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刊:中國僅17艘驅逐艦符合現代戰爭要求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3-15 05: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09-3-15 07:23 編輯

2009年03月14日 09:57中青在線-青年參考   


在上世紀90年代前,「旅大」級驅逐艦隻具備基本的通信能力,艦載武器與感測器採用「一對一」的分散式架構,與西方乃至蘇聯差距明顯。

所謂C3系統,即「指揮、控制和通信(Command,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s)系統」的簡稱。作為艦艇戰鬥力的倍增器,是否擁有完善的該系統,已成為衡量一國海軍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標。今年2月出版的美國《信號》雜誌,刊登了題為《中國戰艦努力滿足C3新要求》的文章,供職於美國海軍水面作戰中心的作者詹姆斯·C·巴塞特,分析了C3系統在中國海軍的發展歷程及其積極影響。



1991年下水的「江衛」級護衛艦,雖然排水量只有1700噸,但該艦的C3系統首次整合了國產數據鏈,比以前的產品更進一步,但仍不如最新型的國產驅逐艦和護衛艦。

90年代:國產裝備漸入正軌

上世紀90年代被視為中國C3系統發展的第二階段,軍工部門開始嘗試將各種武器、控制裝置和感測器整合在同一平台上。作為試驗的一部分,最後兩艘「旅大」級驅逐艦(165艦與166艦),率先裝備了採用法國技術的火控計算機和數據傳輸裝置;隨後建成服役的第二代驅逐艦——112艦和113艦,也沿用了類似的設計。

與此同時,中國也在積極發展國產化的C3系統。根據公開資料,文章指出,這類產品包括中央計算機和若干顯示控制台,並通過艦內的高速區域網將所有重要設備相連。其中,代號「88式」的國產系統曾實際安裝到一艘「紅箭」級快艇上,並實現了對艦炮、雷達、電子/光學探測器乃至防空導彈的集中化控制。

文章認為,1991年下水的「江衛」級護衛艦,代表了這些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雖然排水量只有1700噸,但該艦的C3系統首次整合了國產數據鏈,比以前的產品更進一步。還有跡象表明,經過驗證的可靠技術,同樣被中方用在一些老舊艦艇的改造工程上。

有了C3系統的初步支持,中國海軍(包括海軍航空兵)的遠航能力也上了台階。文章指出,2001年的海南島撞機事件以及1996年「台海危機」時中國潛艇部隊的表現,都在不同程度上表明這種進步的確存在。

21世紀:新型艦艇具世界水平

文章進一步表示,2000年至今的第三階段,是C3系統在中國海軍的成熟期。在這段時間建造的051C、052B/C型驅逐艦和054型護衛艦,都擁有達到國際水平的指揮、控制和通信能力。其中,綽號「中華神盾」的170艦和171艦,裝備了代號JY10G的「多任務信息處理系統」,可將各種雷達數據整合後用於戰場指揮。

文章稱,與上世紀80年代不同,這些艦艇上的某些設備具有俄羅斯背景,似乎參照了俄制「現代」級驅逐艦的部分設計。這也為中俄海軍實施聯合行動提供了便利。

作者還補充說,在大中型艦艇以外,從2004年開始大批建造的022型快艇也值得注意。這種多用途平台不僅自動化水平高,還配備了和主力艦同等規格的HN-900型數據鏈天線;這種設計,保證了其在作戰時能隨時從友軍處獲取情報。

作為總結,文章肯定了中國海軍在C3系統建設上取得的進步,稱一批國產新艦具有「世界級」的技術水平。然而文章也指出,從絕對數量上看,全中國目前僅有17艘驅逐艦、4艘護衛艦和12艘潛艇能滿足現代戰爭的要求,其餘大部分艦船不具有或只具有部分C3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海軍與真正的「藍水作戰力量」,還有相當長的距離。





中國目前擁有20餘艘驅逐艦,美刊認為其中17艘能滿足現代戰爭的要求。這中國海軍的驅逐艦大多數實現了現代化,而裝備數量更多的護衛艦卻只有四艘在C3I方面能滿足要求。

[img]http://i39.tinypic.com/33c6us4.jpg
80年代:吸收借鑒西方技術



美刊指出,中國在21世紀后建成的051C、052B/C型驅逐艦和054型護衛艦,都擁有達到國際水平的指揮、控制和通信能力。圖為051C驅逐艦,目前兩艘該級艦在北海艦隊服役。

文章稱,任何希望在遠洋發揮威懾力的海軍,都應當擁有強大的指揮、控制和通信能力。不過,由於中國海軍長期自我定位於近岸防衛力量,這方面的要求並不迫切。近20年來,隨著呼籲中國海軍「走向藍水」的聲音逐漸高漲,其C3系統也在此背景下加速發展。

文章認為,中國海軍的C3系統建設歷經3個階段。在上世紀90年代前,「旅大」級驅逐艦和「江湖」級護衛艦是解放軍三大艦隊的主力。這些艦艇大多隻具備基本的通信能力,艦載武器與感測器採用「一對一」的分散式架構,與西方乃至蘇聯差距明顯。

文章指出,利用與歐美國家關係緩和之機,中國海軍獲得了接觸先進技術的機會。1982年,中方曾打算授予英國軍工企業價值3.75億美元的合約,要求後者幫其改進舊式戰艦。儘管未能實現,但「旅大」級的105艦和132艦還是在80年代後期,試驗了新型對空雷達及衛星通信設備;據信,這些局部升級同引進的西方技術有關。

文章稱,雖然整體水平落後,這一時期的中國海軍仍然進行了幾次力所能及的遠航,包括1974年的西沙海戰與1980年的遠程運載火箭試驗。1988至1989年間,中國艦艇還曾在南海舉行大型軍演,意在宣示對南沙群島的主權。






綽號「中華神盾」的170艦和171艦,裝備了代號JY10G的「多任務信息處理系統」,可將各種雷達數據整合後用於戰場指揮。





上世紀90年代被視為中國C3系統發展的第二階段,軍工部門開始嘗試將各種武器、控制裝置和感測器整合在同一平台上。圖為中國海軍90年代服役的051B和052A驅逐艦。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76

主題

7346

帖子

168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4

積分
1681
沙發
amely7777 發表於 2009-3-15 06:0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0: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