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模式」為什麼不好推廣?

[複製鏈接]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10-4 17: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丁學良

[「中國模式」在有些方面效果非常顯著,任何人也不可否認。但令很多欲推廣者泄氣的是,「中國模式」基本上是可做而不可說的。中國要在下一階段的發展過程中作出巨大努力,才有希望走出「中國模式」能幹不能講的窘境。]

國際學術界——尤其是做發展研究的,包括發展經濟學和發展社會學——在過去這些年裡,常有一些學者提出「中國模式」的概念。所謂「中國模式」,當然主要是指從中國開放改革30年的經驗總結出來的一種發展路徑。  

客觀地說,如果我們對中國過去的30年做一個研判,它確實在發展歷程中走出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特模式。這個模式既不同於老牌的西方工業化國家走過的道路,也不同於二戰以後日本、韓國等走過的道路。當然,相比起來,「中國模式」同日本或韓國的模式,比同西方模式更加相近,但也不能划等號。而且,「中國模式」又不同於冷戰結束前的蘇聯和東歐的發展模式。

如果把上述三個參照系做一個比較,就會看到,中國在過去30年裡,確實是沒有完全照搬它們中的任何一個。至於中國本身的這個模式,該用什麼樣的社會科學概念去描述它,現在還是爭議極大。但這個模式的客觀存在,不應有爭議。這是我要強調的第一點。

我要強調的第二點是,國際上之所以很多人,特別是研究第三世界發展的學者越來越重視「中國模式」,一個基本的原因就是中國30年來,在嚴格意義的發展領域裡(即不包括中國官方宣傳誇張的那些方面,比如說文化),確實取得了實在的成就。儘管海內外一部分人否認,但站在客觀的立場上看,中國取得的成績是不可抹殺的,可以拿出確實的數據,不管是來自中國官方的數據,還是來自世界銀行、IMF,或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學、研究機構。儘管這些數據之間在統計口徑或計算方式上有差異,但對於過去30年來中國經濟長期的增長,基本上是有共識的。

國際上對中國的官方統計數據有質疑是長久的事。過去十幾年,一些國際上有名的經濟學家曾用了多種間接的方法,試圖檢驗中國官方數據的可靠性。雖然他們的有些估算把中國的實際GDP增長打了兩三個百分點的折扣,即便如此,中國在過去30年間累積的增長是實實在在的。  然而弔詭之處在於,雖然中國過去30年的發展速度名列世界前茅,雖然全球公眾對「中國模式」愈益關注,雖然一部分學者——既包括西方學者,也包括海外華人學者,也包括中國國內的一些學者,更不用說中國官方雇傭的宣傳員,一直試圖把「中國模式」向世界推廣,卻麻煩重重。

推廣中國模式,當然主要是針對發展中國家和轉型國家而言;那些人均GDP比中國高出好多倍的發達國家,中國模式沒啥適用性。問題在於,就是對發展中國家和轉型國家推銷「中國模式」,仍然是件很頭疼的事情。我並非是中國道路的盲目讚許者,但作為一個中國學者,我也想在海外學術活動中,能把中國的經驗多做推廣。但我發現這很難!我跟很多外國學者和中國學者都討論過這個問題——為什麼難?

即使不提那些枯燥的統計數字,你只要每年有去中國進行一兩次考察的機會,都能看到中國30年來所取得的實在成就——看看那些高樓大廈、高速公路、工廠商場、城市廣場、大壩電站,等等。這些難道不是真的嗎?但是,你就是很難向世界推廣中國模式。為什麼?因為從社會科學角度來講,一個模式的推廣,不僅要講這個模式取得的成果——即作為要素之一的「What」;更重要的,是要講清楚「How」——即這個成果是怎麼取得的?

不少學者一開始對「中國模式」抱著很大的信心,但當他們分析到「How」這個關鍵環節時,就發現很難再樂觀地說下去。因為中國模式操作的過程和機制,涉及到很多無法迴避的問題,這就是中國取得高速經濟發展所支付的巨大社會成本。我講的社會成本是廣義的,至少包括三大塊。

一是發展過程中的公正問題;我暫不提人權怎樣,單講發展中的公平正義問題就夠了。二是生態環境的惡化。三是發展的行政成本問題;我現在還不提更高的政治改革等方面的內容,這些要是再提上就更麻煩了。僅僅從這三個角度來講,任何要向世界推廣「中國模式」的學者,都繞不過這道門檻——它們所代表的社會成本是那麼的巨大。

第一, 全世界發展中國家裡,有幾個能像中國那樣,這麼多年來在「穩定壓倒一切」的政策下,不讓所有的相對弱勢民眾——在這樣那樣的事件中遭遇不公正對待的工人、農民、小商販、業主、污染受害者、豆腐渣校舍倒塌的受害者、遭受坑害的消費者等等——有依法組成真正屬於自己的工會、農會、協會等團體,進行集體談判、討回公道的常規渠道?國際上幾十年的社會科學研究都證實,如果勞工不能集體同僱主談判,無法就其工作條件、工資福利等方面的要求討價還價,就會處於一個異常脆弱、不堪一擊的地位。當勞工和僱主間出現嚴重的力量不對稱時,政府的作為就變得非常關鍵。

一般來講,在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即使政府不主動幫勞方與雇方進行談判,如果工人自己組織起來,找到途徑——不管工人的組織叫什麼,工會也好,行會也好,或者同鄉會也好——那些地方政府至少不能每次都去叫警察把工人抓起來,立刻強迫他們的組織解散。但在中國,這基本上是常規現象,地方政府馬上就會叫來保安、警察、甚至武警採取行動,有時還會使用重度暴力。

從這個意義上講,二三十年來,全世界有相當程度的市場經濟的國家裡,還沒有哪個國家(沒有市場化的國家不存在這些問題,如北朝鮮),不允許自組織的勞方和資方進行談判。只有中國很特殊,會對這些全面管制到如此程度。幾年前參加一個研討會,國內學者提到一個實例,我最初還以為是黑色幽默,後來問了好幾個人,證實是真的,而且別的地方也常有。說是在大連,一家外資企業里的工人要求加點工資,經過談判,外方老闆基本上對工人的合理要求讓步了,可是地方政府竟然叫來警察,把中方談判代表抓了起來。無論從法律還是人道角度看,抓人都是荒唐的,因為工人不是用暴力、而是以和平的方式去交涉。  在中國模式的發展中,工人還不是最弱勢的,對農民更不公正。農民失地得不到適當補償;農村孩子考大學分數線比大城市的高;最苦最累的活大半是農民工做,而他們並不享有基本的公民權(比如,奧運會設施雇他們建成了,奧運前把他們趕走)。順口溜中國的「城市歐洲化,農村非洲化,兩極大分化」,描述的就是這種狀況。

第二,中國高速發展的巨大生態代價。這一點,從國際上獨立的科學研究機構,以及聯合國、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等發表出來的指標都有證明。中國的環境問題之嚴重,在以前,大部分中國人還沒有鮮明的對照機會。這次北京奧運,就強烈對比出來了:北京沒搬家,北京周圍的省市沒搬家,中國北方的鄰國也沒搬家,但在奧運期間,北京的空氣及整個環境是那麼不同。這就說明,人為的環境破壞的程度,是何等嚴峻。

中國的生態惡化,其中最嚴重的是全國水資源被污染。長期以來,中國官方媒體都講,原因主要歸於中國人均水資源奇缺。德國的一個華人工程師查的數據表明,中國的水資源人均 2220立方米。這和德國的水平相當,它是2170立方米,但所有去過德國的人都能看到,德國的環境多麼好!僅從人均水資源不充足來解釋中國絕大部分河流被污染是說不通的。南韓的人均水資源比中國的少多了,只有1480立方米,但是我去過兩次,看到的都是青山綠水。所以中國模式中,高速發展的又一個巨大代價是生態的惡化,這是無法抹殺的事實。

第三,中國模式的巨額行政成本。做公共管理研究的都知道,為了貫徹「GDP增長高於一切、穩定壓倒一切」的發展政策,中國行政系統的各級常常是不計成本的。縣領導定下一個大目標,往往就是「舉縣」去做;省市領導定下一個大目標,往往就是「舉省舉市」動員落實;國家級領導層定下一個大目標,那當然就是「舉國」動員落實。只要一「舉」,其它的統統讓路,代價超常難以計算。

中國30年來取得的發展成果,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很羨慕。但是,對中國模式的分析一旦進入第二個層次,說清楚這些成果是以怎樣的綜合社會代價取得的,就不好推廣了。你能向別的國家明白地說,「你要達到這種成果,一定要取消所有弱勢群體組織起來,維護自己正當利益的權利」嗎?中國的無權農民工、黑窯奴工、煤礦事故、拖欠工資這些,是相關產業「高效益」的重要原因,你能這麼強行地干,但你能向世界名正言順地推薦嗎?你能向那些來訪的發展中國家人士開導說,要在短期內有中國城市裡那麼漂亮的馬路、綠地、豪華建築,要開展有效的造新城運動,你們一定要敢於強制征地,對農民耕地被剝奪引發的社會矛盾和暴力衝突,要無情鎮壓。

推廣一個模式不僅要講其效果,更關鍵的是要講你是通過什麼樣的機制、方法產出這樣的效果的,不然別人無法操作。這就是欲推廣「中國模式」的悖論,你僅僅看效果,確實非常顯著,但你一講成本,就嚇死人了。

北京奧運會對「中國模式」的驚人效果和驚人代價,做了絕妙的展示。全世界哪個國家能把奧運辦到這樣宏大的規模?但不能忘了宏大後面的代價:中國正式公布的花費是448億美元,這已經是雅典2004奧運會的4倍,是悉尼2000奧運會的5倍多,而這個天文數字並不包括「舉國動員、黨政軍工青婦、各行各業都讓路」的成本。比如,僅僅為了奧運開幕式上的鼓手隊,就專門徵招了一次兵,兩年裡全職操練。全世界願意花這麼大代價辦奧運的政府不少,但錢不夠;全世界有財力這麼辦奧運的國家很多,但不願意,因為他們認為還有更值得花錢的領域。

所以,目擊了宏大北京奧運會的倫敦市市長說,2012年他們的奧運會預算在93億英鎊(174億美元)以內,因為民主制和法治不允許辦奧運不計成本,儘管英國的經濟實力並不弱:2007年它的GDP總值2. 730 萬億美元,是中國的83. 2%;人均GDP是45300 美元,是中國的18. 4 倍。

回顧和反思中國30年來走過的路,我們既不能否認它的巨大成果,也不能抵賴產生這些成果的巨大代價。目前中國從上到下正在大講「科學發展觀」,只有把這兩個「巨大」都實事求是的放進去,才可能在中國下一階段的發展中,創建良好的制度和政策,以不太長的時間,將前述的三大成本持續的降下來。若是,才會使中國的發展不但成為可持續的,也是人道的。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向世界推廣「中國模式」了。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Hanxin 發表於 2008-10-4 18:17 | 只看該作者
看看北韓
逆歷史潮流而動
如何能推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26

帖子

11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1
3
kalif 發表於 2008-10-5 01:06 | 只看該作者
1, 值得中國經濟學家好好研究,不管諾貝爾獎不獎,起碼對人類發展有貢獻。
2, 如果他國借鑒成功,可以擴大中國影響力。
3, 可以成為中國軟實力的有機部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4
jydeng 發表於 2008-10-5 01:19 | 只看該作者
清醒即好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5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10-5 17:1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沙發 Hanxin 的帖子

Hanxin, 一不注意,小狗就變熊貓, 情回中國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20

主題

1335

帖子

648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48
6
罵人不能帶髒字 發表於 2008-10-5 17:1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廣南子 於 2008-10-5 17:12 發表 [「中國模式」為什麼不好推廣?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Hanxin, 一不注意,小狗就變熊貓, 情回中國啊


都是日本的(熊貓是日本動漫作品里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7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10-5 17:1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jydeng 於 2008-10-5 03:19 發表 [「中國模式」為什麼不好推廣?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清醒即好啊.


是啊是啊, 保持清醒更好! 看下面這段對話. 知易行難啊.

溫家寶總理在紐約期間接受了CNN記者的採訪,其間記者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Premier, when your country has grown, as you pointed out, 9.5 percent for 30 years - the fastest growth rate of any country in history - if people come to you and say to you, what is the Chinese model of succeeding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what would you say the - what is the key to your success? What is the model?(總理,如你所說,中國在過去30年來增長速度為9.5%,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的速度。如果有人來問你: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什麼是中國成功的模式?你會怎樣回答,什麼是成功的關鍵,到底是什麼模式?)

對於這問題,溫家寶總理沒有具體回答,而是給了一個很簡單的答覆(CNN的英文翻譯稿):By introducing reform and opening up, we have greatly emancipated productivity in China. We have one important thought, that socialism can also practice market economy.(改革和開放極大地解放了中國的生產力。我們的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

其實CNN的這個問題,我們做亞洲、非洲國家發展援助工作,也常常遇到。這些發展中國家的對中國發展速度的憧憬,很想學到「中國模式」的真經。可是,也可惜,到現在為止似乎沒有哪位國際級經濟學家把「中國模式」說清楚了,而中國自己的經濟學家也是眾說紛紜,總不能說「中國模式」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8
jydeng 發表於 2008-10-5 22:4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廣南子 於 2008-10-5 17:18 發表 [「中國模式」為什麼不好推廣?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是啊是啊, 保持清醒更好! 看下面這段對話. 知易行難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0

帖子

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0
9
Janwoo4 發表於 2008-10-6 14:39 | 只看該作者
主要還是意識形態的差異,中國需要的是意識形態的軟性輸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2

主題

5579

帖子

16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50
10
中國的中 發表於 2008-10-6 14:39 | 只看該作者
中國模式就是不照搬別人的模式,而是自己探索一種新模式。
如果其他國家向學習中國模式,也請不要照搬中國的模式,
而是學習一下中國根據自己特點探索自己國家發展模式的模式。

也就是說中國模式更多的是怎樣尋找中國模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2

主題

5579

帖子

16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50
11
中國的中 發表於 2008-10-6 14:42 | 只看該作者
國家之間的差別很大,面積,人口,自然資源,歷史,文化,周邊環境,這些都不相同,不是簡單的找一個所謂「民主」模式或者「共產」模式就可以保治百病的。

如果國家領導人智商低到只能效仿別國的模式,那麼這個國家真的是很可悲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2: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