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轟6K轟炸機猜想:作戰能力接近俄軍圖-22M(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8-11-11 10: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8年11月10日 《現代兵器》雜誌社


資料圖:中國軍隊轟六M轟炸機飛行中


資料圖:俄羅斯圖-22M戰略轟炸機


  作者:韓國璽

  作戰半徑

  除了載彈,轟6K最為人關注的,大約就是它的航程了。若要估計新機的航程,我們至少要知道載油量和耗油率的大致變化。實際上,作戰飛行剖面的設定以及巡航速度的變化也是確定航程數據十分具體而關鍵的因素。基於飛機基本氣動外形不變的前提,先假設轟6K的起飛重量沒有變化,則載油量的增加須由機體減重補償。據西方資料,新機使用了一些複合材料替換原有金屬材料改進機體結構,並給出數據稱複合材料使用減輕機身重量6.3%。考慮到其基數為結構重量,減重應在3噸左右,最多達到4噸。此外,換裝新發動機也必然導致空機重量的變化,渦噴-8的干機重量為3230公斤,而D-30KP-2隻有2300公斤左右,換裝兩台發動機就減重1.86噸左右;換裝新發動機也要做局部機體修改,例如D-30KP-2的直徑比渦噴-8要大,進氣量和推力都有提高,這就要求進氣口面積增加乃至全部進氣道重新設計。加上其它發動機附件改裝,保守估計由於發動機改裝而獲得的實際減重大約有1.5噸。

  原轟6的設計最大載彈量為9噸,而標稱6000公里航程的飛行載彈量遠達不到這個數。一般而言,轟6作為常規炸彈載機遂行作戰任務時,一般載彈量大約在3~5噸左右。轟6K掛載6枚巡航導彈,導彈體積與彈重可參考YJ-83得知,單枚彈重810公斤左右,6枚彈重大約5噸,與老型機相當。三項相加大約提供5噸左右的飛行重量余量。實際上,新機的起飛重量有可能也會適當增加,但具體數據無從得知。而其它設備及布局變更所導致的機體重量變化委實難以計算,例如機載雷達的變更、座艙布局的精簡還有取消尾炮等等。幸而可以確定這些重量減少量有限,相對於前面幾大項的影響應為小量,保守預計不超過500公斤。綜合上述,推斷轟6K的最大載油量有可能從34360公斤提升到接近40000公斤。發動機的耗油率在前面已經給出,新發動機在巡航飛行時可以將單位油耗降低15%~20%(僅從單位推力油耗上看降低1/5,而實際上巡航飛行的推力必然增加,這就部分抵消了油耗的降低)。另外,由於進氣道橫截面積增加,外加6枚導彈外掛,整機氣動效率必然有所下降,也制約了航程的增加。

  總之,轟6K的航程到底增加多少,就目前公開數據而言難以精確估算。外國資料稱轟6K的航程至少增加了30%,這一數據或許較為現實。從原來轟6的6000公里最大航程增加到8000公里以上,這是有可能的。我國在上世紀70年代曾提出換裝4台「斯貝」的轟6I設計,其最大航程從原型的5760公里增加到8060公里。「斯貝」發動機的巡航耗油率為0.59公斤/公斤·時左右(如果換用大涵道風扇,這個值會更低),比D-30KP-2要小一些。但是,轟6I增加的航程僅僅為換裝4台「斯貝」發動機增加的,也就是耗油率低造成的航程增加。實際上四台翼吊布局的「斯貝」其阻力絕對大於兩台翼根內埋的D-30KP,也就是說轟6K還有氣動上升阻比的優勢,但是對比全機時應注意導彈外掛也有阻力加成。轟6K不僅換裝了低油耗發動機,飛機也相應地減重和增加油箱。筆者認為轟6K的最大航程應該能達到8000公里以上,最大作戰半徑將近3500公里。與之相比,俄羅斯圖-160和美國B-1B戰略轟炸機的起飛重量要大得多,它們的航程都只有12000~13000公里左右。

  航電設備

  航電設備對飛機性能提高的影響越來越大,這方面恰恰最難分析,因為外界無法從外表上去判斷其性能。不可否認的是,近些年來中國航電設備進步非常大——巴基斯坦原計劃在JF-17「雷電」戰鬥機上採用西方電子設備,但「梟龍」04號機的國產電子設備先進程度讓震驚不已。巴方看后立即改變主意,計劃完全採用中國航電設備。2007年巴基斯坦空軍參謀長在接受《空軍力量》雜誌採訪時,證實了巴方採用中國航電設備的說法。

  轟6K的航電設備先進與否只能從側面去證實,目前還無法了解具體型號的性能。國外報道稱,轟6K前機身重新設計后安裝了新型光學瞄準設備、加裝了標準數據鏈系統,座艙採用6個彩色數字式多功能顯示器,採用新型雷達等。據說該機還採用了電傳操縱。對於轟6這樣一種大型亞音速轟炸機,如果能用電傳操縱系統完全取代原有的「硬式」助力操縱系統,且不說飛行員負擔大幅減輕、飛行品質明顯提高,單是節省下來的結構重量就是十分可觀的。但是,我們可以預計到,在轟6K不太可能完全取消機械備份,但至少可以為以後進一步改進留下餘地。除此之外,還有消息稱轟6K也使用了國內較為成熟的隱身塗料技術,具體情況無從得知。

  2004--2005年,外界盛傳中國計劃購買俄羅斯圖-22M3戰略轟炸機。當時轟6設計師周振國和蔣建軍接受採訪時表示,「相信我們的轟6經過改進后,在作戰效能上和俄羅斯圖-95和圖-22M的水平也差不多了。因此,我們不需要俄羅斯的這兩款轟炸機。而且,我們現在已經脫離了仿製的道路,可以進入自主研製的階段了,我們不能總仿製別人的產品」。這兩位設計師所指的可能就是轟6K。他們這麼說是因為中國在航電設備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性能上已經遠遠超過俄羅斯。採用這些電子設備后,轟6K的全天候作戰能力和精確打擊方面都超過了俄羅斯的圖-22M和圖-95轟炸機。

  航電設備包涵的內容很多,中國很多方面大大領先俄羅斯,但也不是所有方面。火控雷達方面俄羅斯還是有相當優勢的,尤其是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俄羅斯已經研製成功了「甲蟲」MAE雷達,並安裝到米格一35戰鬥機上,中國在這方面還沒有成熟的產品。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沙發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8-11-11 10:33 | 只看該作者

轟6K轟炸機已具備遠程奔襲防區外攻擊能力


資料圖:轟六轟炸機超低空盤旋


  戰略及戰術意義

  要了解轟6K的戰略及戰術意義,就必須先了解它的技術定位。從世界軍機發展的趨勢來看,機載武器在作戰飛機(包括戰鬥機、攻擊機和轟炸機)綜合作戰能力上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飛機越來越朝平台化方向發展。第四代戰鬥機雖然仍強調超機動性,但空空導彈的發展和雷達或其它探測手段的發展,可能會使所謂的超機動性派不上用場。就轟炸機而言,在上世紀80年代就出現了這種趨勢。當時,國外所有戰略轟炸機基本上是作為巡航導彈平台來使用的;圖-22M3和B-1B雖然具備超音速突防能力,但在地空導彈和戰鬥機面前,它們的生存力仍值得懷疑。另一方面,面對蘇聯強大的防空力量,B一52這個「老兵」依然沒有退役的原因,就是美國將它作為防區外導彈載機來使用的。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及其後來的局部戰爭中,B-52和B-1B雖然經常攜帶自由落體炸彈飛抵戰區上空投彈,這隻能說是其戰術的形式之一,對其它國家並不具備參考意義。中國轟6K定位同樣也是導彈載機,在防區外對敵戰略或戰術目標發起導彈攻擊。轟6K可以攜帶制導炸彈在戰區上空投彈,這種作戰方式的選擇必須在特定情況下使用。轟6K具備了多種作戰方式,但仍以防區外導彈攻擊為主,其改進原則也驗證了這一點。

  戰略戰役方面,轟6K具備了遠程奔襲、大區域巡邏、防區外攻擊(核與非核)能力,其作戰模式選擇多、完成任務的種類多、打擊目標多、機動靈活,在和平時期是不可小覷的震懾力量。轟6K的作戰半徑可達3500公里,加上攜帶射程為1500~2000公里的戰略巡航導彈,其對戰略目標的攻擊距離就達到了4000 5000公里(最低標準)。轟6K由於突防能力不強,只適合作為導彈平台在防區外實施打擊。就目前來說,轟6K可以在海上,甚至是中國本土範圍內就可對周邊敵對國家及地區的本土實施縱深打擊。

  戰術戰役方面,冷戰時期,戰略轟炸機只作為威懾力量的核盾牌,常規戰鬥力較弱,有的根本沒有常規轟炸能力,像美國B一58「盜賊」(也正是這一點它才匆忙退役)和蘇聯圖一95MS(俄羅斯計劃改進以具備戰術能力)等。現今戰略轟炸機不僅可以執行戰略任務,也可以執行戰術任務,精確制導武器出現,使其打擊目標能力大大增加。轟6K也具備這種的能力:

  精確打擊固定點目標 精確制導武器出現,使其打擊能力大大增加,不僅可以用小型制導炸彈,也可使用遠程巡航導彈打擊點目標。打擊精確度提高也意味著一次性攻擊任務效率更高,出動架次更少、損失率也相應減少。同時,載彈量可以減少,航程和機動能力有所提高,不必像B-52(26噸)、B-1(56噸)、圖-160(30噸)那樣動輒幾十噸的載彈量。載彈量減少並不是說其攻擊效率、成果比原來減少,相反是成倍地增加。在海灣戰爭中,B-52的實戰運用在瓦解伊拉克鬥志方面功不可沒;在伊戰中,它主要發揮心理震懾作用;而在阿富汗戰爭中,它主要對拉登藏身之地進行精確打擊,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攻擊航空母艦 戰略轟炸機去打擊航母並不具有普遍性,但對於中國來說卻相當迫切。轟6K體積大、航程遠、載彈量大,這是戰鬥轟炸機無法取代的優勢。該機可以一次裝載數枚大型反艦導彈,在航母防區外對其發起飽和攻擊。在中國現有的技術條件和使用條件下,該機攻擊航母的效率比國內其它戰機要高。中國外海第一島鏈大約是1300公里左右,外國航母一般在島鏈外距中國大陸2000公里的距離活動。理論上掛載遠程空艦導彈的戰鬥轟炸機可以攻擊這個距離的航母,但是一枚遠程巡航導彈航程上千公里,大型反艦彈普遍長度都有6米、重達1.3噸左右,戰鬥轟炸機攜帶十分困難。退一步說即使可以,其攜帶量不僅少,而且作戰半徑會大大減少,根本無法機動、極易受到攻擊。轟6K此時其龐大機身的優勢便可顯現出來,它可在中國近海對航母實施遠程攻擊,在這個範圍戰鬥機可以為其護航;因其攜帶導彈數量大,一架或兩架就可以完成對一艘航母的攻擊任務,無需出動大量戰鬥機為其護航。

  冷戰結束以來,美國將中國列為主要競爭對手,在國際上處處壓制,軍事上加緊向我周邊地帶部署攻擊核潛艇和B-2戰略轟炸機(關島基地)、F-22戰鬥機(臨時部署在沖繩那霸空軍基地,現回國),以形成包圍態勢,企圖在台灣問題上向我施壓,並準備插手台灣問題的解決。轟6K就是對美國遠東地區軍事力量增長的有力回應,其存在將迫使美國不得不三思而後行,尤其是美國嚴重依賴的航母力量。

  外界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轟6自改進以來一直沒有涉及到氣動布局。轟6作為上世紀50年代的設計已經遠遠落後於時代的發展,其速度慢、突防能力不強。轟6K雖然換裝了大推力發動機,但由於氣動布局沒有改進,仍然無法超音速飛行。為此,轟6K只能在防區外進行打擊,限制了性能進一步發揮。在對付南海周邊與中國有領土糾紛的國家,這個問題並不突出,但在對付關島基地的美國目標則相當吃力。轟6K缺乏突破第一島鏈的突防能力,無法發揮其航程遠的優勢;即使突破第一島鏈,沒有戰鬥機護航也非常危險,畢竟美國空中力量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因此,轟6K還無法勝任獨立對敵對目標實施攻擊,即使美國的B-52和B-1B戰略轟炸機也存在著這種情況,其只有在完全掌握了制空權的情況下才能對別國肆虐。但是,B-2隱身轟炸機帶來全新的作戰理念,在幾次局部戰爭中,該機都是在沒有戰鬥機的護航下獨立對目標進行精確轟炸。(《現代兵器》雜誌第10期)(待續)

[ 本帖最後由 白頭翁 於 2008-11-11 10:34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303

帖子

667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67
3
dj-diesto 發表於 2008-11-11 11:5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03: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