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龐氏騙局」很流行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9-2-14 13: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大約兩個月前,美國納斯達克前主席莫道夫因欺詐行為被逮捕,使得「龐氏騙局」一詞被很多中國人所熟悉。「龐氏騙局」意思很簡單,就是用後來者的錢,為前面的人提供回報。只要後來者源源不斷,這個遊戲就可以一直玩下去。但是,哪裡都不可能有無窮無盡的後來者,因此,所有的「龐氏騙局」即使不被拆穿,都必將因資金鏈條斷裂而破產。而在這樣的騙局中,最有可能得利的,就是隊列中最上端的人,尤其是當他可以逃脫制裁的話。倒霉的,只能是後面跟進的人。或者說,最後跟進的人必定損失慘重。這話聽起來怎麼像說股市?對了。當今社會,各種各樣的「龐氏騙局」在世界各地大量流行,包括股市。 

    近年來,中國人越來越多地聽到、看到、經歷過各種非法集資的故事,這些故事無一不是以發財為誘惑。比方說傳銷,就是一個「龐氏騙局」。再比如說「萬里大造林」也屬於「龐氏騙局」。當我們說傳銷是「龐氏騙局」的時候,可以稍微分析一下。傳銷活動中,都有一個被傳銷的東西,我們可以稱之為「被傳銷物」。這個「被傳銷物」可以是一個有真實用途的產品,也可以是一個沒有任何用處的東西。從傳銷理論上說,路邊隨便撿來的石頭也可以當作「被傳銷物」。關鍵是:只要所有人相信它能賺錢就行。相信非常重要。

    如果這種相信轉移到了一個公司的盈利能力,那麼,一個上市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就可以成為「被傳銷物」。當然,由於上市公司在傳銷過程中使用的是股票,而非低水平街頭傳銷那樣直接使用鈔票,因此,證券大廳里使用股票的間接傳銷行為,就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街頭傳銷由於太赤裸裸,只能是非法的。在進一步解釋之前,必須申明一下。股票的價值如果同上市公司的真實盈利水平緊密掛鉤,它應該不屬於傳銷,這本來是股市出現的良好意圖。但事實上,自從股票市場誕生以來,股票的真實價值經常與上市公司的真實盈利水平嚴重脫節。以至於發展到現在,有一種專炒「ST」(垃圾股)的方式,也能賺大錢。其中的關鍵就在於,要讓股民們相信:垃圾股未來能賺錢。相信很重要,但僅僅是相信。

    現代股票市場一般認為誕生於荷蘭。其實,在荷蘭股票市場誕生之前,荷蘭出現的「鬱金香」泡沫,就是一次大規模的全民傳銷。之所以沒有將其稱之為「龐氏騙局」或傳銷,可能是因為「鬱金香泡沫」沒有一個準確的源頭。股票市場在荷蘭的最初建立,可以看作是既想藉助傳銷的神奇號召力,又想對其有所規範。

    股票市場作為現代經濟的有效方式很快傳到了其他地方。18世紀初,法國財政部長約翰-勞,以國家名義發行了一種股票,叫做密西西比公司股票,也就是法國在北美洲新建立的殖民地。財政部長許諾股票有200%的股利。成功炒作者,一年有30倍的盈利。於是,貸款利息漲到100%人們也在所不惜,無所畏懼,因為,所有法國人都相信這個神話,相信是多麼重要!於是,法國全民借錢炒「密西西比」股票,最終整個國家破產,人民被洗劫一空。約翰-勞貧困交加地死於威尼斯。我時常想,如今以「龐氏騙局」而名垂史冊的騙術,其實應該叫做「勞氏騙局」。之所以沒有這麼叫,是因為有些人不想讓股市給人留下騙錢的印象。義大利人龐齊製造他的騙局的時候,沒有利用股市。於是,用「龐氏騙局」來命名這種騙術,可以把股市解脫出來,顯得自己是合法的。而事實上,這種騙局在股票歷史上屢屢發生。

    就在法國發生「密西西比泡沫」的同時,18世紀初的英國也發生了所謂「南海泡沫」。英國「南海公司」使人相信的「被傳銷物」是美洲殖民地的金銀礦,當然,還有黑人奴隸貿易。「南海公司」帶動的傳銷活動,也以一年贏利十幾倍的速度狂飆,它還帶動了一大批其他的上市公司迅速加入傳銷隊伍,每個上市公司都有自己獨特的「被傳銷物」。看一看以下這份清單:1720年英國一些上市公司的盈利項目:

    1、 向倫敦供應海煤;
    2、 全英格蘭房屋建築和重建;
    3、 改良英國土地;
    4、 頭髮貿易;
    5、 經營和承攬巨大好處,但沒人知道是什麼;
    6、 英國各地葬禮裝飾;
    7、 永動輪;
    8、 進入海關裝卸貨物,並與商人進行談判;
    9、 為所有被僕人矇騙的主人提供保險;……
    (資料來源:馬克斯-維爾特《商業危機史》,共有200多個公司,只摘錄一小部分)

    所有這些贏利項目都是莫須有的,人們不經查實,也不看業績,只要編一個概念上市,就瘋狂搶購。在這場股市傳銷中,英國所有的泡沫公司總市值約5億英鎊,相當於當時包括英國在內全歐洲貨幣流通量的五倍。但是,人們相信!當然,這種相信也不是沒有道理——100多年後,這個目標差不多達到了。但在當時,無數人都傾家蕩產,以至於後來的100多年,在英國人的眼裡,股票交易所就是賭場,股票經紀人與街上的小偷處於同一地位。

    遙遠的事情也許屬於歷史的不成熟,那麼今天呢?確實成熟多了,騙局已讓人難以察覺。隨便假設一個上市公司的例子。一家上市公司把股票作為主要盈利手段,上市公司具體做什麼並不重要,如同上面提到的18世紀初英國湧現的那些五花八門的公司,具體的「被傳銷物」並不重要,股民懂也行,不懂也沒關係。為了讓人們相信公司未來能賺大錢,有很多種手法。製造概念是常見的,假造大量訂單合同也是一個辦法,用自己的影子公司自買自賣抬高身價也不少見。還有一種方法是,把成本偽裝起來,給人以盈利優秀的假象。比方說,公司所有的員工薪水都不高,甚至很低,於是賬面上的利潤就出現了,或者很大了。於是,股價就漲了。那麼,員工的真實收入來自哪裡?員工持股。只要股價漲了,員工將股票變現,就成了個人收入。但是,這些收入本來應該是成本。很多賬面盈利的上市公司,如果把這種收入當作成本,其實是虧損的。然而,製造盈利的目的是吸引股民,吸引投資,只有吸引來了,員工股才能變現。利用配股、增發等手段,要維持這種變現的持續增長,就必須吸引更多的股民和投資。這是一個典型的偽裝起來的「龐氏騙局」。

    在上述員工持股的遊戲中,當然包括公司的CEO或上層領導人。他們的變現比普通員工更容易,因為他們可以制定普通員工變現的約束條件,還可以制定員工持股的份額,他們自己肯定是最大的。他們還在公司經營情況上,比他人有更多的知情權。因此,化名職業經理人的CEO們,掛著MBA之類的金字招牌,成為「龐氏騙局」的領頭人。一旦股票無情下跌,騙局或傳銷就結束了,沒有來得及變現的人就被套牢。而這種時候,公司CEO們基本上已經提早或悄悄變現了。比方說,在美國著名的安然公司醜聞中,公司高層就提前賣出了大量股票。

    像安然公司這樣被抓住的,只是少數,大量沒有被抓住的,都藉助股市這一合法外衣,在一個騙局成功后,CEO變現了,揚長而去,留下一大堆凄慘的股民。世界各地的股市經常周期性地出現暴漲暴跌的現象,每一次暴漲都是股市價值嚴重脫離實體經濟的表現。但是,各種各樣的人都向股民們宣傳,一定會賺錢的。比方說,在中國股市已經高得離譜的時候,有人高喊「股市10000萬點」,其實是跟美國人學來的。美國人幾年前出了一本書,書名叫《道指36000點》(指美國股市道瓊斯指數,現在大約只有8000點)。但是,當初股民們大多也都相信了。相信依然很重要。相信能賺錢是傳銷和「龐氏騙局」的核心。如今,在世界性金融危機面前,這種相信叫做信心。中國現在提倡信心,那是對於實體經濟的信心。如果只針對股市,信心常常就是貪婪之心不死。貪婪,在股市裡盡情地成長。

    我曾經和很多人一樣,把股市的某些表現看成是賭場。細想一下,傳銷性質的股市與賭場還不一樣。去賭場的人雖然也想贏,但輸的準備還是有的。充滿「龐氏騙局」的股市,到處都是美好的希望,輸的思想準備比賭場小得多。而且由於充滿希望,往往容易投入全部,甚至超額投入。而在賭場里,更多人由於有輸的思想準備,比較容易控制自己。因此,在充滿「龐氏騙局」的股市傳銷中被騙,往往比在賭場輸掉更痛苦。

    在我看來,股市的每一次大漲大落都是一輪「龐氏騙局」的結束,周期性的出現,不過是新的一輪「龐氏騙局」的開始。因此,只有在新騙局開始的時候,抓住見底的機會,讓自己成為「龐氏騙局」隊列中的排在前面的人,才有可能撈得好處。但是,小股民的這種好處,與股市「龐氏騙局」的操盤手相比,太微不足道了。而且,這一輪騙局遊戲中小股民也許賺了,很可能在新一輪的股市「龐氏騙局」遊戲中,你就被掃蕩一空。也許,這番話說得過分了。但是,只要股票嚴重脫離了企業的真實利潤,只要股市瘋狂地背離整體經濟的真實價值,它就是合法的「龐氏騙局」。遺憾的是,大量的大資本都經常在人為製造這種脫離實際的泡沫,而人們對他並沒有辦法。現在全世界和美國人都說要加強監管,誰知道能否有效?當年,年輕的小布希在他父親老布希當總統的時候,就是利用這種辦法賺到了第一桶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為此也對小布希展開了調查。但是,做出裁決的人是他父親老布希總統任命的,這個人曾經是小布希的私人律師。所以,小布希當然無罪,清清白白,後來還當了美國總統。

    所以,以股市為主的金融圈合法的「龐氏騙局」,近年來才會在美國風起雲湧,並席捲世界。尤其是在「新經濟」年代,大量新技術公司都屬於「龐氏騙局」。美國在一系列金融「龐氏騙局」中,積累了大量的泡沫,如今開始破了,但是,CEO們照常拿著高新。如今,美國又要增發大量國債,用《貨幣戰爭》一書的編著者宋鴻兵的話說,美元本身就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龐氏騙局」。稍有一點不同的是,美元對於「下線」的關係是「借」,只有永遠沒完沒了地能夠借到錢,美元的「龐氏騙局」才能維持。但是,它終究會有破滅的那一天。


作者:劉仰

來源:鳳凰博報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01: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