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水滸傳官職古今對照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09年7月1日

一)中樞
  1)皇帝宋徽宗 – 領導核心

   建國以來,我國共有4代領導核心,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雖然國家元首是國家主席,黨的最高職位是總書記,但查4位領導核心均不一定兼任這兩職。而真正標誌性的職位是軍委主席,這一等同於三軍總司令的職位。看一個新的領導核心是否確立,主要還是看他是否已經接任了軍委主席一職。但是將皇帝對應為軍委主席,總是覺得不倫不類,所以就將皇帝對應為國家領導核心。
  
  2)太師蔡京 – 總書記兼軍委副主席,政治局常委

   太師是三師(太師、太傅、太保)之一,正一品,高於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一的宰相,最初只是個加官、表示地位尊崇,但到了徽宗政和(1111-1118年)年間,就變成了個實權位子。宋代的宰相名稱繁多,按時期不同,有「中書侍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尚書左、右僕射」、還有「中書侍郎」、「太宰」等。比如蔡京在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就當過「司空行尚書左僕射」這個宰相的職位。哲宗時,又設立了「平章軍國重事」一職,在宰相之上。而後蔡京升為「太師總三省事」,等同於「平章軍國重事」,顯然水滸中蔡京的太師職位要高於宰相(宋史上,政和末、宣和初宰相叫做「太宰」,先是余深,後為王黼)。如果將宰相對應於國務院總理的話,蔡京的位子就應該在總理和領導核心之間。所以無齋主人就將太師對應於總書記,這個高於總理、但在不兼任軍委主席時、又低於國家最高領導核心的位子。同樣從蔡京能夠通過樞密院破格提拔關勝來看,樞密院實際上受蔡京節制,所以應該還兼一個軍委副主席的位子。
  
  3)樞密使童貫 –總參謀長上將兼軍委委員,政治局委員

   樞密院同中書省分立並稱二府,樞密使主軍而宰相則主政。宋史上說「樞密院掌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出納密命,以佐邦治。」,樞密使相當於副宰相的級別,從一品。樞密院下設宣徵院和殿前、馬軍、步軍三衙,三衙掌管國家的正規軍禁軍,似乎集總參和國防部的職能於一身。但是樞密院有個缺點就是有軍令權,但無統兵權。簡單說,樞密院如有軍事需要可調集***安排將領,但不具體統帥***。所以職能上更像總參謀部,何況樞密使的地位應該是副總理級,要高於國防部長這個內閣部長職位。所以無齋主人將樞密院對應於總參謀部,樞密使對應於總參謀長兼軍委委員、上將軍銜。
  
  4)殿帥府太尉高俅 – 國防部長上將,政治局委員

   太尉是三公之一,正二品,高於節度使的從二品。元豐改制后,太尉為武散官第一級,所以應該對應為上將。查宋史並無殿帥府這一建制,當然也不存在殿帥府太尉一職了。但是看水滸上高俅的職能,似乎又掌控國家正規軍禁軍,80萬禁軍教頭林沖、王進都是他下屬,身為制使的楊志也是他的部下。而後高俅能節制10節度使(相當於大軍區級上將司令員)征討梁山。水滸上也說,高俅帳下牙將極多。可見不同於樞密院,高俅的殿帥府是實際掌控統兵權的,但沒有調兵的權利(樞密院的許可權),類似傳統兵部的職能,所以就將高俅的職位對應為國防部長。雖然北宋有兵部這個設置,但從水滸上看,好像這個兵部形同虛設,所有跟軍事相關的事宜,不是通過樞密院就是殿帥府。所以無齋主人將殿帥府對應為國防部。
  
  5)殿前太尉宿元景 –部長級高官,上將,政治局委員

   宿太尉是後來梁山在朝中的奧援,身為太尉至少是個上將。水滸上說他是宋徽宗的近侍,寸步不離的人,也是作為蔡京童貫高俅的政敵出現的。殿前二字不知道如何解,若指樞密院下的殿前司的話,最高長官應該是殿前都指揮使,從二品的大官,相當於東京衛戍***司令。但看水滸上的描寫,宿元景不像是童貫的屬下,職能上更像個文官,具體什麼職位不詳,但至少應該是個部長級的人物。
  
   宋代太尉,又是對高級武官的尊稱,但看高俅和宿元景的太尉,應該是實職。但後來李逵大鬧東京李師師家時,那個楊太尉的「太尉」,可能就是個尊稱了。
  
   蔡京、高俅、童貫、宿元景,均有權力在御前會議上說話,所以均為政治局委員以上的身份,蔡京的太師應該相當於政治局常委。
  
  (二)地方官職

   宋代吸取唐朝和五代節度使尾大不掉、藩鎮割據的局面,加強了中央集權,地方行政上分路、州、縣三級,但是路一級諸司並立、各有統屬,雖然路轉運使地位最高,但並不存在一個最高行政長官。這就好比,雖然有河北省的行政區,但不設立一個省政府機構,而由中央直接管轄河北省財政廳,公安廳等下屬機構。所以地方上的最高的行政機構實際上是州。與州同級的行政區域,還有府、軍、監。府的地位略高於州,宋代在比較重要的州設府,軍是軍事重地,監設在有重要資源的地點。中央直接委派州縣的長官。一般來說,中央派往的地方官在中樞都另有(寄祿)官名,到地方上稱「知某州軍事」、「知某府事」或「知某縣事」,宋史上說:「宋初革五季之患,召諸鎮節度會於京師,賜第以留之,分命朝臣出守列郡,號權知軍州事,軍謂兵,州謂民政焉。其後,文武官參為知州軍事,二品以上及帶中書、樞密院、宣徽使職事,稱判某府、州、軍、監。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軍、監亦如之」。
  
  1)北京大名府留守司梁世傑 – 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兼大名軍區上將總政委
  大名府為北宋的4京之一,地位特殊,又是北疆重鎮,對金遼的前線。所以本身行政級別就高於一般的州府。留守司高於大名府尹,亦可兼府尹。北宋置留守司的四京為,東京開封、西京河南(今河南洛陽市)、南京應天(今河南商丘市)、北京大名(今河北大名縣)。留守司又可兼府尹,比方說,宋室南渡之初,原天下兵馬副元帥宗澤(大元帥是康王趙構,即南宋高宗)為東京留守兼開封府尹,全權掌管北方抗金事宜。
  
  留守司地位極高,宋史上記載,「親王、樞密使、留守、節度使兼侍中、中書令、同平章事者,皆謂之使相」。樞密使,節度使兼侍中,中書令等都是宰相級的官員。這也就是為什麼人稱梁世傑為梁中書,「中書」,就是指中書省(相當於國務院)的中書,留守又與樞密使等同、稱「使相」。因此留守是個相當於副總理級的高官,高於一般省部級的官員。
  
   留守司是集民政和軍事大權為一體的,水滸上也說「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現今體制,省(直轄市)委書記已是地方上的最高文官,我國曾經有過大局書記(比如東北局,華東局) 的設置,對應於留守司文官職能可能更妥切。但這個設置現今已經撤銷,所以文職上只能委屈梁中書為省級市的市委書記了。不過為了表現梁中書的副總理級地位,就給他加了個政治局委員頭銜,(現在的上海、北京市委書記多半也兼政治局委員)。大名府是相當於省級的行政單位,大名軍區則相應為省級軍區,而大名軍區的軍事主官(大名府兵馬總管)亦要受留守司節制。為了體現梁中書副總理級的地位,所以就在省級大名軍區上面虛設一個正大軍區級北京軍區的上將總政委一職來體現這一點。
  
   每年10萬貫(30萬人民幣)送蔡京的生辰綱,也符合梁中書位高權大的身份,否則要僅僅是個知府級別的,就算再能刮地皮,也難以負擔吧!
  
  2)東京開封府藤府尹 – 首都市長 (正省級)

   東京開封府是北宋首都,開封府尹是從三品的高官。相當於今天的直轄市北京市長。宋代開封府尹位置極為重要,一般儲君繼位前都要擔任這個位子歷練一下。
  
  3)大名府尹王太守 – 省級市(直轄市)市長 (正省級)
   北宋四京地位相當,三京府尹同於首都開封府尹,也是從三品的高官。如果將州按其職能對應為現在地市一級的話,大名府就應該比較東京開封府相當於現在的省級直轄市(如上海,天津等)。所以王太守的級別高於一般知府知州,宋史上也有,「政和三年,資政殿大學士鄧洵武言:河南、應天、大名府號陪京,乞依開封制,正尹、少之名。從之」。可見大名府的地位等同於東京開封府。宋代,大名府尹可以兼北京留守司公事,但水滸上,大名府尹王太守沒有這個兼職,梁中書的留守司應該是中央特派的、地位要高於大名府尹。
  
  4)知府,東平府知府陳文昭等 – 副省級市市長

   還有青州知府慕容彥達,高唐州知府高廉,江州知府蔡德章,濟州府知府張叔夜等(查宋史地理志,青州、江洲、濟州是州而不是府,高唐州宋代實際上叫做博州,也是個州不是府)。宋代在重要的地區設府,府的地位高於一般的州,所以以州為地市一級,府應該算副省級行政級別。府的最高長官知府應相當於副省級市的市長。知府低於北西南三京留守司和東京開封府尹,但高於知州,一般由相當於正五品官以上的京官擔任。超過二品的京官被下放到地方就不叫知府了,而叫做「判某某府」。
  
  5)知州,泰安州知州 – 地級市市長
   按照州的職能,應該等同於現在的地市一級的行政級別。看施大爺恐怕也未必弄得清知府與知州的區別。水滸上出現的州一級地方官幾乎均為知府,只有74回燕青去泰安州參加相撲比賽的時候,出現過一個無名的泰安州知州。宋史上有州刺史一職為從五品,知州應相當於刺史,一般由從五品京官擔任。
  
  6)通判黃文炳 – 副市長

   通判為知州、知府的副手,所以對應為副市長。舉報宋江的反詩給蔡九知府的黃文炳就是卸任的通判。通判一般由從六品京官中委派。
  
   無論知府、知州還是通判,理論上都算是臨時性的差遣,不是常設官職。擔任知府、知州和通判的官員的具體行政級別,是由他們的寄祿官或散官階反映出來。上面所說的正五品知府、從五品知州、和從六品通判只是個大致情形。作為臨時性差遣的知府、知州、通判等,並沒有確定的品秩。比方說,知州可以是低為七品,也可以高為三品。舉個例子,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蘇東坡貶官後起復以正七品的朝奉郎知登州,而在哲宗元祐四年(1089),蘇東坡則以正三品的龍圖閣學士知杭州。
  
  7)知縣, 鄆城縣知縣時文彬 – 縣長

  宋代的縣按人口多少分為赤縣(京城內,好比現在直轄市下面的區),畿縣(京城外,好比現在直轄市下面的縣),望縣(四千戶以上),緊縣(三千戶以上),上縣(二千戶以上),中縣(千戶以上),中下縣(不中千戶),下縣(五百戶以下)。從轄地大小上來看,同現在的縣差不多(宋史地理志,宣和四年,全國共有1234個縣,基本數量上與漢族本土18省的縣的數量相當)。查宋史,東京的赤縣縣令為正七品,另外三京的赤縣縣令和所有畿縣縣令為正八品,其餘縣令均為從八品。不過縣令與州刺史一樣都是虛職,真正執掌縣政大權的是中央委派的知縣。
  
  與知府、知州類似,知縣也是個臨時性差遣,若京官知某縣,其品秩也未必一定是從八品,根據其寄祿官可以高也可以低。比方說包青天包拯,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中進士后的第一個官職是「大理評事,出知建昌縣」,大理評事是正八品的寄祿官,要高於建昌(今江西永修)縣令的從八品。
  
  雖然一般知縣在宋代只是個八品左右的小官,不過我們還是根據其職能和所轄區域對應為今天的縣長(正處級)一職。
  
  8)都管 – 秘書
   梁中書派楊志往東京的押運生辰綱時,派了個謝都管,相當於梁中書的秘書,考慮到梁中書的級別比較高,謝都管可能至少是個副處級。
  
  9)押司宋江 – 鄆城縣政府正科級***
   押司主要從事縣府的文書工作,是吏途。低於副縣級的縣丞,縣尉,主簿。但看縣長時文彬對宋江比較倚重而且交好,而且地方上呼風喚雨,宋江的職位在鄆城縣政府裡面也不會太低。以縣為處級,宋押司為一個正科級縣府***還是比較合理的。
  
  10) 保正晁蓋 – 村長 (相當於排級)

   大宋最小的官,比鄉長還小。

  (三)地方官職 - 公檢法系統 (以下基本均是吏途)

  1)三都緝捕使臣,觀察何濤 – 市公安局局長 (正處級)
   宋史上觀察、使臣都是從八品的小官,相當於縣令。看水滸上的描寫,這個觀察似乎地位也不是很高。知府說要發配就發配。三都緝捕使臣,看名字就像個公安局長的角色。何濤的具體工作就像個公安局長。生辰綱一案,中央和外省高官巨款在本地被劫,市長當然要壓公安局長儘快破案了,也不可能越級去壓公安局下面的一個小幹警。地級市的公安局長應相當於正處級。
  
  2)都頭武松、朱仝、雷橫、李雲 – 縣公安局刑警隊長 (正股級)

   都頭的職能就是抓捕犯罪分子,下面還有土兵。雖然縣公安局長一般是由縣尉(副縣長)兼任的,但縣下面的局應該是正科級的,再下面的刑警隊則應相當於股(連)級。
  
  3)公人董超、薛霸、張千、李萬等 – 普通公安幹警

   還有很多無名無姓的,在政府部門工作的普通***都叫作公人,沒有行政職位。
  
  4)孔目 – 檢察長 (正處級)

   孔目是個吏途,相當於各級政府的辦事人員。梁山上的裴宣當過這個官。水滸中好漢吃官司時,公訴狀均由孔目提出,判詞也由孔目決定。從水滸上描寫的孔目來看,相當於一個檢察長的角色。宋代法官的職能是由知府、知州兼的。地市一級的檢察長應相當於正處級。
  
  5)州兩院節級戴宗、楊雄、蔡福 – 市監獄長 (正處級)

   看水滸上的描寫,兩院節級又稱院長相當於現代的市監獄長。宋代的監獄長似乎還兼任劊子手,楊雄,蔡福都有這個兼差,從這點看節級的地位又不高。地市一級的監獄長應該是正處級。蔡福身為大名府的監獄長,地位應該更高點。
  
   當然這是個吏途,跟縣長的正處級相差之大不可同日而語。其實今天也類似,一般來說,監獄長仕途上很難再能往上發展。但如果是縣長,還是有可能將來升到市長、省長、甚至中央的。
  
  6)鄆城縣當牢節級朱仝 – 縣監獄長 (正科級)

   縣一級監獄長應相當於正科級。朱仝是從都頭(正股級縣公安局刑警隊長)任上提拔到這個位置的,也算合理。
  
  7)管營,施恩的父親 – 勞改大隊長 (正科級)

   相當於勞改營的最高領導勞改大隊長。水滸上的描寫,地位上要低於兩院節級,所以相當於正科級。施恩的父親為安平寨管營,似乎一個州內不止一個勞改營。
  
  8)差撥 – 勞改隊長 (股級)

   陷害林沖而被林沖在山神廟殺了的那個差撥就是這個官。管營的屬下,相當於勞改隊長,具體管理犯人的***。正股級。
  
  9)押獄蔡慶,牢子李逵、樂和 – 監獄看守 (普通***)

   監獄里的普通看守。似乎押獄地位要高於牢子,但都是普通***沒有行政職位。

  (四)軍職

  1)節度使 – 正大軍區司令員上將

   高俅征討梁山的十個節度使如王煥徐京王文德等人。節度使級別很高,從二品,相當於正大軍區司令級別,高於路安撫使和州府的兵馬總管,地位尊崇、是宋代武將的最高榮譽。俸祿每月400貫(12萬人民幣)甚至高於宰相的300貫(9萬人民幣)。唐五代節度使權高位重,但宋代中央直接控制各州軍事,這個大軍區建制(節度州)名存實亡,雖然級別很高但沒有實權,也並不到各州實際統兵。從水滸的具體描寫來看,高俅率十節度使攻打梁山時,每個節度使能控制的人馬也不過一萬人這個師級的軍事單位。
  
  2)領兵指揮使關勝 – 野戰軍少將軍長

  查宋史,都指揮使不過正五品。所以指揮使最多也就是個從五品。按前面梁中書大名府閱兵時的序列,指揮使應高於團練使,但低於都監,所以差不多是個上校旅長(副師)的位子。但根據宋史兵志,一個指揮使不過下轄500人,這樣看連個副師級都未必有,這兒我們仍以施大爺的說法為準。
  
   從水滸上看,蔡京將關勝從巡檢司提拔到領兵指揮使這個職位,讓他去救援被梁山所圍的自己女婿的大名府。考慮到一萬五千精銳這個量級超過一個師的建制,而且身為陸軍上將(步軍太尉,從二品)的段常來負責關勝***的後勤、充當監軍,總參少將高參(防禦使、從五品)的宣贊受其節制,由此可見,關勝這個領兵指揮使至少應該是少將軍長的級別。
  
   從宋史上看,武將五品在宋代算很高的軍職了,元豐改制后的武散官共52階,除第一級的太尉是正二品外,第二級的通侍大夫就僅為正五品。而武將大部分的官職(幾十個級別)集中在五品到九品之間,從二品的節度使下面一級就是正四品的承宣使,再下面的兩級就是正五品的觀察使和從五品的防禦使了。
  
   一種合理的解釋為,加上定語的指揮使(如領兵,兵馬,親軍),地位要大大高於普通的指揮使,相當於正五品的都指揮使。比如漢代的將軍是個中級軍官,但加上車騎兩字,車騎將軍就是一品大員了。以此類推,普通指揮使為上校正旅(副師),但領兵指揮使就是少將正軍級了。
  
  3)汝寧州都統制呼延灼 – 野戰軍駐汝寧地區少將軍長

   宋史上,「舊制,出師征討,諸將不相統一,則拔一人為都統制以總之,未為官稱也,建炎初,置御營司,擢王淵為都統制,名官自此始。」由此可見,都統制實際上是南宋高宗建炎年間(1127-1130年)才開始設立的官職。都統制下面有副都統制,再下面有統制和統領。率領朝廷正規軍駐守各州並在前面冠上州名。好比現在38集團軍駐守保定,就叫做保定38集團軍軍長一樣。都統制要高於統制。所以如果我們認為統製為正師級的話,都統制應相當於少將軍長。從水滸上看呼延灼雖然本部只有5000人,但是有3000連環馬,算是個高科技裝備的重裝***,好比現在一個坦克軍,人數雖然少,但是質量卻不低,維持費用也比一般的一個步兵軍要高多了。
  
   都統制高於統制還可以參考高俅率10節度攻打梁山時,所帶的水軍都統制劉夢龍,就是因為西川峽江討賊有功,從統制升上來的。
  
  4)衙門防禦使保義宣贊 – 總參謀部少將高級參謀 (副軍級)

  宋史上,防禦使為從五品,是高級武官,從防禦使到節度使僅3級(正五品的觀察使,正四品的承宣使,從二品的節度使),薪水每月200貫(6萬人民幣),相當於參知政事(副總理)的工資,至少應該是個少將副軍的職位。看宣贊在蔡京召開的軍事會議上能發言並為蔡京採納,也說明其級別不會很低。而且宣贊說關勝「屈在下僚」,以少將的身份這樣說一個上校也算合理。防禦使是個虛職,水滸上又說他」不得重用「,而且同童貫不睦,因而應該是個閑差。因宣贊在樞密院任職,所以對應為總參副軍級少將高參。
  
  5)大名府都監聞達、李成 - 大名軍區少將副司令 (副軍級)

   查宋史,「路分都監 掌本路禁旅屯戍、邊防、訓練之政令,以肅清所部。州府以下都監,皆掌其本城屯駐、兵甲、訓練、差使之事,資淺者為監押「。都監分成兩種,路分都監和州府都監。前面說過大名府是相當於省一級的軍區,宋史中亦稱大名府為大名府路,軍事最高長官應該是大名府正兵馬總管,所以大名府都監應該是相當於兵馬副總管。少將副軍職。看水滸的描寫,梁中書閱兵時,其他將領階下分立兩旁,而聞達、李成站在梁中書身邊,也顯示出他們地位遠高於指揮使,團練使等一眾軍官。
  
  6)青州兵馬總管、統制秦明 – 大校師長兼青州軍分區司令

   兵馬總管和統制是兩個不同職位。州兵馬總管掌管一州兵馬等同於軍分區司令。州軍分區司令應該低於都統制但高於都監,而都監高於正團級的團練使。州府是地市或副省一級的行政單位,所以相應的軍分區司令對應為大校正師級,應該是合理的。
  
   宋史上,兵馬總管實際上是應該由知府、知州等文官兼的。另設的武職應該是副兵馬總管。所謂「知州軍事」本身就包括軍事。但水滸上看,施大爺似乎將兵馬總管同知府、知州分離成兩個獨立的職位。除了明確寫明高唐州知府高廉兼任兵馬總管外,水滸中其他知府都沒有這個兼職。青州兵馬總管是秦明,也不是慕容知府兼的。所以這裡還是參照水滸的說法,也將這兩職分開。
  
   統制官則是朝廷派駐各地野戰軍***的軍官,在都統制和副都統制之下。看秦明同時身兼州兵馬總管,此兩職級別應等同。另外從都統製為少將軍長來看,統制官為大校師長也算合理。水滸上的統制官還有高俅手下的黨世雄、黨世英兄弟。
  
  7) 御前飛龍飛虎大將酆美、畢勝 – 大校師長

   童貫征討梁山時帶的十都監外,從御營挑選出來的兩將,級別上應高於都監,相當於統制,所以為大校師長。
  
  8)州府兵馬都監黃信、董平等 – 軍分區上校副司令 (副師級)

   州府都監高於團練使但低於州兵馬總管,應該是副師級。類比大名府都監,州府都監相當於州軍分區副師級上校副司令。這是黃信、董平上梁山前的職位。陷害武松的張蒙方都監,童貫鎮壓梁山帶的十個都監段鵬舉、陳翥等也是這個位置。
  
  9)團練使 –上校團長。

   梁山上韓滔、彭[王己]、單廷[王圭]、魏定國上梁山前就是這個位子。前面已經解釋過,水滸上的團練使,對應為上校正團。
   
  10)蒲東巡檢司–蒲東市警備區上校警備司令 (正團級)

   這是關勝最早的職位,宋史上關於巡檢司的記載是「巡檢司有沿邊溪峒都巡檢,或蕃漢都巡檢,或數州數縣管界、或一州一縣巡檢,掌訓治甲兵、巡邏州邑、擒捕盜賊事」。可見巡檢一職可大可小。而水滸上有首稱讚關勝的西江月中有一句,「蒲東郡內產豪英」,蒲東稱郡,那麼關勝這個巡檢司應該是州一級的,比照團練使,應該也是個上校正團的級別。
  
   雖然宣贊稱關勝當時「屈在下僚」。但考慮到軍事會議的級別,軍委副主席蔡京和軍委委員總參謀長童貫同時參加的高規格軍事會議中,討論的話題又是如何救援蔡京的女兒女婿,宣贊也不可能推薦職位太過低微的人。另外從關勝上梁山后招降單廷[王圭]、 魏定國兩位團練使的態度和口氣來看,關勝原先的級別也不會低於團練使。
  
   警備區上校司令略微有些牽強,巡檢司職能上更像民國時期的稅警團團長,但現在並沒有這個職位。
  
  11)金槍班教師徐寧 - 中央警衛局上校侍從武官 (正團級)

   從林沖對徐寧的談話來看,徐寧的地位應不低於林沖。而且徐寧家的排場看似也好於林沖。另外據宋史,金槍班屬殿前司,相當於皇家近衛隊,水滸上也說了徐寧要隨侍皇帝的。所以級別不會很低。徐寧作為皇家衛隊軍官,又是大內高手——相當於今天中南海保鏢的教官,至少應該是個上校正團的級別。
  
  12)行軍統領官凌振 – 炮兵營中校營長 (副團級)

   宋史上統領在副統制之下,下面有同統領和副統領。考慮到水滸中還有都統領一職高於統領,而且根據梁中書大名府閱兵的次序團練使下面兩級才到統領,所以統領是應該是個中校副團級別。凌振的炮兵營算是當時的高科技***,所以炮兵營長為副團職也說得過去。
  
  13)80萬禁軍教頭林沖、王進 - 國防部士兵訓練局中校教官 (副團級)

   禁軍是北宋正規軍的統稱,北宋後期禁軍紙面上的人數大約為60萬。80萬若單單指駐守東京***人數的話,那麼應該是個虛數,不可能有這麼多人。根據宋史,禁軍教頭是從士兵中選拔出來的。按現在的體制,除國防科大外,一般軍校校長不過就是個少將。林沖不過是個普通教頭(宋史上記載東京禁軍教頭有270人之多),上面還有都教頭,而且是訓練士兵的,地位也比不上今天的軍校教官,所以級別不會很高。
  
  但從水滸上描寫來看,林沖的職位也不會太過低微。這從高衙內同林沖相互認識,以及高俅派人騙林衝進入白虎節堂可以看出,林沖至少能跟上將國防部長高俅混個臉熟的。看林沖的家境,也差不多就是個中級軍官的樣子。要是級別很高,就顯得有些寒酸了。要是級別很低,林沖畢竟家有使女,隨手就能拿出1000貫買把刀,不是個低級軍官能輕易辦到的。而且林沖看似地位要比他的朋友虞侯陸謙高。綜合一下,無齋主人給了個中校副團的級別。
  
  14)殿帥府制使楊志 – 國防部中校副團級軍官

   楊志最早就是擔任這個職務押運花石綱。從梁中書閱兵的次序,可以看出制使低於團練使但高於統領使,所以是個中校副團級的位置。
  
  15)提轄魯達、索超、孫立等 – 少校營長

   另外,楊志到大名府同索超比武后也被提拔為提轄官。無齋主人以為提轄官應該是少校正營級的位子。理由如下,首先、索超同楊志比武,索超當時為正牌軍,下面至少還有個級別副牌軍,梁中書喜歡,於是同時將兩人提拔為提轄,正牌軍似乎應該是個連級的位置,提一級就應該是營級。第二、梁山攻打大名府時,聞達、李成(兩個均為都監),在研討作戰計劃時,索超請纓,李成命索超率本部到城外三五十里處、下寨防守。兩位少將副司令召開的軍事會議,哪有一個小連長能插上話的?再說如果提轄僅為一個連長。李成副司令派一個連的兵力出城去下寨防守豈非兒戲?第三、孫立為登州提轄,水滸上說是登州的土匪之類的均為他所綏靖。單靠一個連的兵力能綏靖整個州(地級市)也是說不過去的。所以提轄應為少校正營級,下轄四五百人馬比較合理。
  
  16)清風寨知寨花榮 – 少校武警大隊長(正營級)

   清風寨為青州主要關卡,所以駐軍不可能只是個百多人的連級軍事單位。否則恐怕連清風山的匪徒也對付不了。從水滸上的描寫來看,清風寨就是差不多五百人馬左右的樣子。另外花榮同劉高發生衝突是黃信(都監)來調解的。黃信為副師級軍分區副司令,若花榮僅為一個小連長,焉能出動一個副師級的人來調解?應該派他的頂頭上司才對。因此花榮的位置不會太過低,至少應該是個少校正營。另據水滸的描寫,清風寨應該是一個比較熱鬧的大鄉鎮,那麼花榮的知寨為鄉鎮一級也無不妥。考慮到花榮的責任主要是為了綏靖地方更接近武警的職能,所以給了個正營級少校武警大隊長的級別,而文知寨劉高對應的就是鎮長兼武警大隊政委了。
  
  17)虞侯陸謙 – 少校正營職參謀

   虞侯的職能是參謀。宋史上可查到都虞侯一職,略高於防禦使(宣贊的職位),從五品,是高級武官,相當於今天少將副軍級軍參謀長。但虞侯則是個低級軍官,宋史上有「每軍有都指揮使、都虞候,每指揮有指揮使、副指揮使、每都有都頭、副都頭、十將、將、虞候、承勾、押官」。指揮使是上校正旅(副師),虞候最多是個少校正營。另外看水滸的描寫,陸謙的職位也不應高於林沖,所以這位出賣林沖的陸虞侯差不多就是個少校正營職參謀,甚至可能更低。

  (五)再論軍職 – 梁山招安后諸好漢之封官

  梁山招安后,眾人並未馬上得到朝廷封官。等梁山征完遼、掃平田虎、王慶后,朝廷才給宋江封了個皇城使,盧俊義封了個團練使。其他人,天罡星給了個正將軍,地煞星給了個副將軍的空頭官名,類似西遊記里的齊天大聖,只是名義上讓眾位好漢爽一下的名銜。再看有資格朝見的只有宋江和盧俊義兩人,就可知梁山的其他人眾除得了個虛名外,並不算在宋政府的正式***編製內的。有關宋江的保義郎、皇城使和盧俊義的宣武郎、團練使,前面都已經解釋過了,這裡不再贅述。平定方臘后,梁山剩餘的27人都受到了朝廷封官,這次的職位相對還不錯。
  
  1)安撫使 – 副省級市市委書記兼正軍級少將政委

   梁山平定方臘后的宋江和盧俊義的職位,宋史上上記載「經略安撫使一人,以直秘閣以上充,掌一路兵民之事。「,另有「若河南、應天、大名府則兼留守司公事。太原府、延安府、慶州、渭州、熙州、秦州則兼經略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定州真定府、瀛州、大名府、京兆府則兼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瀘州、潭州、廣州、桂州、雄州則兼安撫使、兵馬鈐轄。」安撫使低於經略安撫使和留守司,但比知州、知府大。地位上比市長大但比省長小,只能對應為市委書記。同時又兼管軍事,類似留守司職能,但地位低於留守司兩級。比照留守司為正大軍區級上將總政委,則安撫使低兩級為少將正軍級政委。
  
  宋江還有楚州兵馬都總管的頭銜,看楚州設安撫使,應該是個正省級的軍區。所以兵馬總管前加了個「都「字,相當於正軍級。所以宋江的頭銜應該是楚州市委書記兼楚州軍區少將司令兼政委。而盧俊義的「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其副總管,實際上是指副都兵馬總管,盧俊義的頭銜應為廬州市委書記兼廬州軍區少將政委兼副司令員。
  
  而確定宋江盧俊義行政級別的散官階武德大夫、武功大夫,均為正七品的中級軍官級別,顯然這裡是施大爺犯的錯誤。雖說宋代不乏有低的寄祿官去擔任比較重要的差遣,但武功大夫與實差遣的安撫使相差實在太大,好比今天讓個縣級***去代理省長一職,顯然不合常理。宋江比較合理的官銜,應該是「某某州防禦使(或觀察使)、淮南東路(楚州所在的路)安撫使兼知楚州」,雖說以從五品的防禦使擔任安撫使還是略有點過分,因為除南宋初的一小段非常時期外,像安撫使這樣的重要職位幾乎都是由高級文官擔任的。
  
  2)武勝軍承宣使吳用 – 正軍級少將政委

   宋史上,承宣使是正四品的高級武官,距節度使僅差一級,工資每月300貫(9萬人民幣)跟宰相一樣。從宋江的武德大夫到承宣使中間要差上十幾級,這當然是施大爺犯的另一個錯誤。宋史上說:「政和七年,詔:觀察留後乃五季藩鎮官以所親信留充后務之稱,不可循用,可冠以軍名,改為承宣使。」,從這段看承宣使原本是個監軍的角色。武勝軍的軍指府州軍監的那個軍,朝廷在軍事要地設的行政機構,軍事地位較高,應等同於大名軍區的級別,相當於省軍區。當然宋代承宣使是個官名不是差遣,如同節度使,防禦使一樣僅是個虛職,並不真的去地方上任。如果按宋史上描述,僅次於節度使的承宣使應該是個中將,但從水滸上的描寫來看,這個職務是當成實差的,而且也不應高於宋江的安撫使,所以我們還是按照水滸的說法,對應承宣使為正軍級少將政委。
  
  3)大名府正兵馬總管關勝 – 大名軍區少將司令員(正軍級)

   前面已經介紹過大名府是省級軍區,所以大名軍區的司令官應該是少將正軍。實際上如同前面提到的州兵馬總管,大名府兵馬總管其實也應該是大名府尹兼的,但是水滸上既然將其分開,我們還是以水滸為準。
  
  4)御營兵馬指揮使呼延灼 – 東京衛戍***少將軍長

   參見前面關勝的領兵指揮使。根據呼延灼在梁山上排名,這個兵馬指揮使的封官,也應該不低於餘下的其他天罡星的都統制的職位,而都統制前面已經分析過是少將軍長的級別。所以兵馬指揮使應該是至少等同於都統製為少將正軍。查宋史,御營是南宋建炎年間才設立的機構,「又別置御營司,擢王淵為都統制「。相當於御林軍,御營最高指揮官就是都統制。從這個角度看,呼延灼的兵馬指揮使也應等同於都統制。
  
  5)諸州都統制 – 少將軍長

   梁山平定方臘后剩餘天罡星花榮、柴進、李應、朱仝、戴宗、李逵、阮小七均被封為各州(府,軍)都統制,前文已經解釋過,都統制相當於正規軍分駐各地的少將軍長。
  
  6)都統領 – 上校旅長

   梁山平定方臘后所有地煞星朱武、黃信等人的封官。查宋史有統領一職,但沒有都統領一職。從都統制到統領中間有副都統制、統制、同統制、副統制等職,統製為正師級,都統領有個都字應高於統領,所以可能相當於副統制。考慮到都統領是正職,所以對應為上校旅長。如果按軍-旅-營三級的新建制(解放軍目前主流還是軍師團營四級建制),天罡星為正軍,地煞星為正旅也比較合理。
  
  (六)軍職補遺

   到目前為止,基本上將水滸人物的官職大小都介紹清楚了。還稍微有些遺漏,這裡補充一下。
  
  1)張清、龔旺、丁得孫

   張清雖然水滸上沒有明寫官職,但是作為東昌府的主將,應等同於東平府的董平的軍職(否則攻打東昌府的盧俊義也太差勁了),差不多上校旅長或副師級軍分區副司令,而龔、丁兩人作為張清的部將,應為屬下的少校營長。
  
  2)郝思文

   郝思文原先是關勝擔任蒲東巡檢司的副手,相當於副團職軍官。關勝被蔡京提拔為少將軍長后,任命郝思文為先鋒。這個職務應該是正職,關勝提兩級而郝思文提半級也算說得過去。以一個軍的兵力,派一個團作為先鋒也非常合理,所以郝思文應該是上校先鋒團長。
  
  3)丘岳、周昂

   此兩人是高俅征討梁山不利時,朝廷派去的援軍。一個是80萬禁軍都教頭,官帶左義衛親軍指揮使,護駕將軍,另一個是80萬禁軍副教頭,官帶右義衛親軍指揮使,車騎將軍。
  
   禁軍都教頭要高於林沖的禁軍教頭,應該差不多是大校正師的級別。若左右義衛為諸衛將軍的話,則地位很高、是從四品的官。不過宋史上諸衛中沒有左右義衛,諸衛稱將軍、大將軍也不叫作親軍指揮使。而護駕將軍和車騎將軍北宋並無此官職。諸衛將軍高於通侍大夫(武散官職第2級)的正五品,所以至少是個少將軍銜。親軍指揮使可能略低於或等同於諸衛將軍,所以丘周兩人差不多是少將軍長的級別。這也符合前面關勝的領兵指揮使,和呼延灼的兵馬指揮使的分析。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696

主題

1019

帖子

4230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230
沙發
lixixing 發表於 2009-7-3 17:1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ixixing 於 2009-7-3 17:32 編輯

新中國建立到文革前,大陸的行政體制含有嚴重的封建殘餘因素。個人的能量和人脈起很大作用。1959年。毛澤東退居二線,劉少奇擔任國家主席。但是毛仍擔任黨中央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所以,如果把毛視為皇帝(國內唯一的萬歲)的話,劉少奇不過是太子監國而已。文革搞倒劉,林彪上來,也想當國家主席(或毛任主席,林任副主席)。但毛很是提防著林,寧可不設國家主席,也不讓黨綱載明的接班人林彪出任國家主席。由此釀成毛林交惡。虎哥在本文揭示出軍委主席在中國政體中的重要地位,很有見地。我在《西漢宮廷故事》里提到,西漢從漢昭帝時起,霍光擔任的大司馬大將軍,就相當清代的攝政王。或者說相當於大陸的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類似鄧小平在胡耀邦和趙紫陽任總書記時期的地位),所以1989年的六四學生運動中,諷刺鄧小平是西太后。
Li Xixin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10: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