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原中科大校長朱清時:學校是凈土社會才有希望

[複製鏈接]

3

主題

23

帖子

8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lind 發表於 2008-11-6 10: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6日05:00  中國青年報



朱清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原校長

  大家都忽略了一個最根本的東西,就是應該讓老師學生安靜地坐下來看書想問題。
如果不能,老師們忙於開會、評審、做人際交往、趕通勤班車,這些東西都是虛的。


  9月,朱清時院士卸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他出任此職整整10年。

  退休前兩個月,《科學時報》記者發現朱校長頻繁接受媒體訪問,問他為什麼,朱
清時說:「因為我知道我退下來以後就變成一個純粹的學者了,說話就沒有現在的分量
了,我有點緊迫感。我必須要把積壓很久的話說出來。我不是為自己。」

  10月28日,本報記者重提這個疑問。他說,做人要體會有思想的偉大,而說真話就
是這樣一種體會方式,也是他至今不悔的。「這是一個人最好的生存方式。」

  中國青年報:這段時間您在做什麼?

  朱清時:有很多思考。我呢,中學時代就很崇拜牛頓、愛因斯坦,那個時候就想,
一定要當這樣的人,改造世界。上大學以後我發現,改造世界的可能性太渺茫,就想做
一個科學大師,起碼能改造這個國家。等到工作以後,一路遇到很多問題,做到校長的
時候,就只想改變這個學校了。可就是這個改變也只是部分的,很多想法都很難實現。

  最近,我突然就悟到了,其實一開始就應該只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不僅科學知識
豐富、能力強,又富於同情心,變成一個大家都很樂於接近、樂於交朋友的人。如果我
能努力改變自己,也許當校長的時候就更能團結人,更能夠帶領大家,把學校改變得更
好。說不定真能對國家產生影響。

  我這一輩子,走到最後才發現,一個人啊,最重要的是改變自己,不要一開始就想
改變世界改變國家。

  中國青年報:不過現在很多大學生並沒有想要改變世界,覺得能賺錢、活得好就行
了,想法很世俗。

  朱清時:是。這跟我們這代人不一樣。我這一生最崇尚的一句話就是,人生其實像
蘆葦一樣,很脆弱,但人有思想,人的偉大就在於有思想。一個人的一生,至少要體會
一下思想的偉大。一個人不能為物質活著。

  中國青年報:中科大是唯一沒擴招的高校,近年每年招生都保持在1860人左右。您
曾說過「不擴招,壓力很大」,這個壓力來自哪裡?

  朱清時:大家都知道。擴招不僅是上級很想做的事,也是地方政府很想做的,多招
些本省的學生,政績也明顯。群眾也都希望更多孩子上大學。壓力,是不會公開的,只
會通過各種暗示傳遞過來。比如,如果擴招了,給你配套的錢就多了,各個上級部門、
地方政府,就更關注你們學校了。而不擴招,就冷淡你。我們心中也有數,沒有擴招,
這些方面勢必受到影響。

  中國青年報:您為什麼還要堅持呢?

  朱清時:中國高等教育要大發展,是得擴張。但各個學校的分工不一樣。我們科大
的使命就是培養國家尖端的科學技術人才。我們的任務是儘可能提高學生的水平,而不
是學生的人數。

  我們頂住了壓力。這次50周年校慶,胡錦濤總書記給我們發了一封賀信,高度評價
了中國科技大學50年的成就,我們理解其中自然包括最近10年的辦學理念和做法。我們
真是很高興。

  中國青年報:就您看到的,中科大從2000年就開始堅持不擴招,效果到底怎麼樣?

  朱清時:很明顯啊!不光是現在,前幾年就顯現出來了。幾乎每年,兩院院士評出
的國家「十大科技進展」都有中科大的成果。其他高校最多偶爾有一項,我們每年都上
榜。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因為沒有擴招,沒有建新園區。

  中國青年報:為什麼這麼說?

  朱清時:擴招以後,學生多了,老師壓力也就大了。作業、課堂輔導都多了,勢必
得拿出更多時間去應付。結果是老師坐下來看書想問題的時間就少了,內涵提高的可能
性就小了。宿舍、圖書館、食堂,這些硬實力可以花錢買到。但擴招也需要消耗更多的
軟實力,也就是老師的水平、經驗、精力,這是單靠花錢換不來的。

  我們沒有建新園區。當時地方政府要我們帶頭建,給了很多優惠。我們還是不建。
現在校園很安靜,老師上班走路十分鐘就到辦公室了。要建了新園區,上下班得花多少
時間在路上?這也是成本啊!

  中科大的校園儘管不豪華,但很安靜。我們沒擴招,沒建新園區,也就沒讓老師蒙
受一次大折騰。這也是這幾年出成果的一個直接原因。

中國青年報:只是一個安靜的環境,就值得您全力以赴嗎,還要頂住壓力?

  朱清時:是,安靜的環境非常重要。我當了10年校長,最初幾年,也跟大家一樣爭
項目、爭經費。爭到後來,忽然覺得,大家都忽略了一個最根本的東西,就是應該讓老
師學生安靜地坐下來看書想問題。如果不能,老師們忙於開會、評審、做人際交往、趕
通勤班車,這些東西都是虛的。

  中國青年報:有些校長給大學文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例如北大的蔡元培,清華的
梅貽琦,南開的張伯苓。很多人說,今天的中科大也打上了鮮明的「朱校長」的烙印。

  朱清時:我做校長的特點就是一直堅守著我覺得大學一定要遵守的基本原則——

  第一條原則,就是讓老師有儘可能多的時間坐下來看書想問題。決不無緣無故侵佔
老師的時間。這個準則我是很固執的。不建新園區,也不擴招,就是覺得那樣老師的時
間就少了。

  第二條原則,大學是社會的凈化器,大學應該嚴守高的道德標準。像教學評估這樣
的事,我之所以極力反對,不是反對評估,而是反對評估評到後來許多人造假材料的做
法。學校不能在學生面前造假,特別是不能讓學生參與造假。如果你做了這樣的事情,
你怎麼還會有道德力量讓學生不造假?一個社會要有希望,一定要有凈土,這個凈土就
是學校。學校一定要嚴守誠信的底線,培養出的學生才會是誠實的,這樣社會上即使有
造假之風,也終會被凈化。如果學校這方凈土失守了,也開始造假了,社會就沒有希望
了。

  中國青年報:您最希望傳承下來的價值觀是什麼?

  朱清時:不跟風,不盲從,按科學規律辦事。

  中科大這麼多年一直都沒有跟風,沒有盲從。失去這個價值觀,地處安徽合肥的中
科大很快也就失去價值,沒有意義了。

  中國青年報:合肥不是大城市,經濟也不發達,這個地理區位會不會影響學校發
展?

  朱清時:那是肯定的,但有好有壞。壞處是區位優勢沒有,人才比較難在當地工
作。好處是那個地方不太受關注,所以浮躁的事情少一些,想問題的時間多一些。

  中國青年報:中科大培養出很多中科院、工程院院士,也培養出了楊元慶、郭為這
樣的高新科技企業家。有人說,科技也是一種財富,理工科人才更應積極創業。您怎麼
看?

  朱清時:我們從來不跟進學校辦產業的事。這種事情太短視了。辦產業一般都是急
功近利,做學問卻要面壁十年。我做校長,一貫不提倡、不鼓勵老師和學生辦公司辦產
業。科技成果要轉化成生產力,肯定是對的,但不一定要同一批人做這個事。

  我希望學生「放長線釣大魚」,不要這麼短視。很多學生都想當比爾·蓋茨,但幾
十億人中不是才出一個嗎?比買彩票中大獎的幾率還小。大學生首先要努力的是把知
識、技能學好,把品德練好。

  中國青年報:據了解,中科大每年的本科畢業生有三四百人都會選擇出國。有人甚
至把科大作為「出國」的代名詞。您鼓勵學生出國嗎?

  朱清時:出國絕對是個好事。現在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一出國知識面馬上大很
多,會使一個人很快成才。關鍵在於,出國成才之後,你心裡還有沒有祖國。

  我們每年都會跟學生講鄧稼先的故事。他是安徽人,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以後,選
擇了回國,埋頭苦幹,為中國造出了原子彈、氫彈。他會被中國人記住幾個世紀,他的
一生有永恆的價值。

  中國青年報:看來,您還是更希望他們回國了。每年出國的人有多少能回來?

  朱清時:多數還是沒有回來。我們現在社會上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改革。如果他們回
來,還要面臨著評職稱、爭經費,受各種人際關係、各種不良氣氛的影響,會很壓抑。
我們要解決這些問題,讓優秀人才有信心回來好好工作才行。光讓他們回來,會埋沒了
他們,對國家也沒好處。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8-11-6 12:0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71

帖子

5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3
3
醉客 發表於 2008-11-6 14:49 | 只看該作者

問題是這種校長太少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8: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