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毛澤東評《水滸》,革命中私慾熏心最終都會「投降

[複製鏈接]

15

主題

39

帖子

18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自: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58948250

毛澤東說:"《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

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滸》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摒晁蓋於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義,把晁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讓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鬥爭,是地主階級內部這一派反對那一派的鬥爭。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這支農民起義隊伍的領袖不好,投降。李逵、吳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

本網民關於毛澤東的這段《水滸》評論,已有過不少學習文字。毛澤東這個評論雖然極短,卻是從根本上抓住了問題,高屋建瓴,入骨見質,不僅讓我們能徹底看清《水滸傳》核心思想,還能讓我們看到中國歷史的若干玄妙,以及現代某些人的革命、改革畫皮里包裹的骯髒。

毛澤東的這段評論,實質是包含這樣三個結論的。

一是,大凡私慾熏心的領導者 --宋江這類人,必然是個投降派,一旦掌權,就必然用一種新的什麼名義,修改當初那些--讓廣大群眾起來的--革命原則和口號,從而走到反面去,使自己成為新的剝削統治者;這是世界歷史中一種較為普遍的投降方式--背叛本來的原則和道義。

二 是宋江這類人物,一旦長期謀奪仍掌權不成,就會走同晁蓋是相反的路線,把晁蓋排除在108人之外,改聚義廳為忠義堂,倚自己"山頭"的實力,要挾強勢統治者"招安";這是直接意義上的投降。

三是告訴廣大群眾,人民革命的成功,必需有遠志大向,否則,是容易被人引入岐途的。

毛澤東的這些結論,不是他個人的憑空臆想,而是依傍其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深刻的哲學世界觀。投降,不但在世界歷史中不乏其例,就是在現代,--請看蘇聯,也直接應驗了。列寧斯大林后,由於不破私,列寧斯大林的思想,包括同他們思想連於一脈的馬恩理論,在上世紀50年代,便漸漸被前蘇共排除在外了。這種情形,是很有點"宋江味道"的。

有一個網民寫得好,他說(以下雙引號內,儘是該網民的,只是有個別地方被本網民刪削):

"《水滸傳》的主人公是宋江,整部小說都是圍繞他來寫的。這部書好象很複雜,可是如果從政治的角度來看,這部小說的骨架和情節......我們就一目了然了。

"當初,宋江還是個小吏的時候,就一心想著當大官,干一番消滅貪官的偉業,光宗耀祖,所以經常給人施點小恩小惠,也蒙蔽了不少人。可是他不僅沒消滅貪官,反而差點被貪官消滅,現實把他夢想的氣泡擊得粉碎,所以不得不到梁山上去暫時躲避一下。這也相當於是後人的曲線救國吧。因為是暫時躲避,所以在躲避時,自然是不會忘記原來的美夢的,還想洗刷罪名,到朝廷里去當大官。

"可是當時的掌權者晁蓋不理他這一套,他也只能保留個人意見,在牆旮旯里自己念叨,或找三兩個知己咕唧咕唧。後來,晁蓋死了,他看實現宏圖的機會來了,自然暗喜。可是眾人推他坐首領的時候,他還裝模做樣地推脫。剛掌權的時候,人心還沒穩,大家都還不服他,所以還是要借晁蓋來壓服眾人的,因此就稱要給晁大哥報仇,還時不時就"晁大哥,晁大哥"的,還把"替天行道"叫得山響。

"他掌權后,第一件事就是忙不迭地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眾人也都不懂他的深意,以為只要他還拿晁大哥當回事,還『替天行道',這就不算什麼,無非就是改兩個字。

"再後來,就是費盡心思把盧俊義搞來。盧是官宦世家出身,自然支持招安,而且在朝廷里也有一定的勢力,方便溝通;同時盧的身份還能給宋江等染上好看的顏色,所以不把他搞來不行。一切調停好后,就是排座次。讓盧坐第二把交椅。吳用,知識分子,對招安不怎麼反對,而且在兩派之間有很強的調和力,所以安排第三把交椅。公孫勝是個出家人,對招安也不反對,安排坐第四把交椅。

"就這樣形成了一個這樣的領導核心,宋江的權力就如鐵打的一樣了。他就不再理會什麼晁大哥了,也不想什麼替天行道了。雖然杏黃旗上還寫著『替天行道'幾個字沒變,可是在旁邊又添上了同樣大的『忠義雙全'四個字,好象它們並不相悖,這就是『特色'。因為有了這四個字,那『替天行道'的口號其實就成擺設了。他完全乾的是招安的勾當,他是一門心思的想招安,堅定不移的想招安,要把招安進行到底。再後來,就是通過齷齪的外交手段進行招安,連皇帝身邊的紅人--妓女 --都巴結。"

好了,本網民這裡引用別人寫述的故事梗概太長了,就寫到這裡吧。大家看看,如果用毛澤東對《水滸》的點評提示,從政治角度來看,《水滸》意態傾向,--關鍵是國人中很多人又精於宋江之道,由此才有《水滸》中的宋江式的藝術形象,再聯繫古今中外的革命夭折的實際情形,一切不是很清楚嗎!

就實而論,毛澤東深深懂得,過去凡稱得上革命的社會運動,──在中國,大多是以"仁"德,以"公"義,以"天下公",為推動力量的。不可否論,歷史上的不少革命,──由於歷史局限,一有所成,有的就走向公德仁義的反面;也有的有如宋江,為私而佯公的造反,終而去投降的。而我們今天的革命,在現即的社會大生產條件下,包含個人正當利益的集體主義,已是全社會發展的"真實"要求。這就是說,歷史上那種向公的反面運動的情形,共產黨人已有責任去避免了。出於此,毛澤東晚年突出了"鬥私批修"的要求。

故而,今天的真正的共產黨人應當認識到: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在實際的社會利益分配及社會運動的推動中,共產黨人本身(基層群眾當另作別論,當置放在另一管理系統中)任何對"去私奉公"原則的有意遺忘、偏離和修正,都不足取;任何縱容某些人戰略性地在"公"的棧道下走"私",都是有危險的。這倒不僅是以毛澤東的"評《水滸》"理論為標準,因為歷史辯證法也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這一點。這裡得重申:革命中,大凡私慾熏心的引領者,最終都會發展向"投降"!

由是,可以說,真正的時代的人民的精英,朝著這一反宋江的方向的改革、開拓和摸索,才是時代創新!

10

主題

442

帖子

56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61
沙發
想不出名a 發表於 2008-9-16 19:39 | 只看該作者

不投降,怎麼辦?

仔細看過水滸的都知道,他們不投降怎麼活?
到被招安的後期,宋江一夥都只能去各州借糧,其實就是搶。
要養活那麼大的一支軍隊怎麼養?
況且宋江一夥被招安后第一仗是滅的遼國。他們才真的是為了國家而奮鬥。
毛毛評水滸是有其階級局限性的,莫非他們滅了宋,再當皇帝就對了。而且毛毛喜歡的類似李逵一類的,沒事兒還吃個人。
毛毛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有自己的目的,這麼一說。
居然有人21世紀了還寫這樣的文章來歌頌。
估計寫這文章的人沒好好看過水滸。被毛毛給懵傻子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5: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