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滯后性分析

[複製鏈接]

151

主題

3883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涼泉居士 發表於 2010-2-26 12: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滯后性分析

--------------------------------------------------------------------------------
2010/02/23   

木然,共識網


  政治體制改革已經喊了三十年。如果說這三十年沒進步,那是情緒性的說法。如果說三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是誇張的說法。如果說政治體制一動不動,有失客觀公正。如果進步得讓人們看到前進的方向,(所謂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就有了典型的意識形態色彩。如果說對原有的體制進行修修補補,倒也比較貼近實際。這是因為:


  理論和實踐兩張皮。從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到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中國共產黨在對民主作用的認識上不斷提升,在實際運作中卻沒有大的修為。你說你的民主,我行我的集權或專制,說一套做一套,馬克思列寧主義口朝外,掛羊頭賣狗肉,以民主之名,行專斷之實,高舉民主大旗,販賣自己的私貨。理論上最民主最徹底的地方是實踐上最不民主最不深入的地方。不是理論玩了實踐就是實踐調侃了民主。理論越來越深奧,實踐越來越淺薄。理論不斷地背叛實踐,實踐變成了脫韁的野馬。理論和實踐變成了兩股道跑的車,走的不是一條路。


  政治體制改革沒有方向。想當年,孫中山對於中國的政治發展還有個步驟,有個方向,即軍政、訓政、憲政,政治發展分三步走,最終的目標是憲政,這個憲政目標在台灣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到了毛澤東那裡,政治體制也有一個方向,那就是公開說搞專制(馬克思加秦始皇),開倒車,搞復辟。改革開放之後也有方向,這個方向就是民主,而且說得很清楚,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這個方向是沒有步驟的方向,類似於空中樓閣,但有方向比沒有方向好,況且是個前進的方向。再到了後來方向就越來越模糊,越來越淡化,最後搞得沒了方向。這也使得很多學者在研究中國問題時,少了方向意識,多了問題意識。比如說什麼《要守住社會穩定的底線》(於建嶸),《中國未來社會的主題是社會建設》(陸學億)。問題是政治體制不改哪能帶來真正的穩定?現在社會的不穩定都是僵化的政治體制帶來的,政治體制不改搞不好社會的建設,中國的社會建設到處可以看到權力尋租的影子。順便說一句,今年的春晚就是在權力政治正確的指導思想下搞砸的。


  政治體制改革沒步驟。中國的經濟發展有步驟,比如經濟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相比較而言,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沒有戰略步驟。就是鄧小平提出的政治體制改革的三個措施也沒有得到貫徹落實。中國政治制度的基本架構存著重大的不足和缺欠。中國的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絕大多數是官員,比如市長是市人大代表,省長是省人大代表,一身兼二任,這不是自己選自己嗎?這樣的代表會監督自己嗎?出了事會用自己的左手砍右手嗎?中國的政協委員絕大部分是富人,這樣的富人在中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很多具有原罪,他們自己會清洗自己的原罪嗎?他們提出的建議不是無關痛癢、就是為既得利益集體謀利。中國的其它的民主黨派在監督中也很難發揮重大作用。中國的政治體制如果真改,那就必須放棄議行合一原則,省長、市長不能當人大代表。政協應該成為類似西方的上院並由選舉產生。中國的民主黨派與共產黨都是競爭性的執政黨。如果在原有框架上進行改革,第一步就應該是人大的改革,第二步是政協的改革,第三步是政黨制度的改革,這些改革又是在原有的框架下難以進行的。


  政治體制改革力量薄弱。政治體制改革既缺少物質力量又缺少精神力量。政治體制改革成功與否取決於兩個基本的因素,一個是利益,一個是信仰。利益是政治體制改革的動力,信仰是政治體制改革的精神動力。相比較而言,利益具有優先性的考慮。這兩個動力缺一不可。可是中國政治體制內部的人,缺少內在利益的驅動,缺少對信仰的追求。如果從民主憲政的方向進行改革,體制內的人只會失去利益。「改革使現存特權集團的權力受到抑制」,原先權力可以無法無天,濫用權力,改革之後權力小了,利益少了,甚至利益失去了,只有傻子才會進行利益不斷喪失的改革。即使是那些有信仰的改革政治家,不是被利益者裹挾,最終放棄改革,就是被體制內的人驅逐到權力的核心圈子之外。況且,中國已經進入了世俗化社會,信仰已經嚴重缺失。從體制內人反普世價值、從重慶打黑看對憲法與法律的諷刺與嘲弄無一不顯示信仰的缺失。學者提出的政治體制改革的善治、增量改革(俞可平)都是理想的說法,甚至可以是一廂情願。政治體現從來是對原有體制內人利益受損的改革,附著於權力意識形態理論只會把政治體制改革搞得更糟,而不是搞得更好。體制內的人如果有信仰,那也是自我保全的信仰,他們的信仰總是放在未來的某一個地方。


  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沒有啟動機制。一個熟知的說法是,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但黨內民主不是一個偽命題就是特權。中國的行政成本居高不下,其原因就是把黨的開支納入行政成本當中,其負擔難以估量。在這方面台灣的國民黨有經驗教訓,也有逐漸成功的經驗。說得簡單一些,在人數相同的情況下,台灣人掏一份錢養一個官員的地方,大陸人得掏雙份錢養兩個官員,一個是行政系統的,一個是黨的系統的,這也是只算政治賬不算經濟賬,不計經濟成本的結果。政治體制改革正如鄧小平所言關鍵是黨政分開,現在卻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取代了黨政分開的關鍵突破口。還是鄧小平說得對,黨政分開是關鍵。黨政不分,黨佔領各個制高點,黨領導一切(最近又出現在律師裡面建立黨支部,以求佔領法律的制高點)的情況下,行政成本會越來越高,民怨會越來越大,政治體制會越來越難以突破,黨會越來越成為矛盾的焦點。吳敬璉先生說,改革正在過大關,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政治體制沒過關,政治體制改革還沒涉水,哪來的深水區?


  政治體制改革沒有制衡機制。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既沒有內在的制衡也沒有外在的制衡。分權才制衡,分權越徹底制衡就越強,分權越不徹底制衡就越弱,這是人類政治智慧的常識性內容。可在中國,權力不分立,黨政合一,政法合一,黨法合一,司法不獨立,黨凌架於所有權力之上;絕對權力的濫用,腐敗的大面積的出現,官員的設租尋租,強征土地,強制拆遷,黑社會的大量存在;你是「為黨說話還是為人民說話」以實話實說的方式公開表明黨與民的對立,以黨的利益至上、人民的利益至上來壓制甚至取代法治的進程,以紀委的「雙規」取代法律的約束,以破壞憲法來獲得政治利益,以新聞媒體的批評與監督的迷失來換取政治正確;中央的政策出不了中南海,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些眾所周知的現象都是因為沒有權力制衡或權力制衡不徹底造成的,以赤裸的方式彰顯了權力的傲慢與無禮。與此相適應,中國的公民社會發展的極為緩慢又極為脆弱,制衡權力的外部力量極不有限,正常的公民社會的活動受到維穩的限制,就連正常的制度規定的上訪制度在實踐中都扭曲變形,憲法規定的結社自由只是一紙空文。強政府弱社會是中國社會的現實,致力於公民社會的努力又有很大一部分被政府所同化。


  知識分子的求新癖與超越癖自覺或不自覺地抽掉了政治體制改革的實質性內容(這尤以意識形態的知識分子為甚),從而使政治體制改革虛擲。這大概與中國窮有關,經濟上窮就以超越英美為目標,政治上弱就以社會主義民主優於資本主義民主為標榜,文化上沒自信就創造新詞來掩飾。連民主的基本含義、基本特徵都沒有搞清楚,以詞的優越代替事實的不足。協商民主、審議民主、財政民主、網路民主等諸如此類,不一而足。沒有以選舉為起點的民主,沒有憲政民主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方向,這些民主都不是真正的民主。民主只有一個,那就是憲政民主,憲政民主是政治體制改革的方向,除此之外的方向都不是方向。除了憲政民主方向,其它方向都是使政治體制改革誤入歧途的方向。


  政治體制改革缺少公民文化的支撐。按著叢日雲先生的概括即為:「公民文化就是民主文化,是與民主制度相耦合的公民的政治態度、情感、信仰和價值取向,屬於民主制度的隱結構。」公民文化包括民主、法治、人權、平等、博愛等普世價值觀,它是推動政治體制改革的文化條件。而中國的政治文化主要是臣民文化而非公民文化,這種文化是與公民文化相對立、相排斥的。好人政治、包青天心態、官本位思想、民本思想等都是臣民文化的表現形式,這種文化心態以尋求好人而不是尋求一個好的制度為己任。


  政治體制改革內部缺少決斷能力的政治家。學者於建嶸說:他最近訪問了中國一批退下來的部級幹部,其中一位曾是中央的一個核心智囊部門的核心人物。這位核心人物說「你(於建嶸)認為中國社會不會發生動蕩,我認為一定會發生動蕩,而且時間不會太久」。於還訪問了一些重要的在職領導幹部,他們也有這個結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是以較小的社會動蕩換來社會的長治久安,還是以較大的社會政治動蕩換來暫時的穩定?政治家的決斷至關重要。如果說:「革命是罕見的,改革由可能更罕見」,「一個成功的革命者無須是政治巨匠,而一個成功的改革者則必是一流的政治家。」(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三聯,1989年版,第316頁,第317頁)對於改革者來說:「沒有什麼事能比創造一個新秩序更難於實行,更缺乏成功的把握,更需擔當風險的人了。因為對於改革者來說,所有從舊秩序獲益的人都是他的敵人,而那些將得益於新秩序的人卻只是他的不熱心的捍衛者。」(馬基雅維里語,(同上,第326頁)在政治體制改革要求如此迫切而又難以撼動的情況下,中國缺少一流的政治家。沒有一流的政治家,政治決斷就成了優柔寡斷,維穩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政治體制改革缺少民眾的支持。從宏大的角度來說,民主是時代潮流,順者昌逆者亡,這應該成為中國公民的共識。但是具體到每一個人上,具體到中國社會每一個階層上,看法和做法也有著諸多的不同。政治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最大的不同點在於,經濟體制改革會帶來直接的看得見的利益,政治體制改革即使是帶來利益也是相對比較長遠的利益。在政治體制改革中,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與普通公民的利益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相衝突,政治體制改革的結果更可能是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所得是普通公民利益所失。當政治體制改革給既得利益集團帶來利益時,普通公民就不會支持政治體制改革。當政治體制改革給普通公民帶來利益時,既得利益集團設置障礙反對改革,從而影響了普通民眾改革的積極性。贏者通吃的政治體制改革是零和博弈,在中國公民處於弱勢的情況下,是不會支持政治體制改革的。

原帖鏈接:http://bbs.jxcn.cn/dispbbs.asp?B ... D=305607&skin=1

31

主題

1420

帖子

570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0
沙發
黃河泰山 發表於 2010-2-26 12:58 | 只看該作者
可親時評法則

「可親評論」歡迎海內外華人網友發表時事、政治、歷史等等方面的原創評論文章。但謝絕灌水式轉載,在遵守倍可親版規下,特定本論壇法則如下:

1)必須是發帖者的原創政論性文章,轉載灌水的帖子一律將被刪除,同時對轉帖者給予記點,累計三點,將被禁止發言1-6天。發帖者如在別處亦發表過的文章,請一定實現說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1

主題

3883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3
 樓主| 涼泉居士 發表於 2010-2-26 13:1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 黃河泰山

這是操作失誤,已經跟版主溝通過了。希望他將此貼轉去時評版。僅此說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90

主題

1504

帖子

1022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22
4
絢麗多彩 發表於 2010-2-26 13:22 | 只看該作者
這個太深奧,一般人都看不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1

主題

3883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5
 樓主| 涼泉居士 發表於 2010-2-26 13:2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 絢麗多彩

我倒是覺得,深入淺出,道理講得挺直白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6
laodai 發表於 2010-2-26 20:12 | 只看該作者
在「人民網-理論頻道」有一篇題為《積極穩妥地推進中國特色的政治體制改革》的文章。http://news.sohu.com/20100209/n270162796.shtml

政治體制改革在過去30年裡做了哪些,如何進一步深化政治體制改革?闡釋得比較詳細和客觀。我覺得如果把「政治體制改革」看做「社會制度改革」,那就沒有了共同討論的基礎。因為這是違反憲法的。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匿名  發表於 2010-2-27 06:38
對有些人來說,政治體制改革的速度不論多快多好,只要共產黨不下台,那總是不夠快的。政治體制的改革和多是不可逆的,一定要慎之又慎。快了有什麼好處?失控了,那就壞大事了。
8
匿名  發表於 2010-2-27 10:03
這改革要是改壞了呢?遭殃的是誰?好像只要政治體制改革就一定是社會的進一步飛躍和成功似的。這是一種有意的別有用心的誤導。冒險的更大的可能不是成功,是失敗。一旦改革失敗,那是什麼後果? 為什麼作者不把風險和失敗的後果也告訴老百姓呢?站著說話不腰疼。書生誤國,名不虛傳。不能光看最好的可能,也要看看最壞的可能是不是你所能承受的了的和是否願意承受的。

0

主題

98

帖子

19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99
9
kohn08 發表於 2010-3-1 03:17 | 只看該作者
看到這篇文章,讓我突然想到了OBAMA的CHANGE,似乎改就是好的,不改就是因循守舊,所以無論什麼人,無論懷著什麼樣的心思,嘴上都是掛著改、改、改。

中國的經濟體制是改了,改得讓那些最初喊改的人罵娘了。中國的政治體制也在改,只是還沒改成那些叫嚷著改的人要求的那樣罷了,其實真要改成了那樣,那些人可能又要罵娘了。

其實稍微懂得一點中國政治走向的人都可以看出,中國會走到西方那樣,但是,這個過程一定是極其噁心的,這就是中國的命脈被資本完全控制以後。任何社會要達到穩定,沒有一種控制力量是不行的。中國現在是共產黨控制著,你真以為西方真是普通大眾控制著?做夢吧。

從中國的現實看,我還是傾向於認為由共產黨控制中國比較好。畢竟共產黨還是多多少少有一種信仰在那裡約束著。如果中國讓資本來控制,中國還沒有一種力量可以去約束資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9: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