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他們的悲傷如何安撫?

[複製鏈接]

506

主題

1329

帖子

70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fkfnew 發表於 2008-6-1 22: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霍月偉
聯合早報

  已經是八年前的事了。新加坡航空公司SQ006客機在桃園中正機場發生空難,83人罹難。新航空難后第二天在新加坡舉行記者會時,一名罹難乘客的哥哥沖入會場,憤怒地質問為何遲遲無法獲得新航證實親人是生是死,打斷了電視現場直播的記者會。

  當時有看電視直播的人應該都會記得那個畫面:當保安人員要上前制止這名情緒激動的中年男子「鬧場」時,主持記者會的新航公共事務副總裁克萊門斯馬上出聲喝止,讓這名悲痛的罹難者親屬繼續發言,並親自下台,走到泣不成聲的男子身邊,一手環抱其肩,一邊柔聲安慰。等到男子冷靜下來后,克萊門斯才回到台上向大家解釋,新航必須先確定罹難者身份,才可以發表名單,以免有誤,不是故意要讓家屬的心吊在半空中。

  那名家屬並不能接受克萊門斯的說法,但很明顯的,他的焦慮、傷痛與狂躁情緒,獲得了一定程度的安撫,原本陷入失控與不明朗狀態的場面,也就沒有惡化。

  痛失至親至愛,那種內心淌血、生命永遠破碎的感覺,人所共通。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死傷人數、破壞程度與規模、社會影響,其慘其烈更甚於空難,但現在整個社會氛圍,凸顯的還是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強調的是全民族化悲憤為力量,給予受災受難者最大最溫暖的救助。

  不過,隨著救災工作進入另一個階段,可以預期的是,不協調、尖刻刺耳的雜音,會逐漸出現,甚至越來越響亮。在那種時候,肢體的擁抱,言語的安慰,也許已經無法撫平部分災民的情緒,一些聽起來合情合理的考慮,也難以平息外界和國內輿論的一些質疑之聲。

  5月25日當街跪求百餘名孩子遇難的家長們上告的中共綿竹市委書記蔣國華,日前再度受訪時就強調,他下跪不是內心有愧,只是想以市委書記的身份說服家長不要上街,他最擔心的是,小部分人的行動會引爆目前無家可歸、缺衣少食的幾十萬災民不滿,造成大規模動蕩。結果,家長並不領情。他說:「我們的群眾多數是好的,通情達理的。地震發生到現在,最近才有少數,不聽我解釋。」

  孩子被坍塌校舍壓死的家長,現在已經在採取遊行、上訪等手段,要求官方徹查教學樓建築質量的真相,給死者和公眾一個交代;還有,也有學者開始言之鑿鑿,指地震前已經有人作出準確預測,只是官方未放在心上。

  中國社會由上到下,會怎麼回應、面對這些「少數」、「不聽解釋」的人?

    是像《華盛頓郵報》日前報道引述的一名地方人大代表那樣「教訓」正在經歷喪子之痛的家長們?他說:「國家的和諧比一家一戶之失來得重要,你們必須堅強,把個人的痛苦放空。」

  或者像同事詠紅在專欄里寫過的年輕志願者那樣,說政府已經儘力了,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和外國記者談話只會破壞「國家形象」?

  官方目前對這些家長其實是不斷保證調查到底、查處到底,並且已經派出700名專家赴四川調查房屋損毀情況,以直接面對問題的手法來疏導情緒。但最後出來的調查報告和追究行動,才是關鍵。

  不知道為什麼,看到外電發回來這些抱著孩子遺照的家長的照片,我總不期然地要想起同事們寫過的、那些窮途潦倒的上訪者。事情也許已經發生了好多年,他們還是不願意屈服,就這麼一直哀痛地抗爭下去。他們本來就在社會的邊緣,但抗爭使他們更邊緣化。周圍的人和時空都在往前跑,而他們的生命卻似乎永遠凝固在那不幸的時刻。
愛江山,更愛美人

0

主題

191

帖子

4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0
沙發
parvati 發表於 2008-6-1 23:10 | 只看該作者
有這件事情做依託,他們的路遠比文中的上訪者們來得平坦……

BTW,法治不是靠口號就能解決的;而且連法制都沒實現的如今,更不用奢談法治了。中國數千年行政和司法合一的體系,在思想中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改變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3: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