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家寶, 你在房地產的政策又在犯錯! [列印本頁]

作者: harddrive    時間: 2010-4-15 19:28
標題: 家寶, 你在房地產的政策又在犯錯!
剛看了一篇新聞有關國務院遏制高房價的問題, 結果大失所望。
不知家寶或國務院的高官們不清楚國情還是代表了某一些階層的利益。可以肯定地說,高房價問題不會解決,
住房短缺只不過是表面現象, 實際上目前可以說大部分科級幹部以上的官僚都有兩套以上的住房, 戴上馬甲的住房就更多了。而且, 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更是擁有多套住房。 在中國, 擁有住房是富裕的象徵,也是權利的象徵。 本人的朋友,同事,認識的人, 沒有兩套以上的幾乎沒有。而且, 一些海外發達的人士也是將錢投入中國的房產, 我的很多美國朋友就擁有很多的國內大城市房產,每個人都賺得不行。為啥願意擁有這樣多的住房, 因為中國房子到手后等於是零付出的置產。不像美國等發達國家, 有諸多的地產稅, 強制性的各種房屋保險,這是一大筆維持房產的開支,也是政府調劑貧富的工具。買得起養不起的事例太多。而中國只要買得到,就沒有養的負擔。

新政策可以看出, 唯一受到限制的是窮人,和部分憑微小資本投機的小戶。控制放貸和加強官僚管制卻對富人和官員越來越有利。 但這部分人是房市場的始作俑者。首付不低於50%對富人有影響嗎?加強管理對富人和官員有影響嗎? 唯一有影響的是那些需要房卻買不起房的人群。

為啥不學一學美國的政策, 房產稅開徵, 房屋保險, 各種危害保險開徵。 立馬控制了這種熱潮, 而且會立馬出現房屋拋售熱!政府的財政收入將大幅增長,降低稅率也之日可待。為啥不?  

這損害了目前主控中國的官僚和富人集團的利益。


國務院遏制高房價 規定二套房首付不低於50%

  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研究部署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政策措施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研究部署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政策措施。  

  會議指出,今年1月初《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下發后,全國房地產市場整體上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但近期部分城市房價、地價又出現過快上漲勢頭,加大了居民通過市場解決住房問題的難度,增加了金融風險。這既有流動性充裕、住房供求矛盾突出的原因,也與一些地方認識不到位、落實調控措施不力,投機性購房大量增加有關。必須採取更為嚴格、更為有力的措施,認真落實中央確定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切實解決城鎮居民住房問題。

  會議確定了以下政策措施:

  一是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實行更為嚴格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

  對購買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築面積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於30%;

  對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於50%,貸款利率不得低於基準利率的1.1倍;

  對貸款購買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大幅度提高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

  地方政府可根據實際,在一定時期內採取臨時性措施,嚴格限制各種名目的炒房和投機性購房。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導個人住房消費、調節個人房產收益的有關稅收政策。

  二是增加住房有效供給。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要增加居住用地供應總量,大幅度增加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限價商品住房供應。依法加快處置閑置房地產用地,對收回的閑置土地,優先安排用於普通住房建設。在堅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掛制度的同時,探索「綜合評標」、「一次競價」、「雙向競價」等土地出讓方式。各地要儘快編製和公布住房建設規劃,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於住房建設用地供應總量的70%。加快普通商品住房項目審批,儘快形成有效供應。

  三是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各級地方政府要切實落實土地供應、資金投入和稅費優惠政策,確保完成2010年建設保障性住房300萬套、改造各類棚戶區280萬套的工作任務。大力發展公共租賃住房。

  四是加強市場監管。嚴格依法查處土地閑置及炒地行為,對存在捂盤惜售、土地閑置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房地產開發企業,限制新購置土地,暫停批准上市、再融資和重大資產重組,商業銀行不得發放新開發項目貸款。清理已發放預售許可證的商品住房項目,對囤積房源、哄抬房價等行為加大曝光和處罰力度,性質惡劣的依法取消房地產市場經營資格,對違法違規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規範發展租賃市場。完善房地產市場信息披露制度。

  會議要求,穩定房價和住房保障要實行省級人民政府負總責、城市人民政府抓落實的工作責任制,住房城鄉建設部、監察部等部門要建立考核問責和約談、巡查制度,對遏制房價過快上漲、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不力的,要追究責任。各地區、各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強分工協作和指導督查,加快制定、調整和完善相關政策措施。
作者: harddrive    時間: 2010-4-15 19:32
房產相關的稅收和保險機制, 同時也將改變年輕人的住房觀念。

無序的發展,其結果:幾十年後, 可以期待中國將會出現像迪特律那樣的鬼城, 而且是低質量的鬼城!
作者: harddrive    時間: 2010-4-15 19:35
叩問中國樓市 為何物業稅出不來了

--------------------------------------------------------------------------------

新京報    2010-04-15 01:28:42

  昨天的「叩問中國樓市」系列文章里,我們談到,超發貨幣造成樓市需求大漲;宏調緊縮又造成供給減少,通脹預期則同時加劇了這兩種現狀。今天我們繼續說一說,為什麼在當前的環境下,無法對症下藥、減緩房價暴漲的趨勢。  

  平抑房價的辦法,無非是抑制需求和增加供給,而調節供需的關鍵是改變市場參與者的預期。

  城鎮化、人口和收入所引發的需求是自然的和健康的,不必調控,治理的重點是超發貨幣造出來的虛假需求。既然是貨幣惹的禍,「解鈴還需系鈴人」,央行收緊銀根就是了。銀根一收,不僅貸款少了,而且通脹預期下降,居民買房保值的動機減弱,需求進一步降低。

  當需求疲軟時,開發商就要考慮停止捂盤,增加供應,因為明年的價格可能比今年低。如果政府這時再增加土地供應,未來房價走低的可能性大增,就可以改變買、賣雙方的價格預期。居民不再著急購買,地產商卻急著開發和出售,房價調頭向下。

  小結一下,平抑房價的政策是收緊貨幣供應和放開土地供應。現狀卻是放開貨幣供應和收緊土地供應,整個搞反了,不出亂子才怪呢。

  但問題是,誰願意在這會兒收緊銀根呢?「來之不易」的經濟反彈又掉下去怎麼辦?今年還要保「八」呢。要收銀根就得放匯率,緊縮銀根就要加息,加息會傷及股市,股民罵娘怎麼辦?又要馬兒跑得快,又要馬兒不吃草,世上哪有這樣的事?可世上到處都是這麼想的人。

  土地供應更是萬萬不能放,據說農地若少於「紅線」,就無法保障中國的糧食安全。但在30多年前的計劃體制下,耕地比今天多(因城鎮和工業佔地少),人口比今天少,我們還不能保證糧食的供應,靠各種票證限制居民的食品消費。可見糧食安全的關鍵因素是農業的生產效率,生產效率主要取決於制度,而不是耕地數量。

  改革開放之後的1991年到2008年,我國小麥畝產增加了30%,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了150%。在效率提高的基礎上,完全有可能釋放出部分農地,用於房地產開發而不致影響國家的糧食安全。

  控制土地供應的真正原因是財政。近年來各級地方政府大興土木,擴招人員,導致開支激增而入不敷出,除了向銀行貸款,就靠賣地收入彌補赤字。除了財政,土地也越來越多地連著官員的荷包,怎麼放得開呢?

  貨幣和土地政策不變,有無其他辦法降低房價?

  78 家主營業務非地產的央企退出地產市場。但是別忘了,16家主營地產的央企還在,相當於放走小舢板,留下巡洋艦。國企頻頻拍出地王,因為有金融支持,因為不怕樓面賣不出地麵價,虧了,有國家兜底。這些造就地王的體制性原因,並未因78家的退出而改變。此舉或可稍降民怨,對地價影響實在有限。

  有人建議改革土地招拍掛制度。但是土地供應機制不變,供應總量不變,站著賣還是蹲著賣有什麼本質區別嗎?

  還有人建議對捂地的開發商「動真格兒的」。問題是「真」到什麼程度,房地產公認是「支柱產業」,「格兒」動得太真了,影響地產業的發展,對地方的財政稅收和GDP都沒好處。投鼠忌器。

  出台物業稅。這事兒議了好多年,一直出不來,猜猜誰手中的房產多,就知為什麼出不來了。

  還有什麼招兒?

  結論:房價還得漲,儘管不會永遠漲。

  《紅樓夢》中的王熙鳳說過:「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筵席」。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4-15 22:14
我懷疑物產稅的致命問題是口惠而完全無法落實,即使能落實也是遠水不解近渴。
作者: 遛狗人    時間: 2010-4-16 03:43
LZ先去搞清楚投資和投機的區別再說吧
作者: 起軒    時間: 2010-4-16 07:59
偉大的巨貪溫家寶
尊敬的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吳官正書記、中Ji委、最高人民檢察院:

您們好!

我們是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員工。我們給您們寫信,如實舉報公司董事長馬明哲的違法犯罪活動,請求中央能夠重視起來,避免國家資産的流失。

我們公司總資産1500多個億,但都快被馬明哲這個大腐敗分子撈空了。我們在近10年來,曾經不斷給中央、廣東省和深圳市的司法機關寫信,如實反映馬明哲的腐敗問題,但都沒有得到任何的回復。馬明哲甚至在公司內部會議上講,這些信都轉到他的辦公桌上了。他一定要查出來是誰寫。

最近,馬明哲一方面宣布要在公司進行大裁員。要知道,很多都是爲公司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的老員工。他另一方面花大價錢引進外籍員工,想把我們這家國有金融機構轉變爲他的私人公司,幷能夠在香港上市。從而把公司再轉變爲外資公司,再把國有資産都轉移到海外。

根據我們的了解,馬明哲的違法犯罪行爲主要集中在挪用侵佔國有資産、貪污賄賂國家工作人員、巨額財産來源不明等。

第一,馬明哲涉嫌侵佔國有資産

早在1992年,馬明哲假借廣東人葉文彪的名義註冊成立深圳市浩大實業公司,后改名爲深圳江南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然後,讓這家公司參股公司10%的股份。而這家公司註冊成立的時候,只有400萬元人民幣。而參股我們公司的錢需要1個多億。馬明哲就讓公司擔保,幫助江南公司入股平安。實際的所有人是馬明哲自己。

2000年下半年,國家監察部門來我們公司稽核監察,馬明哲害怕事情敗露,找到深圳市原外辦主任陳劍鈞。陳當時已經辭職自己設立了律師事務所。陳幫馬明哲安排成立平安證券公司工會和平安信託投資公司工會。然後,接手了江南實業公司的全部股份。

馬明哲對外宣稱,江南實業是職工持股。但我們平安員工,都只有新豪時公司的合股基金,沒有人有江南實業的股份。幷且,平安證券公司工會和平安信託投資公司工會參股平安保險,從來沒有得到過人民銀行或者是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批准。

江南實業公司也沒有多少錢。都是馬明哲拿公司的資金交給江南實業公司的。其中,主要是壽險的業務員傭金節餘。累計有2個多億。馬明哲挪用這部分傭金節餘,歸他個人使用。這是嚴重的違法行爲。

第二,馬明哲賄賂國家工作人員

早在1994年,馬明哲爲了能夠當上董事長的位子。就拿新豪時的股份賄賂有關的金融監管官員。本來,中國工商銀行作爲公司最大的股東,要派幹部來擔任董事長職務。馬明哲就拿350萬股的合股基金,給了工商銀行的一位行長。讓工商銀行放棄了派人當董事長。

馬明哲在公司會議上還透露,深圳市的某些主要領導,個人也都擁有他贈送的公司股份。所以,公司上市也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援。馬明哲在公司會議上經常吹噓,他給深圳市政府做了大好事。公司一上市。深圳市政府就會出好幾個千萬富翁。

但其實我們平安員工都清楚。公司發展10多年來,資産都快被馬明哲掏空了。前些年,馬明哲爲了擴大公司規模和影響力,賣了很多高預定利率的保單,利差損在 500多個億以上。把外資股東都嚇壞了。2002年10月,滙豐集團入股的價格是20元港幣,而2003年年底,日本第一生命入股的價格只相當於3.2元人民幣。所以,馬明哲在年底又與滙豐一起收購福建亞洲銀行,白送給滙豐集團25%的股份,作爲補償。

公司面臨上百億的利差損,前兩年賣投資連接保險又誤導客戶,遭到大量退保。爲了掩蓋實際損失的真相,馬明哲就要求財務人員做假帳。馬明哲花900萬港幣一年引進的湯美娟,就是因爲不願意爲馬明哲做假帳而於去年年初辭職的。

第三,馬明哲擁有巨額的來源不明的資産,幷且都在轉移海外

馬明哲在國內的上海、北京和深圳都擁有豪華別墅。在香港他也有豪華住宅。另外,馬明哲把自己的女兒安排到美國,幷把資産都逐步轉移到美國。馬明 哲還在美國夏威夷、舊金山和落衫機都買了豪華別墅。準備一旦國內東窗事發,他就躲到美國去了。他有美國綠卡,還有香港身份。

公司內部的人都知道。馬明哲把家搬到上海的時候,搬家公司的工人發現他家裡藏匿著大量的的美元、港幣和人民幣現金。馬明哲老婆到香港炒股票,每次帶的現金支票就高達1個多億港幣。

馬明哲在公司的投資和建設專案上大撈好處。對外卻聲稱是給了深圳市政府和北京中央高層領導了。他在公司內部會議上經常吹噓自己和國家領導人的關係多麽好,給了他們什麽好處。還把總理給他的回信讓我們看。

但我們都相信,馬明哲是在掩蓋自己的腐敗犯罪行爲。

我們懇請中央密切關注馬明哲的腐敗行爲,及時採取措施,避免腐敗分子外逃,給國有資産造成更大的損失。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知情員工
尊敬的溫家寶總理:

我們給您寫信,反映平安保險公司董事長馬明哲的腐敗問題。馬明哲經常在公司內部和社會上講,說他是您的人,有甚麼事情您都會保護他,因為他給您的家人和部下給了很多好處。我們都相信,馬明哲是在利用您,來保護他自己的腐敗行為。在此,我們向您和中央如實反映馬明哲的腐敗問題,請您和中央能夠嚴肅處理。

1、馬明哲說曾給溫總理兒子溫雲松巨大的商業利益

馬明哲在公司內部會議上講。溫總理的兒子溫雲松,當年從美國讀書畢業后,到香港的摩根(Morgan Stanley)公司找工作。摩根公司在平安有股份,摩根派的董事和他是好朋友。但當時,摩根沒有錄取溫總理的兒子。後來,他知道這個消息后,說,他給摩根打個招呼就好了。可惜知道的太晚,於是,他就個人借錢,並安排溫雲松去開公司。成立了一家公司叫優創(Unihub)的公司。

馬明哲在公司內部會議上說,要不是他幫忙,溫雲松還不知道會流浪到哪裡。沒有他,哪裡有溫雲松的今天。現在,他給溫雲松的公司一年1個多億的諮詢業務。諮詢業務又不要甚麼本錢,等於是給他送錢。馬明哲還吹噓,他現在讓溫雲松給他幹甚麼,溫雲松跑得比誰都快。

馬明哲還將與溫雲松公司合作的事情,專門放在公司網站上。到處宣揚自己對溫雲松的恩惠。您可以到www.pa18.com上看到。

2、馬明哲說給曾給溫總理女兒溫小萌在上海買了棟別墅

馬明哲在公司會議上吹噓,說自己在上海湯臣別墅區有一棟別墅。別人都以為那是他的,其實,那是他用公司的錢買下來,送給了溫總理的女兒溫小萌的。馬明哲說,溫小萌以前在美國一家保險經紀公司Aeon工作,多虧他的照顧,把平安公司的業務給了這家公司,才讓溫小萌保住了飯碗。

馬明哲還說,看到溫小萌經常到上海,沒有地方住,只能住在酒店裡。就索性在上海湯臣買了棟別墅送給溫小萌住。他還吹噓,說溫小萌高興壞了。現在,他有甚麼事情,溫小萌可以幫他直接送到中央。

中央開會,有甚麼重大新聞,馬明哲說他都可以提前知道。說是溫雲松和溫小萌每天都要給他打電話來,把中央甚麼重要的事情告訴他。十六大之前,黨的常委班子人選,馬明哲在公司內部會議上都給我們說了。我們開始還不信,以為他在吹牛。最後大會開完后,馬明哲說的名單居然和《人民日報》公布的一樣。

3、馬明哲還說,溫總理的太太張工(馬明哲這麼叫,具體叫甚麼名字我們也不知道),和他關係最好。

馬明哲在公司內外都吹噓,說自己去總理家串門,比溫總理的親戚還方便。門衛的武警都認識他的賓士車了。就是因為,他和溫總理的太太關係最好。

馬明哲經常給一些高層送一些珠寶鑽石,他吹噓說是溫總理的太太張工給他的。他說,溫太壟斷中國的珠寶鑽石行業,還多虧了他幫忙。溫太的公司,叫戴夢得。成立的時候,在北京沒有辦公室。馬明哲說,他把北京平安大廈的一層樓免費送給溫太的公司用。還送了一輛紅色的寶馬跑車給溫太當坐駕。溫太對他感激不盡。

馬明哲還吹噓,溫太只要到深圳,肯定會到他家裡做客。馬明哲吹噓說,溫太很喜歡他在深圳銀湖金碧苑的房子。馬明哲自己住17號別墅,就又在旁邊買了一棟。說是,溫太每次到深圳,都住在那裡。根本不去深圳市政府的招待所麒麟山莊,也不去五洲大酒店。

4、馬明哲還吹噓自己和馬凱的關係好,在深圳送了塊地給馬凱。

馬明哲在公司內部會議上吹噓說,溫太對自己很好,專門還把原來溫總理的大秘書馬凱介紹給了他。說有些事情,溫總理不好出面的,就讓馬凱來幫他打招呼。馬明哲還吹噓,說自己和馬凱都姓馬,最後一查家譜,大家原來真的是一家人。老家都在吉林。他說,家譜上還有他們兩個的名字。我們也不知道馬明哲是不是自己在吹牛。

馬明哲說,在深圳帝王大廈對面有一塊地,是平安公司的。價值1個多億。後來,馬凱的一個朋友找到他,說想要這塊地來開發房地產。於是,他就一方面讓平安信託公司給他們擔保,並讓自己老婆給他們提供了1個多億的貸款。馬明哲的老婆陳元是廣東發展銀行深圳分行的行長。那塊地,就以1000萬的價格,給了馬凱的朋友。

馬明哲在公司內部經常說,大家好好乾,不要怕。出了甚麼事情都由溫總理頂著。去年,中Ji委不是來查了嗎,最後不是也不了了之了嗎。怕甚麼。現在的中國,不是你貪污多少,而是你有沒有後台,後台硬不硬。

5、馬明哲的後台到底是誰?

熟悉馬明哲的人都知道,馬明哲早年是靠深圳蛇口的總經理袁庚。後來,在90年代,又通過袁庚,邀請了田紀雲副總理和鄒家華副總理到深圳的公司總部參觀。於是,他就到處吹噓自己和田副總理的兒子田秉強和田秉剛關係多麼好,通過平安的香港公司給了他們多少好處等等。

現在,馬明哲又吹噓自己和朱總理的關係多麼好,自己給朱總理寫的信,朱總理每次都給他親筆回信。還拿出來給我們看。還說,朱總理女婿在香港的公司,多虧他給他們業務。等等。

現在,溫總理當選了,馬明哲又開始吹噓自己和溫總理的關係。

我們廣大員工和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們知道,馬明哲這樣公開吹噓自己和國家領導人的關係,就是為了給自己找靠山。似乎這樣,他有再大的經濟腐敗問題,黨和政府也拿他沒有辦法。

但我們都相信,黨和國家領導人是不會和馬明哲這樣的腐敗分子勾結在一起的。

懇請溫總理認清馬明哲這樣的腐敗分子的真面目!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公司員工幹部代表
溫公子溫雲松身家73.6億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長子溫雲松,化名鄭建源,獲得中國平安保險董事長馬明哲贈送的價值73.6億港幣股份, 取代許明,一躍而成「中國最年輕的億萬富豪」。
在《新財富》雜誌「2003內地富豪排行榜」中將溫雲松(化名為鄭建源)排名為中國第六大億萬富豪, 並且這樣描述他:
早年在北京從事輕工產品的國際貿易。他在2000年創立「寶華投資」,目前該公司註冊資本為13.6億元。雖然通過北京、深圳許多家公司持股,但鄭建源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寶華投資」持有「平安保險」6.67%的股份,根據這部分股份的市值計算,鄭建源的財富為33億元。鄭建源還是世界眼科組織的董事。另外,鄭建源也是平安保險另一家股東「源信行投資」的創始股東之一。
溫公子能夠得到價值73。6億港幣的贈送股份,說來話長。最初是因當年溫公子從美國鍍金回來后,到香港的摩根(Morgan Stanley)公司找工作。因為水平差,摩根不要這位公子哥兒。馬明哲知道后就「借給」溫雲松一筆錢,讓他去開公司。溫公子拿了這筆錢,成立了一家叫「優創(Unihub)」的公司。 同時馬明哲還每年撥款一個多億給溫公子,美其名曰「諮詢費」。馬明哲在平安保險內部會議上說,要不是他幫忙,溫公子還不知道會流浪到哪裡。沒有他,哪裡有溫公子的今天。諮詢業務又不要甚麼本錢,等於是給他送錢。馬明哲自我吹噓,他現在讓溫公子給他幹甚麼,溫公子跑得比誰都快。
在《新財富》雜誌「2003內地富豪排行榜」中,化名鄭建源的溫家寶公子溫雲松被排名為中國第六大富豪,身價被估為33億人民幣,按照每股10.33港元的發行價計算,溫公子的財富僅因平安保險上市就應達73.6億港幣。
但是溫家這73。6億港幣並沒有白拿,溫家也付出了努力,承擔了風險. 溫雲松之父,現任中國總理溫家寶貢獻甚巨。
溫家的貢獻一是充當了馬明哲的保護傘. 因為中國內地金融行業規定必須分業經營, 作保險的只能作保險,不能涉足其他。但是平安保險違規操作, 跨行業經營。本該查處, 但由於溫家寶的保護, 一再避過查處。
二是不但保護馬明哲, 而且不顧國內金融行業和金融監管機構的反對,將馬的平安保險拿到香港上市, 並且一不做,二不休, 索性將它違規經營的業務也一起整體上市.這是完全靠了總理溫家寶的特批的。
三是突破了外企股份的規定。按照中國規定, 國內保險公司外資持股比列不能超過25%, 否則不能享受內資待遇, 要按照外資看待, 業務範圍受到限制. 馬馬明哲公司上市後,外資股份達到50%以上,靠著溫家寶的特批,仍可在內地享受中資企業待遇。
四是幫助馬明哲等人實現了財富向境外的合法轉移. 因為香港上市后, 國家外匯管理局再也管不到馬明哲的這些錢的去向了. ( 溫家的73.6億財富也同時向境外」勝利大逃亡」了)
溫家運用權利幫助了馬明哲致富, 先富起來的馬明哲又報之以73.6億的豐厚回報. 這筆交易堪稱現代中國最大的」權錢交易」了.

溫夫人張蓓莉 :中國珠寶女王
溫夫人張蓓莉對珠寶有著特殊的愛好。 她識珠寶, 懂珠寶, 愛珠寶, 收藏珠寶, 對珠寶有著特殊的研究,品味高尚,絕對夠的上「一品夫人」級的。她旗下的「戴夢得」,是中國大陸赫赫有名的珠寶公司。溫夫人還從源頭上下手,一舉壟斷了全國所有品位最高的珠寶富礦。別的珠寶商根本無法和她競爭。被中國珠寶界視為地位崇高的 「珠寶女王」。
不過這位「中國珠寶女王」發跡之前還是很勤儉的。「戴夢得」公司成立的時候在北京沒有辦公室。馬明哲把北京平安大廈的一層樓免費送給溫夫人的公司用。還送了一輛紅色的寶馬跑車給溫夫人當坐駕。溫夫人對他感激不盡。
馬明哲在公司內外都吹噓,溫夫人能壟斷中國的珠寶行業,還多虧了他幫忙。
溫夫人只要到深圳,肯定會到馬家做客。馬明哲自己住深圳銀湖金碧苑17號別墅,因為溫夫人喜歡,就又在旁邊買了一棟。溫夫人每次到深圳,都住在那裡。根本不去深圳市政府的招待所麒麟山莊,也不去五洲大酒店。

溫公主接受厚重禮物上海湯臣別墅
馬明哲在上海湯臣別墅區有一棟別墅。別人都以為那是他的,其實,那是他用公司的錢買下來,送給了溫總理的女兒的。溫公主以前在美國一家保險經紀公司 Aeon工作,業績平平, 險丟飯碗. 多虧馬明哲的照顧,把平安公司的一大筆業務給了這家公司,才讓溫公主保住了飯碗。還索性在上海湯臣買了棟別墅送給溫公主住。溫公主高興壞了。現在,馬有甚麼事情,溫公主可以幫他直接送到中央最高核心層。

駙馬爺徐明:福布斯中國富豪排名榜位居第十二
溫家寶的女婿許明, 在2002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排名榜上位居第十二, 財產達到3億美元, 當時被稱為」中國最年輕的億萬富豪」.而到了2003年, 許駙馬的財產又增加了幾億人民幣, 排名也晉陞了一位, 成為2003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排名榜上第十一大億萬富豪.
2002年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排名榜是這樣表述這位暴發戶的:
年齡:31
  出生地:遼寧庄河
  教育:大學(瀋陽航空學院)
  主要公司:實德集團 (www.shide.com)
  公司總部:遼寧大連
  第一次上市:上海――600146大元股份(相關,行情)(2000年12月)
  主要行業:化工建材,足球俱樂部
  資產:3億美元(2001年2.4億美元)
溫家寶秘書馬凱:被贈送價值近一億的地皮
溫家寶的秘書馬凱能夠得到價值一億的地皮的厚重禮物, 也是靠了溫夫人. 為了遮人耳目,溫夫人專門把溫總理的大秘書馬凱介紹給了馬明哲。說有些事情,溫總理不好出面的,就讓馬凱來幫他打招呼。回報是一塊價值一億多的地皮。地點在深圳帝王大廈對面,是平安公司的。價值1個多億。馬凱的一個朋友找到他,說想要這塊地來開發房地產。於是,馬明哲就一方面讓平安信託公司給他們擔保,並讓自己老婆給他們提供了1個多億的貸款。馬明哲的老婆陳元是廣東發展銀行深圳分行的行長。那塊地,就以1000萬的價格,給了馬凱的朋友。
那麼, 溫家的財產到底有多少? 溫公子, 溫夫人, 溫小姐和女婿的財產相加, 超過100億了吧.
胡溫曾經許諾, 要讓人民脫貧致富. 事實是, 人民尚未脫貧, 他們自己已經先富起來了 ( )
1,徐明在台灣和香港到處以溫家寶的女婿自居.港,台報紙曾大幅報導此事.特別是在"非典"時期.徐明和他公司的人從未否定過此事.

2,徐明在國內也到處以"溫家寶女婿"的身份爭項目,還屢屢得手,哈爾濱的防洪紀念塔等項目即被他以此手段獲得.

3,張蓓莉曾對別人說,"徐明不是我的女婿.他也不去解釋一下."可溫家從未採取任何措施去更正此傳言.

4,據張蓓莉朋友的傳言,徐明曾與溫的女兒談戀愛.但此傳言未獲得證實.

5,根據中國過去的慣例,冒充市委書記的兒子就會被判刑.徐明怎敢公開冒充總理的女婿?

6,據猜測,徐明與貪得無厭的溫家,應有非常緊密的利益關係.
8.劉方
  
   51.2億元
  
   平安保險
  
   女 26 出生於北京 高中 公司總部:深圳 主要行業:保險
  
   上市公司:平安保險(2318.HK),2004年6月IPO
  
   隨著「平安保險」2004年夏天在香港上市,劉方因為絕對控股「平安保險」第5大股東「源信行」而入圍本榜前十位。但劉方可以說是「2005新財富500富人榜」中最神秘的富豪之一。由於其發跡路徑及獲得平安股權的價格不為人知,關於劉方「代人持股」的議論自「平安保險」上市以來就一直不絕於耳。由於「平安保險」的上市,本屆「新財富500富人榜」還新添了5位與劉方一樣因為間接持股而成為富人的神秘上榜者。而同樣神秘的上屆「新財富500富人榜」排名第三的鄭建源則已從「平安保險」股東的名單中消失。

誰是劉方?
  
   這是一個讓人吃驚的事情。恐怕沒有人能想到劉方會是平安保險公司上市之後最大的自然人持股者——持有按市值計算高達29.44億港元的平安股權。連和她同住一個大雜院的街坊們也沒有想到。
  
   請注意,我們用的是「她」字。有傳言說,平安保險公司的第一大自然人股東劉方是某前任財經高官的兒子,但幸運的是,本刊記者發現了這個秘密。在去年3月本刊記者從北京市工商局查閱並複印出來的100多頁工商登記資料中,有一份劉方的履歷表和身份證複印件。
  
   劉方,女,1979年6月7日出生,高中學歷,家庭住址是北京東城區某街道,1997年畢業后,一直在北京一家著名高檔商務中心市場銷售部擔任市場拓展經理。
  
   平安保險公司的上市公告顯示,劉方作為源信行投資公司的控制者,通過北京恆豐永業經貿有限公司和北京裕昌隆工貿有限公司,持有源信行投資公司75%的股權,進而間接持有4.6%的平安股權。
  
   今年6月24日平安上市的當天,本刊記者找到了工商登記中劉方的家庭住址。這是個非常狹窄擁擠的小四合院,不到100平方米的空間里住著4戶人家,外加門臉處開的一家破舊的刀削麵館。房屋基本屬於年久失修,滿是油氈和水泥修補的痕迹,過道中溽熱的空氣令人喘不過氣。
  劉方的鄰居、刀削麵館老闆告訴記者,劉方是在這裡住過,但已經搬走三四年了,「聽說在一個大飯店裡工作。」他告訴記者:「她爸沒當過什麼官,是首汽的計程車司機,叫劉振江;她媽在一個機械廠當工人,倆人都退休了。」
  
   劉方的父親劉振江,這位現年55歲的退休計程車司機,也通過北京恆豐永業經貿有限公司和北京裕昌隆工貿有限公司,持有源信行投資公司20%的股權,進而間接持有市值6.9億港元的平安公司股權。
  
   6月25日上午,《商務周刊》記者在這家商務中心的地下一層,見到了工商登記資料所顯示的這位平安最大自然人股東。劉方身材高挑,穿著深藍色西服套裙,齊肩直發,淡妝,舉止禮貌得體,顯得很職業,她目前的身份是該中心市場拓展總監。她顯然對記者的來訪感到吃驚。
  
   劉方對記者承認了自己的身份,對自己平安股東的身份沒有表示異議,但以個人隱私為由拒絕回答記者的其餘問題,她說:「我可能是你們要找的人,但抱歉無法提供給你們更多的信息。」當記者希望劉方幫忙約見一下她的父親劉振江時,劉方承認劉振江是自己的父親,但認為「他也不知道具體事情」。
  
   在言談中,劉方一直客氣而得體,善於傾聽,給人印象深刻,比如「看看是否有幫得到你的」或者「我幫不到你,很抱歉」,「抱歉,這是我的工作時間,我們談的私人事情」。
  結束談話之後,劉方立刻和同事說笑起來。
  
   該中心市場拓展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劉方非常能幹,有自己的秘書,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室。但這位高中畢業后工作僅7年的姑娘,仍然難以讓人相信她是一位擁有近30億港元身價的億萬富豪。
  
   她是一位充分給人好感的姑娘。然而,從劉方成為香港上市公司中國平安的自然人大股東那一刻起,她已經成為公眾人物。
  
  源信行
  
   那麼,劉方和劉振江父女倆是如何得到並控制了37億港元市值的平安股權?
  
   北京市工商局的登記資料顯示,平安公司第五大股東源信行投資公司成立於2000年10月27日,但劉方、劉振江父女進入這間公司是此後一年的事。2001年12月10日,父女倆各以50萬人民幣的註冊資本金,在同一天分別成立了北京恆豐永業經貿有限公司和北京裕昌隆工貿有限公司。兩天後,只有3位股東的源信行投資公司就將2000萬人民幣的出資以兩個1000萬分別轉讓給了恆豐永業和裕昌隆。劉方、劉振江父女開始正式出場。
  
   一個月後的2002年1月16日和19日,工商登記資料顯示,劉氏父女以投資者身份,將5億元人民幣投到源信行投資公司,恆豐永業和裕昌隆一躍以55%和32%的股權成為源信行的第一和第二大股東。
  
   不到10天,父女倆再一次增資。2002年1月28日,恆豐永業和裕昌隆又向源信行投資5億元,將源信行原來1億元的資本金提高到了11億元。劉方接任源信行執行董事和法人代表。
  
   增資擴股的故事還沒完。工商記錄表明,一個月後的2002年2月26日,源信行又增資5億人民幣,資本金達到16億元,這一次投資者是一家名為武漢益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企業。但3個月後的2002年5月24日,武漢益利將這5億人民幣全部轉讓給了劉氏父女控制的恆豐永業和裕昌隆。
  
   自此,父女倆以半年15個億的投資速度,完成了對源信行投資公司的控制。
  
   在源信行投資公司2002年的年檢報告中,記者找到了平安的影子。一份投資記錄顯示,源信行以7.6437億元人民幣的貨幣資金長期投資中國平安保險股份公司,所佔比例為8.56%。
  
   目前已經公開的信息顯示,這部分平安股權購自招商局和轉讓自香港新世界集團。至於劉氏父女哪裡來的如此巨資投資平安,從本刊現有掌握的信息來看,應該和香港新世界的控股股東——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有著密切的關係。其中的一個線索,讓故事的一個關鍵主角——鄭建源粉墨登場。
作者: 起軒    時間: 2010-4-16 08:00
寶華投資
  
   鄭建源被推到公眾前台,全是胡潤的中國財富榜惹的禍。2002年底至2003年1月,平安保險股權發生變化,發起人股東中遠集團和招商局退出,新股東名單中出現了兩個毫不出名的公司,即北京源信行投資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寶華投資有限公司,這兩家意外崛起的公司分別取得了平安保險7.7%以及6.67%的股份,位列第六和第十大股東。而鄭建源正是北京寶華投資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北京源信行投資有限公司則由北京昌裕隆工貿和北京恆豐永業經貿公司控股,最終控制雖為兩個自然人劉方和劉振江,但鄭建源乃是其創始股東之一和法人代表。
  
   在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后的股本結構表中,源信行投資和寶華投資分別以6.13%和5.37%的持股比例成為第五和第七大股東,前者僅名列外資股東滙豐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國有股東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和兩家員工股股東江南實業和新豪時投資之後,兩家外資股東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模里西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分列第六位和第九位,另一位國有股東深圳市深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列第八大股東——這意味著平安保險的國有股已經減持到13.64%的比例。前十大股東中,名列最後一位的是另一張生面孔——廣州市恆德貿易發展有限公司,據相關人士向《商務周刊》透露,其持有的3.23%股份購自中遠集團轉讓之股權,為香港恆基集團老闆李兆基所掌握。
  
   多年像影子一樣活動的鄭建源,也因此於2003年被胡潤貼上了中國第六大富豪的標籤,其依據就是其名下的平安公司股份,胡潤給鄭建源算出的身價高達33億元人民幣。一時之間,鄭成了眾多媒體追逐的對象,但無人真正知曉究竟,甚至連照片都難以找到,因此引起外界種種猜測。在調查中,記者發現這位神秘人物與其說是富翁,倒不如說更像一名導演,至少是源信行劉氏父女財富故事的現場導演。
  
   本刊2003年初獲得的資料顯示,今年33歲的鄭建源出生於廣東。1993年8月,22歲的鄭建源進入鄭裕彤家族的新世界發展(中國)有限公司工作,當了近4年的經理。之後在1997年進入香港德意志銀行證券部工作,擔任了兩年的董事。
  
   在一份鄭建源的北京暫住檔案中,記者發現,鄭建源是在1999年3月26日來京,並於2000年4月27日以500萬註冊了寶華投資有限公司的前身——北京新源聯動投資管理公司。當年10月27日,他又以300萬人民幣註冊成立源信行投資公司,並擔任兩家公司的首任董事長和法人代表,辦公地點均為北京崇文區崇文門外大街3號新世界北辦15樓。這也是次年劉方父女註冊成立的恆豐永業和裕昌隆的辦公地址。
  
   顯然,這是平安自然人財富故事的源頭,此後在此布景之下,發生了一系列的資金和股權騰挪。
  
   向源信行註冊5億元人民幣、並將此筆巨資很快轉讓給劉氏父女的武漢益利科技公司的故事,則要更長一些。早在1992年,香港珠寶大王鄭裕彤的香港新世界與武漢建設投資公司各出資50%成立了武漢武新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鄭裕彤之長子鄭家純擔任董事長。記者在工商資料中又發現,源信行第二任法人代表李禾在1998年至1999年4月曾是武漢武新公司的經理。
  
   就在鄭建源來京的1999年,武漢武新花費1.5037億元人民幣獲得了中國平安保險4.4%股權。這一年的另一個細節是,10月19日,香港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鄭裕彤一行訪問了中國平安保險公司,而鄭建源為隨行人員。
  
   1999年年底,新世界方面又將所持有的50%武漢武新股權轉讓給了武漢宏基經濟發展有限公司,當時這個公司的掌控者是鄭裕彤控制的位於廣州順德的周大福珠寶加工廠工作的3位自然人。2001年8月22日,武漢宏基更名為武漢益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同時變更股權,北京新源聯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佔52.94%,上海銀峰(鄭建源於2001年7月在上海成立並控制的公司)佔47.06%。雖然不清楚具體操作,但平安股權向鄭建源轉移的通道由此形成。
  
   2001年12月,北京新源聯動公司更名為寶華投資,2002年12月,在董事長鄭建源主持下的股東會,再次將其更名成為今天的寶華集團。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一家名為深圳致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的企業,2001年12月向寶華投資了1.37億人民幣。一月後的2002年1月23日,這家深圳公司又向寶華增資5.5億人民幣。兩天後,另一家北京匯寶華科貿發展公司也向寶華投資了5億元人民幣。
  
   這引起了北京工商局註冊處的注意,向匯寶華提出質詢,得到的答覆是自有資金,並有證明是來自於深圳致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的現金投資。也就是說2001年12月到2002年1月這兩個月間,深圳致強總共向寶華轉移了11.87億元人民幣。
  
   但僅過了3個月,2002年4月深圳致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就從寶華投資的投資股東名單中消失了。
  
   此時的寶華註冊資金達到了13.62億元,和16億元的源信行一樣,沒有任何經營活動,只是個「錢袋子」。從2002年4月開始,寶華和源信行再也沒有出現資金轉移活動,一片沉默。
  
   2002年年底,平安股權發生了兩件大事,發起人股東中遠集團和招商局將自己持有的9.9%和14.3%的股權進行了轉讓,退出平安。同時,股東中出現新面孔——寶華投資和源信行投資。
  
   由一系列《商務周刊》從工商部門查閱到的資料中,可以很清楚看到鄭建源主持了整個寶華和源信行的資金大調動,每一步驟都有他的影子存在。不論是劉氏父女通過恆豐永業和裕昌隆、最後控制資本金16億的源信行,還是通過深圳致強和匯寶華向寶華投資注入13億資本,整個過程都能看到鄭建源的身影。尤其是劉氏父女倆進入源信行,就是鄭建源在股東會上的決定。
  
   截止到目前最新的一份工商變更發生在2003年5月27日,該資料顯示,現在控制源信行的恆豐永業和裕昌隆股東雖然還是劉氏父女,但法人代表已經換成了一位名叫郭儉忠的香港人。而7月5日,本刊記者在走訪源信行2001年變更后的公司地址時,找到的卻是一家廣告公司。
  
   很顯然,與其說劉氏父女是富翁,倒不如說更可能是在當初外資入股國內保險公司尚存在政策障礙的情況下,鄭建源手中所掌控資金在國內「曲線救國」所選擇的代理人,他們擁有的,可能只是一個名字而已。
  
  鄭建源原是打工仔
  
   那麼,鄭建源是何方神聖?記者在平安採訪時,發現許多人似乎都比較熟悉這個名字,一致的說法是,「鄭裕彤的代表」。
  
   事實上,鄭建源和鄭裕彤兩人確有關係。工商登記資料顯示,鄭建源於1994年8月—1997年5月曾在鄭裕彤的新世界(中國)公司任經理。鄭建源現為世界眼科組織董事,而鄭裕彤的新世界集團曾經資助過世界眼科組織的創立;寶華集團和源信行原來都在香港新世界旗下資產北京新世界中心辦公,而寶華控股原來也在香港新世界中心辦公。另外,重要的一點是,源信行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的平安保險的股權,除了從招商局直接購買的外,還有一部分來自新世界集團。
  
   儘管鄭建源身份神秘,媒體多番努力仍然無一人得以見到該人。在平安保險香港上市之前,《商務周刊》記者分赴深圳、香港等地進行採訪。採訪過程中,《商務周刊》記者多方打聽未能找到神秘的鄭建源。但隨後事情發生戲劇性變化,本刊記者找到一位和鄭建源在新世界共事多年的陳姓同事。他主動透露了諸多信息,稱鄭建源「神秘富翁的身份是被誤會……出於私人基金管理者的專業操守,刻意保持一貫低調作為,不料竟被國內傳媒誤會為神秘富豪」。
  
   對於外界有諸多猜測的寶華投資,陳氏指鄭建源是「以公司型基金的形式協助一些海外華人富豪管理在大陸的私人投資項目,並設立寶華投資有限公司,作為投資基金管理人;而寶華公司,作為類似國際上盛行的公司型基金的投資主體,由投資者委託的自然人持有股份」。
  
   從這些信息中可以看出,鄭建源的身份不是富豪,而是打工仔。陳某詳細介紹了鄭建源的履歷:中國大陸人,后獲獎學金到英國倫敦政治及經濟學院攻讀金融經濟學,畢業后獲獎學金贊助人鄭裕彤介紹,到旗下的香港新世界集團中國部工作。陳某稱鄭工作期間「主力參與了新世界基建和新世界中國的上市工作」,1997年進入德意志銀行亞洲證券部工作,兩年內由高級分析員晉陞至亞洲區董事。據稱,鄭建源還曾經參與了民生銀行早期的籌組工作和新世界投資中華網的工作。
  
   而對於外界猜測頗多的鄭建源與鄭裕彤的關係問題,陳氏亦有說明:「鄭建源一直視鄭裕彤如再生父母,鄭裕彤不只在其求學、工作及從商方面樂施援手,大力支持,更在其做人處事方面處處教導。」如此交往以至於鄭建源離開新世界之後,「還經常和鄭裕彤在一起,曾多番被誤會為鄭裕彤的孫子,由於在私人投資領域和鄭裕彤合作無間,不知情的人還以為鄭建源在新世界工作」。顯然,陳某否認鄭建源目前為新世界一員以及與鄭裕彤有血緣關係的傳聞。
  
   至於資金運作的實體——寶華投資,陳先生稱:「該公司5年來在國內投資了大約30億元人民幣,主要集中在高增長行業,包括醫藥、金融服務業和高科技產業等,並取得了不俗的資金回報。」他指出,寶華投資已成為「除摩根士丹利、高盛、軟庫等活躍於國內的國際私募基金外的另一支直接投資資金來源」。
  
   很明顯,陳氏對鄭建源相當欣賞,稱其在管理直接投資基金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曾參與發起和管理於1993年成立的新世界中國投資基金和1995年成立的新世界中國康居工程基金,管理的投資資金超過10億美元,並且,「鄭建源數年間沒有休假,幾乎每天都是香港中環金融區最晚下班的人之一」。
  
   從陳氏的一番介紹中,可以看到一個依靠勤工儉學獲得學習機會,依靠聰明和勤奮而奮鬥到如今位置的青年形象。
  
   當記者問到此前有媒體報道中暗指另有控制人,而鄭裕彤卻是個「抬轎者」時,陳先生哈哈大笑,稱只有像鄭裕彤這樣的富豪才會將自己的私產委託給諸如鄭建源這樣專門的私人基金管理者進行投資和管理。鄭建源才是真正的「抬轎者」。
  
   據他介紹,寶華投資將會加大在國內的投資力度,尤其是基建和金融領域,目前已經有多個項目在進行調查中。看來,平安保險只是寶華其中一項早期的投資而已。另外據陳透露,「其實當初寶華投資平安的價格遠高於媒體所誤傳的4500萬,而是按當時平安平均凈資產的兩倍左右價格購得」。據平安保險上市資料披露,平安保險在1999年的每股凈資產按現在股價計算為0.7港元,而2004年6月上市前就迅猛增長到4.6港元,當月24日,上市招股價更增至每股10.33港元。可想而知,鄭建源在平安保險的投資回報雖遠不如前期進入平安的摩根和高盛,但也相當可觀。
  
   從這一點看,鄭建源令人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苦心沒有白費,在平安保險上市之前,於無聲處接手了大筆法人股,確實算的上非常成功的基金管理人了。
作者: 非常時期    時間: 2010-4-17 02:42
本帖最後由 非常時期 於 2010-4-17 02:44 編輯
寶華投資
  
   鄭建源被推到公眾前台,全是胡潤的中國財富榜惹的禍。2002年底至2003年1月,平安保險 ...
起軒 發表於 2010-4-16 08:00


http://www./news/gb/china/2004/12/200412110458.shtml

改革招怨溫家寶流言屢傳(香港一周媒體2004-12-9)
(2004年12月11日)
     
    近來有關溫家寶的假新聞屢次傳出,據悉這與他擔任總理以來大膽推行新政、落力推進宏觀調控、嚴查腐敗高官,因而不可避免地觸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有關。香港《明報》本周發表一篇有關溫家寶的內幕消息,題目是《改革招怨溫家寶流言屢傳》。

    報道說:「上月,有傳媒指香港人士鄭建源是溫家寶之子溫雲松的化身,擁有平安保險公司的巨額股份,後來證實鄭建源與溫雲松根本是毫無關聯的兩個人,謠言純屬張冠李戴。本月5日,香港一份知名新聞周刊報導大連實德集團總裁徐明的消息,並在封面刊登照片,稱徐是「溫家寶總理女婿」。據查,這是一則一年多前已被澄清的傳聞。」

    報道說:「溫家寶出身平民,勤政親民,他爲人謙和,而對子女要求一向甚嚴。溫家寶的女兒叫溫如春,在美國求學多年,讀書用功,爲人刻苦而十分低調。她在 2001年結婚,丈夫是一名留美多年的中國學生,兩人均已獲碩士學位。溫家寶的女婿曾是哈佛大學工商學院 2001年度貝克學者獎( Baker Scholar)唯一的華人得主。溫如春夫婦倆在異域苦讀、打拚,自食其力,頗得友人欽佩。他們夫妻恩愛,並已有了孩子。而徐明是遼甯的民營企業家,據說是內地最年輕的億萬富翁。他麾下的大連實德足球隊在中國足壇名頭甚響。今年 33歲的徐明早有家室,太太姓張,出身農家,他們有一個孩子,今年已 7歲。」

     海南旅遊業罷工

    另外,在中國國內局勢方面,本周香港《東方日報》透露,海南旅遊業大罷工導緻二十人被捕。報道說:「由於旅遊市場的惡性競爭未受規管,造成導遊、司機等基層員工收入劇降。有導遊更表示自今年五月以來已要「貼錢打工」,因此在上月底透過網際網路號召大罷工。近五百名業者本月一日由海口市萬綠園遊行往省政府,要求與省長及旅遊局長等官員對話。示威者不滿官員未出面接見,當天下午轉而遊行往美蘭機場,企圖堵塞機場引起關注,警方迅速控制場面並拘捕數名示威者。省旅遊局、公安廳等多個部門成立跨部門緊急應變小組,示威者同意於翌日派出司機、導遊代表各十名與當局談判。……因不滿與官方的會談結果,示威者上周四、五兩天再度上街,更試圖沖擊在三亞舉行的世界小姐選舉,但被警方強行阻止,最少二十名示威者被捕,另有多人受傷。」

    廣東肇慶市長被雙規

    最近以揭露中國大陸內幕引起人們關注的《亞洲周刊》本周又發表新的內幕報道,透露廣東肇慶市長被雙規。報道說:「因被指任職南海市委書記期間涉及近一百億元人民幣的金融詐騙大案,前肇慶市長鄧耀華已被免職,受此案牽連的已有近百人。不過,要將這位中共前南海市委書記定罪,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亞洲周刊獲悉,被免職後的鄧耀華隨即被帶往廣州執行「雙規」。」

    報道寫道:「今年六月中旬,亞洲周刊率先披露了「南海貪官外逃,肇慶市長被調查」的消息,指出因爲中央調查組調查南海華光闆材董事長馮明昌等人巨額金融詐騙時,前南海市副市長梁福釗破網外逃,案件影響到時任肇慶市長的鄧耀華,並據消息人士透露鄧也被調查組鎖定調查。……。雖然廣東省對中央的檢查採取積極配合態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張德江也態度鮮明地表示:一個不保,嚴格按中紀委查核的情況處理。但中央官員擔心,南海屬佛山轄區,廣東不少主要幹部如廣東省政協主席陳紹基、廣東省委副書記歐廣源、廣東公安廳長梁國聚等都與佛山有深厚的淵源,時間一長又會不了了之。」

    日本停止對華貸款的影響

    在中國對外關系方面,香港「蘋果日報」本周發表署名「張華」的文章,題目是「日本停止對華貸款的影響」。文章說:「ODA包含無償援助、技術援助和低息日圓貸款三部份。從七九年起,日本先後向中國提供逾三萬七千億日圓ODA(約三百六十億美元),其中九成二是還款期八十年的低息日圓貸款。雖然兩國都否認 ODA是戰爭賠償,但事際上兩者息息相關。七十年代初,中共爲減輕蘇聯的軍事壓力,亟欲與日本建立正常外交關系,從而打破歐美的外交封鎖,與西方建立反蘇戰線。因此,與日本商討建交時,北京主動表示放棄戰爭賠償。當時,日本也希望盡早擺脫二戰陰影,主動提出以低息貸款來補償侵華戰爭對中國造成的損失,同時藉此堵住中國日後可能提出天文數字戰爭索償要求的可能。在此情況下,雙方一拍即合。於背後都有不可告人政治目的,因而雙方在國內都沒大力宣傳ODA,以緻日本人以爲這是無償援助中國,中國人更不知道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甚至全國二成六電氣化鐵路,都是日本援建的,中國政府也沒把日圓貸款直接資助日軍侵華時的受害人。」

    文章寫道:「正如中國副外長武大偉所說,日本對華貸款確對中國經濟作過不少貢獻,特別是八十年代中國對外資極之渴求,中國接收的外國援助中,逾六成是日圓貸款;從九四至九八年,中國四分一的公路、鐵路、通訊等基建項目由日本援建。但隨著中國經濟規模急速膨脹,日圓貸款逐年萎縮,去年更首度跌至少於一千億日圓,日本經援對中國的實際作用已大不如前。因此,即使日本現在全面停止對華貸款,對中國經濟也不會有實質影響,對中日政治關系卻有不少沖擊。」

    「蘋果日報」的文章接著分析道:「隻要有日圓援助,中日關系就很難正常,北京對日就會不自覺的自我矮化。從二○○○年開始,日圓貸款不斷削減,三年內減了一半, ODA現在佔中國外資的比例已微不足道。不知是巧合還是甚麽原因,北京從那時開始也逐步對日本「硬起來」,現在更放開國內的對日索賠、保釣等對日「不友好」活動。日圓援助停止後,日本對北京的政治影響將進一步減弱,兩國將在對等下競爭東亞的龍頭地位。過去中國亟需日圓貸款時,兩國爭端多以北京退讓作結,但日後北京或有恃無恐,主動向日讓步可能性大減,那時候兩國爭端就不會那麽容易解決了。 」

    (報摘:邱震海) (新聞)

爲什麽對早已澄請的造謠新聞那麽有興趣?
作者: 起軒    時間: 2010-4-17 05:47
看看重金買通溫家寶的馬明哲

--------------------------------------------------------------------------------
中國平安到轉基因主糧——金錢的力量不可阻擋
——關於潘禕先生文章的按語



作者:張宏良


下面所附文章《馬明哲——由司機到首富的中國神話》,是摘錄於自由派人士潘禕先生髮來的長文中一部分(原文長達10萬字)。潘禕先生是當今世界唯一的產量與著名大通訊社幾乎相當的個人通訊社,是當今中國唯一經常痛罵左派的貧困知名人士。本來,痛罵左派的知名人士如同公園裡的流浪貓一樣,只要喵喵一叫,就會有人前來餵食,當然前提是只能罵左派,只能罵窮人,絕不能罵右派,不能罵富人,不能罵官人,不能罵洋人,也就是說,不能講良心,這是絕不能違背的基本遊戲規則。潘禕先生違背了這個遊戲規則,自然會遭受到貧窮的懲罰。金錢力量的無比強大,就在於它在篩選奴才上從來不會選擇錯誤,永遠不會選中哪怕是稍微還有良心的人。富人或許會有良心,但是富人的奴才永遠不會有良心。富人最清楚這一點,所以中國歷史上一直把聽話的知識分子排在妓女後面,把不聽話的知識分子排在乞丐後面,形成了「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農七醫八娼九儒十丐」的社會地位排行榜。這個排行榜就是要告訴那些聽話的知識分子,要像妓女伺候嫖客那樣伺候富人;同時警告那些不聽話的知識分子,讓你們連乞丐都不如地活活餓死。看一下潘禕先生髮來的這個稿件,就知道潘禕先生肯定要被列入活活餓死的「十丐」之下。中國平安是富人、官人和洋人聯合宰殺中國窮人的經典案例,潘大俠卻要去觸這個霉頭,如何能有飯吃!

大凡是炒股的中國股民,估計無人不知馬明哲的堂堂大名,馬明哲的中國平安也已不是什麼新聞。能夠把中國法律踩在腳下,把中國證監會副主席變成跟班,張口就要圈錢1600億,不費彈指之力就把中國股市由6100點砸到1600點,中國平安可謂是佔盡了千古風流,馬明哲更不愧是一條漢子。不過,今天我們轉載此類文章,不是要讓大家關注中國平安的財富神話,而是在當今轉基因問題上,我們再次感受到了當初在中國平安身上所感受到的那種不可阻擋的巨大金錢力量,在中國政策和法律規定金融領域必須實行分業經營的情況下,唯獨中國平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同時擁有銀行、保險、證券、信託及海外融資等多塊金融牌照,成為當今中國唯一不受政策和法律約束的金融公司。並且,金錢的力量遠未到此為止,這個在中國享有獨一無二特殊待遇的金融公司,這個藉助於特殊待遇迅速成長為金融巨無霸的公司,居然糊裡糊塗地便完成了由國有公司到私人公司,再由私人公司到外資公司的三級跳,在國人眼皮底下把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變成了洋人的巨額資產。當時的質疑者和反對者,也如同今天種植轉基因主糧的質疑者和反對者一樣,被一大群具有「專業素養」的業界人士罵了個狗血噴頭,由於那時改革的合法性還沒有像今天這樣普遍遭受到質疑,所以辱罵和誹謗遠遠勝過今天在轉基因問題上的辱罵和誹謗。正是在那次國有金融資產巨大流失的基礎上,一顆又一顆財經新星升上了「中美國」的天空。

現在,金錢不可阻擋的巨大力量再次顯現出來,最近兩天,有關部門傳達了「大領導」(原話就是「大領導」)的意見,警告轉基因主糧的反對者到此為止,不要再發表新的反對言論,同時,組織相關人員對轉基因主糧的反對言論進行「消毒」。從上次金融資產流失到這次強制推行轉基因主糧,雖然從表面上看,結果都是由行政力量決定的,但是了解內情的人,身在旋窩中心的人才能感受到,決定成敗的真正力量並非是來自於行政,而是來自於媒體,來自於王婆。面對武大郎的反抗,西門慶並不知道怎麼做,西門慶的主意和決心完全來自於王婆。這就是美國資本集團、國內精英集團一定要在中國實行西方民主制度的原因。美國孟山都、陶氏化學、杜邦三大生物跨國公司的資本遍及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們不僅能夠控制美國國會,控制美國媒體,控制美國輿論,同樣能夠控制中國媒體,控制中國輿論。

這次強制推行轉基因主糧最為明顯,那麼多學者,那麼多官員,那麼多離退休老同志,那麼多正直的GCD人,形成那麼多渠道,全都只有一個要求,要求延緩種植轉基因水稻——僅僅是延緩,並且僅僅是延緩轉基因水稻,此外沒有包括任何農副產品的轉基因化。可是王婆只一句「科學問題」,所有努力就全部煙消雲散了,大領導就憑王婆這四個字,便擋住了所有人所有的不同意見,就憑王婆四個字,便決定了13億中國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決定了中華民族的未來命運。

這就是資本的巨大力量,這就是金錢的巨大力量。如同莎士比亞所描繪的那樣:「金子啊,多麼神奇的力量!只要那麼一點點兒,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丑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變成尊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它可以使異教聯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竊賊獲得高位,使惡棍受到敬愛;使歪臉的流氓得到少女青睞,使雞皮黃臉的寡婦再做新娘;即使她滿臉都是流膿的惡瘡,也會被認為是嬌艷無比的美嬌娘!這就是金子,這就是金子的偉大力量!」

莎士比亞那個時代金子的神奇力量,與當今世界資本足以倒轉乾坤的巨大魔力相比較,不過如同是大觀園裡微不足道的劉姥姥。當今世界資本的巨大力量,除了億萬民眾聯合起來的巨大革命力量之外,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加以絲毫阻擋。所以,美國軟體工程師約·斯塔克才駕機撞向美國政府大樓,希望用他的死亡,喚起廣大美國民眾的暴力反抗。

約·斯塔克在撞向美國政府大樓的最後時刻告誡美國人民:「我一輩子都堅信不疑暴力可以避免,可是經過畢生思考最後我才明白,只有暴力才是答案,並且是唯一答案。」

在約·斯塔克生命靈魂醒來的同時,他的肉體生命結束了。他唯一留下的被稱為《斯塔克宣言》的遺書,在美國各大網站被刪除的乾乾淨淨,沒有留下哪怕是一個字。這就是美國總統奧巴馬要求中國實行的網際網路自由,這就是中國偽自由派宣揚的美國式自由民主。

中國的公民們,中國的同胞們,在強大的資本力量面前,或許最後你只能被迫端起飯碗食用轉基因主糧,希望在那時你能思考一個問題:

誰才是真正滅Jue人性的法西斯集團!



附:潘禕先生的文章

馬明哲——由司機到首富的中國神話

來源:電子郵件 編者:潘禕

中國是一個首富頻出和頻繁落馬的國度。在過去的20年裡,中國首富牟其中、上海首富周正毅、福州首富陳凱等,無一不牽動中國政、經兩界的無數敏感神經,也吸引著海內外無數的眼球。首富們的發跡如同他們的隕落一樣顯得那麼的傳奇。一夜成名的神話故事與瞬間隕落的傳奇往往是相輔相成的。對於原中國首富牟其中而言,他正在湖北的一所監獄里經歷他的第二次人生磨礪,他是否能夠再次活著走出監獄,甚至連他自己都已經很難有信心。上海首富周正毅,則在北京的某個角落裡接受來自有關司法部門的刑事調查,等待他的後半生將是漫漫的牢獄「改造」。而福州首富陳凱,也正因涉嫌跨國界販毒和黑社會等,被收審在福建省的某個地方,他能否看到明天的日出都還是個迷。

人們不禁驚訝,從首富到一介「囚」民的回歸路程是如此的簡單和直接。

但即使在首富頻頻出事的今天,「首富」頭銜所給予人們的那種心理滿足和財富積累動力,仍使得人們對首富這個名聲趨之若鶩。

就在中國最風雅的銀行家,原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行長王雪冰,被司法機關判出12年有期徒刑的時刻,神州大地又冒出了一個「中國首富」馬明哲。

一,首富發跡

據亞洲時報在線報道,馬明哲是一個通天的「主」。《今日東方》2003年8月報道,馬明哲不僅可以「掌控平安」,更甚至可以將任何報道其所謂「負面」新聞的媒體封殺。百年老刊《今日東方》於12月初被中國新聞出版機構關閉,也是緣起於對中國首富的這篇報道。

然而,比起那些紛紛落馬的前首富們,現任「中國首富」馬明哲自然有其獨到的看家本領。他甚至被媒體稱作為兩棲於中國「政經」兩界的常青樹。

在金融界,馬明哲從一個司機,攀升到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在位達10餘年之久。這在改革步伐日益加快和反腐力度日益加劇的中國金融界,是十分罕見的。而在政界,馬明哲從一介車夫,迅速串紅為一顆政治新星,擔任了深圳市人大代表,廣東省政協常委,甚至還當上了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坊間更有傳說,馬明哲甚至可能是新一界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的人選。

那麼,一個司機是如何造就中國首富神話呢?

馬明哲的發跡還是靠「貴人相助」。1983年以前,馬明哲在廣東湛江工作。先後在廣東湛江八甲水電廠當工人,以及在廣東湛江地委工交政治部擔任通訊員。馬明哲命運的轉機,發生在1983年的一次工作調動。

1983年夏,馬明哲工作調動到深圳蛇口工業區,就職於勞動人事處。在那個年代,汽車在中國是少有的專供領導們出行的工具。由於會開車,馬明哲就被選中擔任當時的蛇口工業區總經理袁庚的司機,並擔任蛇口工業區勞動人事處車隊的隊長。

由於早年喪父,馬明哲一直是由守寡的許姓母親撫養長大。單親家庭培養了他忍耐和少言寡語的性格。而對於一個領導的司機而言,這樣的性格是最合適的。不久,馬就贏得了袁庚的信任。在袁庚身邊工作兩年之後,馬被安排到蛇口工業區社會保險公司。那個時候,公司總共也就三、五個人,主要負責工業區員工的一些福利勞保,規模很小。

1988年,袁庚委派馬明哲參與到平安保險公司的籌建工作。從而開始了馬明哲發跡的富豪不歸路。

馬明哲孜孜追求的,是要把平安公司這家從成立之初到目前都屬於國有的金融機構轉變為一家私人公司。

二,掌控平安

90年代中期,馬明哲成立了一家由平安公司員工持股的深圳市新豪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取名新豪時,是因為「豪時」正是「馬」的英文horse的發音。據說,幫助取這個名字的員工,還得到了馬明哲以公司名義獎勵的10萬元獎金。而新豪時從成立之初,就事實上變成了馬明哲個人控制的公司,也成為馬明哲用以「結交」深圳市和有關金融監管機構要員的工具。

據當初參與了新豪時公司的組建和管理的一位平安公司經理介紹,平安公司的國有股東都或多或少地個人擁有了馬明哲免費贈送的新豪時公司的股份,數目從幾十萬到上百萬。而由於數年來新豪時公司的分紅送配和價格增長,這些股份甚至達到上千萬。這也為平安公司獲得有關監管機構的特殊政策打開了通路。

1994年,平安公司董事長換界選舉之際,馬明哲通過多種關係找到有關人員,希望自己能夠當選董事長一職務。按照馬明哲事後的回憶,「1994年,平安董事長更換。原全國人大委員會田紀雲副委員長、中央中組部楊副部長、原中國人民銀行王歧山副行長,以及劉鴻儒同志協助公司為說服原工商銀行張肖行長作了大量深入的工作,劉鴻儒同志對這件事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馬明哲順利當選為平安公司的董事長,並保留了總經理一職。但由於新豪時公司在平安公司中所佔的比重最多為10%,難以形成控制的局面。在當選董事長之後,馬明哲開始了他「掌控平安」之旅。隨後不久,馬明哲引入了深圳江南經濟開發總公司成為平安公司的大股東,曾經一度持有平安公司15%的股份。1998年,這部分股份又轉由深圳江南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持有,當時的金額達4.7億人民幣以上。

雖然,馬明哲在日後極力否認江南實業所持有的平安股份全部是自己所有。但據平安公司內部人的報料,江南實業所持有平安公司的股份,屬於許姓商人名下。而馬明哲的母親娘家姓許,許姓商人正是馬明哲母親的娘家親戚。

正是這些股份,奠定了馬明哲對平安公司的絕對控制權。

但令人浮想聯翩的是,馬明哲最初通過江南實業和新豪時投資於平安這些資金從何而來?按照90年代深圳的工資水平,馬明哲作為國有企業一名高級管理人員,其合法的年收入不會超過數十萬人民幣。而馬明哲可以輕鬆動用上億元的投資,使人們對這個中國首富的能量更加猜測紛紛。

而這些馬明哲所持有的平安公司股份,保守估計在20%左右。按照2002年10月滙豐控股入股平安公司時的價格20港幣每股計算,馬明哲持有的這些股份價值在100億港幣以上。

但據2003年1月份《新財富》的報道,馬明哲的財富至今仍讓人難以琢磨。即便是美國《財富》中國富豪榜,也難以對馬明哲的真實財富予以準確統計。

但無論如何,關於中國首富馬明哲的財富傳說,仍大量流傳於坊間。

三,首富傳說

關於首富馬明哲最吸引眼球的傳說,是首富的私宅。

一位從88年就跟隨馬明哲打天下的平安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回憶,馬明哲原本也艱苦樸素。公司剛成立的時候,和大家一起擠在一間面積只有10多平方米的工棚內,飽受蚊蟲的叮咬。但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尤其是馬明哲掌控公司力度的加強,馬逐步在公司內部建立起了說一不二的地位。

伴隨著權力的鞏固,馬明哲已經很難聽進去別人的任何的忠告甚至建議。1996年,馬明哲成功說服那些私下擁有大量新豪時股份的國有股東代表,同意給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在深圳百花路上的百花公寓買下多套住宅。馬明哲自己選種了A座28層1號和2號兩套連接的公寓,打通後由他居住。所有公寓的裝修和傢具配備,則是由馬明哲親屬控制的安星家私公司負責。

馬明哲之所以選擇這個地段,是因為聽風水師說,從陽台可以俯瞰平安公司的辦公大樓。而平安公司的其他入住於此的人員,一律不得高於18層。

1998年年初,馬明哲又成功說服平安董事會的有關人員,同意由公司斥資800萬,在深圳銀湖金碧苑購得別墅17號一棟,作為馬明哲的私宅。當然,平安公司的國有股東董事代表,也獲得了令他們滿意數量的新豪時股份。

從此,馬明哲對豪華別墅的愛好日益增加。2000年中旬,馬明哲再次成功「說服」有關人員,在上海湯臣高爾夫別墅區購得價值1800萬的別墅一棟。這一舉動,甚至被湯臣別墅區的銷售人員引為經典銷售案例,僅次於劉永好在此購得的價值3000萬的別墅。

據一位熟悉馬明哲的金融界人士回憶,馬明哲是一個精力過人、永不言敗、敬業、好學、在政治和經營方面都有獨到之處的人。而馬明哲對自己身份地位的顯示,也同樣是精益求精的。

作為一個在金融界拼搏十數年的高級管理人員,他深深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已有的成功。除了極力建立於國有股東代表之間的緊密利益共同體,在北京中央高層尋覓能夠為自己提供保護的靠山之外,馬明哲更為自己的未來留了很多「逃生之路」。

早在90年代初,馬明哲已經成功「移民」美國和香港。通過在平安公司在美國設立美國分公司,馬明哲不久就獲得了美國的綠卡。馬明哲還成功獲得了「香港出生證明」,並順利獲得了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

90年代末,馬明哲又安排自己的子女遠赴美國就讀。逐步將家人和主要資產轉移海外。一個在平安保險公司內部廣為流傳的故事是,1996年5月由平安信託投資公司和香港大峽谷公司合計投資357萬美金設立金爵俱樂部。其中,由平安信託投資公司投資1563.9萬元,(佔比49%。金爵俱樂部的營業場所就在平安保險公司深圳總部的平安大廈內。但金爵俱樂部成立以來,一直經營不善。到2000年,已經虧損近2000餘萬。2000年中,馬明哲安排平安保險旗下的平安海外控股公司所屬的香港華威保險顧問公司,出資200萬美金收購了香港大峽谷公司所持有的金爵俱樂部51%的股份。然後,於2000年底,又安排金爵俱樂部關門倒閉。由此,僅此一項,平安公司既損失3000餘萬。而平安公司為何要出如此高的代價來收購一家瀕臨破產的金爵俱樂部的呢?據知情人士透露,香港大峽谷公司其實乃是馬明哲親屬在海外的公司。通過此項交易,平安保險公司損失3000餘萬,但馬明哲家族則在海外進帳數百萬美金。

業內關於首富馬明哲的傳說還有很多。比如,在對「風雅」生活的品位方面,馬明哲絕不輸於王雪冰。馬明哲最喜歡的運動是高爾夫,每個周末或者空閑時間都會在高爾夫球場度過。而他的球友也包括了王雪冰、朱小華、勞德榮、虞德海、王炬等落馬高官權貴。無疑,這些「球友」們的落馬,也加劇了馬明哲對自己未來命運的疑慮。

四,首富命運

馬明哲縱橫中國政經高層十數年,深韻為政、經商之道。

2003年11月初在山西平窯召開的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管理幹部培訓班上,馬明哲向平安的高級管理幹部大談閻西山和晉商成功之道。談閻西山,馬明哲希望建立起象閻西山一樣的獨特的管理運做體系。談晉商成功之道,無非是要從政治上找一個穩固的靠山。

在這兩方面,馬明哲都用心良苦。

1999年初,深圳市接管了平安公司的幹部管理許可權和黨的管理許可權。平安公司作為深圳市政府控股的大型企業集團,深圳市政府對其管理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為了能夠穩固自己在公司內部的統Zhi地位,馬明哲一方面不惜斥巨資引入外籍人士,另一方面極力排斥深圳市政府插手平安公司的內部管理。

馬明哲引入的外籍管理人員,都給予了遠高於國際市場的工資待遇。援引《21世紀經濟報道》的有關內容,原財務總監湯美娟在平安任職期間的收入是年薪900萬港幣加期權股票,現任總經理的張子欣年薪也高達800萬港幣,這些都甚至遠高於美國財富500強企業的頂級管理人員的薪酬。

但也許是認識到了高收益與高風險是緊密聯繫的這個道理。令人無限猜測的是,即便是如此高的薪酬,仍不能夠挽留住海外高層管理人員。繼2003年初,900萬年薪的湯美娟突然辭職之後,又有來自台灣的王銘陽在平安工作數月後毅然告別馬明哲。

甚至到了2003年8月,連馬明哲自己的地位也有所動搖。2003年8月11日,深圳市人民政府研究決定,「免去馬明哲的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職務」。就馬明哲被免去總經理一職,引發了業內無數的猜測。

《21世紀人才報》和《東方早報》的有關報道認為,馬明哲被免去總經理一職,是由於涉嫌報復陷害復旦大學博士胡坤。

但也有業界資深人士分析,目前國內金融機構中,董事長兼任總經理的現象很普遍。而根據今年7月修改後的《保險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規定》,也取消了對公司董事長兼職的限制。在正常的情況下,馬明哲被深圳市政府免去總經理一職沒有明顯的必要。因此,馬明哲通過各種渠道,大量持有平安公司的股份,試圖將一家國有金融機構轉變為他個人控制的私人公司,已經引起深圳市政府有關部門的警覺。

更有知情人士透露,對於被深圳市政府免去總經理一職,馬明哲專門為此到深圳市有關部門投訴。但都沒有得到正面的答覆。而在國家監察部門和深圳市政府加強對國有大型企業的監管背景下,馬明哲掌控達10餘年的平安保險公司的蓋子,也許即將被揭開。

對於每每都能夠順利脫險的中國首富馬明哲而言,此次能否如先前一樣,通過股權聯繫將自己的風險與政府高層有關人士緊密聯繫在一起,這種老辦法是否還能夠奏效,都給人們以更大的想象空間。

但無論如何,中國金融界流傳的一句行話,「也許現在正是清除中國保險業利差損和不良資產的關鍵時刻」。而也許正如同王雪冰是中國銀行業最大的不良資產一樣,中國保險業最大的利差損和不良資產,也許正是中國首富馬明哲。

五,中國新聞界被首富多次強姦

一個獵人去山裡獵熊。第一次去,子彈沒有打中,人卻被熊給強姦了。第二次去,又被熊給奸了。到了第三次,熊見了獵人哈哈大笑道:你到底是來打獵,還是來賣淫呢?熊就是馬明哲,獵人就是中國的新聞界。

復旦博士冤案,國內的媒體採訪的很多,但報道的卻一個都沒有。最少到目前為止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據說可以通天的權勢人物馬明哲,只要一得到消息,就會安排自己平安公司的馬仔找到相關報社,給以巨額的廣告。結果,記者辛苦採訪的稿子被壓,事件真相得不到正常的披露。

《南方周末》跟蹤復旦博士案件達半年多,稿子被槍斃。報社得到平安公司慷慨的1100萬廣告。而按照國內廣告業務的慣例,其中有30%可以合法地給個人以傭金。於是,330萬就是給個人的獎勵。因此,你也可以想象某些報社領導們對330萬合法收入的渴望。採訪過復旦博士冤案,甚至連稿子都寫好的,還有很多家。確實的消息,還有《21世紀經濟報道》、《南方都市報》、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解放日報》新聞晨報等。

稿子沒有發,事實真相得不到披露。似乎權勢人物可以黑箱操作冤獄了。但中國的法制狀況還不至於惡化到某些人所描述的那麼黑暗!深圳市人民檢察院依法把關,依法駁回了對復旦博士的逮捕提請。復旦博士也得以被從看守所放了出來。

最近,復旦博士冤案伴隨著博士獲得完全自由而得以暴光部分事實真相。一些媒體又鼓足幹勁,準備找馬明哲多要些廣告。廣州的《亞太經濟時報》和上海的《外灘畫報》,稿子早已經寫好。可以,又被馬明哲事先洞察。稿子再次被槍斃,當然,少不了給之以廣告。

這讓我想起一個故事這樣說:一個獵人去山裡獵熊。第一次去,子彈沒有打中,人卻被熊給強姦了。第二次去,又被熊給奸了。到了第三次,熊見了獵人哈哈大笑道:你到底是來打獵,還是來賣淫呢?

說到復旦博士冤案,真是這個故事的一個翻版。熊就是馬明哲,獵人就是中國的新聞界。《南方周末》被強姦了,代價是 1100萬,而且幹完熊連錢也沒有付足,向西要拿其中的500萬,結果200萬也沒有拿到,《南周》此前可是童身呀。現在〈亞太經濟時報〉據說也被強姦了,廣告費的價碼不詳;〈外灘畫報〉被奸了,更是離奇:自己的身子虧了不說,錢也沒有拿到——莫非是被老鴇拿走了,上海不是一直在吸引平安到浦東落戶嗎,鴇兒們大概不會放棄這個討好馬熊同時自己落好的機會。

現如今據說有十幾家媒體都有了獵熊計劃,他們是上山打獵還是賣淫,咱真還不清楚。胡坤事件,已經不是胡坤與馬明哲的個人恩怨問題,中國新聞界的道德狀況如何?也可以看出個究竟。

胡坤已經是無罪之身,用不著我們拯救,該拯救的是中國新聞的尊嚴。

六,×××,是被首富出賣?

「平安保險間接大股東「傀儡富豪」鄭建源調查」,《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刊登此文,首次證實在海外傳播甚久的有關中國首富馬明哲與×××交易內幕。人們不禁百般揣測其間的內情。

1,首富馬明哲自保

×××醜聞被解開,可以說是與首富馬明哲密不可分。×××為人謙和,作風嚴謹。不曾想,家人卻搭上囂張跋扈的中國首富馬明哲。數年來,平安保險公司員工不斷舉報首富馬明哲各種犯罪腐敗罪行,但都得不到任何ZF層面得干預。甚至在去年,內地《東方早報》和《21世紀人才報》更公開報道首富馬明哲掩蓋腐敗犯罪,不惜收買深圳公按迫Hai復旦大學博士胡坤案件。

首富馬明哲不但沒有因為腐敗被揭,反而繞過深圳市ZF管轄,直接被任命為全國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多年來,中Ji委和國務院不斷接到平安公司員工舉報,對其中涉及3000億國有資產的歸屬,以及馬明哲本身十餘年來所累積的經濟問題多有揭露。尤其是一封署名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員工的舉報信,更披露馬明哲在平安保險公司內部會議上聲稱自己與×××家族交易密切。

中Ji委與審計署雖對首富馬明哲問題掌握清楚,但考慮涉及×××的一些動作,而對首富馬明哲遲遲不能採取行動。2004年初,馬明哲更獲得×××的特批,獲得在香港上市的特許。

內地金融界,以及廣東和深圳坊間認為,馬明哲主動將自己的腐敗利益與×家聯繫起來,暫時自保。

2,首富上市暴露玄機

2004年6月24日,平安保險在香港上市。×××在此過程中,給予兩項特批。

其一,是集團上市問題。因為截至目前,內地還沒有一家金融集團上市公司,且內地實行金融分業經營政策,而平安保險集團旗下擁有銀行、保險、證券和信託等多元化的金融業務,與國內現行的金融分業政策發生衝突。而平安集團之所以可以得到中國國務院的特批,不必實施金融分業經營的法規,亦得到×××背後的支持。

其二,是對25%以上外資股權比例的豁免權。也就是說,平安公司上市后外資股份必定超過25%,但這仍視平安為中資保險企業。目前平安四家外資股東總持股比例已經達到24.6%,根據中國外企有關法規,外資股份在25%以內為中資企業,超過25%則視作外資企業。根據入世承諾的保險業開放時間表,中資保險公司目前仍擁有一些保護政策。

儘管外界對首富馬明哲獲得如此眾多的特批紛紛質疑,但仍不明就裡。甚至連中Ji委和廣東省的司法機關都拿他沒有辦法。馬明哲甚至在公開場合不避諱自己與原人大委員長和副總理的「交易」。在中國金融界和廣東商界,首富馬明哲一直被冠以「善於鑽營而不擇手段」,「過河拆橋」等惡名。甚至連提拔他的恩人袁庚,亦拿當年勤懇的小司機和現今囂張跋扈的首富馬明哲沒有辦法。

而由於馬明哲涉案金額數以億計,堪稱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腐敗窩案。海外分析人士認為,×××要解決該問題,恐怕需要的不是一般的智慧所可以顧全。
作者: 遛狗人    時間: 2010-4-17 06:29
懷疑LZ是中共的密探啊,真是因為這種中共的探子,民運才會像狗屎一樣臭。
作者: 起軒    時間: 2010-4-17 08:49
物慾橫流短命西晉:皇帝助親舅爺鬥富

西晉武帝司馬炎憑藉武力實現統一后,實行分封(皇子宗室),重用外戚(楊賈兩姓),籠絡名士。滿以為天下從此太平,開始沉湎聲色,窮奢極欲。

司馬炎極度好色,公元273年,下旨選中級以上文武官員家之處女入宮。翌年,又下旨選下級文武官員家之處女5000人入宮。五年後滅吳,再從江南帶回5000宮女。司馬炎一人,享有後宮萬人以上。入夜,司馬炎乘坐羊車巡幸,羊車停在一處宮門,便進入臨幸。司馬炎極其貪婪,公開賣官鬻爵,所得銀兩全部據為己有。一次他問臣子劉毅:你看我像漢代哪個皇帝?劉毅說:我看你像(東漢)桓、靈二帝。司馬炎深感困惑,說:我統一了天下,你卻把我比作桓、靈,未免太過頭了。劉毅說:桓、靈賣官,錢入官庫;陛下賣官,錢入私門。
 
上行下效。皇帝如此,臣子亦然。他們之中,賣官帽者有之,勾結商賈者有之,霸佔田園者有之;只要能獲取財物,無所不用其極。時人魯褒曾作《錢神論》,其中嘲諷道:「錢之為體,有乾有坤。內則其方,外則其圓…親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強…無德無尊,無勢而熱…錢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錢之所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是故忿爭辯頌非錢不勝,孤弱幽滯非錢不拔,怨仇嫌恨非錢不解,令聞笑談非錢不發。洛中朱衣當途之士,愛我家兄,皆無已已。」錢而成神,有錢能使鬼推磨,「朱衣當途」(王公權貴)當然不會停止搶奪。
 
其中有個叫石崇的牛人,掠奪強佔財物的手段更是了得。此人20歲開始做官,刺史荊州時,竟率親兵打臉掛須,扮成強盜,專門搶劫民間富商大戶,迅速暴發為富豪。錢果然能通神,稍後,石崇進京為官,升任大司農(主管農業的官),拜太僕,為九卿之一。並建成規模宏大的豪宅:金谷園。園中亭榭樓閣,雕樑畫棟,極盡奢華。

石崇擁有家僕八百,妻妾百餘——個個如花似玉,其中綠珠最美,石崇也最寵愛。時有皇親王愷(司馬炎的親舅舅),巨富而驕奢,嫉恨石崇一擲千金的做派,一心想壓倒石崇,便發出挑戰,石崇滿口答應。第一回合:王愷用糖水涮鍋,石崇用蠟燭煮飯;石崇勝出。第二回合:王愷用紫紗做成長達40里的屏障,石崇用錦緞做成50里的圍屏;石崇再勝。第三回合:王愷用赤石脂塗抹牆壁,石崇用胡椒麵粉刷牆壁;石崇又勝。連敗三個回合,王凱很窩火,便去找晉武帝司馬炎幫忙。這個可笑的皇帝,不僅不阻止這場荒唐的鬥富比賽,竟然答應幫忙。他說:「朕賜你南國進貢之珊瑚樹一株,高二尺有餘,這是世上少有的珍寶。舅父拿去給石崇看看,足以使你臉面生輝。」 王愷大喜過望,拿了珊瑚樹去石崇那兒顯擺。石崇只看了一眼,便順手抄起鐵如意,將珊瑚樹擊得粉碎。王愷以為石崇因比不贏而忌妒,便大聲呵斥,揪著石崇不放,死活要拉他去皇帝跟前評理。石崇哈哈大笑,道:「你這算什麼破珊瑚樹?我賠你一株就是。」言罷,命家僕拿了幾株三四尺高的珊瑚樹出來,說:「你自己隨便挑一株吧。」王愷大驚失色,目瞪口呆,再也說不出一句話來。
 
公元290年,晉武帝卒,皇后楊氏一門外戚奪權。次年,賈皇后殺楊駿,奪得政權。公元300年,趙王司馬倫殺賈皇后。翌年,廢惠帝而自立。石崇本人,屬賈氏一黨。司馬倫掌握大權后,石崇被罷官。稍後,「中書令」孫秀派人去向石崇索要美女綠珠,石崇不給。孫秀便對司馬倫說:「石崇等人想替賈謐報仇,不如先殺了石崇。」得到司馬倫允許后,他派兵將金谷園包圍。石崇當時正在滴翠樓歌舞宴飲,見此情形,便對綠珠說:「我因你而得罪了孫秀。」綠珠流淚道:「妾身只有以死報君。」遂跳樓而死。眾兵勇衝上滴翠樓,將石崇五花大綁。石崇這才醒悟,感嘆道:「奴才們是想奪占我的財產吧!」其中一位軍官答道:「知道財富害人,為什麼不早早做點好事,將財產分些給別人?」石崇一家老小全部被殺,他搶來的財產,以被人奪去而告終。
 
趙王司馬倫奪權,八王混戰成一片。至公元316年,這個物慾橫流的短命西晉,僅存49年便嗚呼哀哉了。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0-4-18 00:52
家寶自顧自己,在位期間真的實現了「讓中國人買不起房」。
作者: 隔岸觀火    時間: 2010-4-18 08:59
房房產相關的稅收和保險機制, 同時也將改變年輕人的住房觀念。

無序的發展,其結果:幾十年後, 可以期待中國將會出現像迪特律那樣的鬼城, 而且是低質量的鬼城!
harddrive 發表於 2010-4-15 06:32

您都知道底特律變鬼城了,為什麼還要中國學底特律?你居心有點不良。
作者: 毒辣    時間: 2010-4-18 21:09
房產交易已經繳了房產稅了.
如果再繳那是重複收稅.

中國的稅制和美國的不一樣.
中國是買房的時候一次性繳一大筆, 也就是說一次繳了幾十年的稅了. 而美國的是逐年的繳.
中國這樣做能一下子弄到一大筆錢, 政府手裡有錢了就能趕其他項目, 如果像美國那樣細水長流, 是就是健康點, 但現在中國要搞趕超, 遠水難救近火.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問題, 根源是政府做莊, 聯合發展商哄抬樓價, 因為房地產是政府收入的大頭. 房地產倒了, 政府恐怕得破產. 各級政府那麼多公務員吃的喝的穿的, 都從房地產來.
不從老百姓口袋裡掏銀子, 那麼多官員吃西北風啊??
作者: 隔岸觀火    時間: 2010-4-19 02:09
樓主分明是站在政府利益上,要求政府下狠心魚肉人民。
作者: 隔岸觀火    時間: 2010-4-19 02:12
中國這樣做能一下子弄到一大筆錢, 政府手裡有錢了就能趕其他項目, 如果像美國那樣細水長流, 是就是健康點, 但現在中國要搞趕超, 遠水難救近火.
毒辣 發表於 2010-4-18 08:09

美國那不叫細水長流。美國的房產稅是永遠的,不是你房款還完了,房子是你的,你就不用繳稅了。說了歸齊,那房子是你的,地是政府的,你還得納地稅。
作者: harddrive    時間: 2010-5-12 08:45
轉貼:來自倍可親德州老土:

從美國德州經濟看房產稅的作用
前幾天讀了一篇"為什麼德克薩斯州的經濟比美國其它州好'的文章. 作者列舉了幾個理由, 其中一條關於房產方面的理由頗引起我的興趣, 覺得對目前中國國內頗具爭議的房產稅有參考價值.

作者說德州的房地產市場比其它很多州要健康, 貸款的壞帳率是5.78%, 相對於全國的8.78%要低很多. 原因是德州的房價沒有經曆象全國其它地方的房價泡沫. 而是什麼限制了泡沫? 一個是房產稅, 一個是房產抵押貸款的限額.

首先是房產稅, 雖然全美國都有房產稅, 但是因為德州沒有州的個人收入稅, 所以德州的房產稅相對較高. 平均在3-3.5%左右. 它的徵收方法是自住房有小部分免稅(20%左右), 剩餘80%徵稅. 房主只能申請一處自住房產. 其它房產則全額徵稅. 房產價格每年評估一次, 房主有權伸訴, 甚至上專門的法庭判決. 一旦最終裁定, 稅金必須在下一年一月底交齊, 否則逐月加收利息. 而且利率是遞增的. 所以可以估箅得出擁有房產的成本. 所以這有效地抑制了房產投機. 因為投機(或者投資)都是為了追求利潤, 如果成本提高當然利潤下降甚至虧本. 國內有一種觀點認為有錢人用現鈔買了房作為保值儲蓄, 房產稅對有錢人無所謂, 我想應該是提高貸款利率對他們無所謂. 但房產稅肯定有所渭. 因為房錢稅和房價是個雞和蛋的命題. 首先我們必須認知不是所有的人都該擁有房產(共產主義還很遙遠). 買不起房就租, 也就不用承擔房產稅. 現在的問題是人人認為炒房能致富, 所以全民炒房. 人為造成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而房產稅一定會抑制大部分人的(巨富畢競少數)的投機慾望. 整體的供求關係就會回到理性的平衡, 這樣房價肯定不會飛漲. 其實溫和地增長是正常的. 所以當房價的增長率和房產稅率相差不大時, 我想那些把房子作為保值儲蓄的房主不會再無端地持有那些房產了. 出售或者出租將是明智的選擇. 所以會進一步壓底房市或者租房市場的價格.

其次是房產再抵押貸款的限額, 德州是全美國唯一的只允許房產值的80%作為再抵押貸款的州. 這又進一步限制了用房產抵押貨款炒房的投機機會. 本來由於高房產稅抑制了房價泡沫, 加上低額的再抵押貸款額, 雙管齊下, 使德州沒有徑而全美國的房產泡沫. 也使德州在全美經濟大衰退中表現得比大多州好. 我想這應該對當前中國的狀況特別是房地產調控有參考價值.
作者: hsinchutw    時間: 2010-5-12 20:16
中國須要

廉政公署

真須要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