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新"全球化和中國的選擇

[複製鏈接]

7507

主題

1萬

帖子

74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流水線 發表於 2010-4-9 11: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自金融危機以來,經濟刺激計劃所可能引發的近遠期影響在學術界依然褒貶不一。這種學術爭議也反映到醉心於實戰的投資機構,對他們來說:唱衰還是吹捧中國,還真是一個問題。

  問題似乎有了答案。3月23日,位於波士頓的美國大型資產管理公司GMO的研究員錢塞勒撰寫了一篇名為《中國的危險信號》的文章,再度唱衰中國。文章對過去300多年全球投機狂潮乃至泡沫破滅的特徵進行了綜述。通過泡沫破滅的10個癥狀解析,並與中國現況一一對號入座,以驗證其悲觀的論斷:「如果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低於8%,災難可能就會發生。大部分新建的基礎設施將會毫無用處,過剩的產能將存在很多年,房地產泡沫將會破裂,而銀行系統將面臨大規模壞賬。當中國這部巨型機器最終停滯,這些投資者們就會從美夢中痛苦地醒來。」

  文章一出,即登上中文媒體財經版的頭條。「陰謀論者」很容易就找到了可攻擊的漏洞———由於GMO聯席創始人格蘭瑟姆此前對中國經濟的極不看好,這篇文章實際上是向股東們辯解當年自己的誤判。但也有人認為,文章依然值得國人深思。

  在筆者看來,中國在30年內實現了令世人驚嘆的經濟增長率,但在傳統的經濟學理論中,「增長奇迹」的理論解釋尚未達成廣泛的共識基礎。因此,類似GMO文章的「唱衰」聲不絕於耳並不令人奇怪。但由此引發的討論和關注並非壞事。世界銀行在最近的研究報告中也指出:由於東亞地區GDP增長對貿易的敏感性,發達國家經濟衰退時間延長的可能性,或者經濟萎靡不振。

  這是東亞地區經濟增長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危機衝擊之下,建立在中國出口-美國消費模式上的全球化成功故事,似已走到盡頭。這是否意味著新一輪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中國在危機后全球經濟再平衡中的戰略取嚮應該是什麼?在最近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0」上,某些新概念和建設性的主張正在逐步形成。在對外戰略上,麥肯錫公司董事長鮑達羅指出:當前世界正處於「舊」全球化和「新」全球化之間的轉折點上。作為新型全球化中的核心國家,中國應開拓新興市場。在內部增長方式轉變上,摩根斯坦利(亞洲)主席羅奇主張通過縮小收入差距、實現「以消費為主導的中國」。

  危機后的全球經濟再平衡是否意味著新型全球化的到來,不得而知。然而,不妨看看《文匯報》評論員對「第二波全球化」的總結:當全球總需求碰到「天花板」時,合作共贏的舊式全球化成功故事開始讓位於非贏即輸的「零和遊戲」。而現在最大的懸念,則是何種技術變革能夠打開總需求「天花板」,繼而引發下一輪經濟繁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8: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