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近代史
新疆,古稱西域,意思是中國西部的疆域,這一名稱自漢代出現於我國史籍,一直沿用到清朝統一新疆,之後改稱新疆。
1840年是中國近代社會的重要分界,鴉片戰爭以後,新疆和祖國其他地區一樣,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新疆各族人民反地外國入侵,反對分裂以及反對封建剝削壓迫的鬥爭任務更為繁重。新疆同祖國的命運越來越密切。 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大清王朝日益衰弱,中國領土主權遭到帝國主義的踐踏。位處祖國西北邊陲的新疆更深受沙俄侵吞之害。沙皇俄國在完成對西伯利亞的擴張之後,開始蠶食侵佔我國領土。
1860年到1851年前,沙俄迫使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訂》和《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由於清朝衰落,就連毗鄰新疆的浩罕小國都有伺機吞併我國領土的野心。一些反動和卓打著「聖戰」的旗號,攻城掠地,無惡不作,給新疆人民帶來沉著災難。沙俄又借口伊犁農民起義和阿古柏勢力威脅到俄國安全,打著保護和代守的旗號,公然出兵佔領伊犁。新疆面臨為外國瓜分侵佔的危險。清政府在經過一場所謂「海防和塞防密瓜」的爭論之後,西北防務生新得到清統治者的關注和重視。
光緒元年(1875年),陝甘總督左宗棠受令以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清軍入疆順應歷史潮流,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擁護和支持。至光緒三年底,清軍已陸續收復到天山南部諸地,阿古柏的侵略政權覆沒。光緒七年二月,清政府使臣曾紀澤(曾國藩之子)經過與沙俄艱苦的談判,幾經周折,雙方簽訂《中俄伊犁條約》,條約議定次年沙俄軍隊撤出伊犁,中國以賠款和允許俄商在新疆貿易不納稅,俄國在嘉峪關和吐魯番設領事作為代價。1882年,伊犁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
光緒十年(1884年),清政府發布新疆建省上諭,劉錦棠被任命為首任新疆巡撫。將迪化直隸州升為府,新疆軍政中心由伊犁移到烏魯木齊。實行以軍府製為主體的多元性行政管理體制到單一郡縣制的轉換,使新疆行政建置與內地趨於一致。清朝對新疆的經營,無論是規模和範圍皆遠勝從前歷代,社會經濟得到前所未有的進步和發展。1、屯田戍邊,農墾事業規模空前。2、移民及人口增長。3、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進入一個新的時期。4、商業貿易有一定發展。5、興辦各種文化教育事業。
清王朝進入公元20世紀后,已是窮途末路,氣數臨近,資產階級革命運動日益高漲。革命黨人的足跡,也踏上新疆的土地。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不久,新疆革命黨人劉先俊等人計劃於迪化城策動起義。因叛徒出賣而失敗。翌年,以楊纘緒、馮特民、李輔黃為首的革命黨人在伊犁起義成功。宣告清朝在伊犁反動統治的結束。之後因清朝宣統皇帝退位,袁世凱命楊增新為新疆都督,楊增新採用軟硬兼施的手段,迫使革命黨人妥協,資產階級領導的伊犁起義失敗。但伊犁起義作為新疆各族人在資產階級革命影響下發動的旨在推翻清王朝,埋葬封建專制制度的偉大革命鬥爭功不可沒。伊犁起義還激發了新疆各族人民反帝愛國鬥爭的熱情和鬥志。楊增新竊取伊犁起義成果,擔任新疆都督后,實行專制獨裁統治,製造民族不合,推行愚民政策,鎮壓不同意見。遭到社會各界的反對。在統治新疆17年後,終於死於統治集團內訌。
1928年,愚昧不堪的金樹仁繼新疆都督,社會動亂進一步加深。1933年末,金樹仁被迫出逃。陰險狡詐的封建軍閥盛世才接任都督,開始他長達10年之久的反動統治。1933年是新疆的多事之秋。以穆罕默德·伊敏為首的大突闕主義分子妄圖分裂祖,破壞國家統一,但由於人心向北,幾個月後就覆滅了。盛世才是一個典型的反動政客。擺出一付積極治理新疆的虛偽面孔,積極發展同蘇聯的聯繫,妄圖利用蘇聯人的支持保持自己「新疆王」的獨裁地位。在一些進步青年的影響和蘇聯的幫助下,盛世才於1936年形成「反帝、親蘇、民平、清廉、和平、建設」的「六大政策」。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中國共產黨為了團結一切力量共同抗日,同盛世才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7年10月,盛世才同意我黨在迪化成立八路軍辦事處,滕代遠任主任。隨後,黨中央派遣了一百多位黨員來疆工作。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疆工作取得的成就使盛世才十分不安,1939年有意製造磨擦,冷淡關係。
1941年德國法西斯發動侵蘇戰爭,盛世才錯誤估計形勢,公開與蘇聯、中共徹底決裂。製造所謂「四一二陰謀暴動案」捕殺中共黨員,殘酷殺害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等中共黨員,拋棄六大政策,投向國民黨蔣介石。新疆淪入國民黨反動統治之下后,各族人民生活日益惡化,階級矛盾,民族矛盾更加尖銳。政治局勢的惡化孕育了三區革命風暴。三區革命是在國內外形勢影響下,在蘇聯的支持和進步知識分子領導下的新疆各族人民反對盛世才和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民族解放運動。
1943年3月,國民黨政府發布命令要求各族人民捐獻一萬匹軍馬,交不出就按就出市場價格一倍的馬價交現金。1944年8月,尼勒克縣牧民首先發動反對「獻馬運動」的武裝起義。成立「東土耳其斯坦共和國」臨時政府。
1945年初,革命軍打敗國民黨。同年,三區民族軍正式成立。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同一天《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在莫斯科簽字。國內外和平的呼聲越來越強烈,蔣介石派張治中到新疆同三區革命政府進行和平談判。
1946年1月,雙方簽訂11項和平條款,根據條款規定,改組新疆省政府,成立由三區革命代表、七區代表和國民黨中央代表共同組成的新疆省聯合政府,張治中任新疆省聯合政府主席,阿合買提江、包爾漢任副主席,阿巴索夫任副秘書長。糾正三區革命初期的一系列錯誤,拋棄了「東土耳其斯坦」的旗號,團結新疆各族人民,使革命走上正確軌道。
1946年,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破壞和平。導致新疆省聯合政府破裂。 然而,國民黨反動派悍然發動內戰,並不能阻擋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歷史步伐。1949年,人民解放軍已解放了全國大部分地區,國民黨政權土崩瓦解。
1949年秋,黨中央派遣鄧力群到伊犁與三區革命政府聯繫,三區革命政府涌躍響應。1949年9月,新疆警備司令陶峙岳、新疆省政府主席包爾漢分別通電起義,新疆宣告和平解放。接著王震將軍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進駐新疆。
1949年10月1日,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國人民一起,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的歷史,從此開闢了一個新時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