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泰君安用誰的錢發百萬年薪

[複製鏈接]

166

主題

447

帖子

17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老乾媽 發表於 2009-2-5 21: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年02月05日08:27   華商報  馬紅漫



評論一:百萬年薪來自傭金收入


馬紅漫 知名財經評論員


歷經2008年資本市場的熊市行情,照理說證券業人員的薪酬都應該大打折扣,但這時卻報道出「國泰君安2008年員工人均薪酬達到100萬」。2008年該公司薪酬及福利費用大幅提高到了32億元,較年初預算數增長57%%,而按照其3000多員工人數計算,平均每個人的收入達到了100萬元。國泰君安隨後回應說,不應以

人均收入看待年薪,如果和其他券商應付薪酬總數作比,「那些券商只有1000多人,他們的人均薪酬比我們的高很多。」

由此可見,熊市大紅包居然是證券行業的普遍現象,這不由得讓筆者想起一個段子說,人們判斷股市是否到底的標誌,就是看券商人員的社會地位,如果證券從業人員高高在上、四處被人們追捧,那麼股市就是泡沫橫生;反之,則股市就差不多要見底了。如果以此為標準,那麼估計所有股民都要「恨死」國泰君安了,因為天價薪酬表明市場還遠沒有見底。當然,這只是一個笑話。


這條新聞的關鍵在於為何某些機構敢於逆大勢而動,在市場極度低迷時給自己大幅加薪。想來想去,能夠解釋的理由似乎只有「國際慣例」這個說法了。眾所周知,美國的華爾街巨頭給自己發起錢來也是不手軟,甚至在金融危機中仍然如此。歲末年初,就在美國納稅人出錢拯救金融業時,華爾街仍然大手筆地向員工發放了總額近200億美元的高額分紅。對照看來,中外金融機構在市場利益與商業道德之間,的確共同存在著極為嚴重的問題。


熊市背景下,券商發的獎金顯然不會是靠自營炒股收入,而是要靠經紀業務與投行業務。A股市場的融資與再融資已經長期停滯,因此,我們可以判斷券商用於大筆發錢的資金來源,就只有客戶交易的傭金收入了。而客戶之所以在某券商開戶,自然看重的是公司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無奈大勢不妙,絕大多數客戶虧損得血本無歸。這時券商卻在大手筆地給自己發錢,如此不合理的高傭金又如何能夠讓市場滿意,讓公眾順心呢?儘管金融機構可以認為這是企業自身的行為,但是當企業行為已經與客戶利益、與公眾的基本價值判斷出現背離,這樣的行為就很難避免遭遇社會輿論的鞭撻,對於證券企業的形象維護和未來市場拓展都將是巨大的傷害,國務院為何不降低傭金,讓利股民?


然而問題還不止於此。報道還顯示,國泰君安的內部一般員工表示根本拿不到這麼高的工資。據此來推算,看似平均高達百萬計的年薪水平,其實公司高管拿到手的要更多了,稱之為天價薪酬也並不為過,而公司內部的員工收入差距之大也是令人咂舌。對於社會來說,如果基尼係數達到一定數值,比如0.4以上,那麼就意味著發生動蕩的可能性在加大。其實企業也同樣如此,如果企業內部的薪酬差距過大、薪酬分配不均問題極為嚴重,而且形成巨大薪酬差距的原因又並不合理與規範,那麼企業內部動蕩同樣是在所難免的。當最基層普通的員工年薪處於三四萬元的水平,而公司高管卻拿著幾百萬甚至上千萬薪酬,同時又面對著每況愈下的經營業績,員工的不滿情緒和消極心理很難避免,企業內部的凝聚力也無法得到保證。


金融危機當前,社會需要的是同仇敵愾的通力協作,而非逆勢而動的個體利益追求。我們提醒那些處於漩渦中的金融企業高管,不要低估了社會公眾與企業內部員工的呼聲與壓力。2006年4月,美國勞工聯盟成員曾租用一架直升飛機參加輝瑞公司的年會,飛機上的巨大橫幅上寫道:「漢克,退回你的高薪」,以此來指責輝瑞CEO漢克麥金內爾的高額退休金計劃。現如今,同樣的直升飛機已經在中國若隱若現了。
一句話 辣辣辣

166

主題

447

帖子

17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4
沙發
 樓主| 老乾媽 發表於 2009-2-5 21:18 | 只看該作者

評論二:百萬年薪取自國有股東

周俊生 財經評論員 每日經濟新聞


國泰君安是一家證券公司,去年整年我國股市遭受重創,還只能「靠天吃飯」的證券公司當仁不讓地成為「重災區」,多家券商甚至不得不減薪裁員,而國泰君安並沒有什麼獨門秘訣。


其實,如果國泰君安真的能夠人人拿到100萬元的年薪,倒確實是令人稱道的。但常識告訴我們,這是不可能的,記者的調查已經證明,該公司普通員工的年收入遠遠低於這個數字。可想而知,真正拿到高薪的只能是公司的少數高級管理人員,而具體數字到底是多少,由於國泰君安還不是上市公司,用不著按照有關法規的要求向市場披露信息,因此恐怕將成為一個難解之謎。


金融機構高級管理人員領取普通人望之咋舌的高薪,近年來已成為引人側目的一個現象。市場輿論儘管洶洶,但都是從社會道德、社會公平上進行指責。


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架構,企業的擁有者是出資人,亦即股東,公司的管理人員位置再高,都是股東聘請的「打工仔」。如果這些高級「打工仔」實現了股東的要求,玫焦娑ǖ男匠曜勻皇翹煬?匾宓摹N侍庠謨冢?夜?慕鶉諢?蠱氈櫬嬖詮啥?芾砣蔽唬?詮啥?芾砣蔽壞母窬窒攏?蹌薌嘍狡笠蹈吖芨噝降奈侍餑兀?


我國金融機構的控股股東,通常都是國資管理部門。資料顯示,國泰君安證券的前三大股東,分別為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中央匯金公司和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依據《公司法》,股份公司的財務預算和利潤分配方案,均須由經代表股東的董事會制定批准。作為國泰君安證券大股東、同時也是國資監管者的三家國企,面對這份報表,該如何把關呢?


根據目前實行的制度,通常是國資管理部門給企業一個幅度,讓企業在一定的幅度內自行決定薪酬。在這樣一種制度安排下,高管們當然可以心安理得地自定薪酬,天價高薪的出現也就是水到渠成了。當企業得天時地利之便經營得比較理想時,高管們拿高薪可以理直氣壯,而當企業經營出現問題,沒有完成經營目標時,也同樣可以拿高薪。


一個企業高管的年薪拿得多了,必然就是股東的得益少了。我國的金融機構普遍是國資管理部門當家,股東得益少了,就意味著國家利益受到了損失,其他類別沒有發言權的小股東只不過是「陪綁者」罷了。一個東家請了保姆,如果在報酬上可以讓保姆「自己看著辦」,東家的家底再雄厚,不被掏空才是怪事。要改變這種現象,必須建立健全金融機構的股東管理機制,讓股東來給高管發年薪。
一句話 辣辣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6

主題

447

帖子

17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4
3
 樓主| 老乾媽 發表於 2009-2-5 21:19 | 只看該作者

深度分析:國泰君安高薪事件核心是競爭性低

葉檀 財經評論員 每日經濟新聞


國泰君安的一份內部財務報表曝光,《每日經濟新聞》發現這家總共有3000多員工的證券公司,去年的薪酬及福利費用竟然達到32億元,人均高達100萬元左右。雖然國泰君安在4日下午回應稱,「預提薪酬費用總額並不一定當年發放」,但是,在金融危機肆虐的當下,國泰君安的這份財務報表還是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國泰君安的高薪,似乎是有關人士對於自己挺過2008年熊市的獎賞,這對於正在緊縮中煎熬的投資者、消費者是巨大的刺激。


要認識清楚這一事件,我們必須從源頭說起。


針對《每日經濟新聞》所報道的人均百萬年薪,國泰君安從經營業績、社會責任、薪酬計提的技術三方面,在其網站上做出澄清。


國泰君安的經營業績不必質疑。根據1月20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的數據,2008年國內107家證券公司累計實現凈利潤482億元,全行業凈利潤同比總體縮水約63%。但中信、國泰君安等大型券商依然位居前列,國泰君安以近56億元的凈利潤佔據7家非上市券商的首位,而中信證券在上市類中排名第一。


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國很多大型企業的經營業績與經營能力不成正比。我國證券行業從上一輪熊市刮骨療毒之後,全行業凈資產與凈資本在2008年全都增加,一是滾存利潤,二是外部注資,上市券商自不必說,國泰君安也有匯金這第二大股東的助陣。而海通證券與國泰君安等券商的法人股減持收益,也可以視為制度性紅利的象徵,而非經營能力的體現。


國泰君安的主要利潤來自於何處?就來自於法人股的集中拋售。2008年上半年,國泰君安拋售上市公司解禁法人股收益近40億元。國泰君安在2000年後的資產重組過程中,曾以置換方式獲得中國石化、大眾交通、申能股份等幾家上市公司法人股,其中以每股2.50元的價格獲得中石化5.87億股國有法人股,占其總股本的0.68%。


也許我們更應該把國泰君安看成一家具有一定壟斷地位的、成功的風險投資公司,而不是一家成功的綜合性券商。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是,一次性拋售固然可以在2008年獲得一次性收益,彌補經紀、投行業務的下降綽綽有餘。那麼,在法人股拋售之後,公司的贏利點在哪裡?是否繼續依靠大券商的地位,吸進低價法人股?坐等市場回暖,這不僅是典型的寅吃卯糧的行為,還是一種仗勢吸納資本市場財富的行為。


通過國泰君安等券商的高薪事件,我們看到的是大型券商靠天吃飯與靠體量優勢吃飯的貧弱競爭力,而不是高薪的道德問題。如果他們有足夠的盈利能力,好吧,高薪就高薪,高薪養創造利潤的人才。問題是,在我國金融機構、證券公司領取高薪者,真的是板上釘釘的人才嗎?


至於以依法繳納稅費作為具有高度責任感的論據,就是沒有犯法即為道德高尚一樣,屬於戲弄大家的智商,不值一提。


最有說服力、最重要的辯護來自於技術數據。國泰君安表示,2008年全年預提薪酬費用總額32億元,是根據公司歷年報的經營業績、按照董事會通過的薪酬方案計提的未經審計的數據。「計提」和「發放」是兩個不同的概念,2008年底的應付職工薪酬總額由歷年節餘、當年計提和當年發放三部分組成,證券行業是典型的周期性行業,為長遠發展,券商薪酬政策普遍實行以豐補歉原則。計提的薪酬總額是根據董事會的規定,必須留出一部分用於長期激勵、風險準備、以豐補歉和其他福利,而不是當年計提就當年發放。


我們承認如下幾點:當年計提確實未必當年發放;按照利潤與基數如此計提也是常態,並不違反會計準則;從前兩年的薪酬發放數字看,國泰君安不是肥貓的典型;作為國有控股的大型券商,在財政部、證監部門對金融機構高管高薪逐步重視之際,頂風作案恐怕也不是國泰君安所為。


不顧反對意見,國泰君安執意大幅計提,顯然不是為了吸引眼球,應該有更加深遠的目的。此前,市場一再注意到國泰君安雄偉的上市計劃,第二大股東匯金的減持紛紛攘攘,國泰君安的計提是否與未來的盈利規劃、上市計劃暗通款曲?


所謂百萬年薪當然不可能真正落入個人腰包,不過,這不應妨礙各方反省中國金融機構的薪酬激勵與會計準則的漏洞,國泰君安應該慶幸自己成為反思的對象。國泰君安的計提尚未經過審計,如何發放需要董事會薪酬委員會批准,這是檢驗券商的公司治理制度的大好時機。


國泰君安高薪事件之所以點燃投資者的怒火,是基於對銀行、大型券商等機構業已存在的信任危機——市場與行政不分,壟斷與競爭不分,而絕不僅僅因為他們多計提了三五斗。
一句話 辣辣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4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2-5 21:2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0: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