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斯大林周密計劃 誘導美國參加朝鮮戰爭

[複製鏈接]

44

主題

120

帖子

4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鳳梨 發表於 2009-1-3 15: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星島環球網 www.
  據近日公開的機密文件顯示,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為了將美國拖入1950年的韓國戰爭,實施了周密計劃,蘇聯沒有參加戰爭爆發后召開的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也是為了誘導美國參與戰爭。

    據《中央日報》25日的報道,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金東吉(音)於2005年從俄羅斯三大國家檔案館之一——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史檔案館(RGASPI)獲得的前蘇聯文件(文件編號:fond 558,opis 11,delo 62,listy 71~72),就包括上述的電文,這是斯大林於1950年8月27日發給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領導人克萊門特·哥特瓦爾德的機密電報。

  對於捷克斯洛伐克提出的「蘇聯為何沒有在同年7月初舉行的聯合國安理會上對聯合國軍隊派兵行使否決權」的問題,斯大林在電文中解釋稱,「這是為了幫助美國在安理會順利獲得多數贊成票」,「這使得美國深陷韓國軍事問題,且逐漸喪失軍事威信和道德權威」。

  斯大林強調:「試想一下美國持續介入韓國戰爭,且中國也被捲入韓半島局勢,這不僅能為在歐洲加強社會主義贏得更多時間,同時在保持國際勢力均衡方面也對蘇聯有利。」

  韓聯社刊文稱,斯大林親自就韓國戰爭開展前後的國際政治局勢,和戰爭計劃進行表述的文件被公開還是第一次。該文件還包括推翻「斯大林考慮到美國的介入而反對朝鮮領導人金日成的侵韓計劃」之說的內容。

  斯大林在電文結尾表示:「蘇聯計劃重新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因為這有助於暴露美國政府的好戰政策,及阻止美國利用安理會。」

  斯大林為避免被列為一級機密文件的這一電文曝光,將暗號指定為「Filippov」,並命令蘇聯駐布拉格大使「口頭轉達哥特瓦爾德」。

  通過分析電文撰寫題為《斯大林發給哥特瓦爾德的電文和韓國戰爭的起源》的研究論文的金東吉表示:「這是解釋斯大林承認戰爭的背景,和從另一個角度解釋韓國戰爭的起源的文件。」

  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突襲韓國,朝鮮戰爭爆發。聯合國安理會於兩天後應韓國的控訴,決定派遣聯合國軍支持韓國;同一天的6月27日美國的第七艦隊駛進台灣海峽軍事介入。戰爭爆發后,朝鮮人民軍很快攻克韓國首都漢城(今首爾),並繼續向南進攻,將聯合國軍壓縮至釜山環形防禦圈內。聯合國軍於9月15日在仁川登陸后很快扭轉了戰爭的態勢,不久後攻克漢城,並越過三八線進入朝鮮半島北部,於10月19日攻克朝鮮首都平壤。

  中國解放軍代總參謀長聶榮臻9月25日發表聲明:美軍過線,中國決不會置之不理。10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做出出兵的決定。10月底聯合國軍推進到鴨綠江畔。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朝鮮的請求,在蘇聯允諾幫助的情況下,於10月19日派遣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參戰,分別在第二次戰役和第三次戰役中攻克平壤和漢城,並迫使聯合國軍撤退至三八線以南。之後聯合國軍又發動夏季和秋季攻勢,攻克漢城,戰線重新回到三八線。在此之後,儘管雙方不斷交戰,但陣地基本沒有大的變動,一直維持在三八線附近。

  1951年7月10日朝鮮中國方面和韓國美國方面派代表開始停戰談判,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簽署《關於朝鮮軍事停戰的協議》,朝鮮戰爭結束。但至今朝鮮和韓國仍沒有簽訂和平條約,兩國以三八線為界。

  這場戰爭在不同的立場有不同的名稱,韓國稱其為「韓國戰爭」或「六二五戰爭」;朝鮮稱為「祖國解放戰爭」;中國將志願軍參與的部分稱為「抗美援朝戰爭」;香港和台灣等稱其為「韓戰」;美國稱其為「朝鮮衝突」,支持南北雙方的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這場戰爭,實際上是二戰後冷戰中的一場「熱戰」。支持韓國方面的聯合國軍除美國外還有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荷蘭、法國、土耳其、泰國、菲律賓、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衣索比亞、南非、盧森堡等共15個國家,支持朝鮮方面的主要是中國,蘇聯空軍和高炮部隊也參加了朝鮮戰爭,並提供給中國軍備。
風和日麗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1-3 17:5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1: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