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請教一說兄

[複製鏈接]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5-12 02: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說兄,這個是你的專業吧。請看看體會那段,是不是那個概念。


釋迦牟尼佛早就使用了微分方法
       —— 佛用微分方法導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數讀《楞嚴經》,才知道,佛祖早就使用了作為現代科學理論基礎的「極限」概念,比萊布尼茨——牛頓早了二十多個世紀。

佛在予阿難講解「四大和合」時說:
「汝觀地。粗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鄰虛塵。析彼極微色邊際相。七分所成。更析鄰虛。即實空性。阿難。若此鄰虛。析成虛空。當知虛空。出生色相。汝今問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間諸變化相。汝且觀此一鄰虛塵。用幾虛空。和合而有。不應鄰虛。合成鄰虛。又鄰虛塵。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虛空。若色合時。合色非空。若空合時。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凈本然。周遍法界。」

我理解為:
(在古印度人看來,地、風、火、水是構成物質世界的四種基本材料)。你來看「地」,大塊兒的是地、是土,細微的是塵土微粒,如果對微塵顆粒的無限細分就會達到「鄰虛塵」。如果在進一步分解這已經處於「邊界相」的微小物質,若再將「鄰虛」分成七份,就得到了實際存在著的「空性」。阿難啊!如果鄰虛可以分析為虛空,那麼就應當知道色相是從虛空產生的。你的疑問是:世間的種種變化相都是由基本素材和合而有的,那麼依你的這種邏輯,一個「鄰虛塵」是用幾個虛空和合而成的?總不能用鄰虛組合成鄰虛吧。另一方面,把鄰虛塵分解為空之後,這個空就不再是具體的色相了,否則,你用幾個色相能合成一個虛空?用色這樣的具體素材不可能合成「空」,用「空」也不可能合成色。而色是可以分解的,空不能再被分解。你不知在如來藏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是一種無差別的本原的普遍真理。

體會:
就如同我們用極限方法計算加速度一樣,當△t不斷減小並且趨近於0時,△s也隨之減少,但是,△t不可能等於0,因為當△t足夠小時,△s中的內容已經不再是原來意義的物體位移了,可能疊加了另一些層次的其他運動。所以當△t達到某個程度時,就實際上達到了「極限」(limit),當△t達到「dt」時,在這個邊際位置,dt、ds、dv三者之間的狀態和關係,或者叫做「邊際相」,就是我們要找的速度變化率。極限的奇特之處在於,在極限之前,得到的每一個△v都是這一時刻的瞬時速度;在極限之後, v沒有意義,只有在極限中,在「邊際相」中,在「鄰虛塵」中,才能得到全部過程加速度的一般關係。
馬克思這樣說:「最初的微商△y/△x表示在實際變化過程中,記載每一特定的變化中,這種關係是如何發生的;最後的微商 = dy/dx 才表現出他的普遍的、純粹的關係,因此我們可以由 dy/dx 得出任何的 △y/△x, 而 △y/△x 本身永遠只適應於個別場合。」(馬恩全集35卷21-35頁)
2500年前,佛在使用無限細分方法時,並沒有出現「惡無限」的問題,而是設定了無限細分的極限,「無限」細分並不能無限進行下去,而是在某一個具體位置上會停下來,再分下去沒有了意義,總會碰到一個臨界點,佛稱之為或被高僧們翻譯為「鄰虛塵」(我們還不知道梵文是怎樣寫的)。在臨界點前面屬於「色」的領域,越過了邊際,色就不再是色,進入了「空」的領域。這個臨界點本身不是一個抽象的質點,擁有的具體性質和狀態,既「邊際相」,這個「相」的具體內容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這個極限之前的所有的、每一個具體現象,都是色空統一原則的具體形式。
把這個方法推廣到其他四種色,就不難理解 「四大皆空」了。
可見,這觀點與現代微分思想都嚴絲合縫,精準一致。
雖然我還不是佛教徒,但是我嘆服佛學的博大精深,嘆服佛的智慧。
日知而智

39

主題

4119

帖子

1297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7
沙發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5-12 07:57 | 只看該作者
這篇文章很有意思.恭候一說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3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5-12 08:1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一說實相 於 2010-5-12 09:11 編輯

chico兄所命不敢怠慢。下面說說個人看法。
1. 確實佩服佛陀的智慧。在那個時代能夠提出鄰虛塵的概念更提到邊際相實在是匪夷所思,非證量不辦。我覺得鄰虛塵的概念確實是對應了「微元」dx。
2. 可是我們不能就此講佛陀發明了微積分,比牛頓-萊布尼茲早了25個世紀。因為根據這個經典,佛陀是提出了這個哲學思想。儘管了不起,卻沒有在數學或者物理上建立嚴格的理論和定理,也沒有給出運演算法則。微積分成為了不起的成果是因為它的應用意義,也就是實際可操作性,因此而解決了很多問題。
3. 「若再將「鄰虛」分成七份,就得到了實際存在著的「空性」。」 這句話很費解。與極限概念和微積分不符合。在數學上極限是無限趨勢的概念,沒有臨界點,更沒有臨界點的突破。無論再小都可以繼續分析。
4. 體會中有一些技術上的小錯誤無傷大雅。比如所舉的例子是速度而不是加速度。也dy/dx是瞬時速度,而△y/△x還是平均速度。瞬時速度是無法測量的,也沒有現實意義的,它只是平均速度的極限。
5. 「因為當△t足夠小時,△s中的內容已經不再是原來意義的物體位移了,可能疊加了另一些層次的其他運動。」 ---這個說法是完全錯誤的。無論再小,仍然是位移。
6. 「所以當△t達到某個程度時,就實際上達到了「極限」(limit),當△t達到「dt」時,。。。」 dt只是符號而不可以具體代表一個數量,因此說「當△t達到「dt」」是沒有真正搞懂微積分和極限概念。這是學工程的人的一個比較普遍的誤解。
7. 「「無限」細分並不能無限進行下去,而是在某一個具體位置上會停下來,再分下去沒有了意義,總會碰到一個臨界點,佛稱之為或被高僧們翻譯為「鄰虛塵」」 --這個就恐怕是妄自揣度聖言量了。為什麼到了一個程度就不可以繼續分析下去?這是常見啊!
8. 到了一個臨界點會發生從量到質的變化,可能有物理意義,比如量子力學,核物理等,就超出數學的範圍了。我猜測佛是從他的證量上說的,我們沒有這個證量,從頭腦推理上無法揣摩。

綠水原無憂,因風皺面。
青山本不老,為雪白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4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5-12 09:12 | 只看該作者
這是哪一部經典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5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5-12 11:20 | 只看該作者
這是哪一部經典啊?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5-12 09:12


《大佛頂首楞嚴經》
一說兄客氣。數學是你的專業啊。我們是請教到點上了。謝謝
另外,黃國達的文章不錯,可以幫助解決實際問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匿名  發表於 2010-5-17 12:20
一說兄,這個是你的專業吧。請看看體會那段,是不是那個概念。


釋迦牟尼佛早就使用了微分方法
       ...
chico 發表於 2010-5-12 02:54

哇,你的解說我不懂。但是佛說的七分,我卻有一點自己的理解。那不是一次性的七分,而是七次分裂或者合成。這個七,跟道,儒,耶都是一致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2 05: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