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農曆傳統節日-冬至(冬至快樂)

[複製鏈接]

457

主題

3159

帖子

940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4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無限還原 發表於 2008-12-21 12: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冬至
  從冬至開始白晝漸長,民間以中午門前的日影為測標,說「過了冬,一天長一蔥」。所以又稱這天為「長至」。漢唐以來,宮女冬至后的女紅,每天要多用一根線。這也就是民間說的「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從冬至開始就「入九」了,人們往往在這天畫一枝素梅,上有八十一個瓣,名為「九九消寒圖」,每天用紅色塗一瓣,塗盡就「出九」了,故而冬至又稱「數九」。
  「冬至餛飩夏至面」,山東相當大的一部分地區這天要吃餛飩或者水餃。有的還要喝酒,據說喝酒是為了暖身子,吃餃子是怕凍掉耳朵,「餃兒」諧音「膠耳 」。臨沂、鄒城、新泰等地有蒸冬的習俗。臨沂用五穀雜糧面蒸窩頭,鄒城蒸餑餑,傳說蒸冬是為了祈禱來年揚場時有風。民謠說:「蒸冬蒸冬,揚場有風。」古代蒸冬是為了慶賀陽至,冬至以後陽生,正如杜甫詩中所寫「冬至陽生春又來」。人們用糯米粉做成米丸,叫做團圓子或冬至團,以象徵團圓。餑餑和蒸窩頭是團圓子的演變。
  古代對冬至十分重視。古人認為冬至陽氣生而君道長,是亂而復治之機。從漢代以來都舉行慶賀儀式,到了宋代,達到頂峰。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冬至叫做長至或大冬。冬至后一天叫作至后。節日三天,百官朝賀,君不聽政,民間三日歇市,學生放假,民謠說「冬至大似年」,所以舊時利津、夏津等地又稱冬至為亞歲、小年,同春節差不多,只是沒有拜年這一條。濟南、濟陽、福山等地,官府慶賀如同春節,讀書人也相互贈送賀片。莒縣的士大夫階層舉行酒會,叫做「消寒會」,畫「消寒圖」。鄒城則畫九九圖,同時親朋之間互相贈送禦寒用具,農家兒童則做「拿寨」、「打瓦」的遊戲,少年開始學武術,叫做「看冬」,但是沒有拜賀的習慣。據說孟子死於冬至日,鄉人非常悲痛,於是廢除慶賀冬至的儀式。山東其他地區普遍有學生拜老師和晚輩拜長輩的習俗,農家有祭祖的習俗。臨沂民間認為,冬至是為死者送寒衣、固房屋的日子,家家戶戶用火紙剪制衣服,焚於墓前,爾後添土。莒縣則祀祖於祠堂,儀式十分隆重。嶗山縣舊俗,冬至分兩天過節,第一天叫「鬼冬」,擺供祭祖,吃水餃;第二天叫「人冬」,吃包子。臨沂、歷城、臨朐等地的婦女,習慣回娘家,慶雲、無棣從這天開始窖菜,婦女開始做針線。鄒城開始築地窖、織席和紡線。日照民間傳說冬至日如果雲迎日出,雲迎日落,則來年大吉。即墨民間根據冬至日期在當月的月初、中旬或下旬來預測當年冬天的寒暖,民謠說:「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暖烘烘,冬在尾凍死鬼。」
如果3合1 是道路,一定是極端的斜路
如果3合1 是真理,殺人家孩子是光榮
如果3合1 是生命,侮辱給我們生命的父母

457

主題

3159

帖子

940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40
沙發
 樓主| 無限還原 發表於 2008-12-21 12:18 | 只看該作者

  翡翠湯圓
  
  新年吃得太飽太膩,翡翠湯圓就專為怕膩的人士而設,由糖水至湯圓都屬少甜配搭,綠茶味湯圓皮內藏的是紅豆白奶黃餡,白奶黃即純以蛋白做成的奶黃,味道較清,所以加入了有咬口的紅豆,試過味道確沒有一般的膩,叫人對吃湯圓的看法大為改觀。
如果3合1 是道路,一定是極端的斜路
如果3合1 是真理,殺人家孩子是光榮
如果3合1 是生命,侮辱給我們生命的父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7

主題

3159

帖子

940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40
3
 樓主| 無限還原 發表於 2008-12-21 12:19 | 只看該作者
想到新年快來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4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8-12-21 15:44 | 只看該作者
冬至快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2: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