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刀槍不入」:神功還是騙術?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08-05-28         文史博覽雜誌 

  義和團的「刀槍不入」到底是怎麼回事?其實是中國古已有之的「民間法術」,在明清鎮壓造反者的官方檔案里,不時可以看到其蹤影,但是義和團的確把它「發揚光大」了。

近代中國發生過許許多多的大事,要問哪一個對西方人影響最大?恐怕只能是義和團運動。

義和團能夠鬧起來,除了政治和社會因素外,恐怕最主要的就是他們號稱「刀槍不入」的神術。

義和團「刀槍不入」之謎

「刀槍不入」:神功還是騙術?

義和團的「刀槍不入」到底是怎麼回事?其實是中國古已有之的「民間法術」,在明清鎮壓造反者的官方檔案里,不時可以看到其蹤影,但是義和團的確把它「發揚光大」了。歷史的原狀是不可能再現的,但是好在事情才過去100年,當時的資料還在,當事人的許多回憶也留了下來。現在探討起這個問題還不算難,分析起來,義和團的「刀槍不入」其實至少有四種情況。

第一種是硬氣功的表演效應。中國武術的確有號稱「鐵布衫」的功夫(如兼習童子功,又稱金鐘罩或者金鐘扣),這種功夫練起來非常繁難,每日要經過無數次的跌打磨搓,比如從杠上向沙坑裡摔,用杠子和鐵鎚遍身捶打,還要經過特殊的藥水浸泡,配合以運氣吐納,連晚上睡覺都要睡在堅硬的木板床上,什麼東西都不能墊。如果堅持練上三到五年,功夫才可小成。據武術界的人士說,練成這樣的功夫,只要有了準備,一般的冷兵器是可以抗一下的,但是火槍(即使是鳥銃)還是難以抵擋。義和團起於直魯地區,那裡是傳統的習武之鄉,義和團的大師兄二師兄們有幾個功夫高的實為應有之義,比如著名的拳首心誠和尚就是有史可查的「渾身氣工(功)」的武林好手。受西太後派遣前去查看義和團「刀槍不入」真偽的剛毅和趙舒翹,曾被一位大師兄蒙了,估計這位大師兄也有那麼兩下子。至於為什麼鳥銃打不透他的肚皮,也可能是在火藥上做了手腳。

第二種情況是貌似硬氣功的簡易法門。當時,幾乎滿地都是「刀槍不入」的義和團,真的練成「鐵布衫」功夫的能有幾人?絕大多數都是用偷工減料的速成法造就的高手。魯西南的大刀會與義和團的淵源,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義和團運動爆發前夕,徐州道阮祖棠曾經派人暗訪過大刀會。據他的報告,大刀會所謂的「金鐘罩」演練,實際上是為了營造一種神秘的氣氛,借「神力」以濟功力之窮,所以才有了念咒的當天就可以御刀的「神效」。這不過是傳業的師傅的「貓膩」,即利用力學原理運氣得當使刀砍不傷,受業者其實並無真正的功夫,所以「稍一頓挫」,即改變受力角度,仍然會受傷。當然,真的練硬氣功的人據說也要念咒,但人家是以練為主,念咒主要起的是神秘其功夫,堅定受習者信念的作用,而這簡易功法則相反。

第三種情況實際上是第二種的延伸,在義和團運動最興盛的時期,各地拳眾充分發揚了「群眾首創精神」,大大地簡化了儀式,並與巫師神漢的降神附體結合起來,一吞符念咒,立刻來神,刀往肚皮上砍,什麼事沒有。實際上,義和團的人在練功上法的時候,是進入了某種氣功態,有點武術底子,氣質和心理狀態如果又比較契合的,人是很容易進入這種氣功態的。進入狀態之後,人往往會有超常的「能耐」,比如蹦得高,竄得遠等等。再加上師傅指導得法,運氣得當,眼見得刀真的砍不進去,到了這個時候,不由得人們不信是關張趙馬和孫悟空、豬八戒之類附了體,別人怎麼看另當別論,自己首先就信了自己「刀槍不入」。當然也有些人狀態不那麼好,據時人講,義和團拳民上法時,許多人都會像原始民族的巫師跳神一樣,口吐白沫,神智迷亂,但是也有所謂「明體者」、「緣體者」狀態不佳,不操練則已,操練起來說不定就會出事,所以當時義和團各拳壇也常有「漏槍」、「漏刀」的記錄,就是說在自家練習的時候,刀槍也會有「入」的可能。

義和團「刀槍不入」的最後一種情形實際上是純然的江湖騙術,也可以說是一種魔術和戲法。義和團里魚龍混雜,什麼人都有,江湖藝人自然也少不了往裡攙和,原本是用來抵禦或者嚇唬洋人的「刀槍不入」法術,在他們這裡,就變成了表演魔術。義和團運動期間做縣令的鄒謂三在《榆關紀事》中記載了一次拳民在山海關的「魔術表演」。據他記載,那場景還是相當轟動的:「當時街面紛傳,此系真正神團,眾民眼見,用抬槍洋槍裝葯填子,拳民等皆坦腹立於百步之外,任槍對擊,彈子及身,不惟不入,竟能如數接在手裡以示眾,眾皆稱奇,以為見所未見,奔壇求教者如歸市。」這一場熱熱鬧鬧的表演,結果卻很掃興,偏有不捧場的高人當場拆穿了戲法,原來是開槍者預先暗將「香面為丸,滾以鐵沙」充作槍子,開槍時,面丸化為清煙,而受試者手中先藏有鐵丸彈子,這邊槍一響,以快捷的手法,佯作接住射來的槍彈。

應該說,這四種「刀槍不入」除了第一種有點功夫之外,剩下的幾近騙術,四種「神術」哪一種也不可能真的實現「刀槍不入」,面對已經進步到了後膛槍炮時代的洋人,根本一點用也沒有。可是當時舉國上下卻對此相信得一塌糊塗,甚至當洋人打進來了,義和團「刀槍不入」的法術在洋槍洋炮面前接二連三地失靈時,人們還是固執地相信真有刀槍不入那麼回事。當時一位在華的英國人記錄了這樣一件事情,說他的中國僕人即使親眼見到了義和團高喊「刀槍不入」向前衝鋒,最後飲彈受傷斃命的過程,還依然堅持說這些人不是真的義和團,而真的義和團是真的可以「刀槍不入」的。

操縱迷信的人最後把自家也迷倒了

最為可笑的是,製造這種「神話」的人們,按理是明白他們的「法術」並不真的,可是當整個社會從老佛爺(西太后)到山野村夫都真的相信刀槍不入時,反過來他們中的有些人倒有點糊塗了,或者說昏了頭,竟然真的相信自家可以刀槍不入。在義和團運動高潮中,屢屢有義和團的師傅和大師兄二師兄跑到有洋槍的清軍那裡,要求當場演示「刀槍不入」的功夫,硬是挺起肚子讓人家用洋槍往上打,不打還不行,當然,這些「勇士」個個都被當場打穿肚皮白白送了命。

更有甚者,有人竟然廣出告示,大肆招搖,預定時間在集市上公開演示「刀槍不入」的法術,而且這種演示不是騙人的招法,而是真槍實彈的真來,結果是不言而喻的,在人頭攢動,眾目睽睽之下,好漢當場斃命。要不是自家玩的把戲弄昏了自己,何至於把人招來看自己丟命出醜。

操縱迷信的人最後把自家也迷倒了,這種事情看來並不奇怪,至少在中國不奇怪。當一種病態行為在某種特定的情境下爆發性蔓延,而且不斷得到一向受人尊敬的士大夫甚至朝廷的支持時,其自身就會像瘟疫一樣具有極其強烈的傳染力,可能把每一個置身其中的人吞沒,甚至那些瘟疫的原生者。

為什麼那時的中國人會對一種原本子虛烏有的事情如此虔信,而且舉國若狂地虔信,其實是不能簡單地用中國人愚昧、落後和迷信來解釋的,我們中國人畢竟還有很務實、很理性的另一面。「刀槍不入」的神話之所以如此流行,當然前提是中國老百姓畢竟有相信神話的傳統。他們多多少少是信神的,無論是廟裡供泥胎,還是戲台上古往今來的英雄好漢、神仙鬼怪,都對他們有莫大的影響力。

儘管有著如此濃厚的神秘文化的基礎,但是如果沒有甲午戰後中國近乎絕望的情勢,也不會出現這種朝野皆狂的錯亂局面。從義和團身上,滿族王公和很大一部分士大夫似乎看到了某種能夠抗衡西方力量的東西,從精神上的民心士氣,到靈界的「刀槍不入」。這一部分士大夫當時是處於落後和先進之間的狀態,他們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的走向。此時的他們,對於「刀槍不入」其實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因為既然已經不願意或者說不能在維新變法中獲取抗衡西方的力量,他們所能依賴的,也只有這些「下九流」了。他們實在是太想把洋人趕出去了,幾乎到了病急亂投醫的程度。中國人受洋人侵略,被洋人欺負,這是上層下層共同的感覺——沒有上層的攙和,老百姓當然也會鬧「刀槍不入」,但鬧到舉國若狂的分上,卻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在義和團之前和之後,「不安分」的農民都在玩這種把戲,前面有各種教門起義,後面有紅槍會和神兵,有點現代史常識的都知道,紅槍會和神兵,喊著「刀槍不入」,抵抗過北洋軍閥、日本鬼子。然而,士大夫的鼓勵,卻使得「安分」的老百姓加倍地如痴若狂,因為從骨子裡,老百姓還是相信那些「知書達理」的讀書人的。

在西方人當時的記錄中,真正給他們的大兵造成損失和麻煩的,還是清朝掌握洋槍洋炮的正規軍,在那部分起了作用的義和團的抵抗中,也依然是拳民們收羅來的洋槍,那些隨身的武藝和勇敢精神。「刀槍不入」的神術,除了在戰前起點宣傳表演鼓舞人心的作用外,在戰時幾乎一無用處,甚至還可能起反作用,讓人連應有的勇氣也喪失掉了。舉一個例子,當時北京西什庫教堂只有幾十個洋兵,又沒有連發武器,幾萬義和團將它圍得里三層外三層,攻了幾個月,就是攻不進去。如果在場的義和團真的拿出點不怕死的勁頭來,一擁也就擁進去了,最多犧牲幾十位好漢罷了,後人編義和團的歷史,至少又能添上個「某某大捷」。

八國聯軍洋槍洋炮的轟擊,把義和團運動和它的「刀槍不入」一塊淹沒在了血泊里,從此以後,至少士大夫最後一點抱殘守缺的傳統依戀被掃掉了,無論上層還是下層的士人,很少有人再相信肚皮能抵抗洋槍。

我們的歷史學家每每熱衷於引用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的那句瓜分中國實屬下策的「名言」,來說明義和團的巨大功業。其實,在那個時候,西方人對中國人說了很多很多的話,其中最多的卻是悲憐中國人的愚昧。從那以後,一些傳教士開始了一輪又一輪在中國興辦教育的熱潮,其痕迹現在依然能夠看得見。可惜,人們不願意正視這些。

近百年來,國人畢竟聰明了許多,在今天儘管一干有「功夫」的人推陳出新,敢說能讓導彈改變軌跡,使物質改變分子結構,甚至把地球給毀了,但再也沒有人自稱可以「刀槍不入」了,更不用說當眾演示當場試槍了。

附註:張鳴,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制度、農村政治與文化的研究。著有《鄉土心路八十年——近代化過程中的中國農民意識變遷》、《鄉村社會權力和文化結構的變遷》等。

《文史博覽》2008年第五期 作者 :張鳴 (本文來源:文史博覽雜誌 作者:張鳴)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0

主題

17

帖子

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3
沙發
囧囧 發表於 2008-5-31 13:2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一個中國人 的帖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34

帖子

29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9
3
牛越渴 發表於 2008-6-3 11:07 | 只看該作者
好像當今的法論功。可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296

帖子

2177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177
4
leifu 發表於 2008-6-3 20:1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7: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