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包煙的稅收清單:80%是稅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09-07-02                 21世紀經濟報道(廣州) 

煙稅上調,涉及到一系列利益調整和博弈,工業利潤和商業利潤的拉鋸、中央和地方的博弈,都需要高超的平衡術。


我國大幅度提高煙產品消費稅 最高提至56%


「一包煙,80%是稅。」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

煙草業最大頭的消費稅稅率上調后,預計將為國庫帶來600億左右的稅收。這相當於去年全年稅收的1%。財政部和國稅總局的文件也明言,此舉是「為了適當增加財政收入,完善煙產品消費稅」。

一位煙草公司財務科科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假如一包煙的生產成本是100元(包括原材料、人工),此次加稅後,按甲類香煙56%的消費稅率來算,加上消費稅56元,這包煙的最低出廠價就是156元,還有增值稅156×17%=26.52元,流轉稅(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26.52×(7%+3%)=2.652元。煙廠要納的稅就是85.2元。

這包煙調撥到煙草公司,進行批發銷售。商業公司至少要加價15%的利潤。因此,在商業環節,它要上的增值稅為(156+156×15%)×17%=30.5元,流轉稅為3.05元。此次稅率調整,捲煙批發環節首次被征以5%的消費稅,這包煙還要上一次消費稅8.97元。

從出廠到批發,不包括採購煙葉的稅在內,這包煙納稅127.72元。但這只是理論上的演算法,上述人士稱,如果是省市的煙草公司,在批發給區縣煙草公司時,同樣還要層層加稅。年終,這包煙還要攤上有利潤的商業公司的企業所得稅。生產成本加上這些稅,才是這包煙到零售客戶的價格。「一般來說,等零售戶加價10%左右到消費者手裡,這包煙已賣到兩百多塊了。」他說。

「為了適當增加財政收入,完善煙產品消費稅。」這是這次上調煙草消費稅文件中的表述。

國家煙草專賣局要求,這次加稅,不把價格轉嫁到消費者頭上,而是內部自行消化。「煙草業油膩大,這次不過是把部分利潤轉為了稅收,對員工的收入分配也不會造成什麼影響。」一內部人士稱。

預計增加的600億元煙稅如何通過內部消化?煙草業利潤減少帶來的中央和地方利益分配矛盾如何解決?這不僅關係到煙草行業格局的變化,更關係在中國,「煙財政」占較大比例的財稅體制里,中央和地方的平衡術。

遏制「天價煙」

三峽捲煙廠雪茄分廠辦公室主任許戈倫這幾天正忙著補稅,新的消費稅率執行后,廠里生產的5塊錢以下的機制雪茄已經限產了。

三峽捲煙廠隸屬武煙集團,是全國最大的雪茄生產企業之一,去年,其生產的手卷雪茄200萬支,佔據了國產高檔雪茄的最大份額,實現銷售收入9000萬元,上繳稅金3000萬元,首次實現盈利。

「按新稅制,機制雪茄要虧損。」6月20日,許戈倫在電話里告訴記者,加了稅後,要賣到七八元一包才有利潤,但這價格不能隨便漲上去。

許指的是從5月1日起,雪茄煙的消費稅率調整為36%,原來只有25%。

「這樣一來,調撥價在5塊以上的雪茄勉強可以盈利。企業只有靠降低原材料消耗、內部挖潛來過冬。「許說,算下來,今年企業至少減少100萬元的利潤。本來中國雪茄煙市場就待培育,這下廠家的壓力更大了。

除了雪茄煙整體稅賦增加,中國大多數農民吸的低檔煙日子也更加難過。

大豐收是幾家煙廠共享的一個低檔煙品牌。消費稅率和雪茄煙一樣,比原來提高了6%。算下來,單箱稅賦增加了208元。

由於單箱利潤低,不少廠家往往是為了完成任務才接低檔煙的活兒,但最大的煙民群體恰恰於此。為此,國家往往不得不「倒貼錢」鼓勵煙廠生產低檔煙。

於是,一個悖論產生:如果國家加稅,是希望拿走更多低檔煙和產量很小的雪茄煙的利潤,隨後更大金額的補貼豈不形成惡性循環?

高檔煙,包括「天價煙」,才是這次真正的納稅大戶。

按新的消費稅政策,甲乙類煙標準重新調整:每條調撥價在70元以上的煙才算甲類煙,按最高56%的消費稅率來徵收,比原來提高了11%;調撥價在70塊錢以下為乙類煙,比原來提高6%。原來甲乙類煙劃分標準是50元。

國家煙草專賣局規定,調撥價在70元/條以上的煙稱為一類煙,進到零售市場,價格通常已到100元以上,被人們習慣稱為高檔煙。

「以湖南中煙為例,這次加稅貢獻最大的是芙蓉王和白沙(和天下)。按新的劃分標準,它們被調為高檔煙,稅率調高了。芙蓉王光每年的增值稅有100多億元,消費稅最少也有好幾億元。至於其他20多個規格,調撥價大都下調,貢獻的利潤並不大。」6月25日,湖南常德市國稅局流轉稅科長周文鋒告訴本報記者。

「天價煙」則以價格昂貴而得名。去年開始,不少超高檔煙驚現市場。泰山(儒風)、雲煙(軟禮印象)、典藏金聖、境界玉溪等,零售價都在1000元/條上下浮動。黃鶴樓1800元/條,紅河道甚至達到2300元/條!

業內人士稱,從去年下半年起,國家局將所有國產捲煙的批發價格調整到900元/條以下,嚴令禁止千元煙出現。然後,再通過這次消費稅改革,苛以重稅。

「去年,全國煙草稅利比2007年增加600多億元,主要來源於中高檔煙的高利潤。在天價煙的消費方式中,又以禮品煙居多。今年,國家財政減少的情況下,擠掉這些煙的利潤,也是合情合理。」業內人士評價。

擠占商業公司利潤

暴利在高檔煙。但在煙草的鏈條上,一包煙最大的利潤由哪個環節取得?答案是煙草商業公司。

「你聽說過生產煙的有比賣煙的富嗎?」一位省級煙草專賣局的處長反問道。

來自統計部門的數據顯示,2008年湖南捲煙工業利潤40億元,商業利潤是48億元左右。就全國來說,2008年全國煙草商業利潤是工業利潤的1.6倍。今年1-4月,全國省級煙草工業企業中,有的出現利潤負增長,但全國煙草商業企業除廣東和深圳外,利潤增幅都在兩位數以上。

賣煙的為何比產煙的有錢?

煙草工業有著先天的「不足」。新華社首席煙草經濟分析師徐雲波說,稅賦最大的一塊消費稅在工廠就征了。煙廠是「毛多肉少」,稅利中近3/4都是稅金,而商業企業是「毛少肉多」,超過3/4是利潤。

除了稅上得少,商業公司還有著比煙廠更豐厚的毛利。「商業公司進的煙有利潤才賣,可工業公司要執行國家生產計劃,哪怕不賺錢的煙也要賣。比如低檔煙,廠家生產一箱煙可能才賺100多元錢,出廠價還不夠上稅,但商業公司是加價賣,再怎麼也有利潤。」前述處長說,批發毛利最高可達50%。

除了明的,還有暗的。專賣體制下,煙廠往往要給煙草公司很多好處,比如促銷費、補點費、打假費等,這就是行業「潛規則"。

這次加稅,國家意在擠占煙草商業公司的利潤。

消費稅首次向流通環節開刀。國家按批髮捲煙銷售額(不含增值稅)的5%計征消費稅。

降低批發毛利率。一條中華煙(硬),原來商業公司的進價是187.2元,批發價高達360元!現在,按國家下發的有關通知,中華煙的批發毛利率調低到34%。中華煙(硬)/條含稅調撥價提高到237.6元。這樣一來,商業公司賣一條中華煙(硬)的毛利減少了50.4元,中華煙(軟)則每條少賺122元。

重慶市煙草公司銷售公司副經理劉文彥告訴記者,今年該市商業系統估計減少利潤5-6億元,上繳稅金是去年的兩倍。

從全國來看,煙草商業公司利潤跳水后,僅這項,可以讓國家一年可從煙草商業公司多收200億元左右的稅。

對煙草業加稅這開了一個好頭。對壟斷性質的商業公司,比如電信、電力、石油等行業,往往比生產環節利潤更高,應借征消費稅來進行結構調整,利益重新分配,為國家財政多做貢獻。

中央地方平衡術

一包煙在工廠和商業公司先後納稅後,最終的利益如何在中央和地方分配,卻是一大難題。

消費稅屬於中央稅種,通過國稅部門統一徵收后全部上繳國庫。由於消費稅主要由煙草系統的利潤轉化而成。消費稅增加,意味著利潤減少了,企業所得稅也跟著減少,而企業所得稅是中央和地方共享稅種。這將直接影響到地稅利益。

消費稅不得不加征。國家稅收排行榜「油煙味」一直很重。「整個煙草行業擁有5000億資產和6000萬從業人員,每年給國家貢獻近1/10的財政收入。」中國社科院工經所陳樹勛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國家財政增長下降,提高煙酒這樣的高利潤行業來補缺。

但對於一些依賴煙草的地方政府來說,這是需要面對的難題。由於煙草增值空間大,不少省份和地區形成了「煙財政」。如雲南,煙草稅利一度占其財政收入的70%左右。

雲南中煙工業公司辦公室晏江告訴記者,去年,雲南煙草共實現工商稅利760億元,占省財政的40%,仍是第一大支柱產業。記者在雲南採訪得知,每個地市州都有分管煙草的副職,「煙縣長」是基層搶得最厲害的「寶座」。

在當地流傳的笑話是,雲南省國稅局的官員日子也比別處好過,幾個大煙廠的稅一下就征了,不像有些行業,征100元的稅,要耗費很大的徵稅成本。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國家向「煙口袋」伸手時,雲南省政府就深感壓力之大。

這次煙草業增加消費稅率,如何做到中央增收,地方不減收?這也是需要考量的平衡術。

雲南省國稅局的消息說,這次加稅,雲南省大體將增加22億元的消費稅,全部上繳中央。由於利潤減少,少征企業所得稅5億元,減少增值稅8000萬元。按照企業所得稅中央和地方60%:40%,增值稅75%:25%的分享比例,雲南將減少近2.3億元稅收。

「地方利益可以通過兩種辦法來保證。一是財政轉移支付。2002年前,雲南省每年的煙草稅收通過『兩稅』(消費稅和增值稅)上划中央,貢獻大於中央返還的收益。近兩年,雲南基本『兩稅』上交多少,中央又撥回多少。」6月28日,雲南財經大學財稅研究所所長張麗華告訴本報記者。

「二是通過產業政策爭項目,錢又回來了。」張麗華說。

湖南常德市國稅局流轉稅科長周文鋒則告訴記者, 5月1日至6月15日,常德市煙草公司入庫消費稅1258萬元,預計全年1.4億元,全省煙草商業系統增加消費稅在15億元左右。「國稅局領導說,中央會用補貼把地方減少的稅收補足。」

「但是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博弈始終存在。」張麗華說,1994年國家實行分稅製取代了財政包干制,稅收立法權和決策權集中在中央,在利益分配上,中央佔優勢,地方處於弱勢。

「比如這次消費稅的加征,要不要人大通過?中央正把財力一步步上收,地方仍然非常缺錢。儘管下一步財稅體制改革提到,地方稅收體系的主要稅種可能是財產稅或物業稅,但徵收非常複雜。」張麗華表示。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蘇明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關於消費稅目前中國還沒有立法,只有1994年國務院頒發的條例,調整可以通過頒布文件解決。目前,在財政收入上,中央確實是拿大頭。中央和地方是53:47。

「但在財政支出上,解決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主要靠轉移支付來彌補。去年,中央就轉移支付了28000億元給地方,基本滿足了地方需要。」蘇明表示。

目前,整體的財稅體制改革還沒出台,在收入劃分上,中央收入是適當降低,還是擴大轉移支付的規模?

「要擴大地方財政收入肯定不能光靠煙草,徵收物業稅和財產稅既可以增加地方稅收,又可以調節收入差距,是下一步財稅體制改革的方向。」蘇明告訴本報記者。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文靜)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沙發
zjd713 發表於 2009-7-2 15:4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zjd713 於 2009-7-2 16:08 編輯

比加拿大的煙酒稅低了很多,中國煙民太多,既不利於健康也不利於環境,上稅是一種方法。按照國外慣例提高煙稅不見得增加財政收入,但是一定會減少煙民。

政策調整后,甲類香煙的消費稅從價稅率由原來的45%調整至56%,乙類香煙由30%調整至36%,雪茄煙由25%調整至36%。與此同時,原來的甲乙類香煙劃分標準也進行了調整,原來50元的分界線上浮至70元,即每標準條(200支)調撥價格在70元(不含增值稅)以上(含70元)的捲煙為甲類捲煙,低於此價格的為乙類捲煙。

另外文章的這位所謂的「煙草公司財務科科長」好像連增值稅的概念還沒有搞清楚,需要補課,增值稅是有抵扣的,顧名思義只對增值部分上稅,這是常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8: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