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倍可親原創】新疆紀行:夢幻于闐

[複製鏈接]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4-8-2 02: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背景鏈接]于田:

于田,也稱于闐。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崑崙山脈北麓,與西藏自治區交界處。面積4.032萬平方千米,人口22萬。民族有維吾爾、漢、回等。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設置奇木柏克,光緒八年(1882)置於闐縣。1959年改于田縣。縣境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昆崙山,北部為塔克拉瑪干沙漠。克里雅河從昆崙山麓流出,自南向北流貫縣境。氣候乾旱少雨、溫差大。農作物有大麥、小麥、玉米、棉花、水稻、胡麻、油菜,果品有葡萄、西瓜、石榴、杏等。畜產以羊為主。工業有農機、電力、煤炭、印刷、軋花、畜產品加工、玉石加工、手工編織等。名勝古迹有伯什托胡拉克古城遺址、北魏喀孜納克古廟遺址和加買清真寺、阿其克庫勒湖。



[c]23日上午攝製組車隊進入于闐縣城[/c]



[c]造型優美的于闐的大清真寺[/c]


[c]街頭廣場上的毛主席接見庫爾班大叔雕像[/c]



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奏樂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毛澤東詞:「浣溪沙」)

當初讀老人家的詞,不知道于闐是何許地方。到了新疆,因為計劃中要去于闐,就看地圖,發現它在南疆,橫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距烏魯木齊有一千多公里的昆崙山腳下。于闐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漢族人口不到1%。北疆漢人一聽說我們要去于闐,紛紛告訴我們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個人不要上街,千萬不要和少數民族兄弟鬧糾紛。言下之意,那裡落後、野蠻、荒涼,諸位好自為之吧,我們就是帶著這種忐忑不安的心情前往于闐的。

22日晚上7點,我們攝製組從新疆西部的阿克蘇出發,經314國道,轉沙漠公路,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歷時16小時,行程1100公里,於23日上午近11點到達于闐。這是沙漠中的一片綠洲,發源於昆崙山的克里雅河滋潤著這塊土地。由於維吾爾族人口佔總人口的98%,原汁原味的民族風情十分濃郁。

到建德賓館剛剛住下,縣裡來通知:地區領導和寧波市黨政代表團已經去縣醫院,捐贈儀式馬上就要開始,讓我們趕快帶上攝像設備去現場。于闐與寧波江北區是友好區縣,同時也是寧波支疆幹部定點縣。目前有4個寧波幹部在於闐掛職,幫助邊疆建設。這次寧波市領導來於闐,一是慰問長期堅持在於闐工作的寧波幹部,二是寧波市政府決定捐贈人民幣50萬元,幫助於闐縣人民醫院建一座新的急診樓。我們早飯都來不及吃就乘車來到現場。

縣醫院旁邊的空地上已經搭好了捐贈儀式的主席台。彩帶、橫幅、氣球、樂隊、鮮花,氣氛甚是熱烈。地市縣領導按主客級別分別在主席台上面就座,台下是醫院職工、少先隊鼓手和于闐縣各界代表,由縣長親自擔任維漢兩語的翻譯。各方致詞結束,領導離席到台下進行奠基儀式,這些都是程序性、禮節性的過程,沒有什麼值得描述的。


[c]捐贈儀式上可愛的維吾爾姑娘們[/c]



[c]少先隊樂隊和醫院職工列隊進場[/c]



[c]司機買買提和他的朋友[/c]



[c]慈祥憂鬱的維吾爾老漢[/c]


儀式結束,車隊帶著我們向縣城外駛去,到達離縣城20多公里的奧依託格拉克鄉,轉入鄉間小路,又轉了半天,在「于闐縣紅柳大芸生態工程基地」停住。放眼看去,沙漠中密密麻麻種著最耐旱的灌木-紅柳。工程負責人帶我們到一株紅柳前,看到根部有一個瘤狀東西,據介紹這就是利用紅柳與大芸嫁接,既生產了名貴藥物-大芸,同時又改造了沙漠。

大芸,又稱「肉蓯蓉」,是治療虛弱、陽痿的有效中藥,素有「沙漠人蔘」的美譽。這萬畝紅柳大芸生產基地,是于闐人民致富的希望。離開生產基地不遠,有一個院子,掛著「于闐縣大芸研究開發中心」的牌子,科研人員利用大芸開發藥丸、藥酒,據說市場銷售情況很好。

奧依託格拉克鄉四周都是荒漠,是大漠中的一片綠洲。鄉間小路兩旁全是一排排的穿天楊樹,蔥綠可愛。灌溉水渠四通八達,流著清冽的來自昆崙山的雪水。田裡的莊稼長得鬱鬱蔥蔥,村民家中院子里滿栽著葡萄、梨子、大棗。我曾經把沙漠說成「死亡之海」,現在要糾正了,應該是「希望之海」、「生命之海」。這裡和我的家鄉一樣,充滿著勃勃生機。不同的是,這裡更充滿著神秘和夢幻的色彩。



[c]于闐縣紅柳大芸生態工程基地[/c]



[c]沙漠中萬畝紅柳林[/c]



[c]紅柳根部寄生的名貴藥材-  大芸[/c]



中午在於闐賓館吃午飯。主客坐了滿滿一桌,端上來的飯菜都是維吾爾族的家常菜,糊苞米、烤土豆、煮花生、抓飯、手撕羊肉、煎羊排、各色水果乾果……。因為下午還要上班,飯桌上也沒有上酒,大家喝了些飲料。等到烤全羊端上來,就是維吾爾族招待客人的最高禮節了。于闐賓館廚師的手藝確實不錯,整個羊烤得全身金黃,外脆里嫩,味道十分鮮美,免不了多吃幾塊。

飯後,我們去了位於縣政府樓後面的援疆幹部的宿舍。這是一棟三層小樓,寧波4個援疆幹部都住在裡面。有卧室,客廳、有廚房,有活動室,一人一個套間。他們自己做飯起伙,計算機也能夠上ADSL網路。小樓是寧波市政府為改善援疆幹部生活條件投資30萬元建造的。我們去時正好有位幹部的家屬帶著孩子來疆探親,使樓里多了幾分家庭的溫馨和生活的情趣。

下午攝製組採訪援疆幹部,我就回賓館休息,一面理理思路。

到晚上7點多鐘,汽車來接我們去維吾爾族老鄉家吃飯。這是這次儀式的重頭戲,于闐縣醫院領導要讓我們體會一下真正的維吾爾風情。進了大門是一個院子,看房子好像是兩層小樓,據說是借醫院一位職工的家,這位職工業餘在家繁殖出售優質「種羊」,結結實實發了一筆大財。

進了房子才發現客廳原來佔一層半高度,大約有6米高,十分敞亮,很有氣派。地上鋪著有織有花紋的紅色地毯,擺著炕桌。所有人盤腿席地而坐,不會盤腿的就跪著。外屋已經坐滿,我們就被引到裡屋,同樣是地毯、大炕桌。桌上放著維吾爾族最喜歡吃的食品-饢,各色乾果,手抓羊肉,拌冷盤,沙木薩(一種維吾爾烤包子),皮特爾曼吐(一種維吾爾薄皮包子),奶茶等等。喝的是新疆名酒「伊犁老窖」和于闐特產「大芸藥酒」。我們席地而坐,大快朵頤。接著烤全羊上來了,好像有點焦(後來有人告訴我,不是焦,而是外面為了防止烤糊,糊了一層黑紙),味道也不錯。在座我最年長,就讓我開第一刀。哈哈,遲到了到裡屋就座,居然可以享受如此殊榮。

一會兒,外屋音樂聲起,于闐文工團的演員為我們表演新疆維吾爾族歌舞。熟悉的新疆特有的旋律,一下子把我們的情緒調動了起來。維吾爾族個個能歌善舞,文工團演員雖然只是縣級文藝團體,但是表演的歌舞我看就是拿到中央電視台的春節晚會上面,也是毫不遜色。否則老人家也不會寫下「萬方奏樂有于闐」的詞句了。牆邊蹲著一個維吾爾小孩,十分可愛。一打聽,是歌舞團一個演員的孩子,名叫「熱央古麗」,顯然是個女孩,眉宇間透出一股清新的氣息。她偎依在張君懷裡的乖巧模樣,真叫人疼愛不已。她高興的時候,就站起來加入媽媽、阿姨們的舞蹈中,跳得有聲有色,贏得滿場喝彩。



[c]豐富的維吾爾菜肴[/c]



[c]烤全羊[/c]



[c]維吾爾姑娘載歌載舞[/c]



[c]可愛的維吾爾女孩- 熱央古麗[/c]


第二天上午,我們繼續採訪。先到于闐街頭拍些街景,在一個廣場上,我們看到一座高大的漢白玉雕像-毛主席接見庫爾班大叔。聽當地幹部講,庫爾班大叔就是于闐人。新疆解放后不久,他騎著毛驢背著饢,穿越沙漠,一個人不遠萬里去北京,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回來之後,成為于闐的民族英雄,于闐人民的驕傲。不但于闐縣城有他和毛主席的雕像,後來我們到了和田,在廣場上面也看到比于闐更為高大的毛主席接見庫爾班的雕像。

然後我們在當地幹部引導下,到一家中學老師家採訪,他的女兒在寧波中學新疆班學習。于闐縣城,除了幾條新建的主幹道外,老街都是塵土飛揚的土路,兩旁還是一排排高聳入雲的穿天楊。樹後面是土牆,每戶一個院子。

進了院子,幾乎是宮殿式的建築和裝修呈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才發現原先對新疆特別是南疆的「貧困」,理解大大的錯了。雕樑畫棟,地上也是紅色織花地毯,音響、電視、冰箱等家電一應俱全。讓到裡屋,炕桌上面堆著滿滿一盆饢,周圍是西瓜、乾果、點心,靠牆是一圈沙發。院子裡面是葡萄架、水池、花圃,牆角一個籠子裡面是養的兔子。這種生活,豈止小康哦。難怪陶淵明要「採菊東籬下」了。問了陪同幹部,說這在當地只是中上水平的家庭。呵呵~~~那麼富裕人家又是怎麼樣的?豈不可以和土耳其後宮比美了?



[c]于闐的小巷衚衕[/c]



[c]老師家的門樓[/c]



[c]老師家中:客廳招待客人的果品[/c]



[c]老師家中:院子[/c]



[c]老師家中:門廊[/c]



[c]老師家中:卧室[/c]


于闐自古產美玉,著名的和氏璧就是產在於闐。採訪組的年輕人抽空找當地幹部帶路,去玉石商店選購玉器。手鐲、掛件、圖章。于闐的玉,出於昆崙山上。好的玉料,在昆崙山的河溝裡面,被山洪衝下,幾千、幾萬年的沖刷,晶瑩剔透,稱之為「籽玉」。而在山中開採出來的,則稱為「料玉」,成色就沒有「籽玉」好。其中最為名貴的就是「羊脂玉」,用「羊脂玉」做的手鐲,一個要七八千元人民幣,到了烏魯木齊就要上萬。在沿海城市則很少能夠見到真正的「羊脂玉」了。

于闐,古稱「於彌國」,是一個有著深厚歷史文化沉澱的古國。公元前220年,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回來時就曾經取道昆崙山北麓,路經于闐。東漢時期,于闐國力逐漸強大,統轄于闐、民豐、皮山、疏勒等地,「領戶三萬二千,口八萬三千,勝兵三萬餘人」。唐代,于闐曾經多次遣使赴長安。「安史之亂」,于闐國王尉遲勝派5000士兵協助唐平定暴亂。它是當時中西文化以及佛教、伊斯蘭教等世界宗教的重要交匯地,是世界三大金玉文化的重要發源地。

在回來的飛機上面,我們看到一本雜誌「假日旅遊」,裡面介紹了距于闐130公里的沙漠深處,生活著的克里雅人(維吾爾的一個分支),原屬於于闐的一個鄉,後來獨立建縣。這裡的百姓多年不和外界接觸,保留著自己獨有的民族風貌。男人一年四季穿黑色長袍,戴高高的黑羊皮帽子。在克里雅市場上,買賣雙方都用自製的「恰克來」稱輕重,買油用葫蘆來計量,民風十分淳樸,與世無爭。由於時間不允許,我們沒有到那裡看看。

在於闐縣政府編的于闐介紹畫冊中,有這麼一句開首語:「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國的瑰麗與壯美;不到于闐,不知道西部的古老與神奇。」通過這次新疆之行,特別是在於闐的30個小時的採訪,讓我真正體會到了西部之廣闊,感受到了西部之瑰麗,領略到了西部之神秘。




【附錄】:

伯什托胡拉克古城遺址:    在於田縣博斯堂草灘西南約10公里處。傳即唐賈耽《道里記》中的蘭城守捉或古抒彌城。城垣有一段殘餘,長約60米,高約2米,土坯築;周長約1104米,中間有子牆一道。城北有二小墩,附近散布有不少陶片。東面有不少高大土阜,似為當時建築遺址,再往東,臨東西大道又有一較大土墩,道旁有古代溝渠。
 

尼雅遺址:  位於民豐縣城以北150千米的尼雅河尾閭,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腹心地區。該古城1901年由斯坦因首次發現,他又復於1906年再度對該遺址進行調查發掘,斯坦因兩次共發掘廢址53處,掘獲盧文木簡721件,漢文木簡、木牘數件,以及武器、樂器、毛織物、絲織品、傢具、建築物件、工藝品和稷、粟等糧食作物。同時,還對遺址進行了測繪。其考察成果公布后,轟動了世界。繼斯坦因之後,1905年美國人亨延頓,1911年日本人桔瑞超等亦先後涉足此地,此後,斯坦因於1913年和1931年又來過兩次,解放后,新疆博物館等單位組織專業隊伍對尼雅遺址進行了多次調查產搶救性清理。1959年發掘的東漢夫婦合葬墓是新疆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墓中出土了兩具乾屍和一批珍貴文物,其中藍底卉染棉布殘片和棉布褲,被認為是我國迄今所見的最早棉織物。從1989年起新疆文化廳與日本小島康譽為首的有關學術團體,有計劃地開展了中日尼雅遺址聯合調查與考察,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

    業已查明,尼雅遺址位於尼雅河末端已被黃沙埋沒的一片古綠洲上。古遺址散處掩坦在古尼雅河谷的沙丘鏈之間,以佛塔為中心,呈帶狀南北延伸25千米,東西布展5―7千米。在這片狹長區域內,散布著規模不等、殘存程度不一的眾多房屋遺址、場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園、畜圈、渠系、池塘、陶窯和冶鍊遺址等。發現的各類遺址已多達70處以上。尼雅這一夢幻般殘留於瀚海荒漠中的古代文明遺址,經多數學者考證,就是《漢書西域傳》中記載的有「戶480、口3 360、勝兵500人」的「精絕國」故地。1995年中日尼雅遺址聯合考察隊發掘的漢晉夫妻合葬墓,在新疆乃至全國考古史上都是罕見的;同時也以其田野考古發掘之科學規範及精美珍奇的出土品之豐而被列入1995年全國十大考勤古新發現之一尼雅遺址最理想地表現了「沙埋古代文明」的歷史浪漫主義美感。遊客在去尼雅遺址探秘的途中,還可順道到古樹蔥籠的民豐大麻扎去一游。該麻扎位於民豐縣城北96千米的尼雅鄉,傳為伊斯壯教什葉派第六代伊瑪目――加帕爾q薩迪克的陵墓。民豐大麻扎有「窮人的麻扎」之稱,因為穆斯林們認為如果無力去麥加朝聖,那麼朝拜該麻扎,就等於去麥加朝覲,故這裡每年接待的朝聖者達數萬名之眾。











[c]晶瑩剔透的于闐玉器[/c]
震驚的70碼。

10

主題

1385

帖子

30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01
沙發
2008llm 發表於 2004-8-2 05:02 | 只看該作者
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國的瑰麗與壯美;不到于闐,不知道西部的古老與神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4-8-2 06:21 | 只看該作者
我想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2

主題

354

帖子

11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有過貢獻的斑竹

Rank: 3Rank: 3

積分
110
4
冷f 發表於 2004-8-2 09:56 | 只看該作者
請問儲老師,象您圖中所提老師的家是不是當地最富裕的人家?還有維吾爾姑娘的頭巾是不是最柔軟最漂亮最好看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5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4-8-2 10:02 | 只看該作者
回斑竹:
注意文中的敘述:
=================================
「問了陪同幹部,說這在當地只是中上水平的家庭。呵呵~~~那麼富裕人家又是怎麼樣的?豈不可以和土耳其後宮比美了?」
=================================

想象中新疆比較貧困,南疆更是落後、愚昧。但是到那裡一看,所謂貧困地區的人們和我們一樣,享受著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過著幸福的生活。
震驚的70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628

帖子

13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0
6
seine_la 發表於 2004-9-29 17:33 | 只看該作者
改革開放讓我有機會從網上看到儲老師的帖子。立志明年去新疆,在有時間又有能力的時候:p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1: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