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最新一期的《每周論據報》報道,俄羅斯軍事專家雅羅斯拉夫-維亞特金5月12日撰文指出,5月9日莫斯科為紀念衛國戰爭勝利65周年在紅場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從直播畫畫來看,應邀出席慶典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此次閱兵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無論是其歷史部分,還是現代部分。中國崇尚勝利,敬重勝者,尊重現代俄羅斯,中國國家主席心裡肯定會把莫斯科閱兵和新中國建國60周年大閱兵相比較,或許還會考慮能從俄羅斯為中國軍隊再採購些什麼新型武器裝備。
參加俄羅斯閱兵式的白楊M戰略導彈
維亞特金指出,在參閱徒步方隊人員數量上,去年天安門閱兵的規模總共僅為5000人,遠遠落後於此次紅場閱兵徒步方隊1萬多人的規模。當然,在參閱機械化裝備方隊方面,北京閱兵要比莫斯科閱兵規模大得多,中國去年共有30個方隊展出了52個型號約500件戰鬥裝備,俄羅斯今年共僅有15個方隊展出了161件戰鬥裝備。這裡有幾個原因,一是北京天安門廣場面積要比莫斯科紅場面積大得多,紅場在附近街道和廣場改造后已經不再是最適合大規模閱兵的場所,通過紅場的機械化方隊數量及其行進寬度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為了盡量多地展示新型裝備和二戰歷史裝備,被迫減少其他有代表性的武器裝備的參閱數量,比如這次沒有展示一件空降兵戰鬥裝備,也沒有展示「托爾」和「通古斯卡」防空導彈系統,T-80U坦克同樣沒有出場;另外,兩國閱兵目的也有所不同,中國想儘可能地展示中國人民解放軍所擁有的一切新型武器裝備,其中包括俄方參與研製生產的裝備,而俄羅斯只是為了慶祝勝利,紀念為勝利做出貢獻的人。
2009年10月1日,二炮部隊東風-31A戰略導彈亮相天安門廣場盛大閱兵式
俄專家指出,儘管此次紅場閱兵同樣展示了不少此前已參加過閱兵的新型武器裝備,但是與中國展出的「半克隆品」相比,俄軍的T-90A主戰坦克、BMP-3步兵戰車、「MSTA-S」自行榴彈炮、「龍捲風」多管火箭炮明顯優越許多。「巡邏」偵察巡邏裝甲車和「鎧甲-S1」彈炮合一防空系統則是首次亮相紅場閱兵,TOS-1A重型噴火系統同樣是初次登台亮相,儘管其第一種型號TOS-1系統最早曾在阿富汗戰鬥使用過,它以坦克底盤,裝甲防護性能較好,能使用220毫米無控溫壓或燃燒火箭彈燒焦6公里以內的敵人,對戰場上的部隊提供直接支援,這也是它與「冰雹」、「龍捲風」、「颶風」多管火箭炮系統的主要區別,這種獨一無二的武器根本沒有同級別的對手。同樣首次亮相的還有最新型移動式「白楊-M」戰略導彈系統,帶分導彈頭。維亞特金說:「中國人有的是東風-31A,但是這種系統(與『白楊-M』)的差距甚至不是一個時代,而是一個世紀。」
在航空編隊方面,中俄參閱航空裝備在數量上完全可以相提並論。維亞特金說:「他們展出了151架飛機和直升機,我們則是127架。但是如果比較質量部分的話,那麼他們沒有任何能和俄羅斯圖-160、圖-95MS戰略轟炸機類似的裝備,而米格-31B殲擊截擊機、蘇-34SM殲擊轟炸機、米-28N和卡-52A直升機,中國人根本沒有。完全不同的還有編隊組織和飛越,在北京上空飛機飛越天安門時多少有點高,隊形也不像在莫斯科上空這樣密集,更談不上像『俄羅斯勇士』和『雨燕』那樣飛行間距3-5米,距離1-3米。」
「東風」-31A核導彈方隊
俄專家指出,此次紅場閱兵空中部分同樣展示了一些新裝備。為在空中組成數字「65」複雜花樣,俄軍動用了12架米格-29SMT殲擊機和11架蘇-25SM強擊機,後者儘管參加過2008年8月的俄格衝突,但是從沒在紅場上空亮過相。俄空軍新裝備的雅克-130高級教練機也是首次飛越紅場。鮮為人知的伊爾-80特種飛機(空中指揮所)同樣是首次亮相紅場,它是伊爾-86VKP的改型,配備衛星通信和戰鬥指揮裝置,可以防護核武器的打擊,主要用於在全球大戰時保證對俄武裝力量可靠的戰鬥指揮,畢竟核戰期間不能只寄希望於數量眾多的地下指揮所,還要有以直升機和飛機為平台的空中機動指揮所。當然,俄總統專機伊爾-96-300PU同樣也是空中指揮所。
「東風」-31甲戰略導彈
維亞特金最後說:「因此完全有可能,在觀看紅場閱兵的壯觀景象時,中國國家主席思考的問題可能還有從俄羅斯為中國軍隊買些什麼(武器裝備),以及同這樣的國家作戰有害無益。最好是親密擁抱,永遠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