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天安門和中華門 京城歷史照片

[複製鏈接]

52

主題

320

帖子

11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草民 發表於 2009-3-25 07: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49年前天安門



1949年天安門
custom_14.gif

52

主題

320

帖子

11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1
沙發
 樓主| 草民 發表於 2009-3-25 07:08 | 只看該作者
舊京城的中華門

談起中華門現在很多人一般都只知道南京中華門,卻不知老京城也有個中華門。它位於天安門與大前門之間,即現在的天安門廣場。

舊京城中華門建於明朝永樂年間。建成時,因是皇城的正南門,古人又以南方為尊貴,所以享有「國門」的地位。它的名稱隨朝代的更替而變遷,明朝時稱大明門,
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改名為大清門。辛亥革命后,1912年改名為中華門。

1952年為擴建天安門廣場,在蘇聯專家的建議下1954年被拆除,1976年毛逝世后,在其原址修建了一個巨大的太平間。從此一批極其珍貴的歷史古建築從中華大地上永遠消失,毀在自己的子孫後代手上。




custom_14.gif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2

主題

320

帖子

11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1
3
 樓主| 草民 發表於 2009-3-25 07:10 | 只看該作者
[ZT]大明門、大清門、中華門其實是位於同一地方,根據不同時代冠以不同名稱的同一個門,1954年擴建天安門廣場時被拆除。原址在今正陽門北側、毛主席紀念堂一帶。

  大明門始建於明代,為明清兩代皇城第一門。初稱「大明門」,順治六年(1644年)上大清門牌額,改稱「大清門」;民國(1912年)改為「中華門」。據《大清會典》記載:「大清門,三闕上為飛檐崇脊,門前地正方,繞以石欄,左右獅各一,下馬石碑各一」。永樂年間,該門建成時,明成祖朱棣命大學士解縉題門聯,縉書古詩以進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成祖大喜,賜齎甚厚。大明門甚為氣派,有明顧炎武《京師詩》為證:

  煌煌古燕京,金元遼開創。
  初興靖難師,逐駐時巡仗。
  制掩漢唐閎,德儷商周王。
  巍峨大明門,如翠峙南向。

大明(清)門前是商旅雲集的棋盤街,門內有與承天門連接在一起的中心御道 「千步廊」,大明(清)門兩側,左文右武,中央各部衙署對列東西。
  大明(清)門是皇帝、宗室參加重要慶典出入之門。明清時,每年冬至,皇帝要到南郊天壇去祭天,夏至要到北郊地壇祭地,孟春祈谷,皇帝還要到先農壇親耕田。遇到這些大典,午門、端門、天安門、大明(清)門豁然洞開,皇帝頭戴金冠,身穿龍袍,坐著御輦,威風凜凜地由此門出行去舉行祭祀典禮。明袁帙有《大明門候駕》詩:

  虎旅驅中道,旭日迎芒蓋,
  釣陳警雲飛,睛雲拂羽旗。
  圜丘群望畢,笙歌前路擁,
  宣金受盔?歸,拜舞接光輝。
  辛亥革命勝利后,決定將大清門改稱「中華門」。在辛亥革命一周年慶典前一天即1912年10月9日清晨,將刻有「大清門」三字的舊匾額取下,準備翻過來再用,卻發現匾額背後已有「大明門」三字。原來,當年該門初次更名時,已將匾額背面使用過。這樣,只好又趕製了一塊由京兆尹王冶秋書寫的「中華門」三字的匾額。

custom_14.gif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3: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