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專家:俄已破解蘇27隱身性能最大障礙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9-8-30 20: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航空周刊》集團《國際防務技術》主編Bill Sweetman在8月25日發表了題為《隱身蘇霍伊》的文章,分析了蘇霍伊戰機,尤其是蘇-35戰機在隱身方面與電子戰方面的改進,以及兩者配合(低雷達截面與阻塞干擾)對空戰所帶來的影響。

  作者表示,在2003年出席隸屬於俄羅斯科學院的電磁理論與應用管理研究院(ITAE)的會議時,ITAE發表了關於測試雷達截面(RCS)軟體與測試飛機RCS的方法等的詳細的論文。ITAE同時對低雷達發射材料。所有的研究都針對減少蘇-27飛機的雷達反射面。在ITAE公布的圖像中還有708號蘇-27M飛機進行RCS測試的照片。而708號機是蘇-35S飛機的驗證機之一。

  ITAE的報道顯示,俄羅斯的科學家們已經解決了蘇霍伊蘇-27系列飛機隱身性能最大的障礙——沒有遮攔的直通發動機壓氣機的進氣道。與超級大黃蜂在進氣道內安裝雷達波阻擋物(有被吸入發動機的危險)的解決辦法不同,ITAE將雷達吸波材料塗在了第一級壓氣機葉片上。其他雷達吸波材料的應用包括座艙蓋金屬鍍膜與導彈彈體上雷達吸波材料噴漆處理。

  此外,ITAE還試驗了等離子隱身技術,裝置安裝在雷達天線前部。但公布的細節很少。可能等離子發生器裝在一種絕緣材料包裝內,並且可以在極短時間內開關(10餘個一百萬分之一苗內),這樣在雷達工作時等離子隱身裝置關閉,以便不干擾雷達工作,在雷達不工作時打開。但與雷達吸波材料應用相比,這項技術看起來並不那麼成熟。

  據《航空周刊》集團《國際防務技術》主編Bill Sweetman對俄羅斯航空工業相關與會者的採訪稱,大約100架蘇霍伊戰機進行了這種隱身改進。

  當然,這些技術並不是獨一無二的,美國超級大黃蜂,歐洲戰鬥機都有類似的隱身措施。但作者稱,當考慮到到蘇-35戰機採用的新型阻塞電子干擾組件,事情就不同了。

  阻塞電子干擾與減少了雷達反射面積是高度協同的技術。燒穿距離(burn-through range.即為目標電子干擾系統不能對我方火控雷達進行有效干擾的距離,因為干擾功率已經比雷達回波小了)與探測距離相比,隨著雷達反射面積的減小而下降的速度快的多。

  雖然一些導彈可以在受到干擾時運用「跟蹤干擾源」的模式打擊目標,但導彈的智能程度必須和對方干擾機的頻率捷變更加高超,而這點是很難確定的。 新型的干擾機採用固態定向發射單元與數字無線電頻率記憶(digital RF memory, DRFM)系統,這樣可以在十億分之一妙內把同樣頻率的無線來波發射回去,這種干擾方式對任何對手來說都非常棘手。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176

主題

7346

帖子

168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4

積分
1681
沙發
amely7777 發表於 2009-8-31 03:1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5 11: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