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法國:如讓老婆包頭巾 穆斯林丈夫喪失公民資格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9-12-12 19: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法國司法部長米謝勒.阿利奧.瑪麗(Michele Alliot-Marie)10日表示,法國政府正試圖通過一項提議,即讓那些命令婦女裹頭巾、遮住全身的穆斯林男性不能獲得成為法國公民的資格。

  這無疑是一場關於布卡 (伊斯蘭教女性罩住全身與臉的罩袍)的爭論。瑪麗表示,法國政府正在等待議會小組的討論結果,以決定是否禁止穆斯林婦女穿戴布卡。瑪麗補充說,「有一些基本原則我們要堅持」。

  瑪麗進一步解釋說,「那些想要成為法國公民,妻子卻全身遮得嚴嚴實實的人似乎無法分享我們國家的價值觀」。「因此,在那種情況下,我們將駁回他(申請成為法國公民)的請求」。

  瑪麗認為,穆斯林婦女穿戴布卡已成為一個「影響我們共同生活的能力、公眾價值觀尤其是人性尊嚴的問題」。

  據報道,去年,法國法庭以「激進」的伊斯蘭習俗為理由駁回了一名戴頭巾、蒙面的摩洛哥婦女成為法國公民的請求。

  法國總統薩科齊已經正式宣稱布卡在現世的法國「不受歡迎」,不過,他似乎沒有捲入關於是否該廢除布卡這一爭論當中來。

  下個月,由32名來自政界的立法委員組成的小組將提交是否廢除布卡的報告,報道稱,法國政府已經對這一報告期待已久了。


來源:中國新聞網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沙發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9-12-12 19:27 | 只看該作者
如果老百姓穿什麼、怎麼穿也成為法律,這也是對西方民主的諷刺。

上個世紀,法國女教師為了「獲得」穿裙子權利與當局抗爭了幾十年,這個歷史又要重演?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689

帖子

14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4
3
零下三度XVII 發表於 2009-12-12 19:58 | 只看該作者
布卡就像中國的裹腳布一樣,是殘害女性的象徵。是女性低下地位的象徵。laodai看不明白,卻亂發表意見,一把年紀了腦筋也不清楚,難免鬧笑話。
中國沒有人權,太悲哀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689

帖子

14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4
4
零下三度XVII 發表於 2009-12-12 19:59 | 只看該作者
不相信的話,laodai可以要求你老伴兒穿上那玩意兒,看你那上海老太婆怎麼整治你這個上海小老頭兒。
中國沒有人權,太悲哀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8

主題

4821

帖子

4770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70
5
海外憤青 發表於 2009-12-12 23:36 | 只看該作者
布卡就像中國的裹腳布一樣,是殘害女性的象徵。是女性低下地位的象徵。laodai看不明白,卻亂發表意見,一把年紀了腦筋也不清楚,難免鬧笑話。
零下三度XVII 發表於 2009-12-12 19:58
零下又成左派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689

帖子

14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4
6
零下三度XVII 發表於 2009-12-13 00:31 | 只看該作者
零下又成左派了.
海外憤青 發表於 2009-12-12 23:36

只有共產黨才喜歡把人分成左右派。
中國沒有人權,太悲哀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22

主題

4013

帖子

24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2
7
shanren 發表於 2009-12-13 04:0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hanren 於 2009-12-12 15:09 編輯

整個歐洲反移民的情緒真TMD兇惡。連歷來奉行「中庸之道」的瑞士都通過了禁止建造清真寺的法律。相比之下美國要好不少(這不得不說相當程度上是托自由派 liberals 的福)。

不過laodai 也大可不必拿著雞毛當令箭。法國、瑞士等反的是外來移民和移民後代(一兩代之內的後代。那個傻B法國總統自己是匈牙利後裔)。到了中國,中國自己堂堂的公民,連選擇在哪裡居住的權利都沒有!京城有個什麼節日就把外地人統統轟走,更別提非法拘禁上訪者的黑監獄了!

以百步笑五十步,不嫌臊?
司馬南同志移民。。。美國!? 真的沒去紅太陽照耀下的北朝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8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9-12-13 09:35 | 只看該作者
真是笑話!「京城有個什麼節日就把外地人統統轟走」,可能嗎?

北京有「黑監獄」?哪座?說出來聽聽!

進監獄要有「資格」的。沒有法院的判決書,你要進去人家還不收留呢!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8

主題

4821

帖子

4770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70
9
海外憤青 發表於 2009-12-13 10:03 | 只看該作者
只有共產黨才喜歡把人分成左右派。
零下三度XVII 發表於 2009-12-13 00:31
左右派可是你的人權祖宗法國的發明. 反共不要忘記歷史, 否則就反不到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22

主題

4013

帖子

24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2
10
shanren 發表於 2009-12-13 12:28 | 只看該作者
真是笑話!「京城有個什麼節日就把外地人統統轟走」,可能嗎?

北京有「黑監獄」?哪座?說出來聽聽!

進監獄要有「資格」的。沒有法院的判決書,你要進去人家還不收留呢!
laodai 發表於 2009-12-12 20:35


呀呵! laodai,干專業的也得拿出一點兒專業精神來嘛!難道近幾天的人民日報、瞭望新聞周刊(11/25號的)都沒看???  這就不對了,怎麼地也得緊跟形勢啊。連瞭望周刊都不得不承認的事情,您還來描,那就真的越描越黑了。
司馬南同志移民。。。美國!? 真的沒去紅太陽照耀下的北朝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11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9-12-13 13:49 | 只看該作者
還真沒找到這個「近幾天」和「瞭望新聞周刊(11/25號的)」。如有請給個鏈結,謝謝!非常想看看「京城有個什麼節日就把外地人統統轟走」是怎麼統統轟走的。「黑監獄」是哪座?

這兩個刊物都是新華社主辦,看到中宣部有這樣的評價:《瞭望》新聞周刊是中國時政類新聞期刊的「一面旗幟」。自定的讀者群是:《瞭望新聞周刊》的主要讀者群是黨政機關的公務員階層;企事業單位的管理者;包括自然和社會科學研究機構、高校在內的中高級知識分子;國外駐華機構及國際權威研究機構以及媒體從業人員。

由於這樣,對這樣的刊物不敢多接觸,我不屬於其中的任何一部分。媒體的看法永遠不可能代替我的大腦思維。有人願意,是他的事。不過,這大概對「喉舌」論的鼓吹者打擊很沉重。

限制個人服裝穿著,並以「公民資格」相挾,這樣是事如果發生在中國,該怎麼說?

在倍可親有人可以「穿戴」17套馬甲混跡,卻把伊斯蘭的傳統服裝布卡說成「低下地位的象徵」。地位如果和服裝相關,難道要回到中世紀?穿著自由都沒有了,還談什麼人權?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23

主題

4917

帖子

1599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99
12
鐵螳螂 發表於 2009-12-14 01:13 | 只看該作者
難道要回到中世紀?穿著自由都沒有了,還談什麼人權?

laodai你說的很對。布卡就是中世紀的產物,裹腳布還要晚點。如果一個女人不要穿這勞什子,別人強迫她穿,就算侵犯了她的人權。
那些命令婦女裹頭巾、遮住全身的穆斯林男性不能獲得成為法國公民的資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23

主題

4917

帖子

1599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99
13
鐵螳螂 發表於 2009-12-14 01:5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鐵螳螂 於 2009-12-14 01:53 編輯

法國執政黨右派的UMP提出的國民性(l'identité nationale)辯論,被認為是大選前轉移視線的做法。(當下法國的主要矛盾應是經濟、就業等等)
極右派表示,「國民性認同」這玩意兒的祖師正是他們(勒龐),最近人陣副主席小勒龐在加萊等地發傳單說這事。
左派(社會黨)在國會大辯論中對右派大加撻伐,認為在多民族共存的今天,強調國民性,有造成族群對立的危險。
一向「反華」的法國漢學家侯志明在接受法廣採訪時表示:有關國民身份認同的討論實際上沒有意義。政府之所以在目前提出這一問題是轉移人們的注意力。目前重要的事情,除了經濟和失業問題,還有環境等問題。大家都同意國民身份,就是講法語,尊敬法國的法律。過去我們比較注重人權問題。考慮所有的法國老百姓是否享有同樣的待遇和人權。開始將(講)國民身份問題,馬上讓人感到一種排斥的態度:誰是真正的法國人,誰是一半的法國人,誰是假法國人?這種討論沒有任何意義。現在我們是世界村,大家都在旅遊。每年都有很多中國人到法國來,也有很多法國人到中國去。
她的認識基本代表了法國左派的觀點。

為什麼薩科奇不久前要「及時地」拋出一句「名言」:法國沒有布卡的空間。
答案很簡單,因為右派選民(特別是極右派選民)厭惡布卡這玩意兒。

目前在歐洲,誠如shanren 兄所看到的那樣,各國都有極右勢力抬頭的跡象。值得觀察家注意。

三度兄如果反對布卡(這個爭論焦點的象徵物),是否應劃歸右派或極右派?而不是海青兄判定的「左派」?

laodai兄對歐洲政治尚需補課,基礎知識不深奧卻也重要,不求甚解拾人牙慧就大談「人權」、「民主」、「法律」,則失於膚淺。

另轉一篇《喀布爾城有浪漫》幫助不識布卡真面目的上海退休老人認識一下塔利班與布卡的關係,了解一下布卡是在什麼背景下束縛了婦女的人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23

主題

4917

帖子

1599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99
14
鐵螳螂 發表於 2009-12-14 01:54 | 只看該作者
喀布爾城有浪漫
張寧  王岩
        阿富汗擺脫塔利班統治8年後,首都喀布爾街頭為數眾多的婦女脫下包裹全身的「布爾卡」長袍,撩開面紗,露出嬌艷臉龐。不僅如此,一些青年男女甚至以欲說還休的方式展開浪漫的自由戀愛。
        塔利班統治時期禁止婦女工作和接受教育。婦女出現在公共場合,必須穿著「布爾卡」,還必須由男性親屬陪伴。
        記者6年前首訪喀布爾,當時雖然塔利班已下台近兩年,但在一周的短暫逗留期間,竟未見過一名婦女的面容。在公共場所見到的婦女,盡數披掛淺藍色的「布爾卡」。這種服飾望之形同「移動的帳篷」,包裹婦女全身,只在眼部織出網眼,留作看路之用。
        這次重回喀布爾,記者在街頭看到,一些當地婦女身著西式服裝,自由呼吸,自由行走。這一場景在塔利班統治時期甚至下台後相當長的時間裡,都是難以想象的。
        在市區中部偏北的「第三馬卡羅萊恩市場」,出售珠寶、服飾、羊毛製品的店鋪和販賣水果、蔬菜的攤點鱗次櫛比。新華社攝影報道員阿富汗人扎比告訴記者,這裡不僅是商業中心,而且是喀布爾年輕人開展異性交往的最著名場所。
        時當黃昏,夕陽晚照。「第三馬卡羅萊恩市場」內,20歲上下的年輕人漸多。青年男女多數仍是同性結伴,但當男孩和女孩相逢時,互有好感就會心一笑,目光包含愛慕。
        扎比說,一場戀愛或許就將從這些無聲的身體語言出發。過程一般是這樣:在街頭相逢並彼此相中的男女,會趁別人不注意的時候,用小紙片傳遞手機號碼。然後並不著急相會,先通過手機談戀愛,情到濃時,才正式出雙入對地交往。
        不過,父母拍板的婚姻仍是眼下喀布爾青年婚戀的主流。扎比說,即使在浪漫的「第三馬卡羅萊恩市場」相識相愛,真正能修成婚姻正果的男女為數不多。
        另外,多數青年男女仍覺得這種自由交往不宜公開。在「第三馬卡羅萊恩市場」,所有我們試圖採訪的青年女性均表示拒絕。
        不僅如此,我們在喀布爾街頭邂逅的每一名脫下「布爾卡」的女子,無一例外地拒絕記者攝下她們美麗的容顏。即便如此,這些美麗容顏終於能在自由的空氣里綻放,已然是相當喜人的進步。有了這一進步,喀布爾的色彩或許終將越來越絢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15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9-12-14 09:47 | 只看該作者
哈哈!說了許多卻說不到點子上,以下是我對法國政客歧視(害怕)伊斯蘭婦女傳統服裝的真正原因:「人體炸彈」!大多數的人體炸彈恐怖爆炸事件與此有關。

把身體裹得嚴嚴實實的民族服裝太多了。日本的「和服」,中國的蒙古族,朝鮮族,歐洲許多國家的民族服裝等,唯獨法國人對伊斯蘭人下這麼的「禁令」,並以「公民權」相挾。

這就是薩科奇說「法國沒有布卡的空間」的真正原因。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

主題

6352

帖子

1824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混世魔王

Rank: 4

積分
1824
16
金寶 發表於 2009-12-14 10:39 | 只看該作者
7# shanren

只見其一,不見其二:
解放之初,北京市人口僅僅100萬左右。六十年過去,北京如今已經有常住人口約2000萬。
這2000萬人可不都是從那100萬繁衍而來的,絕大部分都是從外地移民進京的。
很多選擇在京居住的國人也都如願以償,並非沒有自由。
同時,中國是人口大國,每天的流動人口動輒幾千萬,如果不加以限制、疏導,這幾千萬人呼拉一下子都來到北京,不但不會帶來繁榮,反而會帶來災難,擠都會擠死人。這裡面方方面面的因素多了去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妥善管理。
所有這些並非一個「選擇在哪裡居住的權利」就可以概括一切的。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罵人總是最容易的。

以武會友 交結天下豪傑
板斧如風 專砍流氓阿飛
        邪不壓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

主題

6352

帖子

1824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混世魔王

Rank: 4

積分
1824
17
金寶 發表於 2009-12-14 10:42 | 只看該作者
12# 鐵螳螂

伊斯蘭教徒們是生下來就必須信教的,不然可能會被殺頭。
所以,如果說人權問題,伊斯蘭世界是最嚴重的,除了遵守教規,根本就沒有其它的餘地。
對於這些,毒暈輪都選擇視而不見,只會把鬥爭目標對準中國。

以武會友 交結天下豪傑
板斧如風 專砍流氓阿飛
        邪不壓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22

主題

4013

帖子

24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2
18
shanren 發表於 2009-12-14 11:53 | 只看該作者
還真沒找到這個「近幾天」和「瞭望新聞周刊(11/25號的)」。如有請給個鏈結,謝謝!非常想看看「京城有個什麼節日就把外地人統統轟走」是怎麼統統轟走的。「黑監獄」是哪座?

這兩個刊物都是新華社主辦,看到中宣 ...
laodai 發表於 2009-12-13 00:49


這邊請: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2&treeView=1&view=2&id=96422983
司馬南同志移民。。。美國!? 真的沒去紅太陽照耀下的北朝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689

帖子

14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4
19
零下三度XVII 發表於 2009-12-14 19:20 | 只看該作者
真是笑話!「京城有個什麼節日就把外地人統統轟走」,可能嗎?

北京有「黑監獄」?哪座?說出來聽聽!

進監獄要有「資格」的。沒有法院的判決書,你要進去人家還不收留呢!
laodai 發表於 2009-12-13 09:35

每年兩會,六四,世界人權日,這些敏感日子,京城不大戒嚴啊?你這老五毛怎麼瞪著眼睛說瞎話?你不怕死了下拔舌地獄啊?
中國沒有人權,太悲哀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689

帖子

14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4
20
零下三度XVII 發表於 2009-12-14 19:21 | 只看該作者
左右派可是你的人權祖宗法國的發明. 反共不要忘記歷史, 否則就反不到位.
海外憤青 發表於 2009-12-13 10:03

你的共產黨祖宗喊打倒右派喊得最響亮,可現在當權的都是右派。你有話說么?
中國沒有人權,太悲哀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0: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