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patrickzhu 時間: 2007-10-25 15:45
這個月帶女兒回上海,一來休假三周,二來有公事要辦,正好半公半私。
技術移民后,我們有四年沒回國了。這次回國除在上海外,也因公事去了杭州,南通,江陰和宜興等地。有一些感想,不成系統,零零碎碎的寫下來與大家分享。(抱歉有些零亂,就當故事聽吧)
1. 四年後的上海真是大變化,一片繁華和欣欣向榮的氣象。市政建設越來越好,設施越來越高級和現代化。的確我很為上海自豪。我的澳洲老闆今年初也去了上海,對上海讚不絕口,回來問我為什麼離開上海移民來澳洲?
2. 國內經濟大發展,大家日子是比過去好了,手上有錢了,上海話叫「捻的出」。人的底氣足多了。周圍經濟基礎好、家境富裕的人多起來是一件好事。我過去一直有一個可笑的念頭,怕身邊的窮親戚窮朋友老是問我借錢(鐵公雞-昏倒!),這次回去一看,我放心多了。。。
3. 今年是我們中學畢業和大學入學二十周年,有很多慶祝活動和聚會,我參加了兩場同學聚會。和同學的交流中,你可以了解到國內的變化到底有多大,同時同學們對我們在國外的生活也很好奇。大部分同學都混的很好,二十年我們都是「奔四」的人了,現在正是出成績、正當年的高峰上(不一定用賺多少錢來衡量)。舉幾個例子,中學一位女同學現是上海某區副區長;中學一位男同學現在是上海市級醫院副黨委書記和副院長;一位大學同學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另一位同學已是花旗銀行上海某支行的行長了。我個人覺得他們真是很了不起。
4.我是上海交大船舶系畢業的,畢業時造船行業不景氣,後來幾年也一般。我的很多大學同學都改行了。可是誰能想到現在的造船和周邊行業形勢大好,可以說歷史上的最高峰。中國的第一高股票就是明證,中國船舶就是原來的滬東造船廠。我的同學告訴我,其實他們廠大部分人都很早就拋了手裡的股票,因為都覺得不看好造船業。唯一一個留到現在的是原來的廠長周總,他按規定不能拋,因此發大了哦!!!現在還在這個行業的同學大多是技術骨幹和「總」字頭了,那份成就感真是看了令我羨慕不已。從中你可以知道真是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所以這裡我要說的是,如果你現在的行業一般或因為年輕覺得不那麼得志,不要太過氣餒。很多時候你的年齡到了,堅持久了就會好起來的。誰能說的清二十年後是咋樣哪。
5. 我個人覺得國內有點像亂世,機會很多,撈快錢的事情似乎很多。我有一同學放著船舶公司的副總不做,自己出來做新船的Broker,這幾年做了二十多條船,要知道現在一條船造價要上億,Broker一般拿百分之一的傭金。又有我一哥們,這兩年專門在中國的二三線城市買地。其實他開始沒有多少錢,就一二百萬吧,和另外的朋友合資六七百萬到一小城市扔50萬打通關節(比如給市長),得到批文買地。就有開發商來出資蓋一大樓,樓上住人,樓下商埠,賣掉后大家馬上分錢。他現在有15塊地在8個二三線城市,就等開發商來出資蓋樓。。。不管這些是合法不合法,亂世出英雄、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原則我看還是適用的。不管你看得順不順眼,他們的確很拼很用心。我自己覺得有野心、雄心勃勃的,在國內的確是發揮能力的好地方。像我們這種安於現狀的小心謹慎的一般市民,出國也是一種好選擇,只要你站穩腳跟,不會像國內有很大的壓力。
6. 國內節奏是比澳大利亞快多了。工作壓力很大。我的同學和老同事講,上海的生活和工作需要不斷的高強度的拼搏,不進則退在國內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國內等級觀念分明,階級的對比在環境下會被放大。在攀比的心理下,你甚至不想參加同學聚會(怕混的不好沒面子?)。相比較而言,在澳州,」不進「和「安於現狀」不會那樣嚴重,因為周遭的人」不進「佔了多數,很多時候「則退」你感覺不到。
7. 這次四年後的回家,覺得和上海的朋友親戚在言語上很有距離。他們津津樂道的很多事情我其實沒什麼興趣,我講澳洲的事他們也不是很當真。這叫「漸行漸遠」。我所不喜歡的是,國內還是講大講高的多,人際關係還是挺複雜和困難的。從這方面講,生活在澳洲還是很幸福的。我個人看在澳洲這個平均主義的大氛圍下,朋友之間相對比較真實和樸實,高來高去的話少一些,比較本色一些,人與人相處輕鬆多了。有一次我一朋友在上海聽我大講在澳洲做家務燒菜做飯等婆婆媽媽的事情,馬上對我說「男做女工,越做越窮」,我昏倒。。。
8. 上海交通一如既往的糟糕。Traffic Jam is everywhere。雖然高速高架越造越多,但我覺得好像越來越糟了。上海無處不堵車!!!開車習慣太差,我原來在上海不開車所以當年沒什麼感覺。來澳後學會開車,這次在上海感受就很強烈:
- 左轉都是大彎小轉。如果是在大路口,你後面的兩輛車會越轉越小,以至於第三輛可能會從你內側超越你,真是很不習慣,很危險。
- 相鄰車道變道,很少有打方向燈的。通常把車一探頭,馬上「擠」進來了。剛回去幾天坐車,我是「汗淌淌滴」。
- 車不讓人,人也不怕車。人行道步行綠燈一亮,人和小轉的車輛同時前進,混亂無比。
- 亂按喇叭。不過不按也不行。
- 上海停車很難,商業和住宅設施都沒有考慮停車的地方(只有停自行車的地方),因此人行道和小區綠地上停滿了車。還有一些公司和事業單位下班后賺外快,出讓場地收高價停車(如上海衡山路)。我個人覺得上海這些司機的停車技術是一流的,因為地方實在是太小了。我對老婆說在上海你只能開ECHO or SMART,小尺寸不用reverse parking 就可以「垂直的」停。
[ 本帖最後由 patrickzhu 於 2007-11-13 11:43 編輯 ]
--------------------------------------------------------------------------------
作者: patrickzhu 時間: 2007-10-25 15:45
9. 在上海上一張牌照(俗稱「一張爛鐵皮」)要近五萬元,每月大概有8000張拍賣,供不應求。有錢買的起車的人實在太多太多,這也是中國經濟大好的標誌吧。人們的生活水準是實實在在的在提高。這個政策我是贊成的。如果放開,上海的交通可能會癱掉,住宅小區車滿為患。可是我在上海的朋友們可不這麼想,大家天天罵市政府搶錢,畢竟車是國內個人財富和成功的重要象徵之一,是「面子工程」啊。除了「股票」外,「車」是另一個在日常談話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主題。
10. 說到車,談談一個有意思的事。我總覺得國內的車身漆不亮,很多好車也一樣。可能是漆本身有問題,或者是灰多,還有可能是上海的天不藍,灰色的天空反射的關係?總之不懂。我一回到悉尼,立刻覺得澳大利亞本地的車漆really shining.
11. 「炒股票」是正在影響上海每個家庭的一個「大事件」。可以說在上海,全民炒股一點也不誇張。要注意哦在上海很有可能,你說你沒炒股可能很沒面子哦。我在上海認識的九成朋友和親戚都有介入股票和基金。
- 我在天山芙蓉江路電腦城買DVD碟片,老闆在盯著熒屏在炒股,老闆娘照看著生意,嘴上倆人還在熱烈討論。其他配電腦和賣配件的店鋪到處都有行情顯示和有人討論。
- 全民炒股應該已經蔓延到全國。我老婆有一同事說,她哥哥在廣東一小農村已辭職專心炒股。
- 在上海兩周,我大概聽了有十個傳奇故事。大家對炒股英雄的敬仰真是江水濤濤。
- 過去兩三年中,的確很多人在股市上都很成功。注意,是成功不是發財哦。因為我在國內聽了很多例子,實在不知道到底賺了多少算髮財。我一布里斯班的朋友,去年底回上海的,在澳洲上班大概年薪4.5萬,她告訴我這十個月賺了四年的澳洲薪水。
- 朋友們對股票的前景都看好,都說在2008年奧運之前沒問題。很多人告訴我,這是我們一生中可以合法搶錢撈快錢的最好機會了。本世紀最好的機會,錯過了就再等一百年吧。
- 顯而易見,我和在澳洲的很多朋友正在錯失一個「最好機會」。不過這一點上我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的,如果你一直在玩沒有收手,那麼在某一時間段里贏再多也有可能輸出去。又有多少人會見好就收呢?再說如果大家都贏了,又是贏了誰的錢?政府在撒錢給老百姓嗎?這個話題不扯了,大家請原諒我的「酸葡萄」心理了,嘿嘿。。。
再說些酸溜溜的話與筒子們共勉,大家如錯過了中國股市的錢,不要太自責,其實這個世界上有的是「最好機會」,很多是我們不知道而已。如果知道了還錯過了,那就是自己的命來著。不善於投資不是什麼罪過,做自己熟悉的沒什麼大錯。同樣道理,有時上足跡網看看理財版和房產版里牛人無數,我也會自卑自責一番,然後就找上述理由給自己「減壓」一下。有點扯遠了。。。
12. 前面我提到國內的等級觀念是很強烈的。那種可以用錢買得到的高高在上的感覺,是一定得用錢來擺平的。有錢人的消費觀的確令人印象深刻,所以上海的好車越來越多,餐廳越來越豪華,頂級奢侈名牌的專賣店越開越多。不過我也不認為是什麼很壞的事,貧富差別越來越大不單隻在中國,全世界到處都是。積極正面地想,這樣的差別才是你我前進的動力。
13. 有錢人用錢買遠遠高於一般人的差別,一般的市民也能從雇傭鐘點工阿姨和民工上得到家務上的便利,附加的好處是可以有一些等級高低的滿足感。我不是說只有國內才這樣,大家都有這樣的心理,這是人性的一部分,但是表現出來的方式我覺得在國內更強烈些。一些傳統陋習仍在繼續,比如說以貌取人的事情還有。我舅舅一朋友六年沒回上海了,今年六月回國探親,回去后仍然和在澳洲一樣衣著隨便,一天和她媽媽買菜回來,在小區里迎面碰上她媽媽的鄰居(熟人),鄰居並不認識她,一開口打招呼,「儂好呀,張家媽媽,你又找了一個鐘點工呀」,我舅舅朋友當場戇忒(昏倒)。
我們的好朋友去年來澳玩,住在我家,對我們說,覺得在澳洲很辛苦的地方是樣樣家務得自己做,你們很忙碌的其實大部分是家務事,為什麼不像在上海一樣花錢買(用阿姨)嘛?
14. 上海(或中國)正在成為全世界各族人民的淘金地。在上海,「鬼子s」 are everywhere。你可以從很多普通的住宅小區見到鬼子,老外在上海已不是我們在傳統觀念上認為一定是Top Level的高薪外派一族。他們的很多人在上海和普通人一樣在打工生活,中國經濟的繁榮在這一點上也能得到印證。
15. 很欣喜地注意到上海話在復興,電視和廣播都有純上海閑話的節目,說明市政府已不像過去一樣限制地方語種。過去上海電視上是沒有這樣的節目的,廣播電台里過去有一個「阿福根談天氣」的上海話節目,自主持人去世后就在也沒有了。幾十年前的上海地域觀念強烈,凡是在城市外的都叫「鄉下人」,上海以外的都叫「外地人」,這些都是帶有貶義的Terms。這十年的變化上海人已基本脫離了地域歧視的陋習,心理上更開放和自信了,我覺得根本的原因是大量的「外地人」(包括外國人)正在這個城市工作和生活,他們已經成為上海人了,」上海人「這個詞已經很廣義了。如果中國開放戶籍制度,那麼地域觀念會很快地消失。反過來,全國人民對上海人民的一些負面看法(或傳統偏見)也正在改變,因為有一天我們突然發現我們也是上海人了,上海人總不能自己罵自己吧(笑)。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大家是一家人嘛。喊一句口號,上海已成為全國人民的上海,上海正在成為世界人民的上海。
正是由於這點,普通話和上海話的鬥爭已不是大問題,市政府已經從純粹的保護地方多樣文化的高度上來看待」上海話「了。
可惜的是倒是在沒有戶籍制度的澳洲,在華人的圈子裡好像上海人的名聲仍然不佳,各自的地域觀念仍挺強的。從足跡網上經常有這樣的地域紛爭,尤以涉及上海人的帖子反響最大,有的是不明事理的指責和過度敏感的反映。嘿嘿,我兩好朋友(上海人和天津人)告訴我在澳洲和中國朋友交往,不要輕易說自己是上海人(這個term是略帶貶義的),經驗之談啊。。。
[ 本帖最後由 patrickzhu 於 2007-10-25 15:17 編輯 ]
--------------------------------------------------------------------------------
作者: patrickzhu 時間: 2007-10-25 15:46
16. 回國的一大激動人心之處是「吃」。這次回國我聽從了朋友的建議,列了張單子有我回國想吃的東西,十分有用,可以儘可能的不遺漏你所想念的家鄉的味道。在此推薦給大家這個辦法。
大閘蟹是名單上的第一名,不過這次回去吃的有點多,肚子有點吃不消。我應該一兩年裡不會再想了吧。不過很欣喜的是吃蟹的速度和技巧我還是保持了很高的水準,要知道也不是所有的上海人都喜歡吃蟹的,大部分人興趣一般是因為不善於拆或覺得很累。不過我也不能保證吃到的蟹(40+)是陽澄湖的(包括在巴城吃的),因為現在很多各地的蟹只是運到陽澄湖在湖水裡養一星期,也賣陽澄湖大閘蟹的價,上海人管這叫「汰浴蟹」(洗澡蟹)。不過對我這種四年沒嘗鮮的人不是什麼大事情。
第二名是上海的河蝦,美味無比,非澳洲那些大頭巨蝦可比。我最喜歡的做法是鹽水白灼和醉蝦。澳洲有的話就太好了。
第三名是炒螺螄,我十幾年前我在船舶研究院的時候,下班和同事在打浦橋大排檔,就是炒螺螄和啤酒,五角錢一大碗。加點辣或胡椒粉,嘿嘿,人間美味。
接下來是我姐姐做的田螺塞肉(田螺肉要比豬肉糜多),和我媽媽做的河鯽魚湯(加香菇和火腿)。
國內美食太多,不能一一列舉了。。。
但是還是有遺憾,有幾樣在名單上的,我太忙了沒吃到,吳江路的小楊生煎、雞鴨血湯,風陽路石門路口弄堂小店的上海辣肉面,本幫小菜館茂隆飯店(進賢路茂名路口,店主老闆娘很「有名」),衡山路香樟花園旁邊的小馬路上,有家店的紅燒肉也非常好吃。還有,曾經喜歡穹六人間的情調,棗子樹的以假亂真的葷菜好吃不長肉,老豐閣的毛血旺很適合家宴的說,穹六,瑩七和無二,都是暴有腔調的地方啊...一提起吃,我怎麼話這麼多來!汗。。。下次吧。
才回到悉尼,你會感到「澳洲沒有中國菜」,沒有好餐廳。國內的餐廳才叫那個金碧輝煌,在里吃飯才叫那個享受。
另一題外話,在海外有很多人熱衷於(中國)美食,經常帶一相機隨吃隨拍,也有很多人正在經營著他們的美食BLOG,這大概也是一種時尚來著,或者聊解鄉愁。我們一澳洲好朋友,熱衷於美食BLOG,好處好看的菜要拍下來上博客,接近成癖。今年回北京一趟,一家三口去餐廳,頻頻對上的菜拍個不停,她老公馬上說,我們得換單間,咱丟不起這人(笑倒)。 我在國內「腐敗」時,也很想拍,可一想,咱也丟不起這人呀,被人恥笑怎麼海外回來的人都這樣的啊,硬生生地忍住。但回到悉尼,本地的朋友可不答應,都在指責我為什麼「腐敗」時不為他們拍一些,這說明無論我們思想怎樣適應澳洲,我們的胃就是很「中國」的。
17. 回國的另一高興之處是可以買一堆DVDs,我去古北家樂福邊一小音像店,進門就說我要買一兩百張。店主馬上回應,帶出國吧,那個國家啊?結果他們熟練的拆出包裝,裝了滿滿兩大CD Cases。估計他們接待我這樣的海外採購者不少了,經驗豐富。這些碟片估計我得看上一年吧。這也是鬼子們在中國的樂趣之一,我老闆今年就在上海買了一百多張吧。
18. 回國之前,有一些澳洲的朋友說你可能會不習慣上海的天氣和污染,有人更誇張說你也許能看到空氣中全是灰塵。我這次回家倒是覺得還好,相較悉尼而言,上海的天是不藍的,總是灰茫茫的。這也是為什麼國內很多人去雲南西藏感到震撼的原因之一,那裡的天和澳大利亞一樣湛藍。不過天不藍我是覺得沒什麼,很早就習慣了,畢竟是已經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故鄉啊。不過空氣污染好像還是挺嚴重的,有兩例也許能作為證明。和同學朋友的閑談中了解到,上海開車都是每五千公里就做保養,換下來的Filter都很臟,我不懂車,是油品質不好還是空氣臟?很多四五年前造的房子外牆都很臟,暗淡積灰,明顯是空氣不好的緣故。剛到上海的頭幾天,倒是有些不適應悶熱潮濕的天氣,後來來了一個颱風就越來越涼快了。
19. 房地產是另一個在上海的熱門話題。要知道上海的房價暴漲,今年有一個月我姐姐的MSN的名字叫「上海的房價日長夜大」。連外環線附近的普通房價已過萬了,中心一些就更不得了,加上股票的收益,現在上海「百萬富翁」的的確確是普遍現象。其他大城市我想也差不多吧。同學朋友談房子時,我的感覺是兩三百萬隨便說說,好像高級一些地段好一些的都在四五百萬以上。不過如果你只有一套自住房的話,那麼這些百萬(錢)價值實際也沒什麼真正意義,因為一旦你賣出可能就再也買不回來了(即使它價值四五百萬)。上海的朋友們得知澳洲的房價時,除了HOUSE沒有可比性外,都說澳洲房子不貴不貴。所以你想想住在上海也挺倒霉的,如果沒啥本事賺錢和投資,買房的壓力太大了。你要競爭的對象不單是本地人,還有外省市的和外國人。上海的房價貴絕不是上海人本身炒上去的,而是全國人民(國內買家)和全世界人民(國際買家)不斷「努力」的結果。我認為如果悉尼的房子有要是國際買家的大肆介入,可能會升的更離譜吧,大家都說澳洲房價如何如何高,但我們還可以負擔的起(海邊HOUSE除外),上海和其他中國大城市的房價對來打工和畢業四五年的人來說,可能接近MISSION IMPOSSIBLE。我可以說再過五年,上海的房子均價再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大家擔心澳洲房價也會像上海那樣瘋狂,那麼現在快點買吧。
一題外話,國內的房子(除非常高級的公寓和別墅)和澳洲的相比質量非常差,很多五六年新的房子無論是外面還裡面都很舊了,水、電等管線設施出問題的很多,可能是用料和施工質量不行吧。我十二年前買的房子,現在已經舊的一塌糊塗了。
還有上海現在是小戶型的房子好賣和單價高,如仙霞路水城路的舊公房兩室一廳單價12000多,一室一廳可賣到14000多。這和有大量的外籍(外省和外國)人士在上海打工或子女在滬讀書,和總價太高有關係。
20. 傳統文化在國內正在復甦,對傳統文化的態度更開放了,復古通過通俗化的方式來實現,像中央電視台的百家講壇節目。我逛書店,古籍、歷史、文化和傳統道德教育的書籍都成為流行,這是一件好現象。大家在有錢的同時,「精神文明」就顯的越發重要了(有點說教?),這大概就是胡主席說的「和諧社會」吧。雖然中國現在是很殘酷的資本主義社會(澳洲是和諧的社會主義?),很多人指責這十年國內道德淪喪,金錢至上,貪污腐敗成風,但是傳統道德和文化的重新建立還是讓人看到希望,我相信再過二十年,傳統文化將全面復甦,中國國力的強大,要經濟實力(多多的錢),也需要建立在普通百姓心中的傳統文化。
[ 本帖最後由 patrickzhu 於 2007-11-1 16:39 編輯 ]
--------------------------------------------------------------------------------
作者: patrickzhu 時間: 2007-10-25 15:46
21. 相較澳洲,上海的物價其實是非常貴的。我們去掉數字前面的貨幣單位來看,一個年薪五萬的人,在澳洲的生活壓力比在上海要小的多(具體的物價數字我就不例舉了)。但是在國內有很多其他的消費選擇從而降低生活開支,比如對窮人來說可以去檔次低的地方消費甚至地攤,條件好一些的就能去家樂福,等級差別非常大。在澳洲好像都差不多或者說不明顯,窮人富人可能都在WoolWorth, COles, BIGW, KMART & TARGET買東西。窮人在打折季節也能去MYER,DAVID JONES買高檔貨。這也是我喜歡澳洲的原因之一。
我的親戚朋友都說上海物價漲的厲害,其實澳洲何嘗不是呢?記得四年前我過來時,在WOOLIES買東西裝滿一個TROLLEY好像至多一百刀,現在我覺得要兩百吧。這叫生活無處不艱辛。
22. 再說一趣事,我回上海買了五條褲子,我朋友說我在澳洲好慘啊,連褲子也買不起啊(我倒。。。)。本人腿短,在澳洲買的褲子都尺寸太長,大家應該知道在澳洲裁邊(上海叫「拷邊」)非常貴,經常是買一褲子30刀,拷邊另要20刀。國內就不同了,都是免費加工的。所以我解釋后,上海的朋友講「哦,難怪老外的牛仔褲褲角都捲起來,原來是拷不起邊,我們還以為是時尚呢」。不過雖然我這樣解釋,朋友們看到我買了五條總是心裡怪怪的。
23. 這次也因公事去了南通,江陰和宜興等地公幹,強烈地覺得長江三角州的城鄉差別正在迅速的減小,各地的城市化非常快。有些無處不「上海」的味道。中國的現代化正在有里至外,從鄉鎮到城市不可阻擋的進行著。光江陰一小城市,就有15家上市公司,市政建設非常令人印象深刻。我一直覺得發達國家的標誌之一就是城鄉差別很小,城市概念弱化,如(Greater Sydney Metropolitan)。如國內發展如此,那是了不起的成就。
24. 我女兒來澳是5歲不到,現在Year 2。也是第一次回出生地。好像沒有我那樣Enjoy Shanghai。原因之一她是一(中)文盲,普通話一般,上海話通通忘記了。我去外地出差兩天回家一進門,一通ENGLISH BLAH,BLAH,BLAH...我媽媽說兩天沒講英文大概難受吧。在上海我很忙,晚上經常出去「腐敗」,女兒每隔一小時打手機,問我抽了幾枝煙呀,喝了幾杯酒啊?不到9點必一電話來催,提醒好回家了。我朋友都說我慘了,她比老婆厲害多了。我只能解釋,我們在悉尼買酒很不容易(得上專門的Bottle SHop去買),煙酒都巨貴無比,所以在澳洲不捨得。因為澳洲晚上沒什麼夜市面,每天9:00PM就洗洗睡了。當然女兒看到老爸回國"大腐敗",夜夜晚回家,心裡就會想東想西。她說你喝太多酒了,醉了誰帶我會悉尼呀?
總的來說她是吧上海當外國來看待,所以在心理上有些Overwhelming and Panic。我想每一個為人父母的移民當孩子大一些時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吧,孩子的認知是,你的故鄉可不是他/她的,所以有條件的話,多帶孩子回去總是好的。
哦,她倒是說上海有一點MUCH BETTER THAN SYDNEY。國內電視頻道多,少兒節目很多。相對澳洲就單調很多,除非花錢裝FOXTEL或衛星電視。不過在我看來有點太多了,不知看什麼好。國內的信息傳媒有點「爆炸」的感覺,鋪天蓋地。
25.有筒子說「文中沒有提到父母的問題,這對新一代移民可是個最大的問題,兄弟姐妹少到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就算是辦團聚移民時間也越來越長,加上國內生活條件還可以的特別是滬京大城市父母更不太願意長期生活在澳洲,雙方加起來可有4個老人了,年紀越來越大總是需要子女在身邊的,希望LZ也能分享下這方面的經驗感受」。
我和我老婆幸運之處是都有姐姐在上海可以照顧雙方父母,我們就安心很多了。但這不代表沒矛盾,我們都是盡量做的公平一些,我的父母來一年,老婆父母來一年,這個好解決。但是如果有來自於父母關於移民的壓力或你本身想辦這件事,我是建議一定要慎重。在我看來很少有人能做得公平,你很難給大家四位老人都辦,大部分人經濟情況無法支持。哪怕你有錢付費移民,四位老人住哪呢,如果你的錢多到再買兩個房給父母住,那這也不會有什麼上述煩惱了。
我自己個人對這事是很消極的,這裡面涉及了太多問題了,經濟狀況,父母性格,家庭關係,孩子教育等等。常常安慰自己說,想有什麼用呢,其實你什麼也做不了。所以這次回上海,我是很避免和雙方父母議論這些話題。當然現在上海出國移民的越來越多,父母朋友之間也會相互議論,相互攀比,壓力難免會有。心要狠一些,一定要聽聽就算了。實話實說,很多在父母面前的承諾往往會被我們不自覺地放到最後最不重要的位置,汗哪。。。
古人說「父母在,不遠行」,既然一開始出國就已不孝,以後的事就看開一些吧。
(不過剛剛又想起另一句「子欲孝,而親不在」,兩難哪。。。)
所以我有一次和老婆談論這個話題后,我說了一番心裡話,「我們將來老了一定自己靠自己,千萬不要依賴子女,只要你想想現在我們是怎樣對待父母的,你就會知道我們的女兒大概會怎樣對待我們」。再說的白一些,我首先是某人的丈夫,再是某人的父親,然後才是某人和某人的兒子,孰輕孰重,可以看清了吧。其實最後和你過一輩子的是那個和你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啊!
不好意思,有點離經叛道,大家不要拍磚啊!但在澳洲這樣的西方世界,這樣的想法大概也是稀鬆平常的吧。。。
我老婆講過,澳大利亞的好,你是要出國后(不一定是去中國哦)才能知道,一直待在澳洲你不會覺得。這次我是體會到了。回國腐敗一星期後,我開始想念悉尼了,想念澳洲的平靜規律的生活。國內朋友對我講,PATRICK我們真是佩服你一待四年,澳洲多無聊啊也沒有什麼夜生活,說實在的對我這個奔四年紀的人,真的興趣不大。我回來看和同學朋友的合影,好像我的精神狀態和健康度是最好的,其他人都顯老和有點憔悴,因為他們太忙了,節奏太快了。
國內朋友問,澳洲到底好在那裡?我的認知是這樣的:
在國內你拼搏賺錢,說到底,是想要一個好的生活,無論對自己和家庭。可是在現階段,你得花很多錢來「買」一般意義上的Quality Life。而在澳洲,你並不需要等同的錢,就可以享受到相對好的生活。這一點對傑出人物或特別有錢意義不大,但是對能力一般的人(如上海人說的「小白領」)就不同了。再說了,即便你很有錢了事業很成功了,要保持住在國內是需要你巨大的付出和持續的拼搏,而在澳洲就相較好一些。That could be a shortcut to approach the quality life。這也是為什麼澳洲繼續保持著對來自中國技術移民和商業移民巨大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我們回悉尼在Melbourne經停時,我女兒很高興地說了一句半中半洋的話:"Eventually, 我們回到了a perfect world",我聽了好笑。但回到家門口時看到Jacaranda一地紫色時,我自己真得很高興終於「回家了"。
[ 本帖最後由 patrickzhu 於 2007-10-30 11:23 編輯 ]
--------------------------------------------------------------------------------
作者: patrickzhu 時間: 2007-10-25 15:46
沙發自己坐!
後記:
- 歡迎大家來發表意見和加分!!!
- 有些話和有些看法可能和大家有分歧,我覺得沒關係,一個人只能看到一小小的部分,在什麼時候說什麼話,不可能有什麼意見是Universally Applied。但是上述我的敘述就是我親歷所看到和所想的。比如回悉尼后和澳洲朋友YUMCHA,我把最後一段講給他們聽,和我們一樣要立志留下來的,聽了很高興。打算身份搞定回國的,聽了默默無語。。。
- 我老婆替我修改了很多話,因為她說裡邊有太多的上海腔,別人會不喜歡。不過我倒是認為也會有很多人「歡喜」。
- 在我老婆替我修改時,她說我的思維太跳躍了,有很多地方not linked closely。好像只有聰明人才會如此,我聽了很是高興。其實上,是我拼音打字太慢,剛打了前半句,腦中後半句已經忘了(汗。。。)。
[ 本帖最後由 patrickzhu 於 2007-10-25 14:54 編輯 ]
--------------------------------------------------------------------------------
作者: patrickzhu 時間: 2007-10-25 15:46
板凳沙發都自己坐!
[ 本帖最後由 patrickzhu 於 2007-10-25 14:55 編輯 ]
--------------------------------------------------------------------------------
作者: patrickzhu 時間: 2007-10-25 15:47
OOps,
坐的有點多。。。
補一下關於購物的信息。
如果在上海要去類似於襄陽路一樣的地方。有兩個地方推薦:
1. 靜安小亭,在愚園路近膠州路。
2.地鐵二號線浦東上海科技館站里(很大)。
[ 本帖最後由 patrickzhu 於 2007-10-26 15:34 編輯 ]
--------------------------------------------------------------------------------
作者: Garfield 時間: 2007-10-25 15:53
很好看,真正的「散」文。
--------------------------------------------------------------------------------
作者: 月亮 時間: 2007-10-25 15:59
總結得很詳細
--------------------------------------------------------------------------------
作者: astina 時間: 2007-10-25 15:59
很多地方有共鳴
澳洲的好,是要出國才明白的 -- 其實是針對把澳洲當家的人來說的,哪裡能好過家給你的平靜和自在呢?
--------------------------------------------------------------------------------
作者: astina 時間: 2007-10-25 16:02
國內的生活是和這裡非常不同的,所以和以前的朋友,同學,共同語言越來越少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很多時候,大家聚在一起,也就是念箇舊情,就生活以及對生活的感知來說,基本上沒有多少交集了
--------------------------------------------------------------------------------
作者: caulie_mm 時間: 2007-10-25 16:03
引用:
原帖由 astina 於 2007-10-25 15:02 發表
國內的生活是和這裡非常不同的,所以和以前的朋友,同學,共同語言越來越少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很多時候,大家聚在一起,也就是念箇舊情,就生活以及對生活的感知來說,基本上沒有多少交集了
Sigh.....
--------------------------------------------------------------------------------
作者: 黑黑 時間: 2007-10-25 16:04
寫的好!
--------------------------------------------------------------------------------
作者: bffbffbff 時間: 2007-10-25 16:04
Really good one LZ!!!
Reading and studying .....
--------------------------------------------------------------------------------
作者: alex1031 時間: 2007-10-25 16:04
實際情況確實如此:對遊客來講上海到處都是人;對生意人來講上海到處都是商機;對投資客來講上海到處都是錢 但交通狀況實在不敢恭維,市中心情況還好,違章必罰款,其它地方就比較糟糕,而且路況複雜,時時在測試你的車技和膽量。我回上海至今都不敢獨自駕車出去,怕回不來 3
[ 本帖最後由 alex1031 於 2007-10-25 15:29 編輯 ]
--------------------------------------------------------------------------------
作者: melbren 時間: 2007-10-25 16:10
很好!很多地方不僅適用於上海,也適用於全國。另外上海也逐步擺脫了原來的本地化色彩,而逐步成為國際化都市。
--------------------------------------------------------------------------------
作者: jeffreychiu 時間: 2007-10-25 16:10
very good push
--------------------------------------------------------------------------------
作者: astina 時間: 2007-10-25 16:11
引用:
原帖由 alex1031 於 2007-10-25 15:04 發表
實際情況確實如此:對遊客來講上海到處都是人;對生意人來講上海到處都是商機;對投資客來講上海到處都是錢但交通狀況實在不敢恭維,市中心情況還好,違章必罰款,其他地方就比較糟糕,而且路況複雜,時時在 ...
繁體字看的可真夠累的
--------------------------------------------------------------------------------
作者: qqyang 時間: 2007-10-25 16:15
感謝樓主分享!很不錯的文章
--------------------------------------------------------------------------------
作者: 北風 時間: 2007-10-25 16:19
真好
這是我最近看到的寫的最好的文章了
--------------------------------------------------------------------------------
作者: baolqun 時間: 2007-10-25 16:19
lz真會總結。。。我也要回上海了,到時候好好體驗一下。。。
--------------------------------------------------------------------------------
作者: dizzypiggy 時間: 2007-10-25 16:27
nice article....
--------------------------------------------------------------------------------
作者: alex1031 時間: 2007-10-25 16:28
引用:
原帖由 astina 於 2007-10-25 15:11 發表
繁體字看的可真夠累的
老大,我改,我改還不成嗎
實際情況確實如此:對遊客來講上海到處都是人;對生意人來講上海到處都是商機;對投資客來講上海到處都是錢 但交通狀況實在不敢恭維,市中心情況還好,違章必罰款,其它地方就比較糟糕,而且路況複雜,時時在測試你的車技和膽量我回上海至今都不敢獨自駕車出去,怕回不來
--------------------------------------------------------------------------------
作者: astina 時間: 2007-10-25 16:33
引用:
原帖由 alex1031 於 2007-10-25 15:28 發表
老大,我改,我改還不成嗎
實際情況確實如此:對遊客來講上海到處都是人;對生意人來講上海到處都是商機;對投資客來講上海到處都是錢 但交通狀況實在不敢恭維,市中心情況還好,違章必罰款,其它地 ...
真難為你了,重新type了一遍嗎?
--------------------------------------------------------------------------------
作者: 夢回唐朝 時間: 2007-10-25 16:35
拜讀了,總結的不錯
--------------------------------------------------------------------------------
作者: Esmay 時間: 2007-10-25 16:35
總的來說寫得很客觀,看著很有共鳴,感謝費了這麼多筆墨。
--------------------------------------------------------------------------------
作者: jl162401 時間: 2007-10-25 16:38
寫的真好,原來是師兄啊,呵呵~
--------------------------------------------------------------------------------
作者: 鋤禾 時間: 2007-10-25 16:39
說實在的
你寫的真是實在啊!
比以往其他人寫的回鍋遊記要實在
頂!!!
很慶幸這輩子有機會來澳洲過簡單自在的生活
又很慶幸這輩子是中國人可以自在的感受中國的繁榮!
搞定身份后我也要回鍋去!
呆煩了就回澳洲來省省心
在澳洲悶膩了就回中國去軋鬧猛
哈哈!
爽就一個字!
--------------------------------------------------------------------------------
作者: 黑黑 時間: 2007-10-25 16:41
我回來2個月已經呆煩了。
--------------------------------------------------------------------------------
作者: patrickzhu 時間: 2007-10-25 16:41
引用:
原帖由 鋤禾 於 2007-10-25 15:39 發表
在澳洲悶膩了就回中國去軋鬧猛
嗯,上海腔還是有人「歡喜」的,謝謝!
--------------------------------------------------------------------------------
作者: patrickzhu 時間: 2007-10-25 16:43
引用:
原帖由 jl162401 於 2007-10-25 15:38 發表
寫的真好,原來是師兄啊,呵呵~
謝謝!
是交大船舶系還是在設計院待過呀?
--------------------------------------------------------------------------------
作者: Yue 時間: 2007-10-25 16:43
very good...
--------------------------------------------------------------------------------
作者: toto315 時間: 2007-10-25 16:43
寫的很好
--------------------------------------------------------------------------------
作者: astina 時間: 2007-10-25 16:48
引用:
原帖由 黑黑 於 2007-10-25 15:41 發表
我回來2個月已經呆煩了。
有殺回來的打算么?
--------------------------------------------------------------------------------
作者: 黑黑 時間: 2007-10-25 16:50
引用:
原帖由 patrickzhu 於 2007-10-25 15:43 發表
謝謝!
是交大船舶系還是在設計院待過呀?
哪個設計院吶。。。。?
--------------------------------------------------------------------------------
作者: 黑黑 時間: 2007-10-25 16:50
引用:
原帖由 astina 於 2007-10-25 15:48 發表
有殺回來的打算么?
天天和老公鬧呢。。。
--------------------------------------------------------------------------------
作者: 月亮 時間: 2007-10-25 16:51
引用:
原帖由 黑黑 於 2007-10-25 15:50 發表
天天和老公鬧呢。。。
你有lg了??
--------------------------------------------------------------------------------
作者: alex1031 時間: 2007-10-25 16:52
引用:
原帖由 astina 於 2007-10-25 15:33 發表
真難為你了,重新type了一遍嗎?
嘿嘿,我坦白,人比較懶,是轉換的
--------------------------------------------------------------------------------
作者: astina 時間: 2007-10-25 16:53
引用:
原帖由 月亮 於 2007-10-25 15:51 發表
你有lg了??
你很out,人家回去就是和LG團聚的
--------------------------------------------------------------------------------
作者: 黑黑 時間: 2007-10-25 16:54
引用:
原帖由 astina 於 2007-10-25 15:53 發表
你很out,人家回去就是和LG團聚的
就是。
--------------------------------------------------------------------------------
作者: 月亮 時間: 2007-10-25 16:54
引用:
原帖由 astina 於 2007-10-25 15:53 發表
你很out,人家回去就是和LG團聚的
我印象中怎麼黑黑和BENBEN一樣都沒結婚呢
--------------------------------------------------------------------------------
作者: 黑黑 時間: 2007-10-25 16:55
引用:
原帖由 月亮 於 2007-10-25 15:54 發表
我印象中怎麼黑黑和BENBEN一樣都沒結婚呢
據我所知, 都結了。
--------------------------------------------------------------------------------
作者: 月亮 時間: 2007-10-25 16:56
引用:
原帖由 黑黑 於 2007-10-25 15:55 發表
據我所知, 都結了。
暈,我要更新資料庫了。。
--------------------------------------------------------------------------------
作者: 黑黑 時間: 2007-10-25 16:59
引用:
原帖由 月亮 於 2007-10-25 15:56 發表
暈,我要更新資料庫了。。
還是單身好, 不用考慮整個家庭。
--------------------------------------------------------------------------------
作者: 夢回唐朝 時間: 2007-10-25 17:09
提個問題,也算個建議,文中沒有提到父母的問題,這對新一代移民可是個最大的問題,兄弟姐妹少到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就算是辦團聚移民時間也越來越長,加上國內生活條件還可以的特別是滬京大城市父母更不太願意長期生活在澳洲,雙方加起來可有4個老人了,年紀越來越大總是需要子女在身邊的,希望LZ也能分享下這方面的經驗感受
--------------------------------------------------------------------------------
作者: jl162401 時間: 2007-10-25 17:15
我在上海待了13年,從地鐵一號線開始看上海的建設,發展真是神速的。N多地鐵,N多房子,N多大橋。
喜歡上海的治安,是我認為中國最安全的地方,比北京好太多(當然北京也有北京的好,帝都王氣),只是北京太大了,二環內都有死角,天橋敲頭案,我一個同事差點敲成傻子,雖然還上班,但感覺不像以前那麼機靈。還有當年秀水附近的艾滋針事件,出差在北京的那幾年,經常時不時回頭看一眼,有無人靠近你。在上海沒這種感覺,也最多是抱小孩的夫妻過來找你問個路,然後引出下一個小騙局,呵呵。在上海,我敢半夜在路上走,當然是市區範圍內,在北京不敢,在悉尼我更不敢,呵呵。
但人實在太多了,2千萬人口的大城市,充滿了喧囂和浮躁。不如小城市過的安逸,有時候回到家,或者出差,非常羨慕我的同學或者朋友,日子竟然過的如此逍遙自在。
在上海的好處就是能夠與時代同步,也許和世界同步,啥都是最先進的,呵呵。
最懷念的還是吃,哈哈。懷念不如實踐。
[ 本帖最後由 jl162401 於 2007-10-25 16:18 編輯 ]
--------------------------------------------------------------------------------
作者: chris2002 時間: 2007-10-25 17:15
引用:
原帖由 Q 於 2007-10-25 15:00 發表
我也要回去吃
多吃點,幫我吃1份。
--------------------------------------------------------------------------------
作者: 江上往來人 時間: 2007-10-25 17:19
LZ寫的非常好,感受準確,我這個在上海生活的人非常贊同。
唯一的就是,今年的大閘蟹我是不敢吃了。發生過大面積的藍藻以後,雖然國家質量監督局公布過質量沒問題。
--------------------------------------------------------------------------------
作者: 阿寶 時間: 2007-10-25 17:25
謝謝lz得好文。
不過lz真是快嘴阿。感覺霹靂啪啦,霹靂啪啦,霹靂啪啦。。。
目接不暇的。
--------------------------------------------------------------------------------
作者: 娃娃 時間: 2007-10-25 17:28
不錯。加分+++++++++++
--------------------------------------------------------------------------------
作者: flyspirit 時間: 2007-10-25 17:29
LZ寫得很不錯,尤其是最後總結的非常好
--------------------------------------------------------------------------------
作者: maylily01 時間: 2007-10-25 17:33
Thanks for sharing. LZ Xin Ku Le!
--------------------------------------------------------------------------------
作者: 鋤禾 時間: 2007-10-25 17:39
引用:
原帖由 patrickzhu 於 2007-10-25 15:43 發表
謝謝!
是交大船舶系還是在設計院待過呀?
我93年在4805廠呆過,算不算同門啊?
哈哈!
--------------------------------------------------------------------------------
作者: penguinisland 時間: 2007-10-25 17:42
很有感觸的。不過大閘蟹最好少吃了
--------------------------------------------------------------------------------
作者: 典 時間: 2007-10-25 17:44
Very good
--------------------------------------------------------------------------------
作者: 西邊雨 時間: 2007-10-25 17:45
寫的好~~今年4月回國有很多類似的感受~~
--------------------------------------------------------------------------------
作者: jl162401 時間: 2007-10-25 17:46
引用:
原帖由 鋤禾 於 2007-10-25 16:39 發表
我93年在4805廠呆過,算不算同門啊?
哈哈!
如果LZ是華山派的,你就是五嶽派的,同氣連枝,呵呵。小聲說一下,偶是華山劍宗的,呵呵。
--------------------------------------------------------------------------------
作者: 鋤禾 時間: 2007-10-25 17:51
引用:
原帖由 jl162401 於 2007-10-25 16:46 發表
如果LZ是華山派的,你就是五嶽派的,同氣連枝,呵呵。小聲說一下,偶是華山劍宗的,呵呵。
哦!那隻能算表親了!呵呵!
--------------------------------------------------------------------------------
作者: angelatu 時間: 2007-10-25 18:02
寫的真好,頂一下
--------------------------------------------------------------------------------
作者: patrickzhu 時間: 2007-10-25 18:25
引用:
原帖由 鋤禾 於 2007-10-25 16:39 發表
我93年在4805廠呆過,算不算同門啊?
哈哈!
嗯,同門,同門啊。
--------------------------------------------------------------------------------
作者: 小翹翹 時間: 2007-10-25 18:41
寫的非常好!
--------------------------------------------------------------------------------
作者: tyxzh 時間: 2007-10-25 18:42
每次回國前都很激動,但是每次回去待不了多久就開始懷念澳洲
樓主很真實的說出了一些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事情,但是好像孩子還是更加把澳洲作為了『祖國』看來要讓孩子經常回去走動走動
--------------------------------------------------------------------------------
作者: astina 時間: 2007-10-25 18:46
引用:
原帖由 tyxzh 於 2007-10-25 17:42 發表
每次回國前都很激動,但是每次回去待不了多久就開始懷念澳洲
樓主很真實的說出了一些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事情,但是好像孩子還是更加把澳洲作為了『祖國』看來要讓孩子經常回去走動走動
可能對此地出生的小孩來說,澳洲就是他/她的祖國,而中國是他們父母的祖國?
--------------------------------------------------------------------------------
作者: 酒醉知故里 時間: 2007-10-25 19:11
這個寫的還真不錯,挺樸實的。
--------------------------------------------------------------------------------
作者: tracy@syd 時間: 2007-10-25 19:15
很多點大家都會產生共鳴的,能這樣用文字記下來實在不易。加分~
--------------------------------------------------------------------------------
作者: patrickzhu 時間: 2007-10-25 19:30
引用:
原帖由 夢回唐朝 於 2007-10-25 16:09 發表
提個問題,也算個建議,文中沒有提到父母的問題,這對新一代移民可是個最大的問題,兄弟姐妹少到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就算是辦團聚移民時間也越來越長,加上國內生活條件還可以的特別是滬京大城市父母更不太願意長期 ...
在4樓25點,我更新了。
--------------------------------------------------------------------------------
作者: astina 時間: 2007-10-25 19:32
關於父母那段挺實在的. 咱們出國的人,都是逃避了責任,把責任推給了在國內的兄弟姐妹
--------------------------------------------------------------------------------
作者: oz 時間: 2007-10-25 19:51
樓主辛苦了,打那麼多字
好久沒回去了,我也該回去體會體會國內的變化
--------------------------------------------------------------------------------
作者: icewant 時間: 2007-10-25 19:53
寫的太好了!這些也都是我的感觸,可要象LZ那樣樸實詳細的娓娓道來確實太有難度了。
來澳洲享受一份寧靜自由的生活,精神上那份的淡定從容是你在國內很難找到的。一直都感覺上海的繁榮喧囂不是真正屬於我的,表面的浮華看似給你了快樂,可是安靜下來時常感覺到不安和焦慮,和那份對未來的不確定和沒把握。。 喜歡這裡簡單的生活,喜歡這裡的陽光空氣
對上海的留戀更大一部分是對親人的思念(很多好朋友也會因為不同的生活環境而漸漸疏遠),還有就是吃的快感和購物的「腐敗」啦
--------------------------------------------------------------------------------
作者: 神奇的快沙 時間: 2007-10-25 20:04
寫得真是好,有時想要是上海在紐西蘭就好了,2個小時的飛機,想去就去,想回就回,多好啊~ 有誰知道飛機什麼時候會提速呢?
--------------------------------------------------------------------------------
作者: tracy99 時間: 2007-10-25 20:22
大閘蟹 40+
--------------------------------------------------------------------------------
作者: 知不道 時間: 2007-10-25 20:27
校友阿LZ,1系在交大是赫赫有名的,敬仰敬仰。
--------------------------------------------------------------------------------
作者: patricb 時間: 2007-10-25 20:35
今天晚上的飯後活動是:
由我發起推薦,由我母親(在此探親)用上海話全文閱讀Lz的文章給大家聽。最後文章得到全家的一致讚揚和認可。要求我給lz 加分,並列印全文供父母留存。
--------------------------------------------------------------------------------
作者: liz 時間: 2007-10-25 20:58
寫得好。。。
不過去了其他國家,就愈發覺得澳洲的不好了。。。
--------------------------------------------------------------------------------
作者: 美訝 時間: 2007-10-25 21:00
引用:
原帖由 astina 於 2007-10-25 15:02 發表
國內的生活是和這裡非常不同的,所以和以前的朋友,同學,共同語言越來越少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很多時候,大家聚在一起,也就是念箇舊情,就生活以及對生活的感知來說,基本上沒有多少交集了
nod nod nod nod nod nod nodnod
--------------------------------------------------------------------------------
作者: jl162401 時間: 2007-10-25 21:21
引用:
原帖由 知不道 於 2007-10-25 19:27 發表
校友阿LZ,1系在交大是赫赫有名的,敬仰敬仰。
偶也是校友啊,呵呵,你是幾系,我是34系
--------------------------------------------------------------------------------
作者: penny7 時間: 2007-10-25 21:28
風陽路石門路口弄堂小店的上海辣肉面
這個地方靈的啊.
--------------------------------------------------------------------------------
作者: jl162401 時間: 2007-10-25 21:32
生煎饅頭,排骨年糕,蟹粉小籠
--------------------------------------------------------------------------------
作者: 中國小牛 時間: 2007-10-25 21:45
看了心情複雜,不知道回去還是留下
--------------------------------------------------------------------------------
作者: hy841 時間: 2007-10-25 21:47
樓主女兒強的,24小時監控老爸行蹤.
看了心情挺複雜的,出國有好有不好,最大一點就是再怎麼融入當地生活,還是不覺得她是我的祖國.住了20多年的上海,在樓主滴水不漏的總結下越發可親可愛.每當飛機抵達浦東國際機場,作為一個上海人我都有莫名的激動,除了是即將見面的親朋好友,更有對這座城市的留戀之情.朋友們的確漸漸的話不投機半句多,可是在這裡大家個忙個的,好朋友也是往來不多,加上幾乎為零的夜生活,有時候挺想念家鄉的美食和偶爾的外出"腐敗",有時候又想要平靜的鄉村生活,人啊真是很矛盾的.希望有發明比飛機快一倍的東東,也希望口袋鼓鼓,到時候兩邊轉轉,好像做趟火車去city那樣方便就好了.
--------------------------------------------------------------------------------
作者: whynot 時間: 2007-10-25 21:54
lz寫得很好,而且好像就在我這一帶活動,我住仙霞地區。
反過來,我有個同學從上海去澳洲旅遊,說「一到澳洲,就有種與世無爭的感覺」。這可能是兩地最大的反差吧。在上海你什麽都要爭,搶,連老人都個個身手矯健。
--------------------------------------------------------------------------------
作者: astina 時間: 2007-10-25 21:58
引用:
原帖由 whynot 於 2007-10-25 20:54 發表
lz寫得很好,而且好像就在我這一帶活動,我住仙霞地區。
反過來,我有個同學從上海去澳洲旅遊,說「一到澳洲,就有種與世無爭的感覺」。這可能是兩地最大的反差吧。在上海你什麽都要爭,搶,連老人都個個身手矯 ...
生活永遠在別處
--------------------------------------------------------------------------------
作者: jasonnewman 時間: 2007-10-25 22:08
引用:
原帖由 patricb 於 2007-10-25 19:35 發表
今天晚上的飯後活動是:
由我發起推薦,由我母親(在此探親)用上海話全文閱讀Lz的文章給大家聽。最後文章得到全家的一致讚揚和認可。要求我給lz 加分,並列印全文供父母留存。
--------------------------------------------------------------------------------
作者: 會飛的馬 時間: 2007-10-25 22:09
不錯的文章。也來加分++++++
--------------------------------------------------------------------------------
作者: hy841 時間: 2007-10-25 22:09
突然發現一個現象,住在上海時大家買房子不是為了工作單位近,就是為了離父母親戚近,很少討論哪個區好,那個區次,來了這裡沒有東西可以變成買房子的立足點了,就開始關注各區的名聲口碑.不知道在上海的外來人民們買房選區首要考慮的是什麼,在上海會不會也有所謂的區域黑名單?呵呵,跑題了
--------------------------------------------------------------------------------
作者: astina 時間: 2007-10-25 22:11
引用:
原帖由 hy841 於 2007-10-25 21:09 發表
突然發現一個現象,住在上海時大家買房子不是為了工作單位近,就是為了離父母親戚近,很少討論哪個區好,那個區次,來了這裡沒有東西可以變成買房子的立足點了,就開始關注各區的名聲口碑.不知道在上海的外來人民們買房 ...
可能是因為在熟悉的地方有安全感
--------------------------------------------------------------------------------
作者: jasonnewman 時間: 2007-10-25 22:14
Thanks Patrick for this very informative and entertaining article, which I have enjoyed very much (while listening to the pouring rain) after dinner this evening. I』m lost in today』s Shanghai which you described so vividly as if I were there myself. This is arguably one of the best articles I have ever read here.
[ 本帖最後由 jasonnewman 於 2007-10-25 21:28 編輯 ]
圖片附件: SHANGHAI_4Ap5.jpg (2007-10-25 22:14, 88.52 KB)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0
http://www.oursteps.com.au/bbs/attachment.php?aid=123710
--------------------------------------------------------------------------------
作者: kaitlyn 時間: 2007-10-25 22:27
能引起共鳴的好文.我來澳也4年了,每年回上海.第一年回來后特別想念上海的種種"好",過了好幾周才克服,總感覺心裡空空的.最近一次回來,除了想了兩天父母,感覺澳洲才是自己的家,越來越喜歡澳洲了.
--------------------------------------------------------------------------------
作者: TT 時間: 2007-10-25 22:27
寫的好, 去年也回國了一次. LZ講的都是我想說的, 加分了.
--------------------------------------------------------------------------------
作者: gougou554 時間: 2007-10-25 22:39
講得真好
--------------------------------------------------------------------------------
作者: patrickzhu 時間: 2007-10-25 23:31
引用:
原帖由 tracy99 於 2007-10-25 19:22 發表
大閘蟹 40+
我這次吃了有超過40隻,也許更多,具體記不起來了。
--------------------------------------------------------------------------------
作者: moth 時間: 2007-10-25 23:32
引用:
原帖由 patrickzhu 於 2007-10-25 22:31 發表
我這次吃了有超過40隻,也許更多,具體記不起來了。
不怕消化不良啊。。涼性重,吃多了不好。。
樓主說得滿實在的,這也是我在上海這幾個月來的感受。
--------------------------------------------------------------------------------
作者: patrickzhu 時間: 2007-10-25 23:32
引用:
原帖由 astina 於 2007-10-25 18:32 發表
關於父母那段挺實在的. 咱們出國的人,都是逃避了責任,把責任推給了在國內的兄弟姐妹
謝謝支持,這些事情還是做鴕鳥好了。。。
--------------------------------------------------------------------------------
作者: MAX_SUSAN 時間: 2007-10-25 23:33
LZ強貼,好文章!
--------------------------------------------------------------------------------
作者: patrickzhu 時間: 2007-10-25 23:36
引用:
原帖由 patricb 於 2007-10-25 19:35 發表
今天晚上的飯後活動是:
由我發起推薦,由我母親(在此探親)用上海話全文閱讀Lz的文章給大家聽。最後文章得到全家的一致讚揚和認可。要求我給lz 加分,並列印全文供父母留存。
我實在是太感動了。謝謝儂。。。
不過對於父母的最後一段是不是會引起老人家印象不好?
--------------------------------------------------------------------------------
作者: 鐵槍 時間: 2007-10-25 23:43
真實貼切,不得不加分~~
--------------------------------------------------------------------------------
作者: astina 時間: 2007-10-25 23:46
這篇文章太好了,得加點顏色高亮顯示
--------------------------------------------------------------------------------
作者: 西門吹哨 時間: 2007-10-25 23:55
寫的不錯啊,能侃的,也挺留意生活
--------------------------------------------------------------------------------
作者: 蘇蘇 時間: 2007-10-26 00:08
引用:
原帖由 黑黑 於 2007-10-25 15:41 發表
我回來2個月已經呆煩了。
黑黑已經回去兩個月了?
--------------------------------------------------------------------------------
作者: 月亮 時間: 2007-10-26 00:10
引用:
原帖由 蘇蘇 於 2007-10-25 23:08 發表
黑黑已經回去兩個月了?
還有比我更out的人。。
--------------------------------------------------------------------------------
歡迎光臨 新足跡 (http://www.oursteps.com.au/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