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關於屈原之死的兩種說法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9-5-29 19: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最近,韓國前總統盧武鉉自殺的事件引起了我們的廣泛關注,有關博文和新聞長時間佔據新浪首頁,一個外國前領導人的去世能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恐怕是大家始料未及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是自殺的,而且韓國是我們的近鄰。盧武鉉前總統的跳崖讓我們感到悲壯和傷感,好幾天心情都不能平靜。

昨天是端午節,大家通過各種方式紀念投江自殺的愛國詩人屈原。當然,屈原的影響力更大,兩千年來人們都未曾忘記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兩千多年前,一位偉人在汨羅江畔悵然長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他抱著一腔憤怨,與滔滔江水混為一體!這一走帶來了千年的期盼,這一曲留下了千古的絕唱!屈原投江之日,正是我的生日,又都是在湖南,能和屈原結緣,實乃人生幸事。

可能是時間久遠的緣故,屈原投江的悲傷已經慢慢地轉化為一種驕傲和動力。現在端午節流行的更多是一種「吃粽子包粽子、粽子香粽子甜、吃了粽子好運連連」的喜慶氣氛。不過有時間還是去溫習一下屈原的《離騷》、《天問》、《九歌》、《九章》、《招魂》,還有《卜居》、《漁父》等充滿爭議的作品。腦子裡突然閃過一個奇怪的念頭,如果屈原在天有靈,他到底該為眼前的一切高興還是憂傷。抑或「生也憂傷,死也憂傷」吧。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關於屈原之死截然不同的兩種說法。

第一種是投江說,比較官方且廣為傳播。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楚國三閭大夫屈原抱石投汨羅江身死,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

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所以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第二種是謀殺說,有點離奇但不無道理。

說法來自江南春在第二屆品牌中國高峰論壇上的演講。江南春說,大家之所以說屈原是自殺,是因為屈原寫過一首賦《懷沙》,擁抱沙土,表達了屈原政治上不得意,寫了很多這樣的東西,表達要自殺的願望,後來被人拿來屈原自殺和投江河基本的理由。但他的老師朱大可做了很多的研究,發現《懷沙》有36個疑點,和屈原寫《離騷》的寫法有差別,證明後人偽造屈原所寫的,跟屈原所寫出來很多詞語結構有很大偏差的。唯一的證據被推翻了。所以說屈原被謀殺的,而不是自殺的,謀殺原因是因為男女關係。

為什麼呢?因為屈原還寫過一首很重要的賦《湘夫人》。如果仔細研究,會發現他和這位比他地位更高的女性,有著無限的敬仰和藕斷絲連的關係。屈原和正秀有染,當楚懷王駕崩,在這個時候引起競爭對手上官,對於權力霸佔清晰之後,上官準備搞謀殺。怎麼搞謀殺呢,組織了一個刺客團追殺屈原,屈原一路逃跑。大家知道屈原是一個文官,不會耍槍弄棒的,等屈原跑到江邊,追兵已到,屈原被逼上了小船。刺客到了河邊,也駕船追趕,所以後來發展成了賽龍舟的故事。接著就是刺客追上了屈原,抓住屈原塞到麻袋當中,用繩子捆紮后扔到江中,所以後來演變成包粽子的事情。

為什麼後來賽龍舟包粽子,並且把粽子沉入江中,因為人們目睹這一切。大家敢怒不敢言,只好默默地用「賽龍舟」和「包粽子」來宣洩心中的不滿並以此紀念屈原。江南春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想借用懷疑、顛覆、洞察來闡述創新的內涵。

呵呵,這兩種說話都有些道理。就像盧前總統的警衛說不清楚盧武鉉跳崖的細節一樣,屈原之死的真實性已無從考證,也沒有考證的必要。

逝者如斯,去者安息……我們活著的人好好珍惜有限,創造無限吧。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1: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