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特派記者/吳哲 謝苗楓 徐林 周志坤)昨天下午,在廣東代表團的第二組分會場,「退休金雙軌制」再次成為全國人大代表們討論的熱點。
全國人大代表、省國資委黨委書記劉富才拿著一份報紙,在會上激動地「聲討」:「報紙上有文章說,同是處級幹部,在公務員系統退休,每月可拿六七千元退休金,但在企業退休,卻只有區區一兩千元。我們不能只講退休以後那一半。其實退休以前,公務員的正廳還不如企業的正科!前面拿那麼多錢為什麼不說?」
退休前公務員的正廳不如企業的正科
「我在廣東省兩會上提過一個意見,今天我看報紙又舊事重提,我在這裡也想再說一說。」劉富才在會上主動「爆料」公務員的工資制度和國有企業的比較。「既然是講處級幹部,那就是講公務員和國有企業,我們不談民營企業。對國有企業,我還算是比較了解的人。」
劉富才說:「以廣東省的國企為例,同是正廳級幹部,我每年拿到手的錢不到8萬塊,工資單就7900塊錢一個月。如果三金加起來算有10萬。廣東省國企的董事長多少錢?高的是80萬,最差的也有46萬,中間階層60萬。」
他繼續說道:「我們同時在50歲,我當上國資委主任,他是國有企業老總,到60歲一起退休,我拿了100萬,他拿了600萬。退休以後我和他同時在80歲離世,我再拿200萬,我從50歲當正廳長到80歲拿300萬,他退休后一分錢不拿已經拿了600萬,還早預支了20年!」
「我們不能講話只講一半,就講退休以後那一半。前面拿那麼多錢為什麼不說?其實退休以前,公務員的正廳不如企業的正科!」劉富才很激動地說。
「吃得鹹魚抵得渴」,做公務員不要嫌錢少
劉富才說,扭轉收入差距是國家要做的事,但不要把對象放在公務員。
「我了解過身邊的公務員,大學畢業10年,正科,每月拿到手3200塊錢,我問他怎麼花?女兒進幼兒園花1000塊,因為夫妻都要上班,請保姆要花1200,自己可支配的只有1000塊。這真的是公務員的現狀。」劉富才說,「前幾天有個央企老總的朋友見到我說,老劉啊,你到政府機關起碼少收1000萬啊。」
但劉富才說他現在心安理得。「因為廣東有句土話,吃得鹹魚抵得渴。做了公務員就不要嫌錢少,同樣,看事一定要公平,退休拿多少心裡是有數的。」
有代表問起國有企業發工資的標準,劉富才繼續「爆料」:「我們年初會制定考核指標,到年底時按照是否滿足要求來打分,根據分數,指定董事長一個人的工資。再給一個工資總額,他們根據蛋糕有多大來劃分二級工資。但我認為不應該把公務員和國有企業兩條平行的線硬扯到一塊。」
觀點PK
國企幹部一退休就變窮人易誘發「55歲后腐敗」
全國人大代表,民進中央委員、廣東省委會副主委,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國安說:「現在有些國企幹部職工一退休,馬上變窮人。許多國企幹部退休后拿到的錢大概最高在2000-2200元左右,與同齡、同屆工作的事業編製、行政編製相比,落差太大。正因為國企幹部職工退休后沒有合理的保障,往往出現國企的幹部在55歲以後就容易誘發腐敗。」
陳國安說,調研時他曾諮詢過能不能搞企業年金,但個人感覺問題還是比較複雜,「希望在考慮分配製度改革的時候加以重視」。
轉自 2010年03月07日 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