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音樂欣賞] 80音樂天才馬兆駿3周年祭「《我要的不多》」(附1987年MV版)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本帖最後由 一個中國人 於 2010-3-17 09:38 編輯

2010年3月12日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沙發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10-3-12 17:29 | 只看該作者
2010年3月12日

中文名: 馬兆駿
別名: 馬爺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
出生地: 台北市
出生日期: 1959年5月6日
逝世日期: 2007年2月23日
職業: 歌手,作詞家,作曲家,主持人
經紀公司: 福茂唱片
主要成就: 獲第18屆金曲獎文化傳播獎章

個人履歷
  17歲獨立創作歌曲《微風往事》,引起台灣樂壇注意。
  19歲時即成為台灣滾石最年輕的唱片製作人。
  20多歲時,鄧麗君、劉文正、黃鶯鶯等大牌邀歌的創作人。
  馬兆駿製作了費翔、巫啟賢、張信哲、伊能靜等許多名歌手的專輯,經過他手製作的唱片幾乎張張大賣。
  馬兆駿創作了上千首歌曲,包括《我要的不多》、《散場電影》、《那年我們十九歲》、《微風往事》、《木棉道》、《寬容》、《會有那麼一天》、《心雨》,膾炙人口深入人心。
  有人評述,馬兆駿的去世代表著台灣一個輝煌的民歌時代逝去,三十年起浮的音樂歲月,可謂「一曲未央,終成絕唱」。

人物生平
  馬兆駿於台灣民歌時期(1977年)出道,也是許多知名歌手的製作人。他曾經製作劉文正、黃鶯鶯等知名歌手的專輯。1989年,父親過世的打擊,讓他頓失人生目標,開始以酗酒、吸大麻方式來宣洩鬱悶情緒,而誤入歧途。1990年因攜帶大麻而中斷演藝事業。1999年受洗,成為基督徒。
  馬寫過上千首歌曲,曲風多元豐富,從清新到通俗路線皆有涉獵,幾首知名代表歌曲作詞者多為洪光達較為人熟知的有《心雨》、《木棉道》、《七月涼山》、《季節雨》、《微風往事》《散場電影》、《風中早晨》、《愛像什麼》、《一種感覺》、《我要的不多》、《奶粉與便當》等等。
  1987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我要的不多」(張國榮《無需要太多》原裝版本)。2006年12月,推出最後一張個人專輯《奶粉與便當》。2007年馬兆駿是當年風雲電視節目超級星光大道第一屆的初期評審.根據楊宗緯超級星光大道參賽紀錄;。2007-03-02 一對一PK賽(上)(播出時間)楊宗緯演唱旋木忘詞遭PK至淘汰區后,由主審馬兆駿宣布敗部復活並予選歌建議.。2007-12-29 星光幫老師同學會楊宗緯唱了馬兆駿的"我要的不多" 感謝馬爺。
  馬兆駿於1998年結婚,妻為郭美珒(Juby),育有一子兩女。妹妹馬毓芬曾為歌手,參與過很多歌手的唱片合聲,現為專業音樂製作人,哥哥馬兆驊亦曾為音樂工作者。
  他於2006年12月起再度發行新專輯,並於翌年2月開始在中國廣播公司「i-Radio」音樂網任DJ;2007年2月23日22點,馬兆駿與妻子一起到頂好超級市場永和店購物,在22點47分突然昏倒並呼吸不順,送到永和耕莘醫院急救,到院前已無生命跡象,在當日深夜23點05分宣告馬兆駿不治逝世,得年 48 歲。馬兆駿有心血管疾病(心臟病與高血壓)家族病史,他的父親也是死於心血管疾病。
  2007年6月16日,獲第18屆金曲獎文化傳播獎章,由妻郭美珒代領。

主持節目
  好消息衛星電視台《音樂拍檔》(2003年5月—?)
  中國廣播公司音樂網《i說笑》

作品
  iPavo個人媒體馬兆駿數位紀念館--個人作品收錄典藏

著作
  《發光如星》(童書),橄欖出版社,2007年3月16日初版,ISBN 9867344049

人物故事
  寫歌屬於無心插柳
  馬兆駿的家庭是經商的,他自己在大學裡面讀的也是商科."家裡面也希望我能夠經商,如果不是做音樂,可能我就是一個奸商了.哈哈,你們看我長的這個樣子,像不像奸商?"馬兆駿幽默地說.
  馬兆駿一直認為,自己寫歌是屬於無心插柳的事情.上大學的時候,他看別人彈吉他覺得蠻帥的,遂決定自己也要學吉他,這樣子比較容易追女孩子,因為自己長得比較丑,總要有一技之長去吸引和討好女生吧.結果他學會了吉他就一發不可收拾地沿著音樂的路走了下去,一走就是20多年.
  馬兆駿說,那個時候,台灣盛行很多西洋歌和日本歌,中文歌詞也都是翻譯過來的,他們那些年輕人接受不了,同時看到香港出現了溫拿這樣的樂隊,他們大受刺激,也大受啟發——同樣是華人,為什麼香港人可以自己寫歌,我們就不能嗎?
  後來馬兆駿的歌被寶麗金公司所賞識,很快跟他簽了約,進入寶麗金3個月後,馬兆駿開始為很多歌手製作唱片.
  兩次低潮令他逃離音樂
  馬兆駿進入寶麗金后,幫助當時台灣的不少大牌歌手製作唱片,其中包括鄧麗君,劉文正,鳳飛飛等,當時都是如日中天.身為他們的幕後高手,馬兆駿也越來越成為紅極一時的製作人.盛名之下,矛盾也隨之而來.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找他寫歌跟製作,公司也不斷施加壓力,要求他做出保證銷量的歌曲.原本喜愛的音樂變成了日復一日的工作,寫歌跟製作的樂趣變成了流水線上被客戶下了訂單必須要完成,並且要達到合格標準,可以賣個好價錢的產品.馬兆駿感到前所未有的迷亂,"快要崩潰了,於是我決定要逃跑."那時大概是1984年,帶著一種被榨乾的感覺,他逃離了都市,逃離了音樂,開始漫無目的的四處旅行,帶著相機到處流浪,最後花光所有辛辛苦苦賺來的錢.
  這次旅行令馬兆駿增添了更多的人生體驗,回到音樂圈中,他想起了自幼秉承的家訓"知足常樂",於是寫下那首後來膾炙人口的歌——《我要的不多》.他說:"我要的真的不多,對我來說,吃鮑魚和吃蘿蔔沒什麼區別."
  馬兆駿一共出過6張個人唱片,出完第6張之後他不想再出唱片了,"演藝工作抹殺了我的根,讓我覺得我的根在鬆動."他一直覺得,創作和製作才是自己的根.大約在1996年到2001年之間,馬兆駿再度逃離,再度流浪.他回到家裡,考慮自己是不是應該去做商人,他說:"那段時間,我聽到音樂都怕,就是不想再回到那個環境,想要脫離那個圈子,過一種正常上下班的生活."
  在這段日子,馬兆駿認識了一個女人,她是在PUB唱歌的歌手,她用自己的溫柔和真情溫暖了馬兆駿那顆不安的心,她對他說:"即使你10年寫不出歌來都沒關係,因為以後你還會寫的,這是你的根本."這個女人後來成了馬兆駿的太太.他們結婚時,馬兆駿已過不惑之年.
  現在創作音樂是一種享受
  馬兆駿曾經有過不短的年少輕狂的日子,除了在音樂中的迷失,逃離后的流浪,他還曾經沾染過酗酒,抽大麻等陋習.在和記者聊天的時候,馬兆駿也絲毫不掩飾自己的這些經歷.不過他漸漸厭棄了這些行為,"也不知道是為什麼,慢慢地就覺得酒沒那麼好喝了,抽大麻也很沒意義,漸漸地也就不想了,現在只剩下這個——"馬兆駿舉了舉手裡的香煙,"也許以後也會慢慢戒掉吧?"
  生活走上了正軌,馬兆駿開始恢復了創作,不過,他依然沒有真正回到如今的娛樂圈,而是給他所在的教會寫歌,歌曲的內容大多都是講述愛,和平,關懷,溫暖……他說,過去寫歌是客戶下訂單,寫給某個歌手,現在寫的歌不一定適合哪個歌星唱,但是男女老少每個人都能唱,是真正的大眾歌曲了.
  如今的他依然抱有"知足常樂","要的不多"的觀念,他說:"以前寫歌老是想著這個歌能不能紅,如今覺得我到現在還能拿把吉他寫歌,已經很享受了,我現在就是比較享受創作的過程,至於會不會紅,也不是掌握在我手中的."
  馬兆駿的生活平靜,安詳,充滿溫馨,他的太太和一雙兒女都常常在教會唱歌,令他自豪的是,一雙兒女也繼承了父母的音樂天賦,唱歌都非常好聽.馬兆駿曾經給孩子們寫了一首歌叫做《發光如星》.那是一個深夜,馬兆駿帶著兒女開車走在漆黑的山路上,孩子們很害怕,馬兆駿就指著天上的星星對孩子們說:"你們看,上帝讓這些星星照耀我們,這是上帝在保佑我們."回家后他的靈感突然來了,就寫下了這首歌.他在歌中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有一天一定會離開這個世界,離開孩子,但是他們會變成天上發光的星星,照耀著孩子們回家的路,保佑著他們平安幸福.在教會裡,馬兆駿彈著吉他,和100多個小孩子一起唱這首歌,心裡覺得幸福無比.他對自己的兒女說,爸爸不會陪在你們身邊很久,但是會寫很多歌,留在你們的手裡.
  流行音樂應該回歸到本質
  馬兆駿覺得,現在的唱片業變得比較泡沫化,包裝出來的大都是偶像歌手.他認為,音樂還是應該回到唱片的本質上來,製作出來的東西首先一定是要好聽,然後才是包裝,而且包裝也應該是很實際的包裝.他不太喜歡現在的很多電子音樂,覺得那都是機器的感覺.他也嘆息,還是以前的歌曲文化氣息比較多一些,但是有什麼辦法呢?現在的年輕人聽歌是不太愛琢磨的,從網上下載下來聽聽,然後換掉再下載新的,也許正因為這樣,現在也很難有那年那樣的比較禁琢磨的歌曲出現了吧.馬兆駿悠悠地嘆息,因為現在的流行歌曲,恐怕他已經不會寫了.

逝世
  2007年2月23日晚11點多,正在超市購物的台灣音樂人馬兆駿突然昏倒,在緊急送往醫院搶救后,於24日凌晨宣告不治。當年用無華的外表和出眾的才氣征服上世紀80年代的音樂才子馬兆駿,在人生48歲時離開了我們。
  由於外界對他的死因有不少揣測,他的二哥馬兆驊澄清說:「馬兆駿是很單純的心臟病發,我們家族有心臟病史,父親因為心肌梗塞過世,大哥前幾年也裝了心臟支架。」過年期間家族聚會,馬兆駿曾向馬兆驊透露,最近胸口悶,常常喘不過氣,馬兆驊還提醒馬兆駿,父親過世前也有胸悶癥狀,要注意身體。
  目前馬兆駿的遺體在台北市第二殯儀館。好友巫啟賢、施孝榮、王夢麟、廖偉凡昨天都趕往殯儀館送老友最後一程,施孝榮更是泣不成聲。
  令人惋惜的是,馬兆駿的妻子上個月才剛產下小女兒,正在坐月子,卻發生這樣的不幸,馬兆駿走了,留下妻子以及3個幼小子女。
  馬兆駿19歲就成為唱片公司的搖錢樹,20多歲成為鄧麗君、黃鶯鶯、劉文正等大牌歌手爭相邀約合作的對象。一共出過6張個人唱片,出完第6張之後他不想再出唱片了。他一直覺得,創作和製作才是自己的根。

馬兆駿「發光如星」紀念演唱會

  馬兆駿去世后,好友李宗盛、巫啟賢、周華健、趙傳等即與馬兆駿的妹妹馬毓芬策劃並宣布要為馬爺舉行紀念音樂會,以表達人們對這位樂壇巨子的緬懷。
  時間:2007年3月5日
  地點:台灣國父紀念堂
  在他的紀念演唱會上,李宗盛 張惠妹、劉若英、范瑋琪、王力宏、張信哲、庾澄慶;以及巫啟賢、童安格、周華健、趙傳、伍思凱、黃鶯鶯 、飛兒樂隊等等還有上世紀七十年代紅遍台灣的許多歌手齊聚一堂,用歌聲向他致以敬意。用主持人陶晶瑩的話來說,這裡集中了一部空前絕後的台灣樂壇歷史。
  有詩云「春風得意馬蹄疾」,馬兆駿才華橫溢少年得志,其傳奇一生更是大起大落跌宕起伏。
  32歲因父親去世意志消沉開始酗酒吸毒,因機場攜毒案被唱片公司封殺,墮入人生低谷,頓時沉寂。
  40歲時,他仍在流浪,投資建立的音樂教室和所有器材在台中大地震中毀於一旦,負債上千萬。
  不惑之年加上經濟壓力,那是他最艱苦的時候。
  馬兆駿39歲時,夫妻婚姻陷入危機,幾近離婚。
  馬兆駿心想為什麼我們這麼相愛的人要分開呢?馬太太向主禱告,結果幾天後,別人請他幫忙去教會調整音箱,那一次相遇彷彿奇迹,改變了他的一生。
  馬兆駿和妻子同時受洗成為基督徒。
  那之前馬兆駿的歌詞之中有許多淡淡的悲傷和惆悵,或者愛而不得的孤獨的青年,如《微風往事》《散場電影》《請留住你的腳步》或者緬懷青年時代意氣風發的日子《那年我們十九歲》。
  從信主開始,馬兆駿開始進入一個新的創作年代,寫了大量的福音歌曲,並積极參加社會慈善事業,平時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一邊彈吉它一邊在教會裡帶著一幫孩子唱讚美詩。
  他在見證之中這樣描述自己的一生:
  我十八歲開始作曲,一年可以幫唱片公司賺兩千萬;23歲時,製作過鄧麗君、黃鶯鶯、劉文正、鳳飛飛的專輯,還捧紅了一位新人-李恕權;29歲時,我出了第一張唱片,竟然也紅了。從18歲到32歲,我一直沒有遭遇什麼挫折,我向來是老闆心目中最會賺錢的製作人、作曲家。原本以為「孝順」就是賺很多錢給父母親,可是我32歲那年,父親過世了。我父親走後,我的人生也沒有了目標,於是我把所有賺來的錢花掉,以酗酒、毒品來麻痹自己。直到十年前,在高雄小港機場,因為攜帶毒品被判刑一年兩個月,我所有的事業、愛情都跌到谷底。從那以後我在沒有感覺中度過了八年,直到主來將我尋回。
  馬兆駿知道自己在世上的生命有限,告訴孩子說爸爸總有一天會到天上去,也仍然會在那裡發光,因為在神里的盼望,馬兆駿終於超越了自己之前的所有沉澱、絕望和滄桑,找到了永不止息的愛和永恆的靈魂歸宿。
  在音樂會最後,馬太太郭美珒攜妹妹馬毓芬及哥哥、子女等合唱了馬兆駿生前為小孩子寫的一首歌《發光如星》,歌詞一如馬爺的柔和謙卑,更多了愛的安慰:
  滿天星星都在對我微笑,為我每個夜空閃耀;
  溫暖我心使我全靈明亮,引我行在回家路上;
  我不害怕無論路多崎嶇,知道不遠夢要實現;
  我不孤獨因主愛不渝,再不久黎明要顯在眼前;
  求主使我也能發光如星,直到顯在父的國里。
  許多人絕望的問著什麼是愛的時候,馬兆駿寫下《愛就多深就有多遠》、寫下《起初的愛》,當晚巫啟賢演唱第一首歌時一邊回憶,一邊淚流滿面,說起馬兆駿對他的期望,甚至為他寫了這首歌,期望他作為一個非基督徒在唱福音歌曲時能夠得著感動。
  李宗盛在紀念演唱會的專輯序言上寫道:
  每一個音樂人都是神的禮物,帶著神賜予的才華去做自己份內的工作。馬兆駿已然儘力而為,神借著他播下種子。然後發芽茁壯,結出果子,神也必然收割,阿門。
  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行。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2: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