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百姓眼:「六十一甲子」 衣食住行看變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09-9-30 07: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年09月28日10:04  來源:人民網-地方頻道  

「我今年八十七了,我見證了新中國的成立和發展,我是親身體會,共產黨是從心底真正地想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雖然也遇到一些困難,但他們一直非常努力,而且也很有成效——沒解放的時候,一會兒軍閥混戰,一會兒日本入侵,我拖兒帶女的到處逃難,那個苦啊!解放了就太平了!再說生活,我閨女結婚的時候,房子那是沒有,傢具電器什麼的也很少,現在我閨女有兩套房,用的東西也應有盡有,我這麼大歲數了,每年單位還安排我去體檢——就是共產黨好!新中國這60年是我經歷的最好的60年!」北京市東直門中學退休教師楊奶奶非常認真地對記者說,她面前的飯桌上擺著蜜汁山藥、醬驢肉、豆豉燒魚、茄盒、西芹百合等多道美味,老人正和女兒女婿在自家樓下的飯店裡請親戚吃便飯。老人的女兒表示,平時他們也常出來吃飯或叫飯店送到家裡,不一定非要來了客人才下館子。

  60年前,毛澤東主席滿懷豪情地向世界宣示:「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裡,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建設起一個嶄新的強盛的名副其實的人民共和國。」60年後,世界將目光投向了業已挺立國際舞台,令億萬國人自豪、令世界為之矚目的中國。

  60年前,中國一窮二白,滿目瘡痍;60年後,中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三,人民生活正從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邁進。

  2009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向世界宣告:

  「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物價總水平漲幅得到控制;財政收入6.13萬億元,增長19.5%;糧食連續五年增產,總產量52850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
  「財稅、金融、價格、行政管理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新突破。進出口貿易總額2.56萬億美元,增長17.8%。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924億美元。」
  「城鎮新增就業1113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761元,實際增長8.4%和8%。」
  「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圓滿完成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
  ……

  這裡,我們謹擷取眾多成就中與普通百姓息息相關的「衣、食、住、行」四個方面,從百姓近距離的視角,以百姓樸實無華的語言,真實地向大家展現新中國成立60年來百姓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


  衣:從「縫縫補補又三年」到「多品牌競爭」

  說起在「衣食住行」里排行老大的「衣」來,計程車司機老李和個體工作者李女士馬上就拉開了「話匣子」:「我小時候,家裡孩子也多,衣服都是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再穿的,直到穿破為止。長大以後吧,都是中山裝,灰的、藍的。你看現在那衣服,顏色多多啊!現在哪還有穿破衣服的,都是什麼時候想買了就去商場買。」「我以前買衣服也不看什麼品牌,差不多就行了。現在買衣服也都看看品牌,幾家固定的品牌之外,還會時常換換風格,買買其他品牌的東西。」

  從黑白灰藍到五顏六色,從粗布褂中山裝到蝙蝠衫喇叭褲再到「多色彩多款式混搭」,從崇尚洋服到回歸民族……60年間,中國服裝業跨過保守、刻板、停滯與盲從,邁向創新、變化、發展和自主:

  ——企業數量、從業人數、產品產量極大增長,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顯示,截至2004年末,我國紡織業企業法人達8.7萬個,就業人員790.7萬人,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企業法人5.2萬個,就業人員504萬人,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製品業企業法人2.4萬個,就業人員288.1萬人;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當年全國紗產量達2148.9萬噸,比上年增長3.9%,布產量710億米,比上年增長5.1%;而今年4月24日發布的《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顯示,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紡織工業快速發展,已形成了從上游纖維原料加工到服裝、家用、產業用終端產品製造不斷完善的產業體系。

  ——服裝店數量、購買方式和產品種類與企業數量和產品產量同步發展。通信業從業人員張女士口中的「小時候的衣服多是我媽給我做的」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服裝商場、品牌專賣店、服裝批發市場、服裝服飾一條街如雨後春筍一般遍布大街小巷,從十幾元的廉價貨到上萬元的高檔品,國產服裝服飾與GUESS、GUCCI、ANNA SUI等國際品牌同場競技;除了去服裝店買,年輕人更鐘情在賣場「淘」,到「網店」選;古老的裁縫鋪變身個性化的服裝定製店,再次受到時尚男女的青睞。

  ——紡織工業生產持續較快增長,產品出口大幅增加。立領、盤扣、吉祥紋樣、剪紙等中國元素隨絲綢、旗袍一道走出國門,並影響著國際時尚業;資料顯示,2007年,紡織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8126億元,佔全部工業增加值的6.9%,佔全國GDP的3.3%,紡織工業約30%的產品銷往國際市場,國際市場佔有率連續十餘年位居全球首位,2007年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1756億美元,比2000年增長2.3倍,年均增長18.7%,佔全國出口總額的14.4%,占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額的30%。

  ——地方重視,國家扶植。大連國際服裝節、江蘇國際服裝節、上海國際服裝節、北京大紅門國際服裝節、中國流花國際服裝節、中國西部服裝服飾藝術節、中國服裝博覽會、中國紡織品服裝博覽會……一個個冠以「中國」、「國際」的服裝節、服裝博覽會遍布大江南北;而新近出台的《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則為中國紡織工業的穩定發展、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自主知名品牌企業培育提供了政策保證。

  首都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亓老師感慨地說:「60年的變化太多了,就拿我現在帶的學生來說,差不多人人都有手機,家家都有電腦都能上網,穿著上面,衣服只能是校服,那就在鞋上做文章,穿得五花八門的,基本人人都有耐克。再說那次45周年校慶,學校放老照片,一個年輕老師看了驚訝地說『那時穿的衣服怎麼都那樣』,我就說『當年就是那樣啊!你們現在多幸福啊,我畢業的時候還用布票呢』。現在服裝發展真是太快了,人們的穿著變化太大了!」亓老師笑著說,「等我到40歲的時候衣服才開始花花綠綠起來,可我也人到中年沒法穿了,現在想想,年輕的時候還真是有點兒白過了。」


  食:從「吃飽就好」到「科學飲食」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60年來,這個「天」讓百姓絞盡了腦汁——過去是品種少,數量少,得想方設法地解決「肚子問題」;現在則是品牌多,品種全,須儘力達到「不僅要吃得好還要吃得科學吃出健康」的目標。

  提起這個令人絞盡腦汁的「食」,幾乎每一個受訪者都說得頭頭是道:

  王小姐 北外研究生 25歲
  「以前,大家都追求大魚大肉,現在大家意識到要健康飲食,要多吃綠色食品,要合理膳食、葷素搭配,米飯都不認為吃精米是最好的,而是吃粗糧最好。」

  謝奶奶 山東濟寧人 67歲
  「我小時候別說是零食了,也就將就吃飽飯,過年的時候才能換點花生瓜子吃,現在不同,生活水平提高了,連瓜子都有這麼多種,以後肯定還有更多新品種。」

  李先生 來京旅遊 32歲
  「我們以前一到冬天老吃土豆!只有土豆吃!你知道酸菜是咋發明的?就是為了好儲存、到了冬天吃的。現在好了,交通發達了,全國各地的新鮮蔬菜很快就能運到家門口了,而且我自己家也有蔬菜大棚,我們也能吃到新鮮的蔬菜了。」

  喬女士 大學老師 29歲
  「原來吃飯注重吃飽沒有,現在注重吃好沒有;原來逢年過節使勁吃大魚大肉,現在平時的伙食也很好,想吃什麼吃什麼,不用分節日不節日了。挑飯店首先要保證衛生,肯定不去那種髒亂差的地方;買菜的時候會看是不是有機蔬菜,雖然不是非有機菜不買,但只要價格不很貴,會經常買有機菜。」

  黃先生 外企員工 50多歲
  「我小的時候,物質貧乏,連過年過節買東西都要憑票,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那更是有錢也買不到;現在,甭說城裡,就連京郊的農民也不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純靠天吃飯了,他們的飯桌上也擺得五花八門了。」

  張女士 通信業從業人員 33歲
  「小時候吃得很簡單,而且要受季節限制,印象最深的就是做西紅柿醬和冬天搬大白菜,現在物質極大豐富,冬天不用吃自己做的西紅柿醬了,不想吃大白菜也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吃,想吃什麼蔬菜都行,什麼口味都有。」

  劉先生 河北邯鄲人 菜市場售貨員 43歲
  「現在的蔬菜、水果根本不分時節,土豆、白菜這些菜,15年前到冬天都上百斤的買,冬天也只有土豆、白菜、豆角這些菜,如今連夏天都有大白菜,還有好多種類,普通的白菜都賣不動了,都爭著搶著買有機白菜和高山娃娃菜,有機蔬菜更受歡迎。」

  ……

  百姓主觀感受的背後是客觀數據的支撐。

  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和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分別顯示:

  ——截至2004年末,中國副食品加工業法人達7.4萬個,就業人員313萬人;食品製造業法人3.2萬個,就業人員170萬人;飲料製造業法人2.7萬個,就業人員127.6萬人。
  ——2008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0670萬公頃,比上年增加106萬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271萬公頃,增加139萬公頃;糖料種植面積193萬公頃,增加13萬公頃;全年糧食產量52850萬噸,比上年增加2690萬噸,增產5.4%;油料產量2950萬噸,增產14.8%;糖料產量13000萬噸,增產6.7%;茶葉產量124萬噸,增產6.4%;全年肉類總產量7269萬噸,比上年增長5.9%;牛奶產量3651萬噸,增長3.6%;禽蛋產量2638萬噸,增長4.3%;全年水產品產量4895萬噸,增長3.1%。

  2008年,中國產糧大省河南糧食總產量1074億斤,全年肉類、禽蛋、奶類總產量分別增長7%、10.2%、29.7%;山東糧食總產量852.1 億斤;黑龍江糧食總產量845億斤……

  而這些傲人的數字則源自黨和政府對「三農」工作,對百姓「菜籃子」的重視。

  2008年,「全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投入5955億元,比上年增加1637億元,增長37.9%,其中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達1030億元,比上年增長一倍。三次較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提價幅度超過20%。實施主要農產品臨時收儲政策。加強耕地保護和農田水利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扶持生豬、油料、奶業發展。這些政策措施在保護和調動農民積極性、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增加農民收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撐。」

  保量更要保質。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散裝食品衛生管理規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為數眾多的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為消費者織就食品安全網;農業部、衛生部、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為百姓餐桌安全保駕護航。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邵明立在今年9月14日的一次食品安全檢查中指出:「各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站在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高度,逐級落實監管責任,明確監管任務。在做好國慶重大活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同時,要牢牢抓住日常監管不放鬆,這是基礎,是根本。」


  住:從「擁擠狹小條件差」到「寬敞舒適重環保」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60年來,黨和政府一直在為實現「人人有所居」而努力。

  ——《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廉租住房保障辦法》、《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於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解決城鎮居住特別困難戶住房問題的若干意見》、《關於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的指導意見》……各種保障群眾住房需求的辦法意見紛紛出台。

  ——2008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公開表示:「要繼續強化政府對困難群眾的住房保障職責,建立住房保障體系,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一要合理確定廉租住房保障範圍和保障水平。中國在相當長一段時期仍然是發展中國家,財政能力總體有限,要堅持適度保障的原則。隨著經濟發展,逐步擴大覆蓋範圍,提高保障水平。二要從中國未來一段時期的實際情況出發,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住房供應,幫助那些既不屬於廉租住房保障對象又沒有能力進入市場的家庭。考慮到地區之間發展程度有較大差異,要更多地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中央政府確定大的原則、大的政策,具體做法允許各地區因地制宜。例如發展政策性租賃住房,發展限價商品住房等。三要多種途徑改善困難群體的住房條件。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資機制。進一步完善住房公積金制度,逐步向中低收入家庭傾斜。加快棚戶區改造步伐。積極推進舊住宅區環境整治。」

  —— 一年後,溫家寶總理在回顧2008年工作時宣布:08年,保障性住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力度進一步加大,低收入群眾住房困難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緩解。

  溫總理承諾:2009年將「加快落實和完善促進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政策措施,爭取用三年時間,解決750萬戶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和240萬戶林區、墾區、煤礦等棚戶區居民的住房問題。今年中央財政擬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493億元,加大對廉租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的投資支持力度,適當提高中西部地區補助標準,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範圍,實施少數民族地區游牧民定居工程。選擇一些有條件的地區進行試點,把部分住房公積金閑置資金補充用於經濟適用住房建設。積極發展公共租賃住房。落實好支持居民購買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的信貸、稅收和其他政策。對符合條件的第二套普通自住房購買者,比照執行首次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的優惠政策;對住房轉讓環節營業稅,按不同年限實行有區別的稅收減免政策。促進普通商品住房消費和供給,加大對中小套型、中低價位普通商品房建設的信貸支持。加快發展二手房市場和住房租賃市場。鼓勵引導各地因地制宜穩定和發展房地產市場,加強住房市場分類管理。繼續整頓房地產市場秩序,規範交易行為。幫助進城農民工解決住房困難問題。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滿足居民多層次住房需求,努力實現住有所居的目標。」

  出台的辦法與意見不是一紙空文,所做出的表示和承諾更不是空頭支票,老百姓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變化,享受到了實惠。

  ——1955年,陳大爺一家五口人住在一個小院子里的三間破爛平房裡;1960年一家人住在租的房子里;1998年搬進了新樓房,一家三口人住在將近100平方米的三室一廳房子里。今年77歲的陳大爺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變化很大。以前是破土房,現在全都是成片的住宅小區,房子大了,環境也好了,小區周圍公園和健身器材全都有。主要還是政策好,沒有好的政策現在也住不上舒服的樓房。」
  ——幾十年前,倪先生一家三口住在筒子樓,房間面積只有十幾平米。筒子樓沒有獨立的衛生間和廚房,做飯是在樓道里,家家戶戶都在公用走廊里支起了煤氣灶放上了廚具。飯點兒總是筒子樓里最熱鬧的時間,鍋碗瓢盆兒一塊兒響,整個樓道都會瀰漫著飯菜的味道。做飯前洗菜都要到樓另一頭的公用水房,洗菜洗碗筷什麼的還要排隊,往往吃一頓飯需要「全家總動員」。到80年代末,單位福利分房,倪先生住上了單元房,兩室一廳。雖然面積不大,但有獨立的衛生間和廚房,孩子也有了自己獨立的房間。現在,掙得多了,倪先生一家搬遷到了三室一廳的新房。不僅房子面積大了,裝修布置上也更講究,選擇上更注重節能環保。倪先生說:「有了寬敞明亮舒適的家,自己工作都充滿了幹勁兒,生活的每一天都感到快樂充實。」
  ——53歲的何太太提起住房變化來更是滔滔不絕:「以前,就像電視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一樣,全家6個孩子,結婚了因為無法解決住房問題,好幾口子和父母擠在24平方米的房子里。那時候,不能個人貸款,向親戚朋友借也湊不齊買房子的錢,只能擠在一起,生活非常不便。後來為了解決日常生活問題,全家就在屋裡用水泥壘了簡易牆,把屋子分割成幾個小間居住。現在,國家經濟發展了,工資漲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單位還給員工上了住房公積金,而且可以貸款買房。老百姓的住房質量真是有了質的飛躍……」

  而房產經紀機構資深一線從業人員郭先生則對房地產市場的變化有著更多的感受:「我從事二手房買賣10年了,我的感覺就是這些年房子越來越好賣也越來越不好賣了。好賣是因為現在經濟發展了,老百姓兜里有錢了,既有改變居住條件的願望也有實現這個願望的能力了;而不好賣也恰恰是因為百姓的經濟實力增強了,眼界比原來開闊了,對房子的要求也比原來提高了一個層次——10年前我剛從業的時候,百姓能從平房搬到樓房就很滿意了,現在則要「好上加好」——不僅住得要安逸,小區周邊環境也得好,交通一定要方便,配套設施還得齊全,另外,對我們的服務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從房產從業者的角度來說,房子是越來越不好賣了。」


  行:從「全靠腿走」到「立體交通網」

  已經78歲的杜大爺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在回憶幾十年前的交通狀況時,杜老爺子嘆了口氣:「我從小就住在潘家園這邊,解放初期,去崇文門買個東西,來回都得4個多小時!那時候路很難走,雖然是首都,可也全是土路,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去哪都是走,全靠兩條腿。那會兒全北京也沒多少汽車,哪兒像現在,出門就能坐公交車,我那會兒出門就趕驢車——那都已經算不錯的交通工具了。」想想過去,看看今天,老爺子感慨萬千:「現如今可不一樣了,出門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樓下就有公交站台,十多條線路!對老人更是優待,坐公交一律免費,每天早上我都坐公交去公園晨練。家裡4個孩子全都買了汽車,經常帶著我們老兩口出去玩玩。想想解放前到處『腿兒著來腿兒著去』,再看看今天的幸福生活,還是那句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是啊!現如今可不一樣了!

  自行車、電動車、私家車、公交車、計程車、地鐵、火車、飛機……從地上到地下再到空中,老百姓可選擇的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越來越多;高速路、高架橋、幹路、輔路、環路、隧道、大橋……地上地下密如蛛網的公路、鐵路、隧道將一個個城市、一個個單位連接起來,百姓出行越來越方便快捷了。

  ——公路 2008年,全國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8335.42億元,同比增長7.2%,增速加快1.9個百分點;截至2008年底,全國公路總里程達373.02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4.64萬公里;全國農村公路(含縣道、鄉道、村道)里程達到324.44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1.01萬公里;全國公路橋樑達59.46萬座、2524.70萬延米,比上年末增加2.46萬座、205.52萬延米;全國公路隧道為5426處、318.64萬延米,比上年末增加753處、63.09萬延米;全國公路營運汽車達930.61萬輛,其中載客汽車169.64萬輛、2560.36萬客位;全國營業性客車完成公路客運量268.21億人、旅客周轉量12476.11億人公里,平均運距為46.52公里。
  ——軌道交通 2008年,北京地鐵10號線一期開通運營;天津地鐵2、3、9號線建設加快推進;瀋陽地鐵1、2號線建設進展順利;哈爾濱軌道交通開工;上海軌道交通基本網路建設加快推進;重慶軌道交通1、3、6號線建設步伐加快……
  ——鐵路 截至2008年底,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已由新中國成立時的2.2萬公里提升到8萬公里;由時速60公里以下的低速鐵路,提速到140公里—160公里的提速鐵路,再發展到現在200—350公里的高速鐵路;鐵路技術裝備由蒸汽機車時代,經過內燃和電力機車時代,發展到現在的高速動車組時代。
  ——航空 截至2006年1月,全國共有航班運營機場147個(不含港、澳機場),起降波音737以上機型的113個,起降波音737以下機型的機場34個;全國民航共有國內、國際和地區航線1257條,其中國內航線1024條(其中港澳航線43條),國際航線233條;每天飛行4023班,其中國內航班3602班,國際航班421班;國內、國際和地區航線總里程達到200萬公里。
  ……

  車多了,環境污染和能源浪費問題也隨之而來了。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百姓健康,《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於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於2000年先後頒布實施,各自專門用一章的篇幅分別對交通運輸雜訊和機動車船排放進行了規定;而2005年出台的《關於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的意見》則對發展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給予了鼓勵和支持。

  在北京一棟寬敞明亮的寫字樓里,26歲的白領小韓向記者描述了她的出行方式:「我現在每天出行是私家車加地鐵加公交,平時上下班怕路上堵車我就坐地鐵,省了油錢和停車費,雙休日開自己的車,到郊區什麼的自駕遊玩一玩,偶爾坐坐公交逛商場,靈活方便。」

  電力高工燕女士雖然已年近五旬,但一點兒不落伍:「我自己就買了車,想去哪兒都非常方便。」首師二附中的亓老師無比感慨地說:「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們都說,轎車不可能進入普通家庭,現在看看,滿大街都是私人轎車了!」


  六十年,彈指一揮間。新中國如同一個英姿勃發的青年,一路昂首健步行來,引無數人駐足。衣食住行的巨變只是共和國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我們偉大的祖國,正邁步在高速發展的康庄大道上!

    (以上內容由人民網記者伊鑫、胡微微、厲嬌、秦晶、李璐穎、馬麗婭、袁健、肖玲採訪  肖玲執筆   數字來自政府工作報告及各相關部委廳局統計數據) (責任編輯:虞兮)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16

主題

1249

帖子

26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3
沙發
外賣郎阿笨 發表於 2009-9-30 08:22 | 只看該作者
從猴子變成人,對於其他猴子來說,是夠幸運的。但學習遵守人類的生活規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6

主題

7346

帖子

168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4

積分
1681
3
amely7777 發表於 2009-9-30 08:57 | 只看該作者
從猴子變成人,對於其他猴子來說,是夠幸運的。但學習遵守人類的生活規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外賣郎阿笨 發表於 2009-9-30 08:22

去和你同類宣傳宣傳.讓它們變成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8

主題

4821

帖子

4770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70
4
海外憤青 發表於 2009-9-30 08:59 | 只看該作者
從猴子變成人,對於其他猴子來說,是夠幸運的。但學習遵守人類的生活規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外賣郎阿笨 發表於 2009-9-30 08:22
你這個猴子,兩天沒見,大家都想你,一呼你還真跳出來了,好乖巧的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900

帖子

39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91
5
lyazh 發表於 2009-10-1 00:07 | 只看該作者
什麼百姓眼裡的甲子,可以問問以前民國政府時期的工人階級的待遇,就知道現在中共的盤剝超過歷朝歷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2 05: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