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98名癌症患者和北京奧運的「生命之約」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8-13 19: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華網北京8月13日電(董素玉 李晶晶)8月13日上午,北京五棵松籃球館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奧運觀眾。他們身穿統一的紅色T恤,精神格外飽滿,吶喊聲格外響亮,因為能夠來到北京為奧運會助威,對於他們而言,是一場跨越五年的生死之約。

    這個特殊的「北京奧運助威團」由198名上海癌症患者組成,從2003年開始,一個「健康活五年,北京看奧運」共同信念支撐他們走過了與病魔抗爭的艱難歷程。他們用一種特殊而堅強的方式在詮釋著一種別樣的奧運精神——生命的奧運。

    「到北京看奧運,我和生命有個約定」

    上海癌症康復俱樂部會長袁正平告訴記者,醫學上通常將五年定為癌症治癒期,從2003年起,上海市癌症康復俱樂部發起了「健康活五年,相約北京看奧運」的主題活動。當時,俱樂部向報名參加的癌症患者每人發放一隻儲蓄罐,鼓勵他們在每天存入2元錢的同時,播下生命希望的種子,五年後,帶著康復和積攢的3650元錢上北京看奧運。

    袁正平說,28年前,30歲的他在結婚後第7天被送進醫院,確診患了惡性淋巴肉瘤,晚期,兩年存活率只有20%。他不服,自己還那麼年輕,還有新婚的妻子,一定要活下去。住院治療期間,正值第12屆世界盃足球賽決賽階段,酷愛足球的他專門買來了一台小電視機。球賽大多在半夜,為了不影響病房裡的其他病友,他捧著電視機躲到廁所里觀看。在那些夜裡,他對自己默默許諾:「下一屆世界盃足球賽,我還要看!」就這樣,一個又一個四年過去了,他奇迹般地活了下來。

    親身的經歷使袁正平更加相信信念和樂觀對於癌症患者的意義。在他的帶領下,俱樂部每年舉行一次體育大聯歡,互相鼓勵「一個也不能少」圓夢北京奧運。「健康活五年,北京看奧運」成為鼓舞會員們與病魔抗爭的精神支柱。

    五年,在人的一生中只是短暫的一段,但是對於癌症患者來說不亞於雄關漫道。殘酷的事實是,在五年艱難的跋涉中,相繼有不少癌症患者倒下,還有不少人由於因病返貧等種種原因退出了「相約北京」的行列。到臨近奧運會時,當初報名的2000人只剩下160人,加上後來「替補報名」的38人,真正能夠參加「北京奧運助威團」的人數是198人。

    然而,這支198人的團隊在成行前,另一個阻礙又橫亘在面前:奧運會門票比預想得還要難買。就在此時,中國移動上海公司聽說了這個美麗而艱難的五年之約的故事,很多員工紛紛表示,即使我們不去北京現場觀看奧運,也要把這些珍貴的機會留給這個與生命抗爭的特殊群體。於是,中國移動上海公司不僅緊急籌措到200張門票捐助給上海癌症康復俱樂部,而且組織志願者一路隨行,幫助這一特殊群體圓了期待5年的「相約奧運」夢想。

    「不只體育冠軍是勝利者,我們也贏了!」

    決定到北京看奧運會的那一天,66歲的腸癌患者樂俊仁親手畫了一張地圖。此後每一天,他規定自己跑2000米、游泳200米,然後將路程記錄到地圖上。他興奮地同病友說,從上海到北京的路線,按照1/66的比例縮短,到2008年8月8日,他要「跑」到奧運會。

    樂俊仁和他的病友們終於贏得了這場與生命賽跑的比賽。

    8月12日清晨,當198名上海癌症患者來到北京,在天安門城樓前拍下第一張合影時,不少人喜極而泣,「到北京看奧運在我們生命里將不僅僅是一次參與。五年與病魔的頑強抗爭讓我們更能感受生命的意義」。

    8月12日中午故宮門前,一場特別的相逢讓每一個在場者動容。團員陳雅娣與兒子相擁而泣。陳雅娣被確診為癌症時,兒子周翔宇剛滿4歲。2003年,兒子14歲時,陳雅娣報名參加「健康活五年,相約北京看奧運」的活動,當時小翔宇對媽媽說:「媽媽,我也跟您定一個約定吧——五年之後,您一定要到北京去看奧運,而我要考上北京的大學,當奧運志願者,咱們北京見!」媽媽含淚答應。如今,五年之期已滿,19歲的翔宇已經是外交學院一年級的學生,他果然在奧運呼叫中心成為一名志願者。故宮門口,堅強的母親和爭氣的兒子兌現了他們的生命約定。

    「不只體育冠軍是勝利者,我們也贏了!」身患胃癌8年的華方大感慨地對記者說。

    缺席奧運之約的「在場者」

    在所有赴約北京奧運賽場的助威團團員中,潘劍樺和肖鯤是兩名缺席的「在場者」。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作為已逝者,他們再也沒有機會親臨奧運現場;而他們又是在場的,因為在某種意義上,他們並沒有離開。

    65歲的潘劍樺在2002年就被確診乳腺癌,曾被醫生認為活不過三個月。但是她憑著自己堅強的意志奇迹般地活了下來。6年來,她的病情時有反覆,腎轉移、肺轉移、骨轉移……用她自己的話來說:「身上能長瘤的地方,都長了瘤。」曾有人懷疑她重病纏身、難以成行北京,她堅定地說:「即便是站不起來,走不了路,我就算坐在輪椅上,老伴也要推我去北京看奧運!」

    不幸的是,就在7月26日,距奧運會開幕還有13天的時候,她倒下了。作為最早報名要去北京看奧運的成員之一,她永遠地缺席了她盼望已久的北京奧運會,老伴也無法面對要獨自赴約的沉重,退出了奧運助威團。於是原定200人的助威團空出兩個名額,只剩下198人。

    按照原來的規定,一般有名額讓出的時候就會有候補團員添補上來,但是這次,本次活動的發起者、上海癌症康復俱樂部會長、同時也是奧運助威團團長的袁正平決定:「在200名助威團成員中,我們將特別空缺2個名額,不再增加替補!因為在助威團里,依然有他們兩位!」

    潘劍樺得以以這樣的方式一償心愿。追思會上,198位助威團成員用蠟燭點燃心形,每人為她獻上了一朵鮮花。

    在這支「北京奧運助威團」中有一面自製的奧運五環旗,這是由癌症患者們親手縫製的。每年他們在一個環上描上顏色。從2003年起,一年描一個。帶著對生命的尊重和期盼,今天,這面特殊的奧運五環旗終於飄揚在了北京奧運會的賽場。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奧運,戰勝自我,超越自我,就是對奧林匹克精神最好的傳遞。」袁正平說。

[ 本帖最後由 藍藍的天 於 2008-8-13 19:20 編輯 ]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2: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