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們往往低估了民生艱辛

[複製鏈接]

0

主題

0

帖子

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anwoo3 發表於 2008-7-19 15: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快報 我們往往低估了民生艱辛
來源:新快報 星島環球網 www.
  在宏觀經濟形勢連年向好的語境下,民生問題往往容易被繁華所遮蔽。所有的城市都在談「以人為本」,所有的公共政策都開始體恤民生,但民生艱辛程度又往往最容易被低估。

  昨天有兩則新聞可以比較閱讀:一是有消息說,東莞申領千元紅包者人數已逾16萬,遠超預期的12.2萬。

  當地民政部門說,目前尚有三分之一鎮街沒有上報申領者名單。二是廣州市副市長甘新2006年去華東某市開會,一市長問及他的收入,他告知后,對方市長笑著問,「你拿的是美元吧!」面對對方市長的狐疑,他只得苦笑,「是美元就好了」。

  原來困難群眾遠超12.2萬人,且民政部門也承認「這次上報名單的鎮街大都經濟欠發達,困難群眾也較多,總體上符合鎮街實際」;原來廣州副市長的收入也難以和內地城市的市長們同工同酬。兩則新聞恰恰回應了對民生問題的雙重誤讀:公共部門對民生艱辛的低估;民眾對公共部門薪酬的高估。當然,高低只是個相對概念,而產生誤讀的原因無非是對話機制「哈哈鏡化」,彼此與真相之間出現了隔膜。

  有一個理念是明確的: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是旨在讓包括市長在內的每個公民都能分享到發展的成果。共建是為了共享,共享方能共榮。相對於「1斤菜心賣到9.8元」的菜市場,我們的荷包難免底氣不足。

  於是各種計劃爭相給公眾畫餡餅,道理大家都明白:對於城鎮居民和普通職工而言,只有荷包漲幅趕上並超過CPI漲幅、勞動報酬佔GDP的份額增大,才能逐步升級物質文化生活;對於城鄉低保和經濟困難家庭而言,獲得更多的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才能最直接地擴大內需。

  廣州市副市長算了筆賬,去年廣州一年總收入2160億元,1100億元上交中央,400億元上交省里,真正廣州自己可以支配的收入也就600多億元而已。一方面,地方政府手裡的果子有限,另一方面,市場經濟下政府又沒辦法幫企業越俎代庖地定工資,加上企業稅負水平也不低,此時,如果遭遇國內外趨緊的宏觀經濟形勢,單位工資與社會福利如何呵護民生、體貼民意?

  我們往往低估了民生艱辛。一是收入差距問題。二是稅收和財政的雙增長,未曾有效發揮「二次分配」的平衡作用,社會公共性支出中偏重建設投入,忽略生活減負。城市越來越漂亮,老百姓的日子未必越來越體面。三是相關體制機制缺乏向下看的實踐,缺乏民生艱辛的生存體驗,某些公共政策與公民需求之間隔著一層皮,過於樂觀宏觀經濟數據,而對微觀經濟問題視而不見。

  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中說:「一國國民每年的勞動,本來就是供給他們每年消費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眼下,我們正處於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壓力集聚期,通脹壓力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消化掉的,短期內也不宜貿然放鬆貨幣政策,但我們完全可以藉助積極有力的財稅政策(包括實施減稅、加大向低收入群體補貼力度等)與企業共渡難關、與老百姓共享發展。(作者:宋桂芳)www.

21

主題

1331

帖子

2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83
沙發
WinterDog 發表於 2008-7-19 17:14 | 只看該作者
J大夫也懂民生艱辛? 太陽真是從西邊出來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0

帖子

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0
3
Janwoo4 發表於 2008-7-23 16:0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4
Hanxin 發表於 2008-7-24 18:26 | 只看該作者
等奧運完后,再收拾那些狗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2

主題

1762

帖子

770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70
5
wuyansg 發表於 2008-7-24 20:5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WinterDog 於 2008-7-19 17:14 發表 [我們往往低估了民生艱辛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J大夫也懂民生艱辛? 太陽真是從西邊出來了~


有理就講, 不要人身攻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21: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