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歐洲時報:法國的甲流疫苗過剩之爭

[複製鏈接]

923

主題

4917

帖子

1599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9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鐵螳螂 發表於 2010-1-14 01: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歐洲時報 作者:歐時評論員 時間:2010-01-06

甲型流感第一波高峰剛剛過去,法國就爆發了有關甲流疫苗的爭議。以社會黨為首的反對黨甚至參與執政的新中間派都批評政府在治理甲流危機時舉措失當,造成嚴重浪費,而政府則反擊說重視人的健康和生命是頭等大事,寧慎勿疏應當是至高無上的原則,以甲流疫苗事件為藉口攻擊政府毫無道理。

對政府的批評主要涉及兩個方面:首先是經費計劃的問題,即花了8億多歐元訂購了9400萬疫苗,結果只有500萬法國人接種;其次是組織和管理方面的失誤,即實際負責接種疫苗的人員配備與接種計劃不成比例。為此,反對黨要求議會成立諮詢委員會,就這一事件展開調查。

由於媒體聚焦於經費問題,政府的回應便比較從容,強調之所以訂購那麼多疫苗,是出於慎重保險的原則,所謂「人命關天」,多花幾個錢防災消災難道錯了嗎?針對反對黨的「馬後炮」,右派一方面強硬地反擊說,萬一甲流來勢兇猛而政府未做充分準備,反對黨保准要求部長引咎辭職,同時又揭社會黨上世紀八十年代污血案的瘡疤,稱他們沒有資格教訓人。

應該說,執政黨的回應確實相當出色,社會黨確實難脫「馬後炮」之嫌,也難洗污血案之恥。但無論如何,在一個「敗仗」之後總結教訓卻是必須的。訂購了9400萬疫苗僅用掉500萬是一個事實,不能說沒有問題。德國同樣存在疫苗過剩的問題,儘管遠不如法國那麼嚴重(人口比法國多近2000萬,訂購疫苗約5000萬),但議會仍然準備調查訂購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尤其是製藥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法國為什麼就那麼忌諱呢?

再者,右派議員、醫學教授德布雷和法國紅十字會前會長、傳染病學專家讓蒂里尼(MarcGentilini)都在2009年7月就公開質疑以「寧慎勿疏」的名義不成比例地訂購疫苗,認為在社會保險經費「捉襟見肘」的情況下應當儘可能慎用有限的經費,2005年因禽流感而訂購的「達菲」至今大量積存並即將過期就是一個前車之鑒。德布雷指出,用於訂購甲流疫苗的費用超過法國公立醫院赤字的總數,如果算上注射疫苗等相關費用,總額可能達2億,相當於醫院赤字的3倍;政府在強調應通過裁減醫院經費和人員以達到收支平衡的同時,不應忽略因此而產生的醫療質量下降及求醫者健康受到影響這一事實。如何平衡這之間的關係本是政府應當擔起的責任。

部分專業人士批評的另一個重點是疫苗接種在組織管理方面的失誤。政府在訂購疫苗方面的大手筆與實施接種方面的節約形成鮮明的對照:當局在相當長時間內並不考慮與開業醫生談判接種費用問題,將他們撇在一邊,從公立醫院抽調人手另設接種中心,其接種能力上限為每周90萬人,如果4500萬人接種,即使只是一次,也需要一年時間,到那時恐怕第二波、第三波甲流高峰都已過去了。在這一問題上,甲流危機的治理顯然有明顯的漏洞或失誤,有意忽略甚至迴避這一問題,只能加深民眾的疑慮。

應該說,輿論不應一味指責政府堅持慎重對待公共衛生事件的原則,但以這個原則為擋箭牌而拒絕批評、拒絕對治理公共健康危機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查和反思,則難以得到民眾的理解,也不符合民主政治的原則。在近年來發生的公共健康危機中,渲染甚至炒作往往佔據了輿論的主導地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疑慮,事實上增加了治理危機的難度。如何擺脫情緒化的黨爭,理性地探討經驗和教訓,以便提高有效治理危機的能力,才是執政者應取的務實態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22: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