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萬物皆有默契

[複製鏈接]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8-6-7 06: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網 友      
  量子糾纏已經被世界上許多試驗所證實,許多科學家認為量子糾纏的實驗證實是近幾十年來科學最重要的發現之一,雖然人們對其確切的含義目前還不太清楚,但是對哲學界、科學界和宗教界已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西方科學的主流世界觀產生了重大的衝擊。
  一、宇宙是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現代科學是實證科學。實證科學就是把物體分割成越來越小的個體,認為通過研究這些個體就可以認識整體。典型的例子是機械製造,一個機器的整體就是所有零件之和。實證科學甚至把人也當成象機器一樣來處理,西醫的「頭痛醫頭,腳疼醫腳」用的就是這種方法。
  量子糾纏證實了「超距作用」是存在的。量子糾纏超越了我們人生活的四維時空,不受四維時空的約束,是非局域的,宇宙在冥冥之中存在深層次的內在聯繫。
  量子非局域性表明物體具有整體性。簡單地說,量子非局域性是指,屬於一個系統中的兩個物體(在物理模型中稱為「粒子」),如果你把它們分開了,有一個粒子甲在這裡,另一個粒子乙在非常非常遙遠(比如說相距幾千、幾萬光年)的地方。如果你對任何一個粒子擾動(假設粒子甲),那麼瞬間粒子乙就能知道,就有相應的反應。這種反應是瞬時的,超越了我們的四維時空,不需要等到很久,信號就傳遞到了那邊。這邊一動,那邊不管有多遙遠,立即就知道了,即一個地方發生的事情立即影響到很遠的地方。這說明,看起來互不相干的、相距遙遠的粒子甲和乙在冥冥之中存在著聯繫。
  非局域性表明,物體之間存在現代科學還認識不到的內在聯繫,所顯示的整體性大於組成整體的個體之和,這和實證科學的假設相抵觸。所以有個說法,現代科學是見點不見面,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中國傳統哲學、科學、醫學都具有整體性的觀點。
  量子糾纏表明了宇宙是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物體在冥冥之中存在著聯繫,整體大於個體之和,這使得實證科學的基點是錯誤的,西方主流世界觀有嚴重的缺陷。
  二、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特性
  西方科學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困難是,無法用我們人類熟悉的時間、空間、質量、能量等來測量意識,但是我們每一個頭腦清醒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意識是存在的。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在物質中產生的副產品,這種唯物論觀點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與挑戰。例如:
  (1)許多科學家認識到,要從沒有意識的物質中產生意識,這需要奇迹的發生,而唯物論是不承認有超自然現象的,換句話說,這是不可能的。
  (2)在長期研究大腦工作中,神經科學對大腦的功能等等方面已經有了很多的認識,但是許多人懷疑唯物論能夠解決「意識難題」。
  (3)現在有科學研究者從量子測量的角度分析,認為意識不能夠被進一步簡化,也不是在物質運動中突然出現的,因為如果意識只是物質的副產品,那麼這無法解決量子力學中的「測量難題」。
  量子力學認為物體在沒有測量之前,都是幾率波,測量使得物體的幾率波「倒塌」成為觀測到的現實。那麼問題就出來了:如果意識是從物質中產生的,那麼從根本上講大腦也只是由原子、電子、質子、中子等微觀粒子組成的幾率波,大腦的幾率波如何能夠使得被觀察物體的幾率波「倒塌」呢?對於更大的宇宙的現實來說,這是不是意味著存在宇宙之外的具有意識的觀察者?這就是量子力學中的「測量佯謬」。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認為,意識是量子測量問題的根源。現在在哲學界、神經科學、心理學、物理學等多學科領域裡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就象時間、空間、質量、能量一樣,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屬性,是宇宙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基於上面的原因,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認識到,沿著笛卡兒以來的唯物世界觀來研究意識只能走進死胡同,因此他們(其中很多是西方人)認識到,必須要改變西方實證科學的世界觀,轉而向東方哲學的世界觀。由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多被摧毀,所以許多西方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轉向印度,例如近年來,印度瑜伽和神秘主義在西方流行就有這些背後的原因。
  當代神經科學的批評者們說,長期以來,神經科學領域有意無意的用經典物理的觀點來研究大腦的功能與意識,即物理系統是由獨立的部份組成,這些部份只能和最鄰近物體發生相互作用,並且行為是確定的。而量子力學早就明確指出了經典物理的根本錯誤。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認識到,基於經典(牛頓)物理原理,來研究大腦的功能與意識的基點是錯誤的!
  現在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識到,在大腦神經層次上,無法真正了解意識。意識是在大腦的微觀下就出現的,即真正要研究意識,要在微觀領域裡找,要在量子的層次上進行研究。
  量子糾纏是微觀粒子意識的反映。
  實驗表明,微觀粒子能夠保持記憶能力,能夠區分和識別和其有「糾纏關係」的特定粒子,能夠不受時空限制地「認識」和「記住」這種糾纏關係,這用純物質的觀念是無法理解的,其實微觀粒子的這些特徵和人的意識相似。
  西方有一句諺語,叫「走起來象鴨子,叫起來象鴨子,那麼很可能就是鴨子」,因此,我們可以說,量子糾纏和所表現的就是兩個微觀粒子意識的反映,這種觀點能夠給量子糾纏一個合理的解釋。即量子糾纏的存在是微觀粒子具有意識的證據,給「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特性」提供一個好的證據,其意義非同尋常。
  三、物質和精神是一性的
  中國傳統哲學的世界觀和西方唯物世界觀非常不同,中國傳統的哲學、科學、醫學等等都是整體觀,講「天人合一」,量子力學在實驗上也證實,宇宙是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現在西方哲學界、科學界,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意識和質量、能量一樣重要,是物質的一個根本特性,在微觀粒子中就存在著意識。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既有物質的一面,同時也有精神(意識)的一面,量子糾纏可能就是微觀粒子具有意識的證據。
  量子力學描述的是微觀粒子的物質的一面,意識那一面是無法用量子力學描述的。
  如果認識到意識是物質的一個根本特性,那麼,人們發現的「有感知的水」、「祈禱的治療效果」、「巴克斯特效應」、「輪迴」等等實證科學無法解釋的和靈界有關的現象,也就不難理解了。
  中國古代科學從根本上承認精神的重要作用,認為萬物皆有靈。西方哲學界和科學界,正在認識的新的世界觀是中國古代科學和修鍊界早就認識的。物質和精神是一性的,物質和精神(意識)在宇宙中的萬事萬物中同時存在。物質和精神(意識)是統一的,是不可分割的。意識超越我們可以看見和感覺到的四維時空,如果人的眼睛能夠看到微觀,那麼就可以看見意識的存在。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預言和期望,一個新的世界觀的時代就要來臨,科學將會發生重大的變化, 科學和信仰的界限將會消失。

                               摘自《法喜》2007年第4期

--------------------------------------------------------------------------------------------------------------------------------------------------

懇請搞這方面研究的專業人士看看是否有誤。謝謝!
日知而智

589

主題

9078

帖子

501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017
沙發
hellman 發表於 2008-6-7 07:03 | 只看該作者
意識最多和動物腦子的大分子構像和分子只間作用有關.和原子關係都不大了.和基本
粒子根本就是兩回事.量子物理解釋大分子相互作用已經力不存心.大分子基本沒有
量子效應,引入量子只是聳人聽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3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08-6-7 07:32 | 只看該作者
只要看看作者的這個邏輯流,就不難判斷此文是什麼性質:

「研究腦需要量子層次」--->「中國古代世界觀和科學優於西方科學」--->「科學和信仰的界限將會消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0

主題

3364

帖子

966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6
4
同行天路 發表於 2008-6-7 07:33 | 只看該作者
比較牽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5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8-6-7 08:27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各位。還有個問題,量子糾纏是否已經被世界上許多試驗所證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350

帖子

991

積分

禁止訪問

積分
991
6
Jimbo 發表於 2008-6-7 08:5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 chico 的帖子

哈哈,chico 老佛爺認為這可以在本論壇內被證實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7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08-6-7 10:39 | 只看該作者
我也不完全同意這個推斷,但是可以引起思考。

量子力學如果要完全搞明白后,再深入淺出地解釋給不具備該領域知識的人聽,還要作哲學上或者宗教上的詮譯。是不容易的事情。

量子糾纏,又譯量子纏結,是一種量子力學現象,其定義上描述複合系統(具有兩個以上的成員系統)中一類特殊的量子態,此量子態無法分解為成員系統各自量子態的張量積。

具有量子糾纏現象的各個成員系統,例如兩顆以相反方向、同樣速率等速運動的電子為例,即使一顆行至太陽邊,一顆行至冥王星邊,如此遙遠的距離下,它們仍保有特別的關聯性(correlation);亦即當其中一顆被操作(例如量子測量)而狀態發生變化,另一顆也會「即刻」發生相應的狀態變化。如此現象導致了「鬼魅似的遠距作用」(spooky action-at-a-distance)之猜疑,彷佛兩顆電子擁有超光速的秘密通信一般,似與狹義相對論中所謂的局域性相違背。

也有人因此猜測宇宙中存在比光速更高的速度,愛因斯坦的光速為極限的斷言就可能被推翻了。

第二個問題就是所謂的測不準原理。即量子級別的微觀世界中,被測客體的行為會因為測量主體的行為而產生變化。因此所測到的結果並不能代表客體在未被測量狀態下的真實情況。能所合一的概念一般人是很難理解的,而測不準原理開始的時候也同樣困擾物理學家。而兩者之間的對應關係確實讓學佛人覺得很有意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28

帖子

27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7
8
bmzw 發表於 2008-6-7 11:08 | 只看該作者
其中的第三節「物質和精神是一性的」基本上屬於胡說八道。

意識(精神)是物質體系(神經網路等)的宏觀產物。量子力學可能可以在這些物質體系中解釋某些微觀性質和運行原理。但要把精神擺到跟物質等同的地位上,則既沒有任何理論根據,也沒有任何實驗根據。純屬想當然的胡言亂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9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8-6-7 11:57 | 只看該作者
量子是什麼東西我都不知道,更不要說什麼量子量子糾纏了。這個天地裡面人才濟濟,希望有這個方面的專才給我們科普一下。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8

主題

7228

帖子

169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天下風雲出我輩,搗搗漿糊歲月摧

Rank: 4

積分
1691
10
王劍 發表於 2008-6-8 16:28 | 只看該作者
怎麼看著象大紀元的文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雨中栽花 發表於 2008-6-9 16:36 | 只看該作者
潛水很久了,還是這個文章有意思。量子糾纏說的是一對,打個比方,如果孿生兄弟有心靈感應,也不能找個青蛙和老鼠來進行推廣。至於量子的東西,理論和實驗都沒有完善,胡亂推導有什麼用。 意識決定論是六十年代的東西了。

這有點像天涯的楊神經,民科的關鍵就是無知者無畏。我不是物理專業的,不能亂說。但是有的結論還敢發言,比如足球我就不在行,所以英國隊歐洲杯被淘汰我不能確定,但是中國隊屢戰屢敗,我總能下個結論吧,中國足球有病。

簡單一點,想搞超光速的東西,不能騎在自行車上,打開手電筒就實現的。中學畢業的研究歌德巴赫猜想也基本上沒希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2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8-6-9 23:43 | 只看該作者
學科現在越分越細,隔行如隔山。我這種外行人永遠沒法知道誰是對的,誰說的有誤。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3

主題

5690

帖子

1239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9
13
借屍還魂 發表於 2008-6-10 00:0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2# chico 的帖子

chico兄頭像真可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4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8-6-10 00:0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3# 借屍還魂 的帖子

本來彌勒菩薩的手是揮動著的,到了這裡變成靜止的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8

主題

7228

帖子

169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天下風雲出我輩,搗搗漿糊歲月摧

Rank: 4

積分
1691
15
王劍 發表於 2008-6-10 00:1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hico 於 2008-6-9 08:09 發表
本來彌勒菩薩的手是揮動著的,到了這裡變成靜止的了


因為他們把圖像轉化了格式,GIF變JPG了
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護言論自由,但不保護詆毀他人、造成公眾恐慌、攻擊性語言、煽動犯罪、煽動反政府和暴力推翻政府等言論。

獨輪運人士,別以為你們的言論方式會受任何國家法律保護,罵你們,那是輕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16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08-6-10 00:24 | 只看該作者
能越分越細的是知識,能統一起來的是智慧。

孿生兄弟的心靈感應,首先是否存在?如果是,那麼現象之後的實質是什麼?感應是超時空的嗎?如果不是,那麼就有信息穿越時空的速度問題。青蛙和老鼠的差別只是在分子結構上,在基本粒子的層面上還有什麼不同呢?

[ 本帖最後由 一說實相 於 2008-6-10 00:38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8

主題

4799

帖子

239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3
17
618o382 發表於 2008-6-10 01:30 | 只看該作者
很有想象力,值得鼓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雨中栽花 發表於 2008-6-10 19:1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一說實相 於 2008-6-10 00:24 發表
能越分越細的是知識,能統一起來的是智慧。

孿生兄弟的心靈感應,首先是否存在?如果是,那麼現象之後的實質是什麼?感應是超時空的嗎?如果不是,那麼就有信息穿越時空的速度問題。青蛙和老鼠的差別只是在分子結 ...


心靈感應應該是不存在的,量子糾纏裡面有個基本算是正確的結論是,沒有信息的傳遞。而且聯繫他們的可能是維空間,脫離量子效應的討論本身是沒有意義的,青蛙和老鼠都是低速宏觀物體。

物理學不是用來討論靈魂之類東西的,物理理論的適用範圍決定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19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08-6-10 21:1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雨中栽花 於 2008-6-10 19:16 發表
心靈感應應該是不存在的,量子糾纏裡面有個基本算是正確的結論是,沒有信息的傳遞。而且聯繫他們的可能是維空間,脫離量子效應的討論本身是沒有意義的,青蛙和老鼠都是低速宏觀物體。

物理學不是用來討論靈魂 ...


請教「心靈感應是不存在的「的結論是如何得出的?是因為您自己沒有經歷,還是您肯定任何人不可能有類似經歷,還是科學證明了不可能存在此類事件?如果是后兩者,請給出證據。

」量子糾纏裡面有個基本算是正確的結論是,沒有信息的傳遞。「
---一旦講到科學,可就不能像討論上帝那麼隨便了。請問以上的結論是說1.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有當前科學儀器可以檢測到的信息傳遞,還是2.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存在信息傳遞,還是3.肯定不可能有任何的信息傳遞?如果是3,我很感興趣,請您給出相關索引。如果僅僅是1或者2,請您尊重科學,不要妄下結論。另外,善意提醒一下,「算是正確的結論」這樣的說法,在任何科學領域裡也是很難被接受的口氣。在科學中,正確兩個字不是可以由任何權威來評自己感覺給出的。如果您自己不是學物理的,那麼就請不要這樣隨便指點江山了。

我在上面的三個帖子中沒有下過一個自己的結論,只是引述了一些早已共知的量子力學共識,然後提出了一些問題。

恕我失禮,冒昧問一下,您那一段話是您自己的,還是您的學物理的朋友給您的回復,你直接摘過來的?當然我敢於這麼問,是相信大家都是誠實和坦白的。因為這段話,作為對於一個相關詢問的回復是沒有錯的,而放到這裡來作為回帖,就不太科學嚴謹了。

科學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勇於探索,但絕不輕易下結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350

帖子

991

積分

禁止訪問

積分
991
20
Jimbo 發表於 2008-6-10 22:1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一說實相 於 2008-6-10 21:13 發表

科學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勇於探索,但絕不輕易下結論。 ...


贊一個您吶!

俺老程好奇問chico 老佛爺和實相師傅:1。萬物為何皆有默契?2。涅磐是假設,還是求證中,還是結論呢?
俺那牛鼻子老道一直都沒給俺解釋清楚,這回機會來了,煩您二位大師給俺們上上課。
愛國不分先後,也不分男女老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0: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