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佟平 發表於 2008-11-18 12:08:00
0
推薦——《閑讀聖經和論語》
對耶穌的神化不是通過一兩件事可以完成的,必須通過一系列的包裝才行。事實上,新約全書中4部福音書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完成對耶穌的系列神化,因為只有成功神化了耶穌之後,基督教才可以建立根基。問題是這也就帶來了一個極大的隱患,那就是只要顛覆了對耶穌的神化,也就瓦解了基督教的基礎。也許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基督教徒會用最激烈、最野蠻的方式來攻擊一切敢於批評耶穌的言論的原因所在。因為迷信、所以害怕,因為脆弱、所以害怕,因為不自信、所以害怕。
「馬太福音」第8篇和第9篇,繼續介紹了許多耶穌神奇的治療能力,這些治療能力是那麼神奇,即便是現代醫學也無法企及。比如說,耶穌的手一摸,麻瘋病就治癒了;一個癱瘓病人,只要耶穌說一句「好了」,就治癒了;害熱病的,耶穌手一摸就好了;患了12年血漏病的人,只要摸一下耶穌的衣服,病就治癒了;死去的人,被耶穌拉了一下手就活過來了;眼睛瞎了的人,只要被耶穌摸一下就治癒了。耶穌不但能治病,還能驅鬼,甚至能把人身上的鬼趕到豬身上去(馬太福音8,2~33)。
耶穌可以治病的原理,根據《聖經》的作者在「馬太福音」里的介紹,是因為耶穌有赦免人罪的權力,書中寫道:
「有 人 用 褥 子 抬 著 一 個 癱 子 , 到 耶 穌 跟 前 來 。 耶 穌 見 他 們 的 信 心 , 就 對 癱 子 說 , 小 子 , 放 心 吧 。 你 的 罪 赦 了 。
有 幾 個 文 士 心 里 說 , 這 個 人 說 僭 妄 的 話 了。耶 穌 知 道 他 們 的 心 意 , 就 說 , 你 為 什 么 心 里 懷 著 惡 念 呢 。或 說 , 你 的 罪 赦 了 。 或 說 , 你 起 來 行 走 。 那 一 樣 容 易 呢 。但 要 叫 你 們 知 道 人 子 在 地 上 有 赦 罪 的 權 柄 , 就 對 癱 子 說 , 起 來 , 拿 你 的 褥 子 回 家 去 吧 。那 人 就 起 來 , 回 家 去 了 。」(馬太福音9,2~7)
《聖經》的作者為什麼要把患病說成是有罪呢?因為《聖經》的作者也非常明白,即便在科學非常不發達、人們的文化水平非常低的年代,也無法輕易讓人們相信耶穌有神奇治病這一特異功能的謊言。為了推銷這樣的謊言,必須對這一謊言編造一套可以自圓其說的道理。只有把人的疾病說成是有罪,那麼一旦這個罪得到了赦免,自然就沒有罪了,也就可以治好了。這是一個利用人們對疾病原理的無知而設計的宗教謊言,這個宗教謊言的妙處,不但解釋了耶穌為什麼能具有超級治病能力,還構成了一個循環謊言的相互應證:既然病人被耶穌神奇地治療好了,就可以反過來證明耶穌是神。
在氣功治病流行的年代,許多假冒氣功師都是通過編造假的治療案例來神化假氣功師的治療能力。在這一點上,這些假氣功師的做法與《聖經》上的神化耶穌超級治療能力的方式如出一轍。
《聖經》的作者在這裡把人的疾病說成是犯了罪,只要所犯的罪被赦免了,病就好了。《聖經》的作者又編造了耶穌有權赦免人罪的謊言,只要他一句話就可以讓人的疾病治癒。這樣的相互證明的循環謊言,除了是在用謊言來神化耶穌,更是直接構成了對所有病人的污衊。
一個原本高尚、清白、純潔的人,只因為不幸患上了某種疾病,就被《聖經》的作者污衊為是有罪之人。這等於是為了神化耶穌而不惜在已經遭受病痛的病人精神上再狠狠插上一刀,這實在是太卑劣了!
上面所介紹的這些耶穌治病的案例,即使是最發達的現代醫學也是無法辦到的,尤其是靠「一摸」這樣的方式就可以治癒疾病,可能再過一百年也無法辦到。對於這樣的神奇療效、中國人卻並不陌生。
在八十年代中國流行氣功熱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媒體上介紹具有如此特異功能的氣功大師,他們都具有此類特殊的治病能力,有的能力甚至遠遠超過耶穌,連摸一下都不需要,只要發氣就能治病,甚至有氣功師可以通過做「氣功報告」的方式,不直接接觸病人,就能通過聲音和「氣場」同時治癒許多病人的疑難疾病。
所謂「氣功報告」,就是一個氣功師通過做氣功報告的方式,能讓許多聽報告的人的疾病得到治療。就像某邪教組織那樣,甚至專門編寫過一本厚厚的治療有奇效的書,並以治療的神氣效果,迅速發展了成千上萬的信徒。只是後來有人專門去核實才發現,原來那些所謂治療效果的病例全都是假的。
以我們今天的常識來客觀分析一下,要製造那樣的治療神跡其實很簡單,只要事先安排幾個「醫托」假裝患者就行了。這樣低劣的欺騙行為實在不值一駁。
我覺得最令人不齒的是,《聖經》作者將人生病污衊為是病人有罪,是對所有不幸患上疾病的人的侮辱和歧視。通過污衊病人人格的來神化耶穌是一種非常卑劣的神化方式。
《聖經》的作者在「馬太福音」第9篇中,還記錄了耶穌怎樣喜愛憐憫罪人的故事,這一段故事常被基督徒引用來讚美耶穌的愛心,然而仔細分析一下,卻發現這個故事並不能自圓其說。其原文如下:
「耶 穌 從 那 里 往 前 走 , 看 見 一 個 人 名 叫 馬 太 , 坐 在 稅 關 上 , 就 對 他 說 , 你 跟 從 我 來 。 他 就 起 來 跟 從 了 耶 穌 。耶 穌 在 屋 里 坐 席 的 時 候 , 有 好 些 稅 吏 和 罪 人 來 , 與 耶 穌 和 他 的 門 徒 一 同 坐 席 。法 利 賽 人 看 見 , 就 對 耶 穌 的 門 徒 說 , 你 們 的 先 生 為 什 么 和 稅 吏 並 罪 人 一 同 吃 飯 呢 。耶 穌 聽 見 , 就 說 , 康 健 的 人 用 不 著 醫 生 , 有 病 的 人 才 用 得 著 。經 上 說 , 我 喜 愛 憐 恤 , 不 喜 愛 祭 祀 。 這 句 話 的 意 思 , 你 們 且 去 揣 摩 。 我 來 , 本 不 是 召 義 人 , 乃 是 召 罪 人 。」(馬太福音9,9~13)
耶穌這話看起來說得理直氣壯,反駁了他不應該和罪人在一起的指責。問題是如果耶穌只是為了召罪人,那麼等於是說:這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義人,一種是罪人。只有罪人才需要信奉基督教,而義人是不需要信奉基督教的。換句話說,所有信奉基督教的人都是罪人,不信奉基督教的人反而可能是義人。耶穌這樣的回答實在是似是而非,完全不同自圓其說。
《聖經》的作者在這裡借耶穌之口把稅務人員污衊成是和罪人一樣的惡人,也是對所有稅務人員的公然污衊。這樣公然污衊稅務人員的文字在《聖經》中多次出現,是應該摒棄的。這也充分顯示了《聖經》的許多內容已經多麼陳舊落伍。
我們可以明白耶穌的意思,那就是不應該放棄那些罪人、或犯了錯誤的人,就像佛教所說的那樣,「天下無不可渡之人」。對於同樣的問題,孔子在《論語》中也有比較精闢的論述。「述而第七」之(29)寫到: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互鄉那裡的人們在外面的名聲不好,有一天一位互鄉人來見孔子,孔子的***們感到疑惑,質疑孔子怎麼與那樣名聲不好的人來往。孔子回答說,我與他來往,是肯定他的進步,而不是肯定他的錯誤,我們不要做得太過分,不要太清高,人家來是為了求上進,我們不能為了愛惜自己的名聲而加以拒絕,我們與他交往,是為了促進他的進步,而不是肯定他過去的不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