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夜讀境界: 明月不知君已去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7-20 05: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紅袖添香夜讀書」,歷來被古人視為人生賞心樂事。特地查閱了它的出處:一是對聯「碧紗待月春調瑟,紅袖添香夜讀書」,一是語出清代女詩人席佩蘭的詩句「綠衣捧硯催題卷,紅袖添香伴讀書」。有美眉相伴讀書,自然艷福不淺,但這樣的氛圍矯揉造作了點,不分心恐怕不多,況且這種夜讀功利性太強,身邊的美眉還指望他能在小登科后大登科,否則用什麼來維持紅袖添香的高雅呢?如果不是有錢階層,很難做到。



  個人比較欣賞的還是「夜雨孤燈亂翻書」。這樣的境界不一定要有錢,有閑就行。夜雨洗去了萬丈紅塵,一盞孤燈照亮孤單的身影,雖然寂寞了些,但更容易進入自己的內心。讀書也沒有什麼目的,隨便翻一翻卻能夠隨自己意之所到,走遍自己的思緒。夜雨中該讀什麼書?古人對此頗有講究,朱燾在《北窗囈語》中說:「至若最無聊時讀庄列諸子,不得已時讀屈宋騷經,風雨時讀李杜歌行……」這樣的夜讀切合身邊的環境,讀的是心境。



  清代的張潮在《幽夢影》中寫道:「讀經宜春,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集宜冬,其機暢也。」說的是四季宜讀的書籍,他倒沒有提到夜讀的情趣,不過用「月」來比喻各個人生階段的讀書生活:「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能抵達台上玩月的境界,自然心無掛礙,悠閑自得、怡然自樂。



  說到用月來喻讀書,我就想到當代學者解璽璋借用明代張岱《西湖七月半》中五種看月之人來比喻讀書:其一,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其二,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其三,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其四,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其五,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亦不作意看月者。



  我覺得現在很多人的讀書更接近前三種,或借讀書來沽名釣譽,或心有旁騖,或搔首弄姿、矯揉造作。我在前文說到的「紅袖添香夜讀書」或多或少有點扭捏作態、裝腔作勢,接近第四種。解先生比較欣賞的是第五種,說這種人才是真讀書人,「不招搖,也不刻意,含而不露,貴在知心」,這樣的誦讀平心靜氣,能把書讀到自己的心裡去。我覺得夜雨孤燈亂翻書接近這種境界,他們淡去功名之心,忘卻虛名浮利,更容易獲得豐富的安靜。



  想起宋代劉子軍的兩句詩: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還照讀書窗。這樣的夜讀才真正擁有一輪自己的明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23: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