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本<玄機直講>一直被認為是張三丰的著作,不管是不是,這個文本本身是很典型的道家文獻.
我嘗試用更直接的方式來直講這麼一個典型的描述修命方法的文獻,重點是在說明,經由此方法,我們如何在現場通透地「觀住」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先靜一時,待身心都安定了,氣息都和平了,始將雙目微閉,垂簾觀照心下腎上一寸三分之間,
[這裡面只有一個垂簾觀照是不明確的,但並不重要,因為你大體就可以認為等於:輕鬆地垂下眼帘,覺知到你的身體活動性的一個適中的場所。]
不即不離,勿忘勿助,萬念俱泯,一靈獨存,謂之正念。
[張三丰把這句話放在最前面,作為入口,是值得大注意的!很可能,大部分人對類似的話都爛熟了,所以很容易掠過而試圖直窺底下諸如行氣之類的細節,實在是大謬!
對於資質足夠的人而言,這20個字,就是足夠明確的第一推動,但對於資質欠缺的人,這20個字只能留待以後來回顧而獲益了。
但,這樣一句話,完全是境界中語,也就是每個人自己的理解,會完全依賴其自身所處的實境,兩個不同實境的人,哪怕是極盡溝通,也無法依此語而獲得相同的狀態.所幸的是,不同實境的人是否能夠溝通對這句話的理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就按照你自己的理解來做,在練功的途中,一切都是臨時的工事!]
斯時也,於此念中,活活潑潑,於彼氣中,悠悠揚揚。呼之至上,上不衝心,吸之至下,下不沖腎,一闔一辟,一來一往,行之一七、二七,自然漸漸兩腎火蒸,丹田氣暖,息不用調而自調,氣不用煉而自煉。
[這一段稍微好點,因為有可驗證的描述。這裡的關鍵,是只要你謹守在此正念之中,自然會發生如此的驗證現象。]
氣息既和,自然於上中下不出不入,無來無去,是為胎息,是為神息,是為真橐龠、真鼎爐,是為歸根復命,是為玄牝之門、天地之根。
氣到此時,如花方蕊,如胎方胞,自然真氣薰蒸營衛,由尾閭,穿夾脊,升上泥丸。下鵲橋,過重樓,至絳宮,而落於中丹田,是為河車初動,但氣至而神未全,非真動也,不可理他。我只微微凝照,守於中宮,自有無窮生機,所謂養鄞鄂者此也。
行之一月、二月,我神益靜。靜久則氣益生,此為神生氣、氣生神之功也。
或百日,或百餘日,精神益長,真氣漸充,溫溫火候,血水有餘,自然坎離交媾,乾坤會合,神融氣暢,一霎時間,真氣混合。自有一陣迴風上沖百脈,是為河車真動。中間若有一點靈光覺在丹田,是為水底玄珠,土內黃芽。
爾時一陽來複,恍如紅日初升,照於滄海之內。如霧如煙。若隱若見,則鉛火生焉。方其乾坤坎離未交,虛無寂滅,神凝於中。功無間斷,打成一團,是為五行配合。
至若水火相交,二候採取,河車逆轉,四候得葯。神居於內,丹光不離,謂之大周天,謂之行九轉大還也。此時一點至陽之精,凝結於中,隱藏於欲凈情寂之時,而有象有形。到此地位,息住於胎,內外溫養,頃刻無差,又謂之十月功夫也。
夫靜功在一刻,一刻之中。亦有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之功夫在內,不獨十月然也。即一時一日、一月一年皆然。坐下閉目存神,使心靜息調。即是煉精化氣之功也;迴光返照,疑神丹穴,使真息往來。內中靜極而動。動極而靜。無限天機,即是鍊氣化神之功也;如此真氣朝元,陰陽反覆,交媾一番,自然風恬浪靜。我於此時將正念止於丹田,即是封固火候。年月日時,久久行此三部功夫,不但入圜十月也。故曰運之一刻有一刻之周天。運之一時一日、一月一年即有一時一日、一月一年之周天也。然一刻中,上半刻為溫,為進火,為望,為上弦,為朝屯,為春夏;下半刻為涼,為退符,為晦,為下弦,為暮蒙,為秋冬。一時則有上四刻、下四刻之分,即一日一月一年,皆同。此之謂攢簇陰陽五行,一刻之功夫奪一年之氣候也。到此乃是真空真靜,或一二年至十年百年,打破虛空,與太虛同體,此為煉神還虛之功也。前功十月既滿,須時時照顧嬰兒。十步百步,千里萬里,以漸而出,倘或放縱不禁,必致迷而不返。仙經曰:「 神入氣成胎,氣歸神結丹 」 ,所謂一點落黃庭是也。但人雜念少者得丹早,雜念多者得丹遲。此法簡易,奈人不肯勇猛耳。若能恆久行特,必然透金貫石,入水蹈火,通天達地。再行積功累行,服煉神丹大葯,必然形神俱妙,白晝飛升,全家撥宅,此又在功德之淺深何如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