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呂秀蓮如果訪問大陸能找到互助共榮之道嗎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3-10 02: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年03月09日 08:39華夏經緯網

聯合報刊載社論稱,二月十一日,呂秀蓮接受大陸《中國評論》訪問時表示,倘若獲得邀請,她願以《玉山午報》創辦人身分訪問大陸。當時,她說:「新的時代來臨,要用很寬廣的思維,讓台灣跟大陸的關係更加正常化,我們不要戰爭,不要仇恨,如何互助共榮,是大家的心愿,我們也很希望開創一個新視野。」

呂秀蓮並為該刊題字:「遠親近鄰」。這四個字,是她在競選民進黨二○○八「總統」候選人提名時,對兩岸關係的定調。

社論指出,呂秀蓮開口不到一個月,前天,在大陸兩會登場的背景下,大陸政協台聯組主動釋出訊息,對呂秀蓮往訪表示歡迎。呂秀蓮對是否應邀的回應是,她將尊重玉山媒體董事會的意見。至於各界與民進黨的見解,她說:「別忘了我是自由之身!」

倘若呂秀蓮此番成行,這將是她第二次訪問大陸。1990年8月,她曾赴福建南靖尋根謁祖,並在祖厝客家土樓「龍潭樓」喝了一口古井水。她說:飲水思源!

那次旅行,呂秀蓮還遊了長江三峽,又到西安法門寺拜謁佛祖舍利,並為重修祖譜、祖廟作了一些安排,但未聞曾有較深層的政治、經濟或社會接觸;那種情境,或許較似遊子返鄉探訪「遠親」,只是點到為止。如今,倘若呂秀蓮再訪大陸,經由較高層級的安排,應可與中國大陸的政治、經濟、社會皆有較深入的接觸,亦即有機會近距離重新認識台灣的這個「近鄰」;那麼,此行必有與1990年大異其趣的收穫。畢竟,大陸不只是台灣的「遠親」,更是台灣的「近鄰」。

社論表示,呂秀蓮此行既是以報社首長的身分往訪,自然應有不同的高度與深度。想像中的安排是:應有一組資質優秀的新聞團隊進行先遣前置的深度採訪作業,然後在呂秀蓮到訪后再擇要進行親身訪視,最後將此一採訪巨構用系列報導的形式發表,總標題或可定為:《呂秀蓮看中國》。

在南靖土樓喝井水,那是一種訴諸感性的經驗;但呂秀蓮若能親赴實地主持一場對中國大陸的深度採訪,則是一樁訴諸知性的工程。我們相信,經歷這樣的採訪工作,呂秀蓮應當會有「新視野」,也可能會領悟出兩岸「遠親近鄰」的「互助共榮」之道。

社論稱,呂秀蓮當了八年的「副總統」,卻自嘆為「深宮怨婦」;她在民進黨中資歷高至代理主席,卻曾因紅衫風潮時在「九一六」反對挺扁,而遭林濁水逼其退黨。呂秀蓮身居核心,亦自以為是核心,但實際上在民進黨中卻始終是邊緣地帶的一隻孤鳥。她充滿情緒的矛盾、反覆,再加上自以為是,不是性別問題,而是性格問題,非僅使她成為民進黨中的孤鳥,亦幾乎使她成為政壇笑柄。然而,呂秀蓮似有一種不認輸、不認命的脾氣,如今她開辦報紙,又主動開口訪問大陸,俱見其對現今這個人生句點,不甘心,不服氣,而思有以扶大廈之傾、挽狂瀾之倒。

沒有人敢說呂秀蓮會如何經營她的這次中國大陸之行。也許她會演出如硬闖雅加達被阻,回台宣稱獲得「高智慧的勝利」;那麼,她就可能當著大陸接待人員主張「台獨建國」,然後回台以「台獨嗆聲第一人」自豪。但是,呂秀蓮的頭腦與情緒皆是多姿多態的,在呂秀蓮的矛盾反覆中,可以看出她與幾乎所有民進黨及台獨要角一模一樣的反覆矛盾;所以,倘若呂秀蓮經由這次深度訪問,果然有了新視野,果然發現兩岸「互助共榮」之道,亦不必驚異,這仍是呂秀蓮,仍是民進黨人。別忘了,陳水扁還曾主張過「四不一沒有」的「新中間路線」及兩岸「統合論」呢!

社論表示,曾經充滿感性回鄉喝井水的呂秀蓮,在又經歷了兩岸十九年的滄桑變幻之後,如今將以報社首長的知性視角貼身訪視大陸。我們樂見呂秀蓮在東莞、崑山的台商廠辦出現,我們亦期待呂秀蓮在川震災區探訪劫后更生的災黎,我們也希望呂秀蓮與大陸的青年學生進行兩岸對話……。我們更期盼,訪陸歸來,呂秀蓮能告訴全體台灣人:不要戰爭、不要仇恨,互助共榮的兩岸相處之道,她找到了嗎?

聯合報:大陸敢請呂秀蓮不敢去?

台海網3月8日訊聯合報昨天發表文字工作者龔濟的文章說,呂秀蓮表示願去大陸訪問,北京官方日前回應願意邀請。民進黨有人反對,警告呂秀蓮「不要中計」。

文章說,大陸敢請了,就看呂秀蓮或其他民進黨人敢不敢去。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庄碩漢建議呂秀蓮「千萬不要中計」,現在去「只是幫中國大一統的陽謀背書」。大陸一向「反獨促統」,方法步驟也許改變過,目標則從未動搖,且一再昭告天下,不加隱晦,似乎沒有什麼計謀;呂秀蓮現在去了,也不知有何計好中?

文章說,老實說,很多民進黨人,只會在家裡威風八面;有膽識、有能力走出去的人不多。再說,許多人只是以「台獨」之名攫取個人政治利益,誰認真推動「獨立運動」了?

革命者不僅要有高瞻遠矚的視界,也要有犧牲奮鬥的精神。當年孫中山領導建立民國,有林覺民的「我死則國生」,有秋瑾的「秋風秋雨愁煞人」,有汪精衛的「引刀成一快」;聲言「獨立建國」的民進黨有誰?有陳水扁和那些藉「巧克力光碟」說事的人?

國民黨在執政數十年之後才開始腐化猥瑣的,民進黨主政后三年兩載就「後來居上」了。有些民進黨人常在言談中鄙夷國民黨,這叫做「馬不知臉長」。

呂秀蓮應鼓起勇氣訪大陸,為民進黨爭一點風骨,創一段歷史。

中央日報:呂秀蓮應該勇往直前

一度有意到中國大陸訪問的呂秀蓮,在大陸表達歡迎之意后,突然又縮了回去,未來能否成行,固然還很難斷言,但至少證明民進黨內目前沒人敢與獨派對抗。

呂秀蓮去大陸訪問,牽涉的問題不只是能不能去?而且是應不應該去?前者事關法律,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涉及「國家機密」人員,離職未滿三年,須經相關部門聯席審查許可后,才能成行。「副總統」雖是備位,但參與諸多「國家機密」,當然應該遵照規定,在審查后才能出去;另外,民進黨內除公職人員之外,並無任何禁止黨員赴大陸的規定,因此當然是可以去;至於應不應該去的問題,自然有討論的空間。

問題是,呂秀蓮的大陸行,八字還沒一撇,民進黨內就已經吵得沸沸揚揚,呂秀蓮本人也由原先的極高意願,轉為態度保留,這樣的轉變,其實才真的值得探討。平心而論,呂秀蓮比起陳水扁來,確實好的太多,任內除了重視排場,講究氣派,倒也沒有太多劣行惡跡,再從她的深宮怨婦之嘆,也可以得知她是真的想做一番事業,如今想到大陸做一些適度的了解,本來值得肯定,突然煞車,未免令人扼腕。

大致而言,呂秀蓮裹足不前,一方面是受到民進黨中央的警告;再者也是受到獨派揚言要從玉山午報撤資的威脅,以呂秀蓮一向我行我素的個性看來,蔡英文的警告,應該是不會放在心上,獨派的恫嚇,才是真正使她不得不改弦易轍的原因。

換言之,呂秀蓮真正顧慮的是獨派的反彈,為什麼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只要碰到獨派反對就趕緊收手?原因不外以下幾點:第一,獨派是民進黨最堅定的支持者,也是目前民進黨僅有的死忠部隊;第二,獨派是民進黨的主要金主,特別在目前景氣蕭條之時,從事政治活動,少了獨派的支持,在財務上就有很大的困難;第三,獨派在民進黨內,人數雖少,但聲音最大,形成一股壓力;第四,民進黨傳統的「清廉、勤政、本土」的基本價值,清廉已經蕩然無存,勤政也乏善可陳,而在國民黨也已本土化的情況下,「台獨」是唯一可以做為與國民黨區隔的標籤。

這樣的心態與做法,固然可以理解,但卻使民進黨的路越走越窄,發展的空間也越來越小,獨派的群眾只問立場不管是非,只要宣稱與「台獨」的人,他們就盲目支持,相反地,任何跟獨派意見相左的人,都會被視為叛徒異端,久而久之,在獨派的壓力下,民進黨內任何良知未泯的人,不是緘默或是向獨派妥協,就是選擇自我流放,如此一來,「台獨」的夢想無異變成民進黨的惡夢。

我們認為,呂秀蓮不管是以卸任「副總統」或是午報社長的身分,前往大陸訪問,其實都無關大局,民進黨的路線也不會因此改變,但她能到大陸實際看看,與大陸當局當面溝通,畢竟可以增進了解,所以民進黨中央和獨派的反對,實在是無此必要。一向特立獨行的呂秀蓮,應該鼓起勇氣,毅然成行;更何況她又沒有選舉的壓力,何須有所顧忌?

總之,呂秀蓮如果能訪問中國大陸,總是好事一樁,對於大陸的民主發展,既有一定的衝擊效應,對於增進兩岸相互了解,也有正面的功能,我們除了樂觀其成,也深盼民進黨能夠早日擺脫獨派的裹脅,不要把眼光局限於台灣。

中央日報:樂見呂秀蓮與大陸善意互動

中央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稱,正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政協會議,於五日釋出願意邀請呂秀蓮前往訪問的消息。我們認為,如果大陸方面確有此意,各方應樂觀其成。

1990年夏天,呂秀蓮曾到北京、長江三峽、福建,進行了長達月余的訪問。但是其後,她對兩岸關係的強硬立場並無改變。直到上月底,她在接受了解中共當局思維的香港「中國評論」月刊採訪時,表現出了溫和態度。

她說,「胡六點」發表后,兩岸應更理性溝通;又說,如果大陸方面發函邀請,她願以「玉山午報」負責人身份前去訪問;並稱,希望她正籌辦的「玉山午報」和「中國評論」一樣,作為兩岸溝通的橋樑。

這些言論令人耳目一新。「中國評論通訊社」為此發出三篇正面的短評,標題分別是:「呂秀蓮對大陸人文沒有敵意,很誠懇」;「呂秀蓮說得對,中國評論理性溝通兩岸」;「為呂秀蓮的態度叫好」。

現在大陸有意邀訪的訊息,我們尚無法判斷其可靠性,但這立即引起民進黨內部的不同意見,分成贊同派與反對派。呂自己則於六日回應說,她是自由之身,是否前往則尊重「玉山午報」董事會決定。如此就很清楚地表明她是自由的媒體負責人,不受民進黨反對派的約束。

比起過去,呂秀蓮的理性轉變,值得肯定。我們更希望她是在伴隨陳水扁掌權八年後,明確認清「台獨」無路可走,而民進黨對國民黨與大陸接觸的攻擊和誣衊,也應停止,所以她在去年五月以來的兩岸新局下,以及「胡六點」的新意下,願意赴大陸訪問。

大陸有關方面和呂秀蓮的此次互動,反映了呂的新思維與大陸方面的自信心。這對兩岸關係都是正數。我們相信呂秀蓮不致於一旦成行,翻臉把大陸作為她衝撞台海紅線的舞台,導致雙方都不可收拾。我們預祝她和大陸持續善意互動,進而帶動民進黨內的開明人士。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23

主題

3559

帖子

91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14
沙發
栗 劍 發表於 2009-3-10 06:44 | 只看該作者
民進黨對呂秀蓮來說,是棄之不舍,食之無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4: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