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媒體稱:汶川大地震讓中國軟實力真正完全爆發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6-17 15: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5月19日,胡錦濤等領導人向汶川地震遇難同胞默哀。新華社記者 樊如鈞 攝



5月21日,一位男青年在天安門廣場上高舉國旗為汶川地震災區加油。

  中新網6月12日電 美國《僑報》6月12日發表社論說,汶川大地震過去整整一個月時間了。從512開始,從揪心,傷心,到決心、愛心,中國人經歷了刻骨銘心的一個月,中國的表現濃縮了30年變革的成就。在天地不仁、山河開裂的時刻,中國變得前所未有的強大。這種強大,不在於中國的經濟實力又有怎樣的提升,不在於奧運會能否鮮花著錦、"史上最成功",而在於中國積聚已久的"軟實力"的真正爆發。

  社論摘錄如下:

  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軟實力"。媒體開放度,也應是這種"軟實力"的一個指標。當人們為中國此次救災中表現出的開放發出驚嘆的同時,外界還有普遍的擔憂:這種開放是曇花一現嗎,在地震過後,或者在奧運過後,中國是否會重回信息封鎖?這是權宜之計還是中國一直在演進的方向?

  就在昨天,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王國慶在成都作出了回應:無論是在抗震救災階段還是在安置災民、恢復生產階段,中國政府都歡迎境外記者赴四川汶川地震災區作採訪報道。至於對境外媒體的開放時限,按照王國慶的說法,災區災民安置和恢復重建階段,"需要幾年時間"。這意味著開放的承諾是長期的。

  儘管此前,不少人做過這種判斷,比如中國著名前外交官吳建民就表示,中國信息公開進程加快,並非是在奧運會壓力之下採取的權宜之計:"應該把中國信息逐步公開的舉措,放在改革開放30年的進程中看待。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中國也在不斷地進步。"而王國慶的官方表態,說明那些聲稱中國地震中新聞開放是曇花一現的說法,不值一駁。

  人們當然還記得,僅僅在兩個月之前,314拉薩事件時中國的表現。在騷亂髮生后,一度將所有境外媒體清理出藏。從314到512,短短兩個月間中國處理問題的方式發生了如此大的轉變,讓人吃驚。

  但是,從一個更大的背景下來看待這種變化,就順理成章了。

  在中國遭受這場幾十年最大的災難前後,我們注意到:

  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登陸;外交官王毅轉任國台辦主任,陳雲林執掌海協會;大陸鄭重承諾優先考慮台灣的國際空間;"兩會"十年來首次會談;

  北京與達賴恢復談判,在首輪"氣氛良好"的會談之後雙方正在醞釀下一次接觸;

  中國國防部首次設立新聞發言人,這一制度原本要到時機比較成熟時再出台,但突如其來的災難使其提前出台。正如外界評論說,地震催生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信息跑在了謠言前頭。

  聯合國主席潘基文赴災區訪問,他與溫家寶在廢墟上的記者會讓全世界矚目;

  全中國上下罕見地對日本救援隊表示感謝,以及傳出自衛隊軍機想赴華的插曲......

  在這場災難中,中國在內政外交方面不僅沒有停頓,而且邁出的全都是大步伐。中國的姿態變得前所未有的柔韌,支撐這柔韌的卻是強大的自信,盡在掌握的主動。

  自信的來源是哪裡?來自於中國人民,來自於全世界華人。在一波又一波的風浪面前,他們表現出來的對政府政策的支持,對"中國特色發展道路"的認同。

  改革開放30年間,中國埋著頭,不爭論,對於這條"中國特色發展道路",自己也坦承是"摸著石頭過河"。在持續的經濟高速發展前,中國的硬實力已經得到舉世認可,2008北京奧運就是對強大國力的慶典。但如果沒有全體中國人在價值觀上的認同,經濟發展的成就是不穩固的,奧運的慶典也是不完美的。

  今天的中國大陸,經歷了拉薩314事件、聖火傳遞遭鬧場, 經歷了大地震,恰恰從中收穫了殊為可貴的上下一心的民氣。如《孫子兵法》所言,"道者,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正是這種民氣,給執政者注入力量,放開心胸;使國家獲得安定,"而不危也"。

  有這種民氣,中國才展現出來了不可輕視的"軟實力",中國才是真正具備了成為一個大國的要素,在這種軟實力之上,中國可以沉著應對兩岸問題,討論馬英九在就職典禮上所強調的"生活方式與核心價值";在這種軟實力之上,中國可以跟達賴對話,也可以跟西方國家談人權,談民主。

  地震之後,中國開放的不僅是境外媒體,而且是自信的胸襟;再過兩月之後,中國舉辦的不僅將是"最成功的奧運會",而且是一個大國真正站立的慶典。



5月19日,北京八達嶺長城遊覽區為四川汶川大地震的遇難同胞下半旗誌哀。新華社記者 劉浦泉 攝

  中新網6月12日電 美國《僑報》6月12日發表社論說,汶川大地震過去整整一個月時間了。從512開始,從揪心,傷心,到決心、愛心,中國人經歷了刻骨銘心的一個月,中國的表現濃縮了30年變革的成就。在天地不仁、山河開裂的時刻,中國變得前所未有的強大。這種強大,不在於中國的經濟實力又有怎樣的提升,不在於奧運會能否鮮花著錦、"史上最成功",而在於中國積聚已久的"軟實力"的真正爆發。



6月10日,在北川縣擂鼓鎮,兩名少年向一架解放軍救災直升機敬禮。



巴基斯坦將全國的儲備帳篷都捐贈給了中國。圖為在綿陽九洲體育館外的帳篷學校。 本報記者 朱崢 攝



資料圖:我國駐外維和部隊陣列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1 22: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