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首令李白口服心不服的唐詩

[複製鏈接]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9-5-2 18: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李白不但被歷代的文論家公認為中國文學史上超一流的偉大詩人,就連「詩聖」杜甫對他都是推崇備至,曾稱讚他「詩無敵」,「敏捷詩千首」,而李白本人也很心高氣傲。不用說,同輩詩人的作品,是很難入得了李太白法眼的。
但是,偏偏就有一位只比他大兩三歲的同輩詩人的一首七言律詩,不但入了李太白的法眼,據說甚至曾讓他束手無策,鬱悶不已。這個詩人就是崔顥,他讓李白束手無策的作品就是著名的《黃鶴樓》,詩如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宋代有多種詩話記載:李白登黃鶴樓,看到崔顥題寫在樓上的這一首詩,並沒有像通常那樣,也即興賦詩一首,題寫在樓上。宋代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二十一上說,李白當時說了這樣一句話:「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引《該聞錄》、五代辛文房《唐才子傳》卷第一「崔顥」條下,都有類似的記載。這些文獻同時還記載,李白雖然當時沒有寫詩就離開了黃鶴樓,但是他口服心不服,一直暗暗跟崔顥較著勁。有人說,李白的《登金陵鳳凰台》,就是為了跟崔顥《黃鶴樓》一決高下而寫的。還有人說,李白的另一首《鸚鵡洲》詩也是跟崔顥《黃鶴樓》較勁的作品。如此說來,李白對於自己沒能在黃鶴樓上寫出超過崔顥的詩,是耿耿於懷的。計有功雖然記載了李白不服氣崔顥《黃鶴樓》的故事,但是他對此事持懷疑態度,愛新覺羅·弘曆(乾隆)也不認為李白作《登金陵鳳凰台》有跟崔顥《黃鶴樓》叫板的意思(《唐宋詩醇》卷七)。我個人認為,史實固然難以考證,但是,姑且相信真有其事,把它作為一樁文藝佳話來談論一下,也是可以的。至於《醉后答丁十八以詩譏余捶碎黃鶴樓》一詩,我贊成明人楊慎的說法,它是一首偽作。
先摘錄李白的這兩首作品如下: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台》)

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
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
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
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
(《鸚鵡洲》)

那麼,李白的《登金陵鳳凰台》、《鸚鵡洲》和崔顥的《黃鶴樓》相比,究竟是哪一首作品更勝一籌呢?一般來說,歷代文論家均不很看重李白的《鸚鵡洲》一詩,但有不少論者認為,《登金陵鳳凰台》可以與崔顥《黃鶴樓》相媲美。例如,元人方回曾說,「太白此詩與崔顥《黃鶴樓》相似,格律氣勢未易甲乙」(《瀛奎律髓匯評》卷一)。清代王夫之在嚴詞批評宋人李白詩不如崔顥詩的說法之後,認為「太白詩是通首混收,顥詩是扣尾掉收;太白詩自《十九首》來,顥詩則純為唐音」。在王夫之看來,唐詩是不如漢詩的。王夫之更具體指出,崔顥詩第一聯就遠遠不如李白詩,崔詩「意多礙氣」(《唐詩評選》卷四)。愛新覺羅·弘曆也曾稱讚二詩,「其言皆從心而發,即景而成,意象偶同,勝境各擅」(《唐宋詩醇》卷七)。也有一些人認為李白的詩超過了崔顥的《黃鶴樓》。例如,明代瞿佑就認為,《登金陵鳳凰台》比起崔顥《黃鶴樓》,是「十倍曹丕」。瞿佑這樣說的主要根據是,李白的「愛國憂君之意」「遠過」崔顥的「鄉關之念」(《歸田詩話》卷上)。


當然,也有不少人雖然沒有直接把李白詩跟崔顥詩作比較,但實際上是認為李白詩不如崔顥詩的。宋人嚴羽稱「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滄浪詩話》);清金聖嘆認為後人都無法跳出崔顥《黃鶴樓》的樊籠(《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卷三);紀昀稱崔顥詩為「絕調」,贊其「意境寬然有餘」(《瀛奎律髓匯評》卷一);沈德潛稱崔顥詩「遂擅千古之奇」(《唐詩別裁集》卷十三),等等,莫不如此。


我個人認為,兩首詩的確難分高下,也不必強分高下。但是,跟明代瞿佑的觀點相反,我認為,作為詩歌內含,「愛國憂君之意」還不如「鄉關之思」。此外,既然大家都認為是崔顥詩創作在前,李白詩仿作於後。那麼,單從尊重原創這一點上說,我們的態度也無妨稍稍向崔顥傾斜一下。即使認為崔顥《黃鶴樓》稍勝李白《登金陵鳳凰台》一籌,也無損李白一絲一毫的聲譽。


自從宋代著名詩歌理論嚴羽家提出唐人七律詩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之後,後人也提出了不同意見。意見主要有兩種:明代何仲默、薛君采等認為當以沈佺期《古意呈補闕喬知之》為第一(楊慎《升庵詩話》卷十),清潘德輿認為當以杜甫《登高》為壓卷(潘德輿《養一齋詩話》卷一)。沈佺期、杜甫詩照錄如下: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沈佺期《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登高》)

都是不錯的詩,至於哪一首更好呢?讀者朋友自己去判斷好了。


說了半天,正題,即崔顥《黃鶴樓》究竟好在哪裡,幾乎被遺忘了,這裡補說幾句。關於崔顥《黃鶴樓》的好處,前人主要有這樣一些說法:滔滔莽莽有疏宕之氣(宋·劉辰翁);寬然有餘,無所不寫(明·譚元春);意境寬然有餘(清·紀昀);意在象先,神行語外(沈德潛)。總而言之,就是說,崔顥的詩寫得大氣。我個人最欣賞的有三點:一是對於道家追求飛升不死神話的徹底否定,富有直面現實的勇氣;二是旖旎、高亮度的景物,竟然蘊含著濃濃的鄉愁;三是「悠悠」「歷歷」「凄凄」等詞語以及首聯的歌行句式等,構成了鏗鏘迴旋的音韻之美。(丁啟陣)

0

主題

320

帖子

6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6
沙發
ly0530 發表於 2009-5-5 08:1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22: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