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權力光環下的藝術評價

[複製鏈接]

1344

主題

1773

帖子

1152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zhaiji 發表於 2009-6-2 21: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十年砍柴   
  

原定於4月27日舉行的惠州某村「廣東省古村落」揭匾儀式,可就在儀式舉行前兩天,嘉賓們接到通知,儀式取消。消息靈通人士透露,原因是做好的花崗岩石匾上6個大字為原廣東省政協主席陳紹基所題。因陳紹基涉嫌貪污受賄已被中紀委立案偵查。
    這一幕其實一點都不陌生,當年江西省副省長鬍長青,書法造詣非淺,且酷愛題詞。江西省內,處處可見胡大人的手跡。胡長青一落馬,江西各地為了剷除他的字,費了老鼻子勁。
    純從書法的角度來說,陳紹基、胡長青雖不如古代大書家,其書法擱在幾百年前,也就是普通私塾先生的水平。但應該以歷史的眼光看待這問題,在當下,在好題詞的官員當中,他倆的字是相當不錯的,至少當得起「書法」之謂而非許多官員那樣,只能算「塗鴉」。特別是陳紹基有一幅「黃花晚節香」的橫幅,字遒勁有力,且法度森嚴。只可惜,這「晚節香」成了陳大人晚年落馬的莫大諷刺。
   中國自古有因人品而論其書法價值的傳統。顏真卿的楷書是唐以後許多人臨摹的範本,固然有其書法水準超群的原因,但也不否認後人敬仰他忠於朝廷抗擊叛軍而英雄就義的凜凜正氣。反之,宋代的蔡京、秦檜書藝也是超一流的,但因為是奸相,後世鄙夷其人品,而其書藝也少有人提及了。
   古代儘管有這種字因其人、文因其人而分高低優劣的傾向,但基本上還是遵循文化藝術的基本規律。字因人格而貴的,起碼其書法確實是優秀的,比如顏真卿和岳飛。而那些身為奸臣的大書家,只是他們的作品在文物市場上賣不出好價格而已,後世鑒賞家並不因此將其藝術水準一筆抹殺。如明代奸臣嚴嵩,其壞名聲和秦檜有一比,同樣也是書法大家。北京貢院曾有他題寫的匾額「至公堂」。北京貢院是鄉試的考場,這樣一個為國選拔人才、標明要公正無私的地方,掛上大奸臣題寫的匾額,確實讓人倒胃口。清代的乾隆皇帝,是個好附庸風雅、舞文弄墨的皇帝,他認為京師貢院,怎麼能掛前朝大奸臣寫的匾額?於是發動滿朝滿漢大臣題寫這三字,他本人也參與。乾隆的字,現在看來也相當不錯的,他的朝中還有劉羅鍋那樣的書家,但所有人寫出這三字,他都覺得不如嚴嵩原來題寫的,只好作罷,讓大奸臣的字繼續懸挂。可見好大喜功的乾隆,在評價書法藝術時,首先還是看書法的本身,其次才看題寫者的人品。
   可見,藝術評價受權力的影響在中國古代雖然有,但不是完全由其主導。那些達官顯貴或博學鴻儒多半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長處與短處。以大教育家蔡元培為例,他可是清朝的翰林,同盟會的元老,民國初年當過教育部總長和北京大學校長,其人品、資歷、威望是知識界公認的。但他的書法欠佳,因此他很少題詞。甚至當北大校長時,他的同鄉、北大的教授錢玄同半帶譏諷地問他,你的字這樣丑,怎麼能點上翰林呢?----因為翰林是看重書法是否端莊娟秀。蔡元培解嘲說大約當時的考官眼花了。
   擱到現在,很難想象一個教授敢和校長開這樣的玩笑。這些年來,權力的威力是越來越大,權力的光環也越來越耀眼。一個人只要手中有權,似乎就無所不能。愛寫點散文詩歌的,便被捧為文章大家;能懂點樂理的,便被捧為音樂大家;字寫得比一般人強的,就一定是書法大家。比如,前證監委副主席王益,連五線譜都不懂,寫了個《神州頌》交響樂,由國家級樂團到處巡演。原郴州市委書記李大倫愛寫散文,於是其文集風行全市。像陳紹基這樣書法水準相當不錯的實權人物,自然到處有人求字,到處有人吹捧其書法水平。久之,他就真以為自己是書法大家,心安理得地做廣東省書法協會的主席。
   只是,他以不光彩的方式失去了權力,其題寫的字,一夜之間就被貶損若斯。他要知道這事,不知做何感想。靠權力裝點門面的藝術,一旦權力褪色,留下的一定是斑駁的、慘不忍睹的底色。

                        文章來源:轉載自作者博客
清貧仍能讓我自得其樂

1677

主題

6783

帖子

5488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488
沙發
韓冰 發表於 2009-6-2 23:00 | 只看該作者
這就是附庸的結果,見字如見人,如果這個人被打下去了,大家看到他題的字同樣也是憤恨。這樣的話,再掛他寫的字就有點不入流了!
美國《金錢》雜誌網站5月21日文章,原題:我為了償還5萬美元的債務來到中國,這是我有生以來作出的最佳決定之一,全文如下: 名校學歷以及多次出國旅遊經歷,讓我看起來過得不錯,但5萬美元負債讓我惴惴不安。 2016年2月,已當上兼職英語教師的我決定邁出更大一步,開始學習英語教師職業培訓課程,因為我得知在中國教英語收入頗豐。隨後,我接受了中國的一份工作,登上了飛往中國南方的飛機。 儘管離家萬里之遙,告別了熟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 04: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