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1日電---中國用了30個月時間悄然完成了向第一期戰略石油儲備基地注油的行動,這其中大部分時間正好趕上2008年後期開始的國際原油價格大跌.現在中國又在建造規模更大的第二期戰略儲備基地.
就象第一階段四個沿海戰略儲備基地一樣,中國未來會選擇適當時機逐步完成對第二階段戰略儲備基地注油,全球油價因此會得到支撐.目前油價已經升至72美元的七個月高位.
法國興業銀行大宗商品亞洲主管Olivier Godin說,"中國政府清楚,匆忙建立戰略石油儲備會對市場造成巨大影響,所以他們的做法很聰明,沒有急於求成."
中國政府希望避免對市場造成強烈衝擊,2004年中國石油需求大增15%震撼了全球市場,國際油價由此展開了長達六年的牛市走勢,並在去年7月達到每桶150美元的峰值,直到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打壓需求為止.
從2006年8月首批共300萬桶俄羅斯烏拉爾原油注入寧波儲備基地開始,中國在2008年底已經完成了四個基地1億桶的儲備,但在今年3月才正式公布.(欲瀏覽中國原油進口圖表,請點選 here CRDIM0509.jpg)
美國或韓國的政府機構負責運作緊急石油儲備,意在應對自然災害或者供應中斷;與他們的做法不同,中國則是由大型國有石油企業負責管理儲備,至少目前是這樣.
首批四個基地中的三個靠近中石化(0386.HK: 行情)的大型沿海煉廠,第四個則靠近中石油(0857.HK: 行情)煉廠.中石化前任董事長陳同海2007年3月曾對路透表示,公司正在租用寧波的儲油罐.
第二階段戰略儲備完成後,可以滿足中國五周的需求.但政府未對儲備管理進行明文政策規定,石油企業對國家儲備的運作似乎與商業庫存類似,分析師稱,此舉將有助於降低市場波動.
公司貿易商稱,近幾個月,國家儲備庫偶爾會被借出,並在一定時期內進行替換,儘管此舉在正價差市況下不夠經濟,但卻有效地為企業提供了額外儲備,使其不必頻繁地進行國際市場操作.
法國興業銀行全球石油研究主管Mike Wittner表示,"若中國堅持這種做法,將在市場疲弱且價格低迷時穩定需求,亦是沙烏地阿拉伯等供應國求之不得的."
他並稱,"中國企業擁有良好的商業頭腦:當價格下滑時,兩大國有企業(中石油及中石化)將藉機建立儲備;當價格大漲時,他們則將退後...他們的做法相當機會主義."
中國5月原油進口持續強勁,創下第二紀錄高位,而在中國上調零售油價幫助煉廠應對原油價格上漲之前,4月原油進口同比增長已達13.6%.
中石油一位貿易經理稱,"若原油價格持續漲至每桶70美元上方,則將難以繼續進口,因企業擔心受到高昂價格的打擊.當國際油價猛漲時,國內成品油價肯定會滯後."
**需求小幅遞增**
儘管分析師一致認為,中國的石油戰略儲備或不會引發國際油價的方向性改變,然遞增的需求確實將提升市場信心,尤其是當歐美的需求因經濟放緩而減弱時.
"中國的石油基本面因素對國際油價產生重大影響,而隨著中國越發依賴進口能源,並準備加速建立儲備時,該種影響將變得更大",紐約的獨立石油業分析師Paul Ting表示.
中國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上周表示,政府已批准第二階段的國家原油儲備計劃,且其儲備倉庫將在今年開始建設,地點主要在內陸地區和地下.張國寶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有了第一階段的成功經驗後,將繼續建設第二和第三階段儲備,以逐步達到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目標(滿足90天所需).
中國政府5月已批准了成品油國家儲備方案,到2011年儲備量將達1,000萬噸,以避免自2004年以來頻繁出現的供應短缺現象.[ID:nCN0780294]
這些儲備方案--無論是原油還是成品油--均是為保障中國強勁需求下的供應安全.中國自4月以來不斷顯現經濟復甦跡象,包括5月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46.83%--將進一步刺激汽油消費.
"中國需求復甦和儲備政策很大程度上解釋了今年以來國際油價的強勁走勢,這將對未來數年的油價走勢產生影響,"Paul Ting說道.(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