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群體性事件浪擊中國

[複製鏈接]

70

主題

300

帖子

9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空嘆 發表於 2009-1-2 05: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牟傳珩   

在2008這一年裡,除去多發自然災害和膠濟鐵路事故、襄汾潰壩、毒奶粉、人禍柑橘、深圳特大火災等突發性重大公共危機事件外,由官民衝突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更是蜂擁而起,浪擊中國。自

3月14日西藏發生拉薩騷亂以來,甕安群體性暴力事件、孟連警民衝突事件、甘肅隴南事件、陝西府谷縣警民搶屍事件、廣東惠州騷亂事件、雲南麗江環保糾紛事件、重慶計程車罷運事件、湖南吉首非法集資事件、重慶巫溪車禍事件、河北省廊坊鐵路征地事件、江西銅鼓縣山林糾紛事件、深圳寶安區對講機砸人事件、湖北武漢下崗職工上訪事件、重慶開縣村民煤礦衝突事件、廣東東莞勞資糾紛事件、中鐵十七局廊坊打人事件等等,特別是近期老師罷教事件,浪潮洶湧,範圍涉及四川、甘肅、陝西、重慶、湖北等多個省市。網路統計數據表明:罷教事件多達172起,參與人數超過10萬人次。2008年究竟發生了多少群體性事件,官方未敢再公布最新的數據。不過三年前的一組數據已經說明問題的嚴重性。根據2005年的《社會藍皮書》披露,從1993年到2003年間,中國群體性事件數量已由1萬起增加到6萬起,參與人數也由約73萬增加到約307萬。

如今,群體性事件浪擊中國已經成為2008年終年繞不開的主題。在這一年,每月都要發生一起以上,有的月份甚至接二連三,頻率越來越高。對此海內外多家媒體都有報道與評述,認為中國民眾對當局的憤怒與不滿情緒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程度。在這一年裡,群體性事件頻發,不僅在海外和中國民間引發熱議,甚至國內官方新華網 <http://www.xinhuanet.com/>都刊出標題為《今年恐成警民衝突最重一年社會怨氣積聚所致》的文章。而最新一期新華社主辦的《瞭望》雜誌竟同期並列發表兩篇"特別報道":《群體性事件推動反思<http://lw.xinhuanet.com/htm/content_4200.htm>》、《2008年震動中國的群體性事件<http://lw.xinhuanet.com/htm/content_4201.htm>》。

已經歷時四年專項研究群體性事件的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單光鼐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群體性事件的激烈程度比以往大大升級了。這一方面緣於信息傳播手段的多元化和人民對自身權利的認知能力提高了,一些以前能夠捂住的事情被掀開了蓋子;另一方面,也說明矛盾已經積累到了一定程度,以高破壞性的形式表現出來,必須引起高度警惕。"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群體性事件破壞性升級,不是因為老百姓的訴求多了,而是由於一些幹部的責任心少了。為什麼幹部的責任心少了?因為他們的利益不是與群眾,而是與投資者和官場聯繫在一起的。看到了這一點,也就看到了矛盾的癥結。"中央黨校科社部教授秦剛則大膽批評政府說,"觀察眾多群體性事件,都存在老百姓利益表達渠道不暢,政府與民間溝通不到位、機制不完善的問題。有的地方處理問題的時候動不動就出現
'不法分子'、'敵我矛盾'等階級鬥爭辭彙,對自己工作態度、工作方式的反思不夠。"中國人民大學毛壽龍教授這樣說,"群體性事件發生的根本性原因在於個人無法找到協商機制和利益維護機制",危機管理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公共傳播研究所副所長鬍百精說,"一個社會最健康的狀態就是能夠把個體的困境轉化為公共問題,大家一起投入智慧和精力進行協商,畢竟社會對抗的成本遠遠大於社會協商的成本,而最不健康的狀態是局部出現問題后,局部去壓制。如今此起彼伏的群體性事件已經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現在連御用媒體上也發表痛批官方所謂群體性事件發生的原因是"一小撮別有用心的人"、"不明真相的群眾"、"黑惡勢力幕後指使策劃"等等說辭。最近新華社《瞭望》雜誌還特別刊發了《評群體性事件:群眾"不明真相"是官員失職》的文章,痛批政府"尋找敵人"。該文認為:為了給這樣的"體制性遲鈍"尋找遁詞,一些地方官員在應對群體性事件時,傾向於走極端,延續"尋找敵人"的專政思維,簡單粗暴地"扣帽子,揪辮子,打棍子"。面對危機,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努力化解矛盾,而是上升到"政治高度",對事件超前定性,把群眾利益訴求"泛政治化":要麼認定"一小撮別有用心的人挑唆煽動",要麼認定為"有黑惡勢力操縱",然後把公安機關推上一線,採取高壓手段解決問題。文章特別指出:在"尋找敵人"的同時,一些官員還習慣於封鎖消息,控制輿論,製造出"不明真相的群眾"。而"不明真相的群眾"暴露的是一些官員對民意的漠視,以及對"權力必須接受監督"這一法治理念的強烈反感。在少數官員的腦袋裡,他們根子上就漠視公民的基本權利,更何況"公民知情權"。

中共總書記胡錦濤12月18日在紀念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講話指出,決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決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要"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折騰"提法不僅被國內官方輿論大肆操作,也為海外媒體廣泛報道與解讀。胡錦濤說:"我們深刻認識到,發展是硬道理,穩定是硬任務,沒有穩定,什麼事情也辦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去。"在這裡,"穩定"又成了"不折騰"保障的"硬任務"。

然而,實踐證明:穩定壓倒一切絕非真理;"不折騰"也是有前提的。在這個社會矛盾尖銳,官民對抗,貧富懸殊,腐敗嚴重,社會不公,兩極分化已超過了國際社會公認的警戒線的現實中,又是誰最需要"穩定",害怕"折騰"?其實,既得利益者最怕"折騰",權貴集團更需要穩定。因為他們只有在"不折騰"的穩定條件下才能維持、發展其既得利益和權勢,而對廣大弱勢者和權利被剝奪民眾來說,無正義、不公平的穩定,只能是自己的權利與利益繼續被侵害。因此他們更需要的正是改變這種不公平的現存制度與秩序。

眼下,2009年開歲在即,世界金融海嘯又襲擊中國,形勢的確十分嚴峻。據說,僅廣東一省就有上萬家出口企業倒閉。春節前後,更會有大量的企業借故停業,全國將有成千上萬的民工開始失業返鄉。而外出打工所得,目前已佔農民收入七成左右,民工失業意味著他們家庭的收入驟減。此外,今年尚有560萬大學生畢業,更給就業市場帶來巨大壓力。這些都將構成社會不能穩定的因素,2009年群體性事件來勢可能更猛烈。由此可見,中國的民間社會也許並不為胡錦濤的"不折騰論"背書。
不畏浮雲遮望眼。

151

主題

3883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沙發
涼泉居士 發表於 2009-1-2 06:47 | 只看該作者

有理有據,好文要頂!

想當年,大禹治水,重在順勢疏導。治世也不過是同樣的道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

主題

502

帖子

12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26
3
yugs75 發表於 2009-1-2 07:09 | 只看該作者
不錯,少有好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79

帖子

2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3
4
︻┻┳═ 發表於 2009-1-2 10:16 | 只看該作者
群體性事件每年都有,過去並不比現在少,只是沒有渠道透漏出來而已。

我相信這是好現象,會進一步推動中國走上民主與法制的軌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5
laodai 發表於 2009-1-2 11:23 | 只看該作者
  中新網12月30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主任王晨今天在發布會上激情解讀「不折騰」三字的含義。王晨說,這表達了全黨、全國人民總結30年的改革開放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有記者問到,胡錦濤在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上時用到了「不折騰」這個詞,你怎麼看?王晨稱,「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既有非常深刻的思想內涵,也有來自群眾的一些生動的語言。我也注意到在大會上總書記講到『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的時候,全場都發出會心的笑聲,表達了大家對胡主席重要講話的衷心贊同。」

  在說到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時,王晨提高了聲調,高聲說:「我覺得胡錦濤總書記在這樣一個嚴肅的大會上,代表黨中央這樣一個重要的講話中,總結30年的經驗、體會,說到『不折騰』,我個人的理解就是表達了全黨、全國人民總結30年的改革開放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這樣一個道路,不是別的什麼道路,就是這樣一個理論體系不是別的什麼理論,我們中國在下一個30年、下一個50年就一定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就一定能夠發展得更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王晨總結稱,「不折騰」就是要我們沿著這條道路、這樣一個方向繼續奮勇前進,確實說出了全國人民的心聲、全黨的共同意志。

  值得一提的是,翻譯在翻譯「不折騰」這個詞時,直接使用了漢語拼音的直譯,引來會場全體記者的笑聲。「不折騰」這個詞,或許將會成為英語當中的一個專有名詞。

許多人對「不折騰」本身作錯誤的解讀,以自己的「願望」做非常脫離實際的分析,往往不著邊際。國內外的「精英」們的所謂「理論」就是不折騰的主體,和什麼「群體事件」毫無關係。

該醒腥了!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75

帖子

18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8
6
記憶之門 發表於 2009-1-2 12:5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laodai 於 2009-1-2 11:23 發表 [群體性事件浪擊中國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中新網12月30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主任王晨今天在發布會上激情解讀「不折騰」三字的含義。王晨說,這表達了全黨、全國人民總結30年的改革開放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堅 ...

比以前少了,只是現在容許報道,以前不報道罷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零下三度VIII 發表於 2009-1-2 20:57 | 只看該作者
3月14日西藏發生拉薩騷亂以來,甕安群體性暴力事件、孟連警民衝突事件、甘肅隴南事件、陝西府谷縣警民搶屍事件、廣東惠州騷亂事件、雲南麗江環保糾紛事件、重慶計程車罷運事件、湖南吉首非法集資事件、重慶巫溪車禍事件、河北省廊坊鐵路征地事件、江西銅鼓縣山林糾紛事件、深圳寶安區對講機砸人事件、湖北武漢下崗職工上訪事件、重慶開縣村民煤礦衝突事件、廣東東莞勞資糾紛事件、中鐵十七局廊坊打人事件等等,特別是近期老師罷教事件,浪潮洶湧,範圍涉及四川、甘肅、陝西、重慶、湖北等多個省市。網路統計數據表明:罷教事件多達172起,參與人數超過10萬人次。2008年究竟發生了多少群體性事件,官方未敢再公布最新的數據。不過三年前的一組數據已經說明問題的嚴重性。根據2005年的《社會藍皮書》披露,從1993年到2003年間,中國群體性事件數量已由1萬起增加到6萬起,參與人數也由約73萬增加到約307萬。
那邊奴隸當總統了,這邊廂主人還豬狗不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4

主題

120

帖子

4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6
8
鳳梨 發表於 2009-1-2 21:04 | 只看該作者
個人認為,如果不折騰
變成為腐敗勢力的一顆定心丸的話
中國將繼續折騰下去的
風和日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213

帖子

4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5
9
pigflg 發表於 2009-1-2 21:04 | 只看該作者
零下三度VIII is so stupid, don't discuss with him. just say he is pig son of american dog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10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1-2 21:1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

主題

368

帖子

37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74
11
kzdhcster 發表於 2009-1-3 03:30 | 只看該作者
將繼續折騰下去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22

主題

4013

帖子

24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2
12
shanren 發表於 2009-1-3 04:36 | 只看該作者
我不懂:所有「不平則鳴」、人群聚集以表達不滿的事件,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都稱之為「抗議、示威」,怎麼到中國就成了「群體性事件」了?

你要說有些事件是「打砸搶、暴亂」,那我也認了、信了。可這麼大個14億人的國家,我怎麼就沒聽說中國媒體報道過任何的「抗議、示威」事件呢?邪門兒了!真是「和諧」!

該死的西方國家每天也不知道要鬧多少名副其實的「抗議示威」事件!可就是沒鬧出過一樁「群體事件」!邪門兒!

[ 本帖最後由 shanren 於 2009-1-3 04:38 編輯 ]
司馬南同志移民。。。美國!? 真的沒去紅太陽照耀下的北朝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0

主題

300

帖子

9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6
13
 樓主| 空嘆 發表於 2009-1-4 20:28 | 只看該作者
shanren來論壇也少了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2

主題

2147

帖子

549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49
14
lpknx 發表於 2009-1-4 22:1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鳳梨 於 2009-1-2 21:04 發表 [群體性事件浪擊中國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個人認為,如果不折騰
變成為腐敗勢力的一顆定心丸的話
中國將繼續折騰下去的


一針見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5: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