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學者提出中美「G2」構想

[複製鏈接]

4854

主題

6919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18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西洋人 發表於 2008-6-23 22: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彼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伯格斯登認為,如果美國要鼓勵中國在全球經濟中承擔更多的責任,就應該和中國分享全球經濟的領導地位。伯格斯登說,除了「G2」,沒有什麼更能充分地吸引中國和美國,共同創造更有效的、世界亟需的領導」。

美國彼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伯格斯登(Fred Bergsten)在第四輪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下稱SED)閉幕後召開媒體電話會議,宣傳他的「G2」構想:伯格斯登認為,雖然在經濟實力上,中國不及美國和歐盟,但中國的發展速度飛快,全球經濟的參與度很深,而且具有龐大的對美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大國。

但是,由於中國在人口和地域方面的諸多不平衡,使得中國既是個超級大國,也是個窮國,加之沒有完全市場化,民主程度不高,這決定了中國不大可能輕易接受與超級大國地位對應的責任。而且,受鄧小平當年「韜光養晦」「絕不當頭」的對外政策方針的影響,中國在行為方式上仍然習慣於把自己當作一個對世界系統缺乏影響力的小國對待。

而另一方面,中國對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的一些批判又的確有其道理——多哈談判收穫寥寥;IMF缺乏執行力;世界銀行發展方向不明;發達國家G8的「互不侵犯條約(Non-aggression Pact)」降低了它的合法性,也使得他們對中國的批評顯得很偽善。伯格斯登認為,這一切都使得「G2」成為誘人的選擇——為使中國與其作為全球經濟超級權力的新角色相匹配,美國應當成全中國,使其成為國際經濟秩序的合法建築師和管理者。

伯格斯登認為,6月17日到18日召開的第四輪SED並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但是,這種高層經濟對話方式是實現「G2」構想「有用的階石」。他在電話會議中指出,保爾森當初開創SED的時候雄心勃勃,想通過這個對話機制解決困繞美國的貿易逆差問題和人民幣匯率問題。但在之後的兩年裡,保爾森知難而退,改變了議程設置,將合作重心轉到投資和能源環境領域。

「SED無法取得顯著成效,因為這個機制是根據美國需求建立的,中國會覺得她僅僅在配合」,伯格斯登說,「僅僅把中國放在『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的位置上還不夠,如果想要讓中國擔負起更多的責任,就必須讓她成為真正的共同領導者。」

伯格斯登說他2004年就提出了「G2」構想,現在這個觀點正為越來越多的美國學者所接受。譬如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教授、中國問題專家何漢理(Harry Harding)就在今年5月的參議院聽證會上說,要想讓中國成為負責任的規範「執行者」,就要讓中國首先成為規範的「起草者」。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會長哈斯(Richard Haass)則主張美國幫助中國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建議把「G8」擴大為「G10」,讓中國和印度參與其中。

在可行性上,伯格斯登預見到國會立法者可能因受國內政治抵制情緒的影響而難以下定決心。他也考慮到「G2」的叫法會引起歐盟、日本等經濟大國的不滿,而主張美國政府在名義上淡化「G2」,卻在實際施政中把中國作為管理世界經濟的首要搭檔。

「除了『G2』,沒有什麼更能充分地吸引中國和美國,共同創造更有效的、世界亟需的領導」,伯格斯登說,「一個富裕的發達國家和一個貧窮的發展中國家的這種關係會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正如中國現在作為一個貧窮的經濟超級大國,也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

和平不是一個絕對的和平,而是不同的勢力在衝突和較量中所達到的一個短暫的平衡狀態。

134

主題

4481

帖子

3108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08
沙發
zhousx18 發表於 2008-6-27 08:51 | 只看該作者

其實那些沒有實力的英、法、意、加應該被淘汰出G8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4

主題

1977

帖子

701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1
3
雨來 發表於 2008-7-1 18:49 | 只看該作者

中美經濟學會理事:別相信「中美共享全球經濟領導權」論

中美經濟學會理事:別相信「中美共享全球經濟領導權」論
本文由倍可親網友[ 雨來 ] 於 2008-7-1 18:41 上貼
原文網址: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viewthread.php?tid=684537
2008年07月01日 環球時報
美國《外交》季刊2008年7/8月號刊登了彼得森經濟研究所所長弗雷德·伯格斯滕題為「平等夥伴關係:華盛頓應如何應對中國的經濟挑戰?」的文章,該文主張美國同中國組成兩國集團(G2),「共享全球經濟領導權」,並使中國「部分取代」歐洲的地位。

初看起來不禁「受寵若驚」:以人均GDP不足3000美元的實力,中國如何成了同美國並駕齊驅的世界超級經濟大國?仔細一看,就有問題了。伯氏的理由並不是因為中國在經濟上已經取代了歐洲的地位,而是因為中國「在無數領域,它追求與現存標準、規則和體制安排相衝突的目標」,從而「構成了獨特的挑戰」。成立G2的目的,是為了「從戰略層面到工作層面,給中國確定的機會,作為管理世界經濟的主要夥伴」。換言之,因為中國不聽話,又不宜對抗,所以最好「招安」,讓中國進入「領導班子」。這樣你就有責任了,就會合作了。

對伯氏G2模式所基於的對中國的指責,很有必要討論討論。

首先,伯氏說中國「推進亞洲集團」,他扣給中國的第一個帽子是「不對多哈回合作出積極貢獻,幾乎使之失敗」。眾所周知,多哈回合的癥結是美歐發達國家成員拒絕在農產品補貼上做出讓步,致使發展中國家更無法讓步。要使多哈回合不失敗,美歐首先要做出貢獻。如此指責中國是沒有根據的,實際上,中國為多哈回合談判發揮了重要作用。

伯氏又說,「中國支持創立一個亞洲貿易集團」。這也是問題嗎?北美自由貿易區不是美國發起、推動的嗎?歐盟不是更緊密的歐洲貿易集團嗎?全世界區域貿易安排有300多個,這正是全球化條件下現代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是WTO框架下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的組成部分,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伯氏還說,中國同亞洲鄰國搞自由貿易區,「反對美國提議的APEC自由貿易區」。這無非是說中國沒有按美國的方案辦事罷了。美國的方案有什麼高明呢?美國發起的美洲自由貿易區尚且如此難產,又要搞一個跨四大洲的自由貿易區,能有多大可行性呢?

第二,伯氏說,中國維持幣值大大低估的人民幣。「國際資本大量流入中國,可能觸發美元崩潰和全球經濟硬著陸,並使目前全球金融危機嚴重複雜化。」且不說人民幣幣值是否低估了,中國究竟有沒有實力使美元崩潰,伯氏恐怕不會不清楚吧。國際資本大量從美國流出是誰的責任呢?不是美國自己沒有把金融市場和經濟管好造成的嗎?而且,流入中國的國際資本總量,仍遠遠低於流入美國的總量。因此,這些指責恐怕套不上中國。

第三,「中國為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都造成麻煩」,因為中國「同某些生產國訂長期協議,而不是完全依照市場。」美國當初不也是同中東國家訂長期協議包括開採協議嗎?「完全依照市場」的那個市場又在哪裡呢?當前,世界71%的原油交易掌控在投機商手中,產油國只掌握29%原油貿易。造成油價瘋漲並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麻煩的,恰恰是紐約和倫敦的投機商。美國一資產公司經理說,只要美國對石油期貨交易監管到位,國際油價可以在30天內下跌一半。這樣的市場,中國可以「完全依照」嗎?

G2的提法再一次反映了美國以世界經濟領導者自居的心態。G5、G7、G8、G20不勝枚舉,最大的是冷戰時代美蘇壟斷體制G2。但不管多少G,前提只有一個,就是有助美國管理和控制這個世界的大國集團。

無論今後中國多麼強大,也不可能只同極少數大國共同「領導世界經濟」,更不可能被納入美國軌道,當然也不會挑戰美國的秩序,只能作為國際社會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員,通過廣泛協商一致的原則,協調解決國際經濟關係中的各種問題。

既然我們不能承認G2的前提,當然也不能認同G2。不過,美國有影響的智庫提出這樣系統的主張,也是常有之事,不必看得太重。應當認真研究的是伯氏主張中體現的美國管理世界的思想和對華政策的調整思路。美國一些有影響的智庫提出,「為應對這一形勢,華盛頓應巧妙但根本性地改變對華經濟政策戰略」,「不是關注狹窄的雙邊問題,而應尋求發展同北京的關係,以致共同領導全球經濟體系」,並主張「平等的夥伴關係」。

對此,我們的應對方法應該是摒棄「共同領導」,促進「平等夥伴關係」。伯氏主張不要對中國採取「對峙」態度,而是協商、共同研究辦法。這點實際上也為保爾森所採納,並體現在中美經濟戰略對話中。我們甚至可以將其發揚光大,以全球眼光思考和制定對美經濟戰略和政策,並在全球及中美雙邊關係的所有重要舞台上,更積極地闡述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主張,創造出更多的中美合作共贏的機會。▲(作者是中國美國經濟學會理事。)

環球網(http://www.huanqiu.co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4: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