日本的行動、動機以及解釋,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會見日本防衛大臣浜田靖一時說:「中國不可能永遠不擁有航母。」

我們不應該忽視,這幾個已經事實上擁有或正準備擁有航母的國家,在海洋利益或戰略利益上,都和我們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衝突。

去年底,中國軍方一改昔日的低調與躲閃,首次公開表態將積極認真研究造航母。近兩年來,每一個類似的言論都會引發世界各國對中國建造或採購航母意圖的熱議。

在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建國后,中國曾經在朝鮮為「聯合國軍」劃出一條底線——38線,並為此不惜一戰。1962年,印度試圖挑戰中國的底線,引發了兩個最大發展中國之間的戰爭。1975年的越南戰爭,美國通過各種渠道打探中國的底線,周恩來總理告之為北緯17度線。整個戰爭中,美國地面武裝力量基本沒有越過這條底線。然而,在中國的海洋國土上,中國的底線在哪裡?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說:航母是國際政治的筆尖,這算是對現代海軍最精闢的註解。「強敵環伺」之下,中國人會對柯林頓這句話的內涵有更切膚的認識。中國該有航母了。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4: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