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老兵的豆漿味 客家發揚

[複製鏈接]

1281

主題

2944

帖子

508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5Rank: 5

積分
50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sun8b 發表於 2009-1-27 06: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老兵的豆漿味 客家發揚

【聯合報╱記者何來美/台北報導】 2009.01.25 01:48 am

  
豆漿、燒餅、油條是老兵從大陸帶來台灣的早點,在台灣將它發揚光大的是苗栗縣西湖鄉客家人,如今永和、四海豆漿還「反攻」大陸,在北京、青島、上海、東莞都有客家人開的豆漿店。

台北市光復國小對面的「江家牛肉麵、永和豆漿」店,是廿四小時營業,店長江煥文是苗栗縣公館鄉人,他是廿餘年前在台電大樓附近跟邱豐煥學的,自己也開過店,四年前結束營業來這兒當店長。他說,跟邱豐煥、邱豐彩兄弟學豆漿,後來開業的客家人全台都有,徒子徒孫很多。

在台北市松信路四海豆漿店當師傅的李文光,是西湖鄉湖東村人,也是師承邱姓兄弟。據他觀察,大台北地區豆漿店,十家有七、八家是客家人開的,以西湖人開的最多,跟邱豐煥學的掛「永和豆漿」,跟邱豐彩學的則掛「四海豆漿」。

在台北市忠孝東路五段巷內開豆漿店的彭士銘,與邱豐彩同是西湖鄉金獅村人,他的堂哥彭坤城開「金獅豆漿大王」。彭士銘說,兄弟倆是跟永和中正橋下老兵學的,早一輩的才跟邱姓兄弟學。

彭士鉊八十八歲父親彭阿城也跟著兒子搬來台北,他說,西湖鄉金獅、龍洞兩村,舊名鴨母坑,山多田少,早年盛產龍眼,年輕人因謀生不易,一窩蜂到台北學豆漿,這兩村村民在大台北開的豆漿店,就有數十家;全西湖鄉加起來,可能多達二、三百家。

何煥章、何鴻章兄弟與邱豐煥兄弟在西湖鄉也是近鄰,分在台北縣泰山與新竹市香山開豆漿店。兄弟說,他們跟邱豐彩一樣是到永和中正橋下跟外省人學的,大台北地區的豆漿店,有七成以上是客家人開的。

邱豐彩大哥邱豐裕生有七男五女,有四個孩子開過豆漿店。邱豐裕幼子邱文鎮說,兄弟

1281

主題

2944

帖子

508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5Rank: 5

積分
5081
沙發
 樓主| wsun8b 發表於 2009-1-27 06:08 | 只看該作者

四海」皆徒弟 70歲豆漿達人一尾活龍

四海」皆徒弟 70歲豆漿達人一尾活龍

【聯合報╱記者何來美】 2009.01.25 01:48 am




「這個客家年輕人真能吃苦,給他入股吧!」民國四十九年剛退伍的邱豐彩,從苗栗縣西湖鄉到台北縣永和中正橋下學做豆漿,一個月後「掌櫃」徐萬剛見他刻苦耐勞,幫他墊了兩千元股金,成為七名股東之一,開啟了「阿彩伯」的豆漿人生。

「牽成」邱豐彩的徐萬剛,是邱豐彩的表姑丈,山東人。那時在西湖鄉下做工,一個月頂多一百餘元,邱豐彩到徐萬剛的東海豆漿店工作,竟幫他先墊兩千元,是筆不小數目,他也視徐萬剛為恩人。

為人海派 取名四海豆漿店



後來東海股東拆夥,分成四海、世界,世界由山東人吳雲增掌櫃,他與徐萬剛則經營四海。邱豐彩說,取名「四海」,是因他為人也海派。不久,單單永和中正橋下就有七、八間豆漿店,他合夥了兩間,蔣經國、蔣孝勇父子也常光顧。

五、六十年代,台灣經濟開始起飛,豆漿店生意越來越好,以前只做早點,後連消夜也賣;但做豆漿相當辛勞,外省第二代願學者越來越少,吃苦耐勞的客家人漸取而代之,成為人力主流。

「帶領我走入豆漿業的是徐萬剛,三十餘年前豆漿店最缺人時,我還曾回西湖家鄉,在村民大會上宣傳召募。」今年七十歲的邱豐彩說,就這樣啟動了西湖鄉的「豆漿移民潮」,不少國小或初中畢業生未升學,就上來台北豆漿店打工,有吃有住又有薪水領。

全盛時期 日賣上萬碗豆漿

他估計自己訓練出來的豆漿師傅至少有六、七百人,二、三十年前他曾開了九家豆漿店,都是廿四小時營業,有員工一百六十八人,每天要賣上萬碗豆漿,用掉上千斤黃豆,每月薪水要發八、九十萬元。

邱豐彩說,那時他白天睡覺,晚上巡店,是豆漿業黃金年代。只要能吃苦、肯學又節儉,一年半載就出師,紛紛自立門戶,他們又再訓練徒弟,因此若連徒子徒孫加起來,可能有好幾千人。

這些豆漿徒弟除西湖客家人外,鄰近的銅鑼、公館、苗栗、三義等鄉鎮市,甚至外縣市閩南人來學者也不少,其中單西湖人開設的豆漿店可能就超過兩百家。

邱豐彩在九個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三,兄弟見他賺了錢,也紛紛北上學豆漿,長他三歲的二哥邱豐煥先放棄中油工作,接著五弟豐春、七弟豐增也加入,最盛時邱豐煥也開了五家。

邱豐彩說,五十六年他將「四海豆漿」註冊商標,二哥則以「永和豆漿」為名號,徒弟們自立門戶後,多數也掛「四海」或「永和」;亦有人掛「世界」或「永和四海」。

早期豆漿店只賣豆漿、燒餅、油條、飯糰,為滿足顧客的口味,後來再開發蛋餅、芝麻酥餅、餡餅、千層糕、鍋貼…等十餘種點心。

「豆漿要好喝,除了要濃,也要添加些花生來磨,會更香。」邱豐彩相當注重口碑,長子邱國榮繼承衣缽,接下他在台北市成功國宅對面的「四海豆漿」,邱豐彩與太太黃順嬌也常去幫忙,顧客常大排長龍。次子邱瑞洋在銀行上班,二個女兒也未從事豆漿業。

客家發揚 面臨轉型的瓶頸

他說,邱家還有三兄弟在做豆漿,侄兒亦還有人做,因很辛苦,子侄輩改行的也很多,目前西湖人豆漿店開最多家的是蘇家,不但開了六家,也建立中央廚房制度,朝向企業化經營。

他的二哥邱豐煥也說,現在客家人沒有以前吃苦了,加上原料貴,房租漲,超商較迎合年輕人消費胃口,豆漿業也要革新,才有可為。

儘管豆漿業沒以往興盛,但在大陸、東南亞,甚至美加等地,仍舊有人開設,甚至有人在移民前,也先跟邱姓兄弟學豆漿,在海外開店謀生。

「跟我有好有壞,好的是雖賺辛苦錢,但只要努力都賺錢;壞的是做得要死。」邱豐彩從事豆漿業近半世紀,他將大陸老兵帶來台的飲食文化發揚光大,變成以客家人為主的產業,甚至還「反攻」大陸,最令他引以為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3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1-27 08:3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5: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