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32」的始末

[複製鏈接]

11

主題

215

帖子

433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錢世界 發表於 2009-2-15 02: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李小娟

  在很多關於毛澤東主席的錄像或照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他手中夾著一支煙
身棕黑、煙灰雪白、形狀粗實的雪茄。它曾是主席的愛好之一,陪伴了主席5年
之久。這裡所說的正是在北京卷制這種雪茄煙的「132小組」。

  初識什邡雪茄

  1965年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賀龍向主席誇讚起自己手中的那隻雪茄煙
味道如何好,主席好奇地點燃一支深深地吸了一口,立即對其清涼香醇的味道產
生了興趣,從此也便認準了這種四川什邡煙廠的雪茄。
  40年代末,四川省什邡縣民間開始出現併流行用手工卷制雪茄,幾乎家家
戶戶都掌握有這種技術。手工雪茄出現在什邡的大街小巷。人們將這些雪茄叫做
「傳統雪茄」,將其中質量較好的雪茄統稱為「金壇雪茄」,它被大量地通過水
路銷往外地。其時,金壇雪茄在四川一帶已小有名氣。60年代初,四川什邡卷
煙廠開始招納技術員,研製雪茄配方,首次正式、集中地生產手工雪茄。他們將
產品供給當時任西南局書記的李井泉及成都軍區的領導品嘗,得到李井泉等的一
致好評。李井泉的夫人當時任國家輕工業局局長,主要負責手工業及煙酒等行業
的工作。她將什邡雪茄的事情告訴給中央的幾位朋友,中國人可以手工卷制雪茄
,並且卷得這麼好,確實可喜可賀。一些領導人嘗試起了這種雪茄,賀龍便是其
中之一。
  起初,中央沒有驚動什邡煙廠,而是每月派專人從北京前往成都軍區取煙。
對什邡煙廠來講,只是每次供給成都軍區的雪茄煙數量加大了,他們並不知道其
中有些煙是要被送至毛主席等領導人手中。每批煙的「必經之路」是:什邡煙廠
——成都軍區——中央警衛局——中央特工處(服務處),然後被送至主席手中。

  「請四川師傅來北京」

  1971年9月13日,林彪事件給中央籠罩上一層緊張氣氛。其間,主席
身邊的各項事務尤其被嚴加防範,而從什邡來的煙經手之多、運轉時間之長都是
不安全的因素。於是,在「9·13事件」過後不久,什邡向中央的供煙工作暫
告一段落。主席重新拿起了上海的「中華」。
  在主席停吸什邡雪茄煙期間,為解決他的抽煙問題,北京市委的領導同志多
次討論,最後決定從北京派煙草技工到什邡「取經」。1971年末,中央辦公
廳的孟景雲、北京煙廠的孫正興兩名幹部以及從煙廠抽來的兩名老工人一同前往
四川。在什邡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中,北京的兩位「老學生」潛心學習著
四川師傅的每一點手藝。可是20天過去了,他們終究不得不說:「實在學不會
。」
  北京市委再次召開討論會,會上有人提議:「請四川師傅來北京做煙。」
  於是,孟景雲等再次「南下」,在什邡煙廠經過嚴格政審,並徵得本人同意
,選中黃炳福、姜躍秀、劉宗貴、范國榮等幾位廠里的技術骨幹。1972年3
月,這幾位四川師傅舉家遷至首都北京。
  首先是選擇生產場地。基於場地既要方便,又要安全,生產小組放棄了在人
員眾多的北京煙廠「落戶」的打算,而選擇了僻靜的南長街80號。在舉世聞名
的南長街81號中南海對面的這座內外套雙層四合院,原是匈牙利大使居住的地
方。在抗日戰爭時期,這裡也曾被日本軍官視為安靜保密。
  其次是生產小組的管理。1971年11月,北京市委召集北京市房管局、
公安局、紀委以及煙廠的有關領導同志開會,宣布由中央警衛團的危德純同志負
責小組的思想政治工作,北京市公安局的柏寶英同志負責小組的安全保衛工作。
小組還有從北京煙廠選來的兩位輔助工,一名1939年入黨的炊事員、兩名鍋
爐工。會議為小組提出了「三保」要求,即保安全、保質量、保數量。

  「132」雪茄煙的特別之處

  簡言之,「132」的雪茄煙有兩處特別:其一是煙葉的特別,其二是手工
卷制技術的特別與精湛。
  在天府之國新都縣的獨橋河兩岸共有200畝油沙地,傳說這塊地生產的煙
葉在古時候是給朝廷的貢品。其種植所需肥料都是些豬糞、麻醬、香油等極其營
養的東西。為能盡量多地吸收營養,煙葉不能長得太快,因此土地不得多澆水。
危德純等每年都要親自前往新都幾次,認真檢查煙葉的種植情況。這裡生產的煙
葉有柳煙和毛煙兩種,柳煙味淡而純,毛煙味濃而重。兩種煙葉在燃盡后均不落
灰,煙灰呈白色,抽吸時喉嚨處可感到絲絲涼意。煙支長時間擱置不會熄滅,只
要再抽一口便會繼續燃燒。其每年產量最多不過20擔(2000斤)。「13
2小組」所用的正是這種煙葉。
  在我們對其捲煙技術有了一個大致了解后,也許便不再會奇怪當初兩位北京
老師傅去什邡「取經」時的失敗,因為它的各道工序都是如此考究。
  首先是煙葉的挑選。獨橋河的煙葉從地里摘下時還不能馬上採用,必須存放
3年方被送至北京。在一捆50斤的柳煙葉或毛煙葉中經過精挑細選,最後被用
的只有10斤左右。
  其次是煙絲和外用煙皮的製作。煙葉前後要噴洒兩次香料,香料用甘草、桂
皮等多種中草藥加上從四川遠道而來的特曲酒、緬甸的香精等材料按嚴格比例制
成。不得不說,除了煙葉的優良外,這種香精的配方是其味道香醇的第二個奧秘
所在。
  再次卷制工作也十分講究,單是這個步驟就讓人望而卻步。這也恰是當初兩
位北京「學生」遇到的最大的攔路虎。
  工序全部用手工完成。勞動工具很簡單,只有木箱子、切刀、篩子等。通常
一天最多生產七八包雪茄煙。小組只向中央領導供應,價格為9元/條,這些錢
從幾位領導每月的工資中扣取。生產的全過程都在中央辦公廳和北京市委委派人
員危德純、柏寶英等同志的管理監督下進行。
  為保證煙支質量,小組成員對生產中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要費一番琢磨。如
在成立初時,有一次工作人員看到主席手中的雪茄煙總是抽了三分之一便放下不
抽了,而以前從什邡來的雪茄煙主席最多只剩五分之一。為此,小組成員和北京
捲煙廠的領導、業務人員當晚即召開討論會,將主席放下的煙頭捻碎仔細觀察,
危德純拿起一個煙頭重新點燃,吸了幾口后,他突然意識到煙支的溫度很高,夾
煙的兩指明顯感覺灼熱。經過幾天的研究,煙支發燒的答案終於找到了。原來,
在什邡煙廠捲煙時煙葉中水分含量為13%,當煙支被送至中央,正好11%的
含水量。現在北京的生產小組在處理煙葉時仍採用13%的水分比例,但省卻了
路途上所費的時間。次日,生產小組將煙葉中水分直接處理至11%,果然發現
主席幾乎把手中的雪茄煙全部抽完了。小組人員經常研究煙的製作方法。等主席
年齡稍大一些后,生產小組便把煙葉搓成碎片前將上面的葉莖全部抽掉。這樣,
雪茄煙在抽吸的時候變得更加柔和鬆軟。

  「132」名稱的由來

  基於不搞對外牌號、便於內部稱呼聯絡等因素,生產小組對外叫「360信
箱」(小組的通訊地址),對內則稱「132」。直觀地說,這個名字只是兩種
煙的型號,即13號和2號。
  最初,主席等領導人抽用的全部是13號雪茄,2號煙是發生下面這件事後
小組對煙支外形改良的產物。在一次接見外賓時,主席習慣性地點燃一點雪茄。
這時他身邊的工作人員驚訝地發現主席把雪茄煙拿倒了。原來,生產小組沿襲了
什邡煙廠的做法,卷制出來的雪茄煙一頭粗一頭細,細的一端用來吸,粗的一端
用來點火,這種捲煙的型號為13號。主席忙於談話不小心把火點在細的那頭,
把粗的一頭放在嘴裡,這樣既不好看也不易抽吸。生產小組隨即將雪茄煙捲成兩
頭一樣粗的圓柱形,任意一頭都適合抽吸或點火。這種煙的型號為2號。該小組
在近6年的生產中只卷過這兩種型號的雪茄煙。2號煙特供毛主席,13號煙供
給李先念等其他領導人。更確切地講,「132」應被寫作「13·2」。

  挑選小組接班人及其解散

  為使手工卷制雪茄煙的技術後繼有人,危德純於1972年向市委寫報告申
請吸收培養新人。1973年,危德純同志肩負使命,心情激動地奔走於北京市
檔案館、北京市知青辦和北京捲煙廠之間。經過對北京下鄉知青一座小山般的檔
案資料的仔細審核,終於挑出4人,他們是吳建華、金貴敏、孫少文、方秀芬。
其中,吳建華和金貴敏在姜躍秀等老師傅的指導下為主席特製2號捲煙。
  選擇接班人之所以如此嚴格謹慎,是因為既要嚴把其技術關,更要嚴把其政
治關(為安全起見,當時小組的工作是在秘密中進行的)。被選中的年輕人在家
庭出身、本人品德、社會交際等方面都是個個過關。在工作的3年中,他們對自
己所做的事情始終保持沉默。他們的婚嫁對象也經過小組負責人的嚴格考察;他
們的子女從未進過這扇南長街80號的大門;他們既從不向外打一個電話,也從
不直接接外來電話……但是,能親手給敬愛的毛主席、李先念、鄧小平等國家領
導人捲煙,他們感到無比榮光,心甘情願地默默奉獻。
  毛主席於1976年9月9日逝世后,華國鋒、李先念、姚依林以及幾位民
主黨派的主席、副主席仍然抽著13號雪茄煙,但這時對雪茄煙的需求量已明顯
減少,大部分國家領導都改抽紙煙。1976年底,「132」停止生產。在小
組負責人危德純等同志的奔忙下,1983年底,每個成員日後的生活都有了大
致的安排。1984年在國慶35周年之際,「132小組」正式宣布解散。

南方周末1999.5.11.
———————————————
【新語絲電子文庫(www.xys.org)】

0

主題

1024

帖子

2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5
沙發
睡不好 發表於 2009-2-16 18:38 | 只看該作者
現在市場上賣的都是機制雪茄,應該把原味的也出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9: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